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艺术研究
中国艺术研究
《中国艺术研究》系开放获取期刊,主要刊登美术、设计、音乐、表演、艺术教育以及艺术史论等领域的研究论文。本刊支持思想创新、学术创新,倡导科学,繁荣学术,集学术性、思想性为一体,旨在给世界范围内的科学家、学者、科研人员提供一个传播、分享和讨论该领域内不同方向问题与成果的学术交流平台。

ISSN: 3079-1251

《中国艺术研究》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



提示文字!

注:我们将于1~7个工作日告知您审稿结果,请耐心等待;

您也可以在官网首页点击“查看投稿进度”输入文章题目,查询稿件实时进程。


  • 瑜伽焰口仪式音乐表演民族志研究 下载:28 浏览:293
  • 胡晓东1,2 《中国艺术研究》 2020年6期
  • 摘要:
    仪式音乐表演民族志旨在揭示并阐释仪式表演过程中,执仪者脑海中的音乐文化观念模式——音乐象征符号("归属性"模型/models of)如何经由表演转化为一系列音声景观(Sound scape)与符号表征("对象性"模型/models for)的过程。从仪式音乐表演民族志视角审视瑜伽焰口仪式音乐,可深入探究文化主体内在的文化精神与观念构型,由此揭示出仪式行为及其产品——仪式表演行为与仪式音乐之间的深层关联,进而达到对表演语境(contexts)与社会结构的整体认知,实现文化的阐释。瑜伽焰口仪式音乐表演,犹如一部内容宏富、形式综合的仪式音乐剧,具有虚拟性、艺术性、功能性与音声两极渐变性等特征,观察其仪式表演中所呈现的象征符号与符号表征,阐释其隐喻的文化义涵,揭示出一整套佛教"三密合一"、阈限期等文化观念模型主导下的仪式音乐符号表达系统。
  • 论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背景下的中国民族音乐“走出去” 下载:30 浏览:307
  • 秦会朵 《中国艺术研究》 2020年6期
  • 摘要:
    西域音乐的传入对中国传统音乐体系的形成与发展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的提出,为中国民族音乐的复兴提供了历史新机遇,为中华文化"走出去"创造了新的有利条件。民族音乐因其非语义、非具象等特殊性,是文化"走出去"的重要的载体之一。民族音乐内含文化与经济双重价值,是中华文化对外传播与交流的重要方式。要实现中国民族音乐文化更有效地"走出去",须要发挥民族音乐的双重价值,音乐交流与音乐贸易双管齐下。
  • 脑科学与认知神经美学融合视域中视知觉感知建构的身体美学理论 下载:25 浏览:302
  • 李伟 《中国艺术研究》 2020年6期
  • 摘要:
    从以往研究身体美学的学者来看,研究领域大多都是从生理学、医学和社会学等角度来研究,虽有颇多建树,但对脑的研究似乎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而将脑科学和认知神经美学融入身体美学的理论建构,使身体美学不再单纯以可见的身体作为研究对象,交叉至包括脑、神经元、躯体等多维的系统性领域,可以得出身体不仅是审美对象,更是审美主体的结论。同时,审美认知活动不能割裂身体与大脑,以"我们并非‘拥有’一个身体,或者我们身体性地‘存在’"的系统论思维和"人是‘理、情、意’三者的统一"的身体意识和身体表现理念是构建现代身体美学理论基础。
  • 古滇青铜器中舞蹈造型的空间形态研究 下载:24 浏览:293
  • 王馨曼 《中国艺术研究》 2020年6期
  • 摘要:
    古滇国青铜器相较于中原青铜器,有着更为浓郁的民族部落特征,其中,其舞蹈造型为云南民族舞蹈文化的雏形之一。古滇人按照"器以藏礼""天圆地方""大象其生"等造物观念,以青铜器记录的形式营构出一个缩微的、理想的器物空间,从而发挥以图叙事的语言功能。从空间形态的角度考察古滇青铜器中的舞蹈造型,从视觉空间、图像空间、物理空间对研究对象展开分析,可将古滇青铜器舞蹈造型划分为情节型造型、连贯型造型、偶像型造型、距离型造型等类型。
  • 边疆民族地区文化扶贫:理论探讨、政策体系及制度创新 下载:26 浏览:295
  • 纳麒1 马志翔2 《中国艺术研究》 2020年6期
  • 摘要:
    边疆民族地区是脱贫攻坚工作的主战场,贫困面广、贫困程度深,巩固脱贫攻坚任务重。文化是边疆民族地区发展的持久动力,文化扶贫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有效路径。为实现2020年所有贫困县脱贫摘帽目标,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边疆民族地区需要加快推进文化扶贫工作。通过制度创新,实现文化振兴,助推经济社会发展。从文化事业方面,整合乡村各类文化资源,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从文化产业方面,推动文化产业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创新线上和线下文化产品。从"扶贫扶志"方面,推动贫困人口内生式发展。
加入编委加入审稿人
中国艺术研究  期刊指标
出版年份 2018-2025
发文量 711
访问量 150324
下载量 63257
总被引次数 562
影响因子 1.302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