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艺术研究
中国艺术研究
《中国艺术研究》系开放获取期刊,主要刊登美术、设计、音乐、表演、艺术教育以及艺术史论等领域的研究论文。本刊支持思想创新、学术创新,倡导科学,繁荣学术,集学术性、思想性为一体,旨在给世界范围内的科学家、学者、科研人员提供一个传播、分享和讨论该领域内不同方向问题与成果的学术交流平台。

ISSN: 3079-1251

《中国艺术研究》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



提示文字!

注:我们将于1~7个工作日告知您审稿结果,请耐心等待;

您也可以在官网首页点击“查看投稿进度”输入文章题目,查询稿件实时进程。


  • 正似我们借来的人生:在皮尔森的舞台上——第26届国际戏剧节的东欧戏剧 下载:34 浏览:296
  • 卡莉娜·斯蒂芬诺娃1 桂菡2 《中国艺术研究》 2020年2期
  • 摘要:
    若是用一句话概括第26届国际皮尔森戏剧节带给我的感受,那便是"分寸得当,毫无废话,诚实正直"。《伊利亚特》掀开我眼前隐形的窗帘,让我进入肉眼所看不见的领域,一个超凡脱俗的世界,得以洞察非物质的世界,洞察看似唯一的物质世界与生活的本质。《人走后的房间》运用声音在戏剧中发挥着独特作用,让人得以一窥惊人的深刻哲学与无限的精神境界。《摹仿生活》在舞台上所创造的不同寻常的形象与丰富的感官体验,让作品成为一封正在发出求救信号的电报,而我们所有人,都是这封电报的收件人。戏剧节的喜剧类作品堪称典范,它让我们既能从笑声中获得活力又可以通过它来武装自己,这就使得我们在面对问题时是选择面对而非选择逃避。
  • 当代俄罗斯戏剧在中国的学理阐释 下载:29 浏览:305
  • 王树福 《中国艺术研究》 2020年2期
  • 摘要:
    当代俄罗斯戏剧在中国的学理阐释呈现出明显的阶段特征、伦理关切和边缘态势。在阶段划分上,当代俄罗斯戏剧在中国的学理阐释主要经历了1960—1989年和1990—2019年两个相对独立的阶段,总体呈现出比较明显地从相对繁盛到边缘弱化的宏观态势;在接受期待上,表现出以当代现实主义戏剧为核心研究对象,其中探讨人性、展现伦理的道德剧是研究焦点;在关注领域上,以戏剧文学研究为主,出现戏剧文学和剧场艺术研究的明显失衡;在思想诉求上,显示出从自我意识缺失到主体思想凸显的转型,其中当代俄罗斯戏剧在中国从普适性价值降格为地域性思想。当代俄罗斯戏剧在中国学理阐释的阶段性、伦理化与边缘化特色,与当代中国的社会转型、文化特点和民族个性密切相关,隐含着官方政治美学与大众消费美学、主流思想意识与多元思想意识等不同思想的融合与嬗变。
  • 当下中国艺术电影发展面临的困境与选择 下载:35 浏览:304
  • 丁亚平 王婷 《中国艺术研究》 2020年2期
  • 摘要:
    近年来,无论是文本的拓展,还是形式的创新,中国艺术电影都有了长足的进展,成为一股新的力量,推动着中国电影前进的脚步。随着中国电影市场的日渐成熟,艺术电影开始进入大众的视野。从国产艺术电影的谱系出发,梳理其近年来的发展脉络,可以从中管窥中国艺术电影正在面临的多重困境。在当今日益发展和变化的新语境下,中国艺术电影如何被受众"看到"和"主动选择",如何更好地处理艺术电影、艺术电影观众和艺术影院的关系,以找寻到它面向未来的可行之路,是我们所要解决的问题。
  • “岭南文化”语境中大型舞剧的文化想象——改革开放以来广东舞剧创作述评 下载:31 浏览:307
  • 于平1 张月龙2 《中国艺术研究》 2020年2期
  • 摘要:
    "岭南文化"语境深刻地影响了广东舞剧创作的文化想象。纵观广东舞剧创作的文化意蕴,大致可分为:一是区域的古代历史文化;二是区域的民俗风情文化;三是区域的反抗列强文化;四是区域的红色革命文化;五是区域的当代都市文化。广东的舞剧创作已然确立了"表意优先"的理念;广东的舞剧创作具有鲜明的"爱国主义"精神,从区域的"反抗列强文化"和"红色革命文化"的多部舞剧都可以看到这一点,而这是我国自近代以来百年屈辱、百年抗争、百年奋起中最需培植的民族精神;广东的舞剧创作具有强烈的"现实感"和"开放性";广东舞剧创作体现出创编的"前沿意识"和"精品意识"。广东舞剧创编在全国舞剧创作中继续处于"领跑"的第一方阵。
  •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民间舞思潮巡礼 下载:33 浏览:294
  • 茅慧 《中国艺术研究》 2020年2期
  • 摘要: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民间舞发展的现实背后隐藏着的艺术观念、实践理念,总体而言带有鲜明的主流意识形态印记和特征。改革开放初期,受文坛"文化寻根热"思想主潮的影响,触发了中国舞蹈界的文化意识觉醒,在舞蹈界的主流媒体上,"舞蹈寻根热""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生命力"等重大问题成为中国民间舞理论探讨的热门话题。自20世纪80年代初,在以北京舞蹈学院为核心的中国高等舞蹈教育领域,采取的是一种叫作"课堂元素教学法"的民族民间舞蹈课程教学模式,为学院派民族民间舞创作提供孵化器。进入21世纪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观念自上而下的营造与中国民族民间舞创作理念形成了一对同时冲击创作者思想的并头潮。"非遗舞蹈"到底应该如何保护和发展,仍然是从理论到实践持续纠缠于舞蹈界思想的命题。
加入编委加入审稿人
中国艺术研究  期刊指标
出版年份 2018-2025
发文量 711
访问量 150324
下载量 63257
总被引次数 562
影响因子 1.302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