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教学研究
历史教学研究
《历史教学研究》系开放获取期刊,主要刊登历史教学领域内最新研究成果等相关论文。本刊支持思想创新、学术创新,倡导科学,繁荣学术,集学术性、思想性为一体,旨在给世界范围内的科学家、学者、科研人员提供一个传播、分享和讨论历史教学领域内不同方向问题与成果的学术交流平台。

ISSN: 3079-1219

《历史教学研究》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



提示文字!

注:我们将于1~7个工作日告知您审稿结果,请耐心等待;

您也可以在官网首页点击“查看投稿进度”输入文章题目,查询稿件实时进程。


  • 古为今用——论美国革命中罗马史的发掘和利用 下载:31 浏览:193
  • 赵辛阳 《历史教学研究》 2020年7期
  • 摘要:
    自英属北美殖民地建立以来,欧洲古典文化在新大陆生根发芽,美国的建国者深受其影响,在美国革命时期频频利用古典文化资源来推动独立之进程。其中,古代罗马的历史尤为受到重视。建国者受到循环史观和治权转移等观念的影响,以古代罗马的历史为参照思考当下的局势。在这个过程中,建国者将不列颠视为罗马帝国的化身,自己则声称是高尚的罗马共和价值理念的追随者。建国者利用古代罗马历史合理化革命事业,塑造美国革命的意识形态,影响殖民地居民的情感和观念。并且,罗马历史文化资源有助于美国日后国族构建的进程。
  • 亚里士多德基于贫富差别的城邦政体构想 下载:35 浏览:203
  • 解光云 《历史教学研究》 2020年7期
  • 摘要:
    亚里士多德笔下的政体,意为城邦的职能组织,其核心是城邦最高统治权力的执行者所组成的公民团体,不同政体有不同的权力安排方式。城邦常常是富室少而穷人多。政体可分为王制、贵族和共和正宗政体,以及偏离正宗政体的变态政体:僭主、寡头和平民政体。僭主政体依据专制的原则,即以主人对待奴隶的方式处理其城邦的公务,寡头政体是有产者们执掌最高统治权,平民政体则是由无产的贫民群众执掌最高统治权。任何政体,其统治者无论人数多少,如以财富为凭,则一定是寡头政体,如果以穷人为主体,则一定是平民政体。最为正宗的政体就是最为公正的政体,应该不偏于少数富室,不偏于多数平民,而以全邦公民利益为依归。
  • 卡波耶拉的传承与发展——从黑人战舞到巴西国术的历史演变 下载:37 浏览:201
  • 焦健 《历史教学研究》 2020年7期
  • 摘要:
    卡波耶拉是在奴隶制特殊的历史条件下,在巴西黑人奴隶中形成的集音乐、舞蹈、杂技、格斗术于一身的独特艺术形式,其核心形式和基本动作要领源自非洲。19世纪受种族观念和政府政策变化的影响,卡波耶拉在巴西的传承经历了曲折的发展历程。20世纪初由于宾巴大师对卡波耶拉进行了现代化革新,加之此后巴西政府的大力推广,卡波耶拉逐渐在巴西得到普及,并在全世界范围传播。卡波耶拉作为巴西黑人文化的重要代表,已成为巴西民族文化的象征。
  • 论墨西哥革命小说兴起的原因及其主要特征 下载:29 浏览:198
  • 韩琦 刘豪 《历史教学研究》 2020年7期
  • 摘要:
    墨西哥革命小说是一个以1910年墨西哥革命及其后果为研究主题的文学流派。促使该流派形成的因素包括墨西哥大革命及革命后墨西哥社会发生的深刻变革;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墨西哥开启的文化本土主义运动;墨西哥革命政府对革命小说的引导和推动;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在墨西哥的传播等等。墨西哥革命小说的共同特征是现实主义表现方法突出,对旧制度遗产和大革命成败进行了批判和反思,将描写对象从上层精英转向了"在底层的人们",体现了民族主义情感和精神,将小说与新闻巧妙地结合,具有自传体和史诗性等。墨西哥革命小说是墨西哥文化民族主义的内容之一,与墨西哥文化民族主义相辅相成,互相影响,共同丰富了革命后墨西哥文化革新运动的内涵,推动了墨西哥社会的向前发展。
  • 波兰民族性的历史考察 下载:35 浏览:254
  • 王弘毅 姬文刚 《历史教学研究》 2020年7期
  • 摘要:
    身处欧亚大陆心脏地带的波兰,在长达两百多年的时间里,残存在东西强邻的夹缝之中,始终无法摆脱大国博弈和被瓜分的命运,形成了一种极强的不安全感。长久以来,波兰国家经历了数次沦亡,但波兰民族却始终没有泯灭,历史的悲情锻造了波兰人不屈的独立抗争意志,残暴的外国统治促使波兰人在天主教的信仰里寻求民族认同与慰藉以及波兰-立陶宛联邦鼎盛时期的大国荣光与尊严并一直激发着波兰大国雄心的复苏。因此,要理解当前波兰的政治取向和社会生态,其民族性不可忽视。本文从历史维度出发,探究并揭示出久经风雨吹打之后波兰民族性的精神内核。
加入编委加入审稿人
历史教学研究  期刊指标
出版年份 2018-2025
发文量 683
访问量 136572
下载量 39561
总被引次数 406
影响因子 0.882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