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移动学习是未来教学发展的新趋势
移动学习主要是指利用移动终端设备,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进行学习的一种新模式。学习者可以根据个性化需要,随时随地自由获取学习信息、学习资源,并能与教师及其他学习者进行交流学习的一种学习方式。移动教学是利用移动终端设备上的软件辅助教学的一种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移动学习和移动教学具有灵活性、个性化、自发性、便捷性、普及性、互动性等优势,可以弥补传统教学的许多不足,也将是未来教学发展的新趋势。
(一)现代信息技术为移动学习提供了技术支撑
现代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给传统学习模式带来了全新的机遇,也为移动学习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首先,互联网网络发达,让移动学习“有网可依”。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5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截止2022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为10.51亿,互联网普及率为74.4%,实现了“县县通5G,村村通宽带”。其次,移动上网设备普及,让移动学习“有机可用”。根据《报告》显示,中国网民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达到99.6%,手机已经成为最主要的移动上网设备,且高校学生更是手机上网用户的主要人群,手机等移动设备为学生们学习网课、交流信息等提供了便利。最后,网络平台日益丰富,让移动学习“有路可选”。近年来,随着“雨课堂”“慕课”“超星”等教学培训软件的兴起,为移动学习搭建了教学平台,让移动学习更加便捷化和普遍化。
(二)后疫情时代为移动学习提供了重要契机
后疫情时代的到来对传统的教学方式形成了挑战,也为移动学习提供了重要契机。首先,后疫情时代使得教学场地发生重大变化,线上教学异军突起。随着疫情的持续,小范围突发疫情比较常见,常常会导致线下教学无法继续,在教育部“停课不停学”的号召下,线上教学成为必然选择。全国各地从中小学到高校时不时转战线上教学,校内和校外机构都开始研发线上教学方案,从而积极应对后疫情时代的教学需求。其次,后疫情时代对传统教学方式形成了挑战,互动性、趣味性线上教学成为必然趋势。后疫情时代,学生在长时期的线上教学中会面临很多问题,比如注意力不集中、视觉疲劳、师生互动性不强、无法及时获得老师的辅导等,这些都是线上教学所带来的,因此,近年来从教培机构到学校教育,都在不断创新教学方式,逐渐完善教学体系,已经形成了较为丰富的线上教学资源,为移动学习提供了重要的平台和素材支撑。
(三)终身学习需求让移动学习成为必然选择
终身学习是现代社会每一名数字公民应有的学习理念,也是我国大力倡导的学习观。现代社会处于高速发展时期,人们需要不断适应快速发展的社会节奏,不断学习适应时代需求的新知识,而传统的非移动学习模式需要固定的场所,固定的时间,以及相应的师资、教材和相关设备,传统非移动学习的这些特点束缚着学习者的学习,导致学习者无法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灵活学习,学习成本较高。在信息化时代,终身学习需求要得以满足,必须解除以往的束缚,创造一个随时随地可以学习的学习模式,因此,推动了移动学习模式的产生和发展,移动学习的灵活性、便捷性等特点让其成为信息时代的产物,也是未来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基于移动学习的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的构建
何克抗教授曾说过:“混合式教学”模式把传统教学方式的优势和网络化教学的优势结合起来,既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充分体现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在移动学习成为未来教学发展新趋势的时代背景下,将线上教学和传统线下教学结合起来,探索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一,以移动学习平台为载体,创新本科教学模式。《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是由我国政府颁布的关于中国教育的第一个中长期战略规划,为我国实现教育信息化、迈向教育现代化起引航作用,明确提出要加快信息化时代教育变革,建设智能化校园,统筹建设一体化智能化教学、管理与服务平台,利用现代技术加快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通过打造基于移动学习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并在《经济学原理》课程中进行运用和探索,基于“雨课堂”等学习软件,搭建线上学习平台,实现线上线下互动,探索和完善混合式教学模式,不断提高学生的经济学素养和专业素养,从而提高本科教学质量,不断创新本科教学模式。
第二,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与能力。在后疫情时代,小范围突发疫情不断,使得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交替进行,因此,探索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在《经济学原理》课程中进行实践探索,借助丰富的线上教学平台和工具,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具体主要包括课前线上预习和了解,课中线下学习与讨论,课后线上测评与反馈,促进学生全方位、多渠道参与课程,不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管理、自主服务的意识与能力。
第三,以互动为基础,全面提高教师的现代化教学水平。随着我国教育信息化3.0时代的到来,传统教学模式向信息化教学模式的转变成为历史的必然,不仅对学生的学习方式提出了挑战,也对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提出了挑战。当前线上教学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就是师生之间的互动性不强,教师无法直接观察和了解到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知识掌握情况,从而无法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导致教学效果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通过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的探索,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增强师生互动,提高教师教学的认知能力、设计能力、操作能力和监知控能力,从而全面提高现代化教学水平。
三、基于移动学习的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经济学原理》课程属于经济类课程,经济类课程一般具有内容难度较高、学习较为枯燥等特点,因此,需要深入探究经济类课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课程参与度。
(一)依托智慧学习工具,搭建线上教学平台
根据《经济学原理》课程的特征,以及主讲教师的线上教学经验,逐渐搭建起了多元化、立体式的线上教学平台,为完善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奠定了坚实基础。
课前:搭建沟通与资料发放平台。线上教学要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师生之间的沟通与互动必不可少,在《经济学原理》的课程实践中,建立了多渠道的沟通与资料发放平台。在沟通方面,以微信群作为主要的沟通平台,用来通知学生上课准备事宜,学生也可以通过微信群与主讲教师进行互动,除此之外,还有电子邮件、电话等沟通平台,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在资料发放方面,搭建了百度网盘、天翼云盘、斗鱼等多个平台,用来发放教学资料。考虑到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将录制好的视频,较大的教学视频和学习资料会同时发布在这些平台,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网络情况及喜好等,自主选择获取资料的方式,从而更好地服务教学环节。
课中:搭建视频与音频教学平台。在《经济学原理》的课程实践中,经过多次探索,分别选取了视频和音频教学平台,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目前,主要是以视频教学为主,以音频教学为辅。在视频教学方面,选取了“腾讯会议”这个平台开展线上教学活动。“腾讯会议”比较成熟,可以实现很多教学功能,在《经济学原理》课程实践中,主要通过该平台进行线上教学,线上互动,小组讨论等,达到较好的线上教学效果。在音频教学方面,选择“雨课堂”,“雨课堂”具有较为综合的功能,可以在课前布置作业,课中布置讨论题目等,增强与学生的互动。通过视频与音频教学,不断探索和完善线上教学环节设计与安排。
课后:搭建辅导与反馈平台。课后作业和辅导是课堂教学的延续,线上教学也不能忽视课后的师生互动,在《经济学原理》课程教学实践中,搭建了线上作业与辅导平台。一方面,教师通过问卷星平台,发放课后作业和思考题目,以供学生及时进行复习和巩固已学知识;另一方面,学生可以通过微信群或者微信与教师联系,反映学习情况及寻求教师的解答,在课后增强师生的互动。与此同时,课后的教学反馈与评价能够真正了解到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教师的教学情况,因此,课后搭建线上评价与反馈平台也至关重要。在《经济学原理》课程教学实践中,教师会在结课时通过问卷星平台发放结课反馈,从而获得学生的真实反馈,为下一轮教学活动积累经验。
(二)加强课堂教学互动,创新线下教学模式
《经济学原理》课程对于本科学生而言具有一定的难度,增强课堂面授的互动以及教师的引导,不断创新线下教学模式,对于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的建立和完善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创新案例教学模式。案例教学是课堂教学的重要教学模式,在《经济学原理》课程中,为了让学生能够充分理解较为晦涩的经济学知识,不断改革和完善案例教学模式,具体做法主要是让学生参与案例教学的全过程,包括开发案例、呈现案例、分析案例和案例总结,让学生在案例中深入理解教学内容。同时,为了让学生充分理解经济学的背景知识,在教学过程中,也让学生参与经济学家及其思想的案例教学,鼓励学生搜集和整理经济学家的相关资料,了解其人物生平和经济思想,从而增加案例教学的趣味性,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热情。
其次,探究翻转课堂模式。翻转课堂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的教学理念,营造了一种全新的师生关系。在《经济学原理》课程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完善翻转课堂模式,主要做法是选取一些可以深入讨论的课程章节,在课程开始前,将相关的课程资料,如录制好的教学视频、网络相关视频以及课程内容资料发放给学生自学,让学生带着问题来上课,在线下课堂中,主要通过讨论、辩论等多种形式,解答学生的疑问,从而改变传统教学模式,让学生真正深入理解课程内容。
最后,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结合。第二课堂和第一课堂作为育人的两大渠道、两大阵地,虽然育人方式和途径不同,但育人目标一致,在教学育人过程中共同发挥着重要作用。在《经济学原理》课程教学中,除了不断探索第一课堂的教学模式外,也注重第二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借助本科生大创项目、学术比赛以及教师的科研项目等,带学生参与相关调研、访谈,鼓励学生参与相关的社会实践、暑期实践、志愿活动等,将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结合起来,共同实现育人目标。
(三)线上与线下相结合,完善混合教学模式
在《经济学原理》课程教学实践中,线上教学平台的搭建与完善,线下教学模式的创新与改革,都将为搭建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奠定基础,逐渐完善“移动终端+传统课堂”的混合教学模式。
在时间上,探索“课前课后线上+课中线下”的混合教学模式。在一般情况下,即没有疫情影响的正常授课情况下,《经济学原理》课程按照课前、课中、课后,将线上和线下充分结合。在课前,主要借助“雨课堂”微信群、百度网盘等平台,将课程录播短视频以及案例资料提前发放给学生,以备学生提前学习并带着问题来上课;在课中,通过案例教学、翻转课堂、社会实践等教学方式,进行知识解答和案例讨论,完成课堂教学环节;在课后,通过问卷星等平台,发布作业和思考题目,通过线上反思完成复习,从而改革传统的以“线下”为主的教学模式,做到线上与线下相结合。
在空间上,完善“移动终端+网络平台+第一课堂+第二课堂”的混合教学模式。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 “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提供了技术和平台支撑。移动学习时代,学生们主要借助手机等移动终端进行学习。《经济学原理》课程实践中,将传统课堂教学进行延伸,学生们借助手机等移动终端在网络平台上可以自由进行预习、学习和复习,实现了灵活教学与便捷化学习。同时,传统的课堂教学依然是教学的重要阵地,学生在课堂上也可以将移动终端与课堂结合,在手机等设备上完成课堂讨论、资料分析等。课堂教学包括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将两者结合起来,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充分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并且学以致用。
作者简介:梁洁,女,博士,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副教授,研究方向:政府经济管理。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EB/OL]. http://www.gov.cn/zhengce/2019-02/23/content_5367987.html, 2022.8.27
[2]马超,曾红,王宏祥.线上线下混合实验教学模式研究[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9,38(5):185-189.
[3]赵鹏燕,李鹤.移动学习时代学习过程演变的可视化图谱分析[J].大学(研究版),2019(9):61-69.
[4]何克抗.如何贯彻落实《教育信息化 2.0 行动计划》的远大目标[J].开放教育研究,2018,(5):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