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眼科杂志
中国眼科杂志
《中国眼科杂志》系开放获取期刊,主要刊登眼科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及相关学科研究论文,本刊支持思想创新、学术创新,倡导科学,繁荣学术,集学术性、思想性为一体,旨在给世界范围内的科学家、学者、科研人员提供一个传播、分享和讨论眼科领域内不同方向问题与发展的交流平台。

ISSN: 3078-9370

《中国眼科杂志》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



提示文字!

注:我们将于1~7个工作日告知您审稿结果,请耐心等待;

您也可以在官网首页点击“查看投稿进度”输入文章题目,查询稿件实时进程。


  • 改良信封式撕囊辅以颞下角膜缘侧切口在成熟期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的应用 下载:52 浏览:370
  • 戴巧云 张鹏飞 刘银萍 《中国眼科杂志》 2019年1期
  • 摘要:
    目的探讨改良信封式撕囊辅以颞下角膜缘侧切口法在成熟期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超声乳化手术中的疗效。方法对16例(16只眼)成熟期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施行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时,采用改良信封式撕囊法撕除前囊膜,同时在颞下角膜缘做一辅助侧切口,其余后续步骤按照常规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进行。结果 16只眼成熟期白内障患者有13只眼采用改良信封式撕囊辅以颞下角膜缘侧切口法顺利完成后续环形撕囊及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超声乳化手术顺利实施成功率达81. 25%。结论成熟期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采用改良信封式撕囊辅以颞下角膜缘侧切口法施行超声乳化手术操作简单,安全有效,避免了患者因施行小切口白内障术式带来的诸多缺点。
  • 231例葡萄膜炎临床分析 下载:56 浏览:355
  • 闫璐1 刘晓弟1 丁琳2 《中国眼科杂志》 2019年1期
  • 摘要:
    目的分析葡萄膜炎临床类型、病因及预后。方法对2012年1月至2017年9月我院诊治的231例(290只眼)葡萄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31例葡萄膜炎患者中,男性124例,女性107例,男女比例1. 16:l,患者平均年龄(43. 9±17. 5)岁;汉族93例(40. 26%),维吾尔族101例(43. 7%),其他37例(16. 01%)。按解剖位置分类,前葡萄膜炎138例(59. 74%),中间葡萄膜炎11例(4. 76%),后葡萄膜炎25例(10. 82%),全葡萄膜炎57例(24. 68%)。能够确定病因或归于特定类型的患者109例(47. 19%),其余为特发性葡萄膜炎122例(52. 81%)。结论葡萄膜炎多发于青壮年,男性整体上稍多于女性,少数民族整体多于汉族。就诊后很大一部分患者因伴随眼部并发症视力不理想。除特发性葡萄膜炎外,以强直性脊柱炎、VKH综合征、Behcet病所致的葡萄膜炎最为常见。
  • 408例眼睑肿物临床病理分析 下载:56 浏览:361
  • 刘笑 沙翔垠 陶天玉 《中国眼科杂志》 2019年1期
  • 摘要:
    目的通过研究眼睑肿物的临床病理资料,探讨眼睑肿物的病例类型分布及其变化趋势。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就诊的408例(462只眼)眼睑肿物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分析眼睑肿物的临床特点、病理类型及其变化趋势。结果眼睑肿物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良性肿物385例(94. 36%),恶性肿物23例(5. 64%)。良性肿物中,位居前3位的病理类型是皮内痣(20. 6%)、脂溢性角化病(18. 7%)及表皮样囊肿(15. 6%)。恶性肿物中,位居前3位的病例类型是基底细胞癌(52. 17%)、睑板腺癌(26. 09%)及恶性淋巴瘤(13. 04%)。2012~2017年间,眼睑肿物患者呈逐年增长趋势。其中恶性肿物占比呈下降趋势(P <0. 05)。良性肿物中,脂溢性角化病及黄色瘤占比呈上升趋势(P均<0. 05)。结论眼睑肿物中大部分为良性病变。眼睑肿物患者呈逐年增长趋势,其中,脂溢性角化病及黄色瘤占比呈上升趋势。
  • 成人急性共同性内斜视的临床特征分析 下载:48 浏览:356
  • 黄晓刚 杨甜柯 姚静艳 《中国眼科杂志》 2019年1期
  • 摘要:
    目的探讨成人急性共同性内斜视的临床特征、病因及临床治疗的方式与效果。方法对我院就诊的15例成人急性共同性内斜视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 15位患者平均年龄(28. 93±6. 99)岁(19~39岁),平均屈光度为(-3. 33±1. 98) D(~0. 5~-8. 5 D),发病前患者平均每日近距离用眼(<30 cm)时间为(8. 06±2. 15) h,持续时间为(6. 20±3. 17)个月。14例有II级融合功能,其平均融合范围为(12. 87±3. 82)°;按全矫设计手术,手术成功率为73. 3%。结论成人急性共同性内斜视多为近视。低于正常水平的融合范围和长时间的近距离用眼可能是急性共同性内斜视的发病诱因。全矫手术是治疗成人急性共同性内斜视合理的手术方式,手术效果较好,通过手术患者能够消除复视,恢复双眼单视,重建立体视。
  • 长期过夜配戴角膜塑形镜对中小学生的近视进展及眼部安全性影响的临床观察 下载:44 浏览:365
  • 杨吟1,2 李冬锋1 杜念1 杨棹夕2 吴峥峥1,2 《中国眼科杂志》 2019年1期
  • 摘要:
    目的探讨长期过夜配戴角膜塑形镜对中小学生的近视进展及眼部安全性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8月在我院验配角膜塑形镜的近视者20例(40只眼),平均年龄(10. 99±1. 43)岁,平均等效球镜(-3. 46±1. 85) D,总体平均随访期为(4. 76±0. 23)年。于配镜前、配戴1 d、配戴1周、配戴1月及以后每3个月复查1次。每次检查内容包括:(1)裸眼视力、(2)裂隙灯(含镜片配适)、(3)角膜地形图。每戴镜满6个月,加做IOLMaster;每戴镜满1年,加做角膜内皮细胞计数、泪液分泌试验、眼压。比较戴镜前和戴镜(4. 76±0. 23)年后各检查项目的差异。结果 (1)所有试验眼的平均眼轴增长量为(0. 20±0. 019) mm/年,(4. 76±0. 23)年的总体平均眼轴增长量为(0. 95±0. 09) mm;(2)所有试验眼白天的裸眼视力均较好,平均为0. 86±0. 13;(3)浅层点状角膜病变的发生率为35%,均在短期使用人工泪液后消失;(4)镜片偏位的发生率为15%,均未引起明显裸眼视力异常,在换片时通过调整镜片参数得以改善;(5)相比戴镜前,其角膜内皮细胞计数(t=-0. 546,P=0. 59)、泪液分泌试验结果(t=0. 547,P=0. 59)及眼压(t=-0. 154,P=0. 88)均没有统计学意义的改变。结论本文的研究结果,在一定程度上提示了长期配戴角膜塑形镜的近视控制效果及眼部安全性,如何进一步探讨影响其发挥近视控制效果的因素、对比研究其针对不同地区青少年近视者的长期配戴的效果及安全性、及对比角膜塑形镜与其他近视控制措施的作用高低等,都是未来的研究方向。
加入编委加入审稿人
中国眼科杂志  期刊指标
出版年份 2018-2025
发文量 536
访问量 120659
下载量 59851
总被引次数 705
影响因子 1.028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