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研究
文学研究
《文学研究》系开放获取期刊,主要刊登古今文学流派、文学现象、文学创作、文学欣赏及中外文学比较等方面的学术研究论文,以及书评和学术消息等。本刊支持思想创新、学术创新,倡导科学,繁荣学术,集学术性、思想性为一体,旨在给世界范围内的科学家、学者、科研人员提供一个传播、分享和讨论文学领域内不同方向问题与成果的学术交流平台。

ISSN: 3079-1235

《文学研究》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



提示文字!

注:我们将于1~7个工作日告知您审稿结果,请耐心等待;

您也可以在官网首页点击“查看投稿进度”输入文章题目,查询稿件实时进程。


  • 论刘岘对《阿Q正传》的图像阐释 下载:92 浏览:492
  • 杨剑龙 《文学研究》 2018年4期
  • 摘要:
    刘岘是鲁迅作品图像阐释的先驱,他得到鲁迅直接教诲和热情扶植。1934年,19岁的刘岘为鲁迅的《阿Q正传》插图二十幅,他按照鲁迅小说的情节摘录构思,以阿Q的命运与麻木心态构成插图的叙事线索,努力画出沉默的国民的灵魂。在创作《阿Q正传》插图的阶段,刘岘受到诸多外国木刻家的影响,也从朱仙镇木版年画中有所传承和汲取。由于缺乏对于江南生活的了解,其艺术造诣还处在成长阶段,其稚气和缺憾难免,刘岘被誉为中国新兴木刻的先驱者。
  • 《反正前后》:作为“论说体”的自传 下载:88 浏览:486
  • 李斌 ​ 《文学研究》 2018年4期
  • 摘要:
    郭沫若的自传作品是值得重视的研究对象。《反正前后》是一部风格特异的自传,它自觉突破学界关于自传作品文体规范的共识,引入"论说体"(Essay)因素,表达了思想转变之后的郭沫若对中国近代社会与革命的认识,以及对革命信仰和革命策略的重视,是郭沫若流亡日本后思想发展的最新体现。
  • 视觉转向与形似如画——中国早期新诗对风景的发现与书写 下载:87 浏览:490
  • 万冲 ​ 《文学研究》 2018年4期
  • 摘要:
    在中国文化中,诗歌和自然有亲密的关系。蕴含具象形体和内在精神的自然,常成为诗人书写的对象,也濡养、提升了诗人的精神境界。在不同历史时期,由于自然观和生命观的差异,诗人观照自然的方式迥然有异,书写自然的美学策略和美感经验也各不相同。本文以中国古典山水诗歌为参照,探析中国早期新诗发现和书写风景的问题。在古代社会,与自然同感共振的诗人,以独具特色的"味感—呼吸型"感思方式,将自然领悟为静穆平淡的德性山水。在"五四"时期,崇尚科学理性、凸显独立自我的诗人,从自然风景中脱离出来,将其作为观察和认知的对象,这构成了现代诗人发现和书写风景的前提和起点。自我意识觉醒、成为运用理性认知事物的独立主体后,诗人用视觉为主的认知方式,捕捉到了含有丰富形体特征的"流动的风景"。在此一时期的写景诗歌中,诗人选用唯一的词语确保描述与描述对象的唯一性关系,达致形似如画的审美效果,令主体感知与客体形质精确相符,克服了人和风景之间的间距,初步建立起一种新的书写风景的美感机制。
加入编委加入审稿人
文学研究  期刊指标
出版年份 2018-2025
发文量 676
访问量 162208
下载量 76051
总被引次数 627
影响因子 1.205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