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艺术研究
中国艺术研究
《中国艺术研究》系开放获取期刊,主要刊登美术、设计、音乐、表演、艺术教育以及艺术史论等领域的研究论文。本刊支持思想创新、学术创新,倡导科学,繁荣学术,集学术性、思想性为一体,旨在给世界范围内的科学家、学者、科研人员提供一个传播、分享和讨论该领域内不同方向问题与成果的学术交流平台。

ISSN: 3079-1251

《中国艺术研究》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



提示文字!

注:我们将于1~7个工作日告知您审稿结果,请耐心等待;

您也可以在官网首页点击“查看投稿进度”输入文章题目,查询稿件实时进程。


  • 寻找、获取、运用:巴布亚新几内亚早期录音“归家”的经验 下载:96 浏览:496
  • 顿·奈尔斯1,2 邓晓彬3 闫旭4 《中国艺术研究》 2018年3期
  • 摘要:
    对于巴布亚新几内亚在音乐和舞蹈方面具有代表性的研究集合而言,早期录音的"归家"意义重大。本文主要针对巴布亚新几内亚的早期录音"归家"的三个步骤——寻找、获取、运用——展开讨论。"寻找"录音,涉及如何定义"早期录音"等问题。虽然在英国学者的人类学探险中诞生了在巴布亚新几内亚的首次民族志录音,但以霍恩伯斯特尔为代表的德国学者在此所做的录音,以及他们所带来的录音技术,对巴布亚新几内亚而言极为重要。实际上,巴布亚新几内亚早期录音的定义可以延伸到磁带录音机的使用,这与技术的发展以及国际听众的增加有着密切关系。找到录音之后,实际的录音"获取"和"归家"的过程是复杂且需要多方合作的,牵涉到以什么形式、归还到哪里等问题。如何"运用"珍贵的早期录音资料是第三步,也是十分重要的一步。巴布亚新几内亚研究所的音乐档案馆通过翻译、编辑、注释和整理原收藏于维也纳音响档案馆中的三个巴布亚新几内亚的早期录音所获得的成果,不仅为这些音乐提供了更多相关的文档资料,同时还可能推动、刺激和影响新的表演和表演观念。
  • 有声历史的意义与对象——对阿克苏姆/埃塞俄比亚早期录音的综合分析 下载:92 浏览:495
  • 提科特·塔芙拉1,2 邓晓彬1 凌嘉穗2 《中国艺术研究》 2018年3期
  • 摘要:
    "柏林音响档案馆"中收藏了埃里希·卡施克(Erich Kaschke)博士于1906年在埃塞俄比亚北部提格雷地区首都阿克苏姆记录的37段歌曲和器乐作品。经过文本与音乐的研究,作者发现该档案内容涉及宗教、狩猎、爱情等传统歌曲。在对歌词文本的记写方式分析中,不仅推测其可能的记写者,并发现这些歌曲几乎由有限的文本组成的典型特征,推测当时的参与者缺乏对歌曲内容的理解。此外,通过录音时间和当地节庆时间的比较,推测该档案是专门录音工作的结果,并探讨了表演者的身份。阿兹玛里人的音乐传统虽在不同地区有所差异,且旋律、韵律和歌词会随着时间有所改变,但大部分歌曲的表演方式和风格是相对稳定的。作为历史资料,该档案有其特殊意义,且具有进一步研究或再研究的必要性。
  • 从维护文化资源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回返” 下载:92 浏览:494
  • 吉娅·贾妮珍1,2 邓晓彬1 萧梅2 《中国艺术研究》 2018年3期
  • 摘要:
    未来,文化资源将扮演重要的角色。因为任何程度的人工智能都无法取代这些资源所传递的信息及其与人的关系。"归家"是文化资源共享的一部分,这种共享不是私人的占有,录音的数字化传播和反馈尤其重要;同时,人们需要构建历史音响与当下音响之间的关系,还要根据当下的录音和历史的录音进行比较。在全球化的时代,早期的录音有着宝贵的价值,对文化资源的维护,需要从多方面进行更为细致深入的理解,而未来会不断给予我们新的视角。
  • “一带一路”框架中戏剧交流的回望与前瞻 下载:91 浏览:499
  • 宋宝珍 《中国艺术研究》 2018年3期
  • 摘要:
    "一带一路"发展倡议是推进中国经济崛起、民族文化振兴的有力举措。"一带一路"构想中的经济腾飞,离不开跨文化的交流、合作、互惠、融通。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话剧作为一种现代艺术形式,也是文化交流的载体——在文化交流过程中,其具有亲和力。话剧的艺术样态与发展步态,与其他民族的艺术具有共通性,理应发挥其在各民族之间增进友谊、加强理解、开展合作、谋求共识的重要作用。在相互尊重、互惠共赢的前提下,跨文化的戏剧交流将会范围更广,形式更多,效果更好。
  • 那片土地,那片星空,那些路 下载:93 浏览:490
  • 李宝群 《中国艺术研究》 2018年3期
  • 摘要:
    讲述中国故事,展现中国精神,必须面对中国的历史和现实,这其中缺少不了中国西部的历史和现实。中国的西部是一片神奇的土地,古老的丝绸之路蕴藏着丰富的写作"富矿",它可以开启创作者的灵感之门,使创作出现不寻常的变数,更具有燃烧创作者激情的力道。中国的戏剧人需要把目光更多地投向这片神奇的天空,这块丰厚的土地。只要我们用心去开掘,去发现,去书写,完全可以借助西部这块土地,借助古丝绸之路积淀下来的历史宝藏,创作出更多更好的优秀作品。
加入编委加入审稿人
中国艺术研究  期刊指标
出版年份 2018-2025
发文量 711
访问量 150324
下载量 63257
总被引次数 562
影响因子 1.302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