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眼科杂志
中国眼科杂志
《中国眼科杂志》系开放获取期刊,主要刊登眼科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及相关学科研究论文,本刊支持思想创新、学术创新,倡导科学,繁荣学术,集学术性、思想性为一体,旨在给世界范围内的科学家、学者、科研人员提供一个传播、分享和讨论眼科领域内不同方向问题与发展的交流平台。

ISSN: 3078-9370

《中国眼科杂志》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



提示文字!

注:我们将于1~7个工作日告知您审稿结果,请耐心等待;

您也可以在官网首页点击“查看投稿进度”输入文章题目,查询稿件实时进程。


  •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行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的临床观察 下载:56 浏览:380
  • 李梅 谢驰 于燕 方严 《中国眼科杂志》 2018年2期
  • 摘要:
    目的观察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观察淮南市第一人民医院眼科从2013年3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41例(44只眼)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最佳矫正视力≤0.5,眼底C/D≤0.6,动态下前房角镜检查房角关闭范围≤270°,房角镜检查(Scheie):房角呈窄Ⅲ、Ⅳ,晶状体按Emery分级标准为ⅡⅢ度,在降眼压药物治疗下眼压≤21 mmHg,瞳孔基本恢复正常者]均常规行超声乳化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前房角分离术。术后随访6个月,观察术前及术后1 d、1周,1、3、6个月不同时间段最佳矫正视力、眼压、中央前房深度、前房角结构、角膜内皮细胞计数、视神经纤维层OCT检查、视野及其它并发症情况。结果 40例(43只眼)患者术后最佳矫正视力提高、眼压下降、中央前房深度加深、前房角结构加深、开放度增加与术前比较均有显著差异,角膜内皮细胞计数、视神经纤维层OCT检查、视野与术前比较无显著差异。术后角膜水肿9只眼,前房炎性渗出6只眼,经治疗均在3~7 d内好转、消退。无后囊破裂及玻璃体溢出、无虹膜损伤及恶性青光眼病例。1例(1只眼)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术后视力提高、前房深度加深、前房角开放,但眼压持续在30~40 mm Hg,再次行小梁切除术眼压控制在正常范围。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前房角分离术对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 儿童先天性白内障双微创联合手术临床研究 下载:52 浏览:346
  • 韩宇 汤静 叶宏权 杨君 《中国眼科杂志》 2018年2期
  • 摘要:
    目的评价1.8 mm透明角膜微切口晶状体针吸联合25G+微创玻璃体切除手术系统应用于儿童先天性白内障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1例(30只眼)2~11岁先天性白内障患儿的临床资料。患者均分别行1.8mm透明角膜微切口晶状体针吸+人工晶状体植入+25 G晶状体后囊切除+前段玻璃体切除双微创联合手术。观察术中情况,术后视力、人工晶状体位置、后囊膜混浊、虹膜粘连及眼压等情况,随访6~12个月。结果全部手术均顺利,术中前房稳定、操作控制性好,术后炎症反应轻、术源性散光小、视力明显改善,无虹膜后粘连、人工晶状体偏位或后囊膜混浊等并发症。结论双微创联合手术应用于儿童先天性白内障,对眼表和眼内创伤轻微、无明显并发症、安全有效。
  • 多焦点人工晶状体眼与正常年轻人眼视觉质量对比分析 下载:57 浏览:369
  • 安琳连 慧芳 陈琛 韦秋红 曾悦 高伟娜 《中国眼科杂志》 2018年2期
  • 摘要:
    目的比较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植入多焦点人工晶状体(MIOL)眼与正常年轻人有晶状体眼视力、高阶像差(HOAs)及调制传递函数(MTF),分析多焦点人工晶状体眼患者的视觉质量。方法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收集2016年5~10月就诊于我科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术中植入多焦点IOL患者13例(21只眼),对照组为正常有晶状体眼的年轻人14例(26只眼)。术后3个月检查各组纳入眼的裸眼远视力(UCDVA)、裸眼近视力(UCNVA),最佳矫正远视力(BCDVA),视远矫正下的近视力(BCNVA)、屈光状态(球、柱镜度数)以及使用i TRACE全视觉功能分析仪测量角膜高阶像差(HOAs)及调制传递函数(MTF)。结果 MIOL组术后裸眼远视力与对照组裸眼远视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间裸眼近视力、最佳矫正远视力及远视矫正下近视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IOL组术后3个月球镜、柱镜度数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 mm瞳孔下MIOL组全眼总高阶像差、球差、三叶草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慧差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5 10 15 20 25及30 cpd各空间频率下,MIOL组与正常年轻人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焦点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远、近全程视力、高阶像差及调制传递函数均接近正常年轻人眼水平,明显改善了白内障患者术后视觉质量。
  • 小梁切除术联合抗代谢药物应用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效果评价 下载:54 浏览:351
  • 李文娟1 单武强1 张小强2 《中国眼科杂志》 2018年2期
  • 摘要:
    目的探讨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干扰素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3月至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新生血管性青光眼172例(172只眼)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n=86)及研究组(n=86),对照组实施小梁切除术进行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术中加用丝裂霉素与干扰素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术前,两组患者眼压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1周,术后3、6、12个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12个月,两组患者功能性滤过泡形成、视力提高、新生血管全部回退例数均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0.4%,明显低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31.3%(P<0.05)。结论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实施小梁切除术及丝裂霉素、干扰素联合治疗,可有效控制患者眼压,提高患者视力,促进患者新生血管消退,并发症少,值得推广及应用。
  • 探讨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手术方式的选择 下载:63 浏览:389
  • 杨翠华 陈玲 陈春霞 《中国眼科杂志》 2018年2期
  • 摘要:
    目的探讨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3种手术方式的疗效、并发症及手术选择要点。方法收集我院眼科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84例(84只眼)为研究对象,分为A、B、C 3组,分别行白内障摘除+小梁切除术、小梁切除术+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分析比较3组病例的术后视力、眼压、并发症及术后住院时间。结果 A、B、C 3组术后视力改善率分别为7.4%、75.9%、96.4%,C组的视力明显优于A组和B组,3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3组术后平均眼压分别为(12.67±6.30)mmHg、(10.72±4.37)mmHg、(13.89±3.03)mmHg,与术前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3组均无严重并发症,但C组的并发症明显少于A组和B组;3组的术后住院天数分别为(6.75±2.79)d、(5.52±1.21)d、(2.03±0.58)d,3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0),C组术后住院天数最少。结论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手术方式应根据临床病态发展并结合多种因素而设计,既要能快速降低眼压及保存或提高视力,又要能做到创伤最小;对于早中期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行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具有手术损伤小,患者痛苦小,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效果显著的特点。
加入编委加入审稿人
中国眼科杂志  期刊指标
出版年份 2018-2025
发文量 536
访问量 120659
下载量 59851
总被引次数 705
影响因子 1.028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