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研究
国学研究
《国学研究》系开放获取期刊,主要刊登有关国文研究、文献学与语言学、经学研究、国史研究、学术评论等文章。本刊支持思想创新、学术创新,倡导科学,繁荣学术,集学术性、思想性为一体,旨在给世界范围内的科学家、学者、科研人员提供一个传播、分享和讨论国学领域内不同方向问题与成果的学术交流平台。

ISSN: 3079-1332

《国学研究》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



提示文字!

注:我们将于1~7个工作日告知您审稿结果,请耐心等待;

您也可以在官网首页点击“查看投稿进度”输入文章题目,查询稿件实时进程。


  • 唐景龙年间史馆政治分野与刘知幾去职之关系——刘知幾与萧至忠书探微 下载:67 浏览:285
  • 李淑 《国学研究》 2018年5期
  • 摘要:
    刘知幾是唐代著名的历史学家,长期于史馆任职,然在景龙二年向监修国史萧至忠上书退职,提出了史馆修史"五不可"。此封辞职信在历来研究中被视为唐代史馆弊病之论述。考究刘知幾与萧至忠书,其内容多为史馆监修和人事问题,这一问题的提出有其独特的历史背景,即景龙二年唐代朝廷政治局势与史馆中诸位监修之政治立场,他们的政治诉求与刘知幾本人政治旨趣及著史关怀相悖,方才引发刘氏上书求去。在研讨刘知幾修史旨趣及关怀之外,这个背景是最应该引起重视的。
  • 党争政治与宫廷阴谋——由墓志看长庆科场案内幕 下载:85 浏览:269
  • 查屏球 《国学研究》 2018年5期
  • 摘要:
    《旧唐书》中关于长庆元年科场案的史料来源是《穆宗实录》,原出于杨汉公、郑朗等人之手,这些人都是事件的当事人,所录多受到自身立场影响,过度强调了举报者的不当性。段文昌、李绅因荐未果而上诉,李德裕、元稹因有私怨参与举证,虽属正常朝政公务,但处理方式却是前所未有的严厉,非他们所能为。由复试官白居易所叙看,复试的安排是很不正常的,是有意对及第者进行惩诫。利用新见墓志,可获知十多位覆落者更多信息。这次被覆落者中多人后来升至宰相等高职,多是成功的宦人,能力已得到证明;又,其时通关请托成风,初试及第不一定是作弊的结果。将卢公亮与乐辅政墓志结合起来看,卢墓志所说的"内庭臣"与乐墓志中"枢密是属"是有联系的。长庆科案是在穆宗即位阴谋下发生的,为钳制舆论而整肃科场是穆宗既定之策,因此,这场科场案也是这一政治事件在外廷的反应。
  • 癸卯、甲辰进士群体在辛亥鼎革前后的出处浮沉 下载:85 浏览:299
  • 韩策 《国学研究》 2018年5期
  • 摘要:
    癸卯(1903)、甲辰(1904)进士群体,既是国史上最后的两科进士,也是清季科举改制造就的两科进士,其在辛亥鼎革前后的出处浮沉至为不一。京官方面,翰林、御史因衙门被裁,自然丢官失业,但仍有许多人选择出仕,而多从军政大员的幕僚、秘书做起,以谋求保荐升迁。"遗民"与"贰臣"互见,各有著名代表。部属则绝大多数留任京官,基本保持了地位。道府州县等地方官群体,受到革命剧烈的直接冲击,丢官去职者非常之多。即使有部分人后来"光复旧物",实已颇费周折。立宪派人士多与革命合流,组织政党,参政议政,在民初政坛占据一席之地。与袁世凯及其北洋系统渊源有自的一些进士乘时崛起,骤跻高位。将停废科举与辛亥鼎革通盘考虑,从较长时段着眼,不仅可以更好地观察停废科举对士大夫精英群体的影响,而且对理解辛亥鼎革前后的人事嬗变亦不无启示。
  • 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 下载:68 浏览:286
  • 孟繁之 《国学研究》 2018年5期
  • 摘要:
    <正>【题记】前辈学人函札、日记作为历史材料运用于人物专题、学术史、思想史、文化史及社会生活史研究,有其独特之价值及视角,别具优势。研究者可借此贴近了解所研究所关注对象当日之生活圈、交谊圈、交集圈、戚友往来、人际脉络、身体景况、心灵细微及相关贯连,即有可能借此将所关注之对象,所研究之人物,所涉及史事现象人物之日常居恒、进退出入、史事前后、彼此因果及相关系连,"体贴"并大体"复原"出来。而所"体贴"并大体"复原"出来之生活圈、交谊圈、交集圈、戚友往来、人际脉络、人物身体
  • 唐石经《尔雅》考略 下载:74 浏览:302
  • 瞿林江 《国学研究》 2018年5期
  • 摘要:
    唐石经是现存宋元经书版本之祖,但代有磨改、修补,情况复杂,顾炎武之后研究者众多,而严可均、阮元集大成。其中《尔雅》一经,唐时避讳字、俗体字众多,深刻影响了后来的宋元刊本;唐时磨改字多准确,结合前人研究,审度搨本,尚可识别;明人补字最为拙劣,但可通过皕忍堂刻本和搨本的比对识别剥离出;其他未经磨改、修补之"文字与今本异者,多胜于今本",版源上与宋监本最接近,可校正阮本讹误三十余处,校勘价值巨大。松崎复《缩刻唐石经》本诸恢复石刻原本文字、力求可资信赖之定本的原则,对原刻文字多有改动,虽不乏疏漏,但尚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加入编委加入审稿人
国学研究  期刊指标
出版年份 2018-2025
发文量 679
访问量 106258
下载量 11621
总被引次数 207
影响因子 0.371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