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研究
国学研究
《国学研究》系开放获取期刊,主要刊登有关国文研究、文献学与语言学、经学研究、国史研究、学术评论等文章。本刊支持思想创新、学术创新,倡导科学,繁荣学术,集学术性、思想性为一体,旨在给世界范围内的科学家、学者、科研人员提供一个传播、分享和讨论国学领域内不同方向问题与成果的学术交流平台。

ISSN: 3079-1332

《国学研究》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



提示文字!

注:我们将于1~7个工作日告知您审稿结果,请耐心等待;

您也可以在官网首页点击“查看投稿进度”输入文章题目,查询稿件实时进程。


  • 性伪之分与性恶论——荀子思想的分裂与统一 下载:69 浏览:327
  • 片仓望1 张灜子2 《国学研究》 2018年3期
  • 摘要:
    基于对当时日本已有研究成果的批判性继承,本文首先对荀子思想中的两种"性"进行了细致的概念剖析。其次,作者批评了仅从实际功效层面解释荀子"信赏必罚主义"的观点,主张"信赏必罚"与荀子思想中的根本原理——"同类相求"的原理相对应,是荀子追寻的理想社会的反映,因此在理论层面上亦是荀子思想的有机组成部分。然而,对"信赏必罚"的坚持导致荀子的人性论陷入逻辑困境,其中体现出荀子作为思想家面临的深刻难题。
  • 荀子与审慎之道:作为动机的欲成为善 下载:80 浏览:3
  • 库蒂斯·哈根1 秦际明2 《国学研究》 2018年3期
  • 摘要:
    人们认为荀子提供了一种转化我们的欲望的方法。本文将表明,严格地讲事实并非如此。实际上,荀子提供了一种促进我们改善动机结构的能力的方法。在欲望存在冲突的时候,它帮助我们克服原始的欲望。即使一个人改变了他所有的性情,而原始欲望仍然在,并且被极大地满足着。这就解释了为什么一个人即使怀有高尚志向仍然可能会被原始欲望驱使。根据荀子的观点,遵循道能够提供对原始欲望最好的满足,同时在这个过程中能够实现一个人更加高贵的志向。
  • 如何理解性善论 下载:81 浏览:399
  • 方朝晖 《国学研究》 2018年3期
  • 摘要:
    本文试图对前人关于孟子性善论的研究进行全面总结和评析,认为前人在对孟子性善论的解释中大体形成了十种不同的观点,即心善说、善端说、向善说、可善说、有善说、人禽说、本原说、本体说、总体说、成长说。这十种解释的理论基础可从五组、十种不同类型的判断方式来说明:先天判断/后天判断,本质判断/特征判断,全称判断/特称判断,比较判断/总体判断,以及价值判断/事实判断。其中后天判断、本质判断、全称判断都难以成立,本原说、总体说、成长说(部分)不符合孟子本意,不能成立。此外还可以得出,心善说、善端说、向善说、可善说、有善说、人禽说、本体说、成长说(部分)都只能找到部分文本上的依据,都不足以证明"性善",只能说明"性之善";因此把性善论从整体上归结为上述十种观点中的任何一种,都是片面的。本文主张,如果我们换个思路,不是纠缠孟子是不是真的证明了"人性善",而分析孟子如何说明了"人性之善",也许会有更多的发现。从"性之善"、而不是"性是善"的角度看性善论,也可以发现前述心善说、善端说、可善说、向善说、有善说、人禽说、本体说、成长说都对于我们理解人性之善有帮助。因此也许孟子真正的贡献并不在于证明了"性善",而在于揭示了"性之善"。如果因为发现了上述某种观点的价值,硬要为性善论辩护,就容易把性善论解释成前面十种意见的一种或几种,就会遇到种种难以克服的理论难题。抛弃寻找各种理由为性善论辩护的动机,转而深入挖掘孟子所揭示的人性之善的内含,也许更有意义。
  • 从战国子书看黄帝治道——以《商君书》《管子》《庄子》《吕氏春秋》为中心 下载:82 浏览:368
  • 王威威 《国学研究》 2018年3期
  • 摘要:
    战国时期的思想界出现了借用黄帝发表言论、表达思想的潮流,诸子发表治国思想时也有这样的现象。通过分析《商君书》《管子》《庄子》《吕氏春秋》四书中的黄帝之治可知,黄帝之治代表了仁义之治、礼法之治、法天而治等治国方式,不同的治国方式之间有差异但也可以相互辅助。其中,法天之治最有包容性。天地运行体现出法则、秩序,因此,效法天地之道的治国方式可以包含规范人间秩序的仁义礼法等治国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效法天地,刑德并用是比较有黄帝特色的治国之道。
  • 《吕氏春秋》对道家学说的吸纳及其具体学派归属 下载:80 浏览:388
  • 陈瑶 《国学研究》 2018年3期
  • 摘要:
    先秦杂家集大成者《吕氏春秋》对诸子百家学说,博采众长,兼收并蓄,其中包括大量吸纳道家学说因素,以"援道入法"。然而借鉴《道德经》、《庄子》两部道家经典的方式与内容,又有所不同。《庄子》以《让王》篇为代表,为《吕氏春秋》所提供的资源,主要是具有道家情怀的寓言故事材料。而《道德经》为《吕氏春秋》所采纳的则主要是治国理政的观念及方略
加入编委加入审稿人
国学研究  期刊指标
出版年份 2018-2025
发文量 679
访问量 106258
下载量 11621
总被引次数 207
影响因子 0.371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