梅贻琦与竺可桢通才教育观之比较
摘要: 在近代中国,作为大学校长,梅贻琦与竺可桢都是通才教育的倡导者,但在"通才"内涵上,梅贻琦倾向于培养"全才",竺可桢倾向于培养"宏才"。在"通"和"专"的重要性上,梅贻琦主张"通"重于"专",竺可桢主张"通""专"并重。在导师制的建构上,两人都认为教授既要指导学生的学业,也要引领学生的人格。梅贻琦倡导导师制不仅理念先行,而且实践先行。竺可桢实施的导师制则体现了体系化、民主化和细节化的特点。梅贻琦和竺可桢的通才教育观体现了时代高度,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渗透着独特的办学理念,对我国当前人才培养具有重要启示。
关键词:
梅贻琦;竺可桢;通才教育;
梅贻琦;竺可桢;通才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