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与工程管理
建筑与工程管理
《建筑与工程管理》系开放获取期刊,主要刊登建筑及工程管理相关的高水平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本刊支持思想创新、学术创新,倡导科学,繁荣学术,集学术性、思想性为一体,旨在给世界范围内的科学家、学者、科研人员提供一个传播、分享和讨论该领域内不同方向问题与成果交流的学术平台。

ISSN: 3007-9942

《建筑与工程管理》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



提示文字!

注:我们将于1~7个工作日告知您审稿结果,请耐心等待;

您也可以在官网首页点击“查看投稿进度”输入文章题目,查询稿件实时进程。


  • 房地产开发雨水利用激励机制研究 下载:70 浏览:378
  • 魏营1 杨高升1 俞妙言2 《建筑与工程管理》 2018年10期
  • 摘要:
    我国房地产开发雨水利用的发展面临开发商动力不足与政府激励力度不足两大问题。遵循激励理论和博弈理论,分析雨水利用的外部性特征,量化雨水利用全生命周期成本效益,评估非对称信息下政府与开发商间的博弈关系,设计政府对开发商的经济激励模型。研究发现:开发商努力程度不可观测时,最优的政府激励机制要求开发商在获得激励同时承担一定的风险成本。激励成本与开发商的风险规避程度和外生随机变量方差正相关,与开发商努力边际成本和溢出性收益负相关。并采用算例分析实际操作中政府最优激励水平,为制定激励政策提供依据。
  • 基于改进模糊综合评价法的现行标准对装配式建筑适用性评估 下载:70 浏览:369
  • 付光辉1 唐如建1 李小阳2 程志军2 《建筑与工程管理》 2018年10期
  • 摘要:
    针对我国发展装配式建筑的环境条件,研究现行标准对装配式建筑适用性的评估方法。标准的适用性评估内容从标准自身有效性、标准条款匹配性和标准内容支撑度3个层面展开,通过构建评估指标体系,运用基于传递熵和距离矩阵模型改进的模糊综合评价法获得评估结果。选取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 50666-2011和《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4-2015两本标准进行实证评估,根据15位专家的评估结果验证了评估方法的有效性。标准的适用性评估能够为装配式建筑标准规范体系的建立提供依据,同时也对现行标准的制修订起到一定的基础和指导性作用。
  • 装配式住宅设计施工阶段经济效益分析 下载:80 浏览:375
  • 王幼松1 孟巅1 闫辉1 张雁1 张佳盛2 《建筑与工程管理》 2018年10期
  • 摘要:
    我国当前装配式建筑发展尚不成熟,装配式建筑成本是影响其发展的重要因素。针对开发商关注的前期建设阶段,探究装配式住宅的经济效益。以深圳市某住宅项目为例,从设计成本、施工成本方面的直接效益,工期和政策方面的间接效益,来计算装配式住宅在设计施工阶段较现浇式住宅的经济效益,并分析影响各部分经济效益的因素。研究发现,装配式住宅在设计施工阶段能产生经济效益,其中工期效益对增量效益影响最大,施工成本效益对增量成本影响最大。
  • 装配式建筑技能人才需求分析研究 下载:65 浏览:375
  • 唐寅1,2 陈敏1 蒋家健1 黄琳琳1 《建筑与工程管理》 2018年10期
  • 摘要:
    在利用典型工程测算的人工消耗量下降幅度数据的基础上,选用线性回归模型与灰色GM(1,1)模型分别进行建筑业从业人员数量预测,但鉴于两种模型的局限性,引入线性回归与灰色预测组合模型进行预测,并通过3种预测方法结果的对比,论证了组合模型预测结果的合理性。选取2020年与2025年两个典型时间点,预测建筑业从业人员需求量。考虑装配式建筑比例和现场作业人员比例,计算因发展装配式建筑减少现场作业人员的用工量,结合预测数据得出装配式建筑技能人才需求量,并根据测算结果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 基于LCA的装配式建筑建造全过程的碳排放分析 下载:66 浏览:385
  • 高宇 李政道 张慧 喻博 王家远 《建筑与工程管理》 2018年10期
  • 摘要:
    基于预制构件的生产、物流运输、现场安装施工3个阶段资源能源消耗的基础数据,构建了装配式建筑的生命周期评价模型,并运用该模型系统核算了深圳市某装配式建筑的总碳排放量,识别了各个阶段碳排放的影响因素并对碳排放贡献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生产阶段的碳排放量最大(88%),主要由剪力墙和叠合梁的钢筋消耗引起,是预制构件碳减排的重点阶段,运输阶段的碳排放量次之(11%),施工阶段的碳排放量相对较小(1%)。该结果可以为建筑领域的节能减排提供基础数据,促进装配式建筑的可持续发展。
加入编委加入审稿人
建筑与工程管理  期刊指标
出版年份 2018-2025
发文量 698
访问量 110289
下载量 25263
总被引次数 391
影响因子 0.726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