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音乐研究
当代音乐研究
《当代音乐研究》系开放获取期刊,主要刊登音乐学领域内最新研究及成果展示的相关论文。本刊支持思想创新、学术创新,倡导科学,繁荣学术,集学术性、思想性为一体,旨在给全球范围内的科学家、学者、科研人员提供一个传播、分享和讨论音乐学领域内不同方向问题与成果交流的学术平台。

ISSN:

《当代音乐研究》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




  • 敦煌壁画中的世俗乐舞研究 下载:67 浏览:468
  • 吴肖静 《当代音乐研究》 2019年1期
  • 摘要: 众所周知,敦煌莫高窟是举世闻名的文化遗产,其中最为引人入胜的除了各种佛像雕塑,就是绚丽多彩的壁画图案了。壁画之中大部分都是各种乐舞形象,在此之中又分为佛教的天国乐舞形象与人间的世俗乐舞形象几个类型。前期,壁画内容主体表现的都是佛教内容,但发展到中期,人类现实生活之中的场景开始逐渐呈现在壁画之中。后期,特别是在家族窟诞生以后,就出现了各种呈现现实生活的题材,这些对于现实生活场景进行描绘的壁画就被叫作世俗壁画。而在世俗壁画之中出现的乐舞形式,也就被称为世俗乐舞。

  • 东北鲁艺文(音)工团的民间音乐活动研究 下载:67 浏览:399
  • 冯喜超1 计晓华2,1 《当代音乐研究》 2019年1期
  • 摘要: 东北鲁艺文(音)工团始建于1947年,是延安鲁艺到东北后成立的文艺团体。为配合解放战争时期东北的斗争形式与人民的文化需求,鲁艺进行了一系列的民间音乐活动,并且在组织上进行调整,各团创立城运科(后更名"文运科")负责管理、收纳民间艺人工作,并在此基础上成立民间音乐调查组,对东北的民间艺术进行记录整理,以团员自主学习、聘请民间艺人传授和实地采风等方式,吸收、学习并记录了东北民间艺术。创作出歌颂人民群众、抒发人民情感,并具有东北特色的经典作品。为民间音乐研究提供了大量的经验,为新中国民间音乐研究奠定了基础,在战火中传承民族文化。

  • 当代合唱作品创作研究 下载:68 浏览:427
  • 夏郡薇 《当代音乐研究》 2019年1期
  • 摘要: 音乐作为当今世界上通用的语言,可以最形象生动地表现出创作人的情绪感受,使听众同创作人一起进入作品所表现的故事中,体会其中的喜怒哀乐。而合唱作为音乐的重要类别,作用向来不可忽视。合唱可以展现出独唱不能拥有的磅礴气势,并且能够紧跟社会发展步伐,着力表现时代精神,突出人文主题,在群众性、艺术性和民族性的融合中彰显审美品格。[1]当代合唱作品发展至今,已经拥有较为完备的创作表演体系,同时合唱作品的创作也开始寻求新的突破。本文将对当代合唱作品创作研究进行具体分析,并提出可以促进合唱作品创作提升的有效措施。

  • 从对立到融入——试评数字化音乐技术下的沉浸式音乐效果 下载:76 浏览:383
  • 郭小瑞 《当代音乐研究》 2019年1期
  • 摘要: 当今时代的人们在审美时渴望满足体验经济对于感官、互动、参与、个性化等的需求。在多元文化交汇的大环境下,"沉浸式音乐"成为前沿与主流,部分音乐逐渐改变了最初以"纯听觉艺术"为主旨的艺术形态,一方面更强调现场实时的表演行为对于内容及结构的影响,另一方面则逐渐与其他艺术门类相融合,强调视听一体化的进程中产生了不同的样式与体裁。本文分析了沉浸式音乐效果其众望所归的原因,探讨了应用手段,尝试对音乐作品的分析、对作曲家们创作思路采访进行了总结归纳。笔者认为沉浸式音乐效果,或者说沉浸式多媒体产业是大势所向,所以不论这种音乐本身还是沉浸式多媒体产业中的沉浸式音乐效果要素,都是值得我们挖掘、讨论,并且充分学习。

  • 改编民歌中侗族音乐元素的融合与创新 下载:73 浏览:424
  • 赵一丞 《当代音乐研究》 2019年1期
  • 摘要: 侗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其中在民歌方面独树一帜。在侗族民歌中可以分为不同的声部——从单声部到多声部不等。本文主要针对改编后的单声部民歌进行分析与研究。改编民歌后的音乐语言、音调进行、音响色彩的追求等方面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对于从事歌曲创作、演唱以及作曲技术理论研究方面的人来说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笔者主要从作品的主题特征、曲式结构、改编民歌的意义以及所思考的问题等进行综合分析,全方位地对作品的创作思维、发展手法进行技术性研究,解读创作者如何运用现代音乐创作思维将侗族音乐素材推陈出新,实现自身音乐语言的融合与创新。

加入编委加入审稿人
当代音乐研究  期刊指标
出版年份
发文量
访问量
下载量
总被引次数
影响因子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