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俯冲带富甲烷泥火山研究获新进展


发布时间:2025-02-28

近日,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博士生Umair Khan在该所研究员吴时国的指导下,与北京科技大学教授Majid Khan合作,在俯冲带富甲烷泥火山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他们提出了Makran Subduction Zone中富甲烷泥火山的新演化模型。相关成果发表于《地学前缘(英文版)》(Geoscience Frontiers)。

俯冲带中富含甲烷的泥火山的地球化学循环、构造驱动因素及环境影响。研究团队供图

俯冲带是岩石圈挥发物流通的关键界面,复杂的构造和地球化学相互作用促进了地壳深部储层中气体和流体的释放。泥火山活动作为这些过程的动态表现,贡献了甲烷排放,影响了全球甲烷预算并对海洋生态系统产生影响。全球范围内,约2000处泥火山位于俯冲带,突显了俯冲相关的地球化学和构造过程在促进甲烷向大气和水圈排放中的重要性。

近年来,遥感技术(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航空摄影、机载激光扫描)与水声学方法的协同应用,系统刻画了陆域与海域富甲烷泥火山的三维几何形态与空间分布特征。气相色谱、同位素分析、原位气体通量测量以及喷出的泥火山气体与流化泥浆的地球化学分析进一步推进了对分子组成、同位素特征和再循环组分化学性质的研究。

此外,深海钻探和搭载甲烷传感器的潜水器为喷发活动、挥发性排放及潜在危害提供了新的见解。然而,关于富甲烷泥火山的地质起源以及俯冲相关的地球化学和构造机制在活动俯冲边缘中的作用仍存在关键空白。

Makran Subduction Zone中富甲烷泥火山的地质演化模型。研究团队供图

该研究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海南省重点部署项目等项目的资助下,采用多学科方法,结合地球物理、地质和地球化学数据集,提出了Makran Subduction Zone中富甲烷泥火山的新演化模型。Makran Subduction Zone因其独特的地质特征(包括世界上最大的增生楔、高地震潜力和活跃的富甲烷泥火山)而成为理想的研究模型系统。

相关论文信息:https://doi.org/10.1016/j.gsf.2025.102029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来源“科学网”,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等相关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