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研究
文学研究
《文学研究》系开放获取期刊,主要刊登古今文学流派、文学现象、文学创作、文学欣赏及中外文学比较等方面的学术研究论文,以及书评和学术消息等。本刊支持思想创新、学术创新,倡导科学,繁荣学术,集学术性、思想性为一体,旨在给世界范围内的科学家、学者、科研人员提供一个传播、分享和讨论文学领域内不同方向问题与成果的学术交流平台。

ISSN: 3079-1235

《文学研究》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



提示文字!

注:我们将于1~7个工作日告知您审稿结果,请耐心等待;

您也可以在官网首页点击“查看投稿进度”输入文章题目,查询稿件实时进程。


  • 《百合花》中性情的隐潜与转化 下载:44 浏览:334
  • 席建彬 ​ 《文学研究》 2020年6期
  • 摘要:
    茹志鹃的《百合花》在战争背景与集体诉求之下隐现着身体性的情感波动,欲望表达与政治规约相反相成,内在的心理冲突与情感交织,孕育出审美张力。小说在男女遇对、乡土远景、奉献牺牲以及隐喻性的"百合花"等叙事环节之间演绎出了复杂的诗化关联。诗性情怀与政治意识的融合,政治正确与正常性情两难之间的"修辞处理",弥补了人性表达上的某些局限,形成《百合花》艺术上的独特性;隐约的欲望存在展现出政治话语中的某些文学可能性,昭示出小说经典的复杂性与丰富性。
  • 《修改过程》:作为狂欢化叙事的现代寓言 下载:46 浏览:346
  • 李东若 《文学研究》 2020年6期
  • 摘要:
    《修改过程》并非一般意义上的写实主义文本,而是具有复杂的狂欢化叙事模式的现代主义文本。小说借助于对"七七级大学生"人生沉浮的群像塑造,在小说叙事结构、文本间互文和语言特色等方面展现了精密构制的狂欢化叙事手法,展现了泥沙俱下的独特审美特质。《修改过程》凝聚了作者对历史巨变背景下当代中国三十年间个体生命生存状态的深切思考,以其隐喻—象征手法彰显了现代寓言的特色。
  • “古元的道路”:延安木刻下乡的情感实践 下载:47 浏览:333
  • 路杨 ​ 《文学研究》 2020年6期
  • 摘要:
    作为1943年延安下乡运动的先声,陆定一将古元1940年在碾庄下乡的经验确立为"文化真正下乡的道路"。在这段下乡经历中,古元通过艺术创作找到了与农民沟通、开展工作与建立感情的方式。以《农村小景》为代表,古元的木刻特别善于从农民劳动生活的日常情景中提取富于情感性的细节,其核心机制在于人的情感对场景、人物、细节和空间的有机组织,以此揭示农民与土地、与劳动之间深刻的情感关联。在古元此后的创作中,碾庄经验表现出持续的形式生产性,并蕴含着这样一种情感机制:对农村生活有所"关心"的创作者传达出的是一种与乡土生活世界具有连带感的情感,农民接受者又能够将其从木刻中获得的情感体验投射到对于自我劳动生活的道德认知与政治认同之上。所谓"古元的道路",正由此构成了解放区文艺工作之"情感实践"的重要经验。
  • “孤岛”何以孤,又何以不孤——上海“孤岛”文化空间的多样呈现 下载:48 浏览:322
  • 妥佳宁 ​ 《文学研究》 2020年6期
  • 摘要:
    "孤岛"不孤的论断并非凭空产生,有其特定历史背景。而"孤岛"文学图景的丰富性却长期被这一论断遮蔽。事实上,孤与不孤,都可有更多的理解方式。战时的上海租界,提供了相对宽松的话语平台,"孤岛"不仅有左翼文人的抗战文学活动,还有以西风社为代表的自由派知识分子的各种文学活动。不同文艺思想与实践出现了众声喧哗的局面,且互相交错,各派势力都不能占据舆论主导。从而形成了与国统区、解放区、沦陷区极为不同的文化空间,孕育了丰富的文学实绩。
加入编委加入审稿人
文学研究  期刊指标
出版年份 2018-2025
发文量 676
访问量 162208
下载量 76051
总被引次数 627
影响因子 1.205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