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眼科杂志
中国眼科杂志
《中国眼科杂志》系开放获取期刊,主要刊登眼科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及相关学科研究论文,本刊支持思想创新、学术创新,倡导科学,繁荣学术,集学术性、思想性为一体,旨在给世界范围内的科学家、学者、科研人员提供一个传播、分享和讨论眼科领域内不同方向问题与发展的交流平台。

ISSN: 3078-9370

《中国眼科杂志》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



提示文字!

注:我们将于1~7个工作日告知您审稿结果,请耐心等待;

您也可以在官网首页点击“查看投稿进度”输入文章题目,查询稿件实时进程。


  • 巩膜扣带术治疗人工晶状体眼单纯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分析 下载:63 浏览:382
  • 周恩亮 柯根杰 董凯 《中国眼科杂志》 2019年8期
  • 摘要:
    目的探讨巩膜扣带术治疗人工晶状体眼单纯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行巩膜扣带手术治疗的人工晶状体眼单纯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30例(30只眼)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视网膜复位率,术后最佳矫正视力及术后主要并发症等。随访时间1~12个月。结果首次手术视网膜复位28例(93. 3%),最终复位30例(100%),术后最佳矫正视力提高23例(76. 7%)。主要术后并发症为高眼压症、脉络膜脱离、黄斑前膜及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结论对于人工晶状体眼的单纯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巩膜扣带术是一种有效的手术方法,具有较高的视网膜复位率且手术并发症较少。
  • OCT血管成像术在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中的应用 下载:59 浏览:364
  • 黄超 赵永 王梅 喻亚梅 《中国眼科杂志》 2019年8期
  • 摘要:
    目的观察相干光断层血管成像(OCTA)在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EC)中的不同时期的影像特征,评价其在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回顾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在我院就诊的21例(21只眼)经眼底检查、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及相干光断层扫描(OCT)确诊为CEC患者的治疗前、治疗后1、2、3、4个月的临床资料,包括患者视力、屈光检查、眼底彩色图像、OCT及OCTA资料。患者均采用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克隆抗体进行治疗。结果本研究患者均随访6个月以上。OCTA图像可现实脉络膜和视网膜毛细血管层血管的病变情况,并能够检查出脉络膜新生血管,并可发现视网膜色素上皮(RPE)损伤。14例CEC患者OCTA图像显示新生血管位于RPE下; 5例像显示新生血管位于RPE上; 2例显示视网膜黄斑部RPE层上下均可见新生血管。患者治疗前BCVA为0. 38±0. 42,治疗后1个月BCVA平均提高到0. 67±0. 36,治疗后2个月0. 73±0. 46,治疗后3个月0. 76±0. 32,治疗后4个月0. 78±0. 41,术后较术前显著提高。治疗前、后中央视网膜厚度(CFT)差异有显著性,术前、术后各随访时间点CFT的平均值分别是(456±94)μm、(240±83)μm、(218±78)μm、(181±83)μm和(173±75)μm。治疗前OCTA显示:视网膜出现深层和脉络膜新生血管(CNV)的有21例,治疗3个月时14例(66. 7%)CNV完全闭合; 4例(19. 0%) CNV部分闭合; 3例(14. 3%) CNV未闭合;有6例(28. 6%)出现RPE损害。结论OCTA能准确的发现CEC患者脉络膜和视网膜毛细血管层血管的病变及新生血管,指导临床治疗。
  • Ⅱ,Ⅲ度酸碱烧伤后对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的影响 下载:57 浏览:416
  • 王伟1 陈春霞1 钱莉1 张鹏飞2 《中国眼科杂志》 2019年8期
  • 摘要:
    目的探讨Ⅱ,Ⅲ度酸碱烧伤后对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NFL)厚度的影响。方法收集本院2015年1月到2018年6月因Ⅱ,Ⅲ度酸碱烧伤住院并且能够回访的患者,分为酸烧伤组和碱烧伤组。患者中未烧伤眼做为正常组。收集各组眼压、平均RNFL及颞上、鼻上、鼻侧、鼻下、颞下、颞侧的RNFL厚度。结果各组眼压没有明显统计学差别(P=0. 973)。平均RNFL及颞上、鼻上、鼻侧、颞侧RNFL厚度没有统计学差别(P均大于0. 05)。但是鼻下及颞下方三组的RNFL有统计学差别(分别是P=0. 008,P=0. 000)。结论Ⅱ,Ⅲ度酸碱烧伤后对眼压没有明显影响,但是却会导致部分象限的RNFL厚度变薄。
  • 正常眼与单侧青光眼患者对侧眼的OCT参数对比分析 下载:54 浏览:356
  • 龙婷 杜磊 赵秋雅 邢怡桥 《中国眼科杂志》 2019年8期
  • 摘要:
    目的使用相干光断层扫描(OCT)评估正常眼与单侧青光眼患者对侧眼视盘形态及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NFL)厚度差异。方法选择具有青光眼特征性眼底损害的单侧青光眼60例(60只眼),另选择43例(43只眼)作为正常对照组。对两组患者进行详细的眼科检查,并使用OCT测定视盘及RNFL参数。评估参数包括视盘面积、盘沿面积、视杯体积、杯盘面积比、垂直和水平杯盘比以及平均、上方、下方、视盘周围8个区域的RNFL厚度,采用两独立组均数t检验对以上各参数进行比较。结果正常眼与单侧青光眼患者对侧眼的部分参数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包括杯盘面积比(P=0. 004)、垂直杯盘比(P=0. 001)、水平杯盘比(P=0. 002)、视杯体积(P=0. 009)、平均RNFL厚度(P=0. 022)、下方RNFL厚度(P=0. 001)和下方颞侧RNFL厚度(P=0. 008)。结论单侧青光眼患者的对侧眼的视盘及RNFL与正常眼相比有部分早期损伤的表现。
  • 玻璃体切除术后早期高眼压发生率及相关因素的分析 下载:57 浏览:348
  • 杨家翼 贺涛 邢怡桥 《中国眼科杂志》 2019年8期
  • 摘要:
    目的探讨不同疾病下玻璃切除术后早期高眼压发生率和相关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3月于我院眼科中心行玻璃体切除术(PPV)患者310例(323只眼)。比较患者性别、术前原发病、术中操作、眼内填充物和是否伴有高度近视,以了解高眼压的发生率,分析PPV术后发生高眼压的危险因素。结果有43只眼出现高眼压,发生率为13. 3%。视网膜脱离、IV期及以上糖尿病性视网膜病(DR)、单纯玻璃体积血、黄斑裂孔患者术后高眼压发生率分别为24. 3%、15. 1%、6. 9%和1. 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01)。行光凝和未行光凝患者高眼压发生率分别为17. 5%和5. 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1),行冷凝和未行冷凝患者高眼压发生率分别为27. 6%和7. 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001)。术中行硅油填充、气体填充和未行眼内填充患者高眼压发生率分别为19. 4%、15. 8%和0. 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001)。伴有高度近视的患者PPV术后早期高眼压的发生率明显高于不伴有高度近视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01),并且高眼压的发生和高度近视具有明显的相关性(r=0. 214,P <0. 01)。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光凝、冷凝、硅油填充和气体填充是PPV术后高眼压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PPV术后早期高眼压的发生和原发病、术中操作和眼内填充物有着密切关系。高度近视与术后高眼压的发生明显相关。光凝、冷凝和眼内填充是PPV术后发生高眼压的独立危险因素。对PPV术后患者应严密监测眼压变化,尤其是视网膜脱离和IV期及以上DR患者。
加入编委加入审稿人
中国眼科杂志  期刊指标
出版年份 2018-2025
发文量 536
访问量 120659
下载量 59851
总被引次数 705
影响因子 1.028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