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交通大学前沿院李鹏飞团队通过分子层面的理性设计,开发了一类具有刚性稠环骨架、结构高度可调节的手性吡啶单元,同时实现了中心金属近程位阻最小化和远端结构高度可修饰,克服了立体选择性和催化活性之间的矛盾,近日该研究成果发表在Accounts of Chemical Research上。
有别于传统手性配体的设计思路,它具有“内松外紧”的双层结构特征,与广谱性酶(如细胞色素P450)异曲同工。随后,作者在此基础上发展了一系列手性螯合配体,并通过机理各异的过渡金属催化不对称反应展示了新配体设计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包括对映选择性镍催化还原偶联反应、铱催化C–H硼化反应和铱催化还原氨化反应。结合实验和理论计算研究,充分展示了上述新型含吡啶手性配体在同时确保高催化活性和立体选择性方面的优异性能,进一步支撑了“双层调控”的手性配体设计理念。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来源“科学网”,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等相关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 |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
![]() |
联系电话::400-188-5008 |
![]() |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
![]() |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