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脑血管病研究
心脑血管病研究
《心脑血管病研究》系开放获取期刊,主要刊登心、脑、血管病学术领域的科研成果和临床内、外科诊治经验,以及有关心脑血管病的社区人群防治和护理健康指导经验等。本刊支持思想创新、学术创新,倡导科学,繁荣学术,集学术性、思想性为一体,旨在给世界范围内的科学家、学者、科研人员提供一个传播、分享和讨论心脑血管病领域内不同方向问题与成果交流的学术平台。

ISSN: 3078-9877

《心脑血管病研究》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



提示文字!

注:我们将于1~7个工作日告知您审稿结果,请耐心等待;

您也可以在官网首页点击“查看投稿进度”输入文章题目,查询稿件实时进程。

  • 个性化护理模式对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心理状态、遵医行为的影响 下载:263 浏览:2791
  • 杜霞 任秋桦 《心脑血管病研究》 2022年12期
  • 摘要:
    目的:分析个性化护理模式对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心理状态和遵医行为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3月-2019年3月的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50例,按照不同护理方案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5例。实验组采取个性化护理,对照组采取普通护理,比较两组患者之间的心理状态和遵医行为。结果:实验组总遵医嘱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心理状态评分也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个性化护理模式相对于普通护理模式,对患者的心理状态和遵医行为有更多正面的影响,因此是值得提倡的。
  • 延续心理护理干预对脑肿瘤患者及家属负性情绪护理效果观察 下载:183 浏览:2763
  • 贾彦楠 《心脑血管病研究》 2022年12期
  • 摘要:
    目的:探究延续心理护理干预对脑肿瘤患者及家属负性情绪护理效果。方法: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2021年3月至2022年3月本院接收的脑肿瘤患者80例分为参比组40例和试验组40例。予以参比组患者常规护理,予以试验组患者常规护理基础上的延续心理护理干预。将两组患者负性情绪、家属负性情绪以及患者治疗依从性、患者护理满意度进行比对。结果:出院3个月时,两组患者SAS、SDS评分均低于出院时,且试验组低于参比组(P<0.05)。出院3个月时,两组患者家属SAS、SDS评分均低于出院时,且试验组低于参比组(P<0.05)。相较于参比组,试验组患者治疗依从性、护理满意度更高(P<0.05)。结论:予以脑肿瘤患者延续心理护理干预可减轻患者、家属负性情绪,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与护理满意度,可行临床应用。
  • PDCA护理模式用于重症脑出血病人护理中的临床价值及对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 下载:209 浏览:2786
  • 冷海丽 《心脑血管病研究》 2022年12期
  • 摘要:
    目的:研究分析重症脑出血应用循环管理(PDCA)护理模式进行护理的干预作用及对患者心理状态影响性。方法:2020年4月1日至2021年3月30日,收入重症脑出血病人72例,抽签,常规组进行基础护理,观察组进行PDCA护理,干预作用分析。结果:观察组经由PDCA护理,肢体功能、心理状态、营养指标等比对常规组有明显优势(P<0.05),观察组诊疗依从性、并发症发病情况等在两组间良好(P<0.05)。结论:重症脑出血病人护理,PDCA护理模式对其实施干预,可使患者心理状态、肢体运动功能得到有效调整,保障其就诊安全,效果良好。
  • 冻干重组人脑利钠肽联合静脉泵入硝酸异山梨酯注射液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临床研究 下载:215 浏览:2684
  • 周康 《心脑血管病研究》 2022年12期
  • 摘要:
    目的 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的患者采取冻干重组人脑利钠肽联合静脉泵入硝酸异山梨酯注射液治疗后的疗效展开分析。方法 此次研究选择2018年12月—2020年1月本院64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治疗性质随机分组,对照组32例(硝酸异山梨酯),研究组32例(对照组+冻干重组人脑利钠肽),对比两种治疗模式下的疗效。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压、血氧饱和度及心率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各项指标改善效果比对照组好(P<0.05)。结论 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的患者采取冻干重组人脑利钠肽联合静脉泵入硝酸异山梨酯注射液治疗后拥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临床应用效果显著。
  • 心理干预对减轻脑血管介入患者术前焦虑的作用分析 下载:135 浏览:2243
  • 王佳 刘晓嫔 《心脑血管病研究》 2022年12期
  • 摘要:
    目的:分析心理护理应用于脑血管介入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通过随机选取的方法,选取医院里面的数例脑血管患者,并将患者分为人数相同的两组,分别为观察组和实验组。将观察组的患者仍然进行常规化治疗,将实验组的患者进行新的治疗方案,即在常规化治疗为基础的同时进行心理护理,采取对患者焦虑的情况进行观察,并对焦虑的不同进行评分,将两组患者焦虑改善情况一一对比。结果:对比两组患者之间之前,均有不同的焦虑情绪,经过护理治疗之后,焦虑情况明显得到改善,前者焦虑评分明显高于后者。结论:脑血管患者在接受之间的时候,很容易产生焦虑情绪,在进行治疗之前,要与患者实施心里呵护,可以在改善焦虑情绪上起到关键作用,同时也可以有效的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针对性心理干预对行运动康复治疗的老年冠心病心衰患者负性情绪及心功能的影响 下载:251 浏览:2921
  • 孔斌 《心脑血管病研究》 2022年11期
  • 摘要:
    目的 探讨针对性心理干预对行运动康复治疗的老年冠心病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74例老年冠心病并心力衰竭患者,以统计学软件开展随机分组操作,使患者均分入对照组、观察组,各37例。予以患者冠心病并心力衰竭的药物治疗及运动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常规干预的基础上开展针对性心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心理状态变化、心功能指标变化、治疗依从性、生活质量及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发生情况。结果 干预前两组患者焦虑自评评分(SAS)、抑郁自评评分(SDS)对比(P>0.05);干预后观察组SAS、SD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6 min最大步行距离(6MWD)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干预后观察组LVEF、LVEDV、6MWD均大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治疗依从率97.30%(36/37),对照组为75.68%(28/37),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生活质量评分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干预后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随访期间观察组MACE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开展针对性心理干预可促进行运动康复治疗的冠心病患者心理状态改善,并促进其心功能的提升,还有助于患者依从性、生活质量的提升,能够降低MACE的发生风险。
  • 情绪释放疗法配合集束化护理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下载:158 浏览:2843
  • 黄钦1 陶根2 苗晓1 《心脑血管病研究》 2022年11期
  • 摘要:
    目的 探讨对高血脑出血(HICH)患者实施集束化护理配合情绪释放疗法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0月至2021年10月本院收治的86例HICH患者在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就诊期间护理方案的不同将43例给予常规护理的患者纳入对照组,其余给予集束化护理配合情绪释放疗法(EFT)的43例患者纳入观察组,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脑卒中影响量表(SIS)评价两组患者护理前和护理后6个月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比较两组间的差异。结果 两组护理前HAMA和HAMD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两组评分较护理前相比均明显下降(P<0.05),且观察组护理后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护理前生活质量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两组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本组护理前(P<0.05),且观察组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集束化护理配
  • 优质护理干预在心脑血管内科护理中的效果分析 下载:211 浏览:2844
  • 刘文雪 李珊 艾永涛 余银 杨旭 《心脑血管病研究》 2022年11期
  • 摘要:
    目的:探究优质护理在心脑血管内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取我院心脑血管内科于2022年1月-2022年10月期间收治的1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行常规护理与优质护理,比较两组护理质量、生活质量与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以(94.95±2.02)分的护理质量总分而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2.50±2.51)分(P<0.05);观察组躯体功能评分(82.54±3.04)分、心理功能评分(85.66±3.04)分、社会功能评分(82.16±3.17)分、物质生活状态评分(86.11±3.41)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1.62±2.51)分、(72.45±2.47)分、(70.11±2.45)分、(72.14±2.03)(P<0.05);观察组满意度为98.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2.00%(P<0.05)。结论:在心脑血管内科践行优质护理,可显著提升科室护理质量,并助力患者改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 整体护理对脑中风恢复期患者心理状态及依从性的影响 下载:266 浏览:2834
  • 许莹 吴秀芳 张文琴 《心脑血管病研究》 2022年11期
  • 摘要:
    目的:整体护理对脑中风恢复期患者心理状态及依从性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60例脑中风恢复期患者;收治时间范围:2021年1月至2022年10月;分组方式:随机法。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为常规组30例(实施常规护理方式)和整体组30例(实施整体护理干预)。对患者的心理状态及依从性进行分析。结果:经过护理后,所有患者的心理状况都有改善,但整体组患者心理状态明显优于常规组,组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治疗依从性对比,整体组患者治疗依从性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对脑中风恢复期患者实施整体护理能够显著改善其心理状态,提高了患者的依从性,护理效果良好,值得进行临床推广应用。
  • 心脑血管疾病用药不良反应与药品品种关系的聚类分析 下载:188 浏览:2464
  • 零潇雯 《心脑血管病研究》 2022年11期
  • 摘要:
    目的:采用聚类分析的方法探讨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用药过程中不良反应和药品品种之间潜在的关联。方法:选择2021年6月至2022年5月接诊的90例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在治疗中是否出现了不良反应将其划分成两组,出现不良反应的一组为观察组,未出现不良反应的一组为对照组,针对患者的不良反应类型进行分析以及两组患者使用的药品品种类型进行分析。结果:从观察组患者的情况来看,其出现的不良反应类型主要包括横纹肌溶解、肾功能异常、肝功能异常以及呼吸困难四个方面,肾功能异常、肝功能异常以及呼吸困难的发生概率较高。从观察组患者的情况来进行分析,其在治疗过程中所使用的药物类型主要以降低胆固醇类药物以及受体类药物为主,而从对照组患者的情况来看,其在接受治疗的过程中所使用的药物主要以中枢神经递质药物以及强心苷类正性肌力药物为主。结论: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在用药接受治疗的过程之中,横纹肌溶解、肾功能异常、肝功能异常以及呼吸困难是十分常见的不良反应,以呼吸困难以及肝肾功能异常的发生概率最高。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之中降低胆固醇类药物以及受体类药物需要谨慎使用。
  • 通心络胶囊结合阿加曲班注射液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功能结局的影响 下载:233 浏览:2961
  • 张雨佳 《心脑血管病研究》 2022年11期
  • 摘要:
    目的:分析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疾病干预中通心络胶囊结合阿加曲班注射液使用的价值。方法:选取了2021年9月到2022年9月,我院收治的86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43)和观察组(n=43),观察组进行通心络胶囊结合阿加曲班注射液治疗,对照组进行阿加曲班注射液治疗,对比两组偏瘫肢体运动障碍评价、日常生活能力、神经功能指标和不良反应等。结果:治疗前两组上肢、下肢FMA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上肢、下肢FMA评分高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高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S-100β、NSE神经功能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S-100β、NSE神经功能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率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疾病干预中利用通心络胶囊结合阿加曲班注射液,能够明显改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障碍,提升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患者神经功能,临床运用价值显著。
  • 个性化心理护理干预对老年冠心病患者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下载:283 浏览:2800
  • 王丽 《心脑血管病研究》 2022年11期
  • 摘要:
    目的:研究老年冠心病患者使用个性化心理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本院2021年3月-2022年3月期间纳入的冠心病患者(n=80),分为对照组(常规心理护理,n=40)与实验组(个性化心理护理,n=40),观察两组干预后依从性,焦虑、抑郁评分,并发症发生率,生活质量。结果:干预后对照组总依从率62.51%低于实验组85.11%,P<0.05。干预前两组焦虑、抑郁评分基本相同,P>0.05,干预后实验组焦虑、抑郁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干预后并发症发生率12.45%、32.54%,实验组少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实验组生活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个性化心理护理可缓解冠心病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提高依从性,增加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应在临床大量推广。
  • 分层护理及全面护理对脑出血手术患者康复及心理状态的影响 下载:196 浏览:2896
  • 王倩茹 《心脑血管病研究》 2022年11期
  • 摘要:
    目的:探讨分层护理及全面护理对脑出血手术患者康复及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选择80例脑出血手术患者,病历资料收集时间为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根据不同干预方案将入组的患者进行分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则联合开展分层护理及全面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术后苏醒与谵妄发生情况、各功能恢复情况、并发症发生率、心理状态改善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术后苏醒时间及谵妄持续时间较对照组更短,1周内苏醒占比较对照组更高,谵妄发生率较对照组更低,组间具有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NIHSS评分较护理前均明显降低,GCS与ADL评分较护理前明显升高,且研究组改善较对照组更为显著(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发生并发症共计3例,占7.50%,对照组患者术后发生并发症共计10例,占25.00%,组间具有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的HAMD与HAMA评分较护理前均明显降低,且研究组降低较对照组更为显著(P<0.05)。结论:对脑出血手术患者实施分层护理及全面护理有助于促进患者术后苏醒,减少谵妄及并发症发生率,促进各功能恢复,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 利伐沙班治疗心源性脑栓塞的临床观察 下载:239 浏览:2842
  • 吴治瑞 《心脑血管病研究》 2022年11期
  • 摘要:
    目的:探讨将新型抗凝剂应用于心源性脑栓塞患者中的疗效。方法:研究对象为2018.01-2020.10来院就医的90例急性心源性脑栓塞患者,以治疗方法不同均分为两组。常规组予以常规治疗,实验组则应用新型抗凝剂利伐沙班,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NIHSS评分、血液流变学水平、凝血功能、不良反应情况。结果: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97.8%)显著高于常规组(84.4%),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9390(P<0.05);实验组治疗第1、3个月后NIHSS评分为(11.58±1.94)分、(10.07±1.81)分,显著低于常规组(15.82±2.71)分、(13.56±2.19)分,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5341、8.2401(P<0.05);实验组治疗后的全血低切黏度、全血中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红细胞压积、血浆黏度、血小板黏附率均低于常规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治疗后的TM、FIB、D-D、APTT、PT均低于常规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4%(2/45)低于常规组6.7%(3/4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8462(P>0.05)。结论:在治疗心源性脑栓塞患者时,相较于常规治疗,以新型抗凝剂展开治疗,可有效提高患者治疗有效率的同时,还能改善其神经功能,建议推广。
  • 综合护理措施对于慢性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血压改善和预防心脑血管并发症的作用 下载:291 浏览:3139
  • 白扬 《心脑血管病研究》 2022年11期
  • 摘要:
    目的:讨论综合护理措施对于慢性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血压改善和预防心脑血管并发症的作用。方法:选择2021年3月到2022年3月治疗的慢性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60例,分为两组,实验组中使用综合护理措施,对照组中使用常规护理。结果:两组的护理满意率,并发症发生率,焦虑评分,抑郁评分,生活质量评分,睡眠质量评分,血压水平相比(P<0.05)。结论:在慢性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中使用综合护理措施,可以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生活质量,睡眠质量,降低焦虑评分,抑郁评分。
  • 冠心病心绞痛内科治疗临床观察 下载:239 浏览:2879
  • 苗波 《心脑血管病研究》 2022年10期
  • 摘要:
    目的:对冠心病心绞痛内科治疗的效果进行分析与研究,为冠心病的治疗提供参考资料。方法:本次实验抽取本院2019年1月-2019年12月期间冠心病心绞痛患者120例,通过抽签将患者分为甲乙两组,即观察组、对照组,两组患者人数相同;实验过程中,医护人员对甲组患者实施常规治疗方案进行治疗,对乙组患者实施常规治疗与中医活血化瘀治疗方法相结合;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与分析。结果:研究结果显示,甲组患者心痛持续时间1.58±0.93分钟、疼痛发生次数为4.53±1.23次,乙组患者心痛持续时间0.68±0.37分钟、疼痛发生次数为2.19±0.57次,可知,乙组患者整体上治疗效果较好,两组患者之间差异较大,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活血化瘀治疗在降低冠心病患者疼痛持续时间及次数方面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
  •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隔离病房内不同批次护理人员心理状况的调查 下载:262 浏览:2576
  • 程凤琴 刘海燕 韩爱华 《心脑血管病研究》 2022年10期
  • 摘要:
    目的: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隔离病房内不同批次护理人员的心理状况和睡眠状态。方法:对绵阳市NCP疫情开始以来进入者隔离病房内工作的护理人员采用9条目健康问卷抑郁筛查量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评价心理健康水平和睡眠状态。结果:(1)首批进入隔离病房的护理人员抑郁、焦虑水平高于其他批次人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睡眠总分高于其他批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第三批隔离病房内护理人员与第二批次比较,在抑郁、焦虑水平和睡眠评分无明显降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第四批隔离病房内护理人员与第三批次和第二批比较,在抑郁、焦虑水平和睡眠评分方面均有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CP疫情期间隔离病房内护理人员心理健康水平和睡眠质量均受到较大程度的影响,通过积极进行干预后可得到改善。
  • 美托洛尔联合曲美他嗪在冠心病心力衰竭治疗中的应用 下载:236 浏览:2808
  • 邓刚 《心脑血管病研究》 2022年10期
  • 摘要:
    目的:探讨美托洛尔联合曲美他嗪在冠心病心力衰竭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7月我院收治的80例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均为40例,对照组采取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采取美托洛尔联合曲美他嗪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临床有效率明显比对照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心力衰竭采取美托洛尔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可快速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新冠肺炎患者应用心理护理对其心理压力情绪的缓解效果 下载:202 浏览:2890
  • 郭丽霞 卢成哲 朱孟军 《心脑血管病研究》 2022年10期
  • 摘要:
    目的:探讨对新冠肺炎患者应用心理护理对其心理压力情绪的缓解效果。方法:选取武汉市第一人民医院提供的资料,2020年1月~2020年3月期间收治的200例新冠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抽签分组法,分成对照组(100例)和观察组(10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心理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结果:观察组SAS和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新冠肺炎患者实施心理护理,能有效缓解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 心电图室护理干预在冠心病患者中的影响 下载:281 浏览:2987
  • 杨杰佳 《心脑血管病研究》 2022年10期
  • 摘要:
    目的 探究心电图室护理干预探讨对冠心病病患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9年1月~2020年1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冠心病患者60位,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对照组的病患在心电图室检查过程中不采取护理措施,对观察组采取心电图室护理干预,对比两组病患在测量数据上的差异,对比心绞痛发生率、住院时间、心率波动幅度。结果 观察组的病患在心率波动幅度和心绞痛发生率上要低于对照组,且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心电图室开展护理干预有助于冠心病病患保持心率平稳,减少心绞痛的发生率,病患的住院时间也会缩短,具有研究和应用价值。
加入编委加入审稿人
心脑血管病研究  期刊指标
出版年份 2018-2025
发文量 722
访问量 106325
下载量 29512
总被引次数 398
影响因子 0.672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