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脑血管病研究
心脑血管病研究
《心脑血管病研究》系开放获取期刊,主要刊登心、脑、血管病学术领域的科研成果和临床内、外科诊治经验,以及有关心脑血管病的社区人群防治和护理健康指导经验等。本刊支持思想创新、学术创新,倡导科学,繁荣学术,集学术性、思想性为一体,旨在给世界范围内的科学家、学者、科研人员提供一个传播、分享和讨论心脑血管病领域内不同方向问题与成果交流的学术平台。

ISSN: 3078-9877

《心脑血管病研究》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



提示文字!

注:我们将于1~7个工作日告知您审稿结果,请耐心等待;

您也可以在官网首页点击“查看投稿进度”输入文章题目,查询稿件实时进程。

  •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延迟PCI对比直接PCI的研究进展 下载:68 浏览:372
  • 林森娜1 唐礼江2 《心脑血管病研究》 2018年12期
  • 摘要: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 elevated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主要由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破裂或侵蚀形成闭塞性冠状动脉血栓引起。在过去十多年中,由于再灌注策略的改善,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治疗已经在实质上发生改变。对于时间窗内的STEMI患者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已成为此类患者开通梗塞相关动脉(infarct-related arteries,IRA)进而恢复血流的优选策略。因STEMI患者行直接PCI优化微循环存在些许不足,使延迟PCI成为另一个可行的选择。本文将延迟PCI对比直接PCI治疗STEMI患者梗死相关血管TIMI血流(thrombolysis in myocardial infarction,TIMI)3级的临床研究现状做一综述。
  • 呼吸训练器预防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肺部感染的研究 下载:66 浏览:363
  • 刘蓝 冰司 马振奋 龚剑秋 《心脑血管病研究》 2018年11期
  • 摘要:
    观察呼吸训练器预防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肺部感染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康复中心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60例,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脑卒中常规治疗和吞咽训练,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早期加用呼吸训练器治疗,一日两次,共治疗4周。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采用洼田氏饮水试验分别对2组患者吞咽功能进行评估,并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的肺部感染发生率。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的洼田饮水试验与组内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2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93.33%,对照组总有效率60.00%。治疗组合并肺部感染1例,对照组16例(P<0.05)。结论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早期使用呼吸训练器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吞咽障碍,降低肺部感染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 冠状动脉介入手术谈话手册的设计及其应用效果观察 下载:61 浏览:381
  • 杨冬梅 孙辉 朱湘筠 郁慧杰 《心脑血管病研究》 2018年11期
  • 摘要:
    介绍一种冠状动脉介入手术(PCI)谈话手册的设计观察其实际应用效果。方法 PCI术前谈话手册主要内容包括心肌梗死是如何发生的、再灌注治疗时间窗、PCI手术的原理、可能的风险及防范措施等。选取本院急诊收治的符合PCI手术指征的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40例,随机分为传统谈话组和手册辅助谈话组,每组各20例。传统谈话组使用语言描述进行沟通交流,必要时利用墙式挂图;手册辅助谈话组在谈话手册协助下进行沟通交流。观察两组患者开始PCI知情同意谈话至PCI知情同意签署的时间、门球时间。术后对行PCI手术的患者本人及知情同意人进行术后回访,回访内容为对术前谈话的理解程度等。结果传统谈话组开始知情同意谈话至PCI知情同意签署的时间为(7.05±3.39)min,手册辅助谈话组为(5.10±2.05)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门球时间分别为(61.31±10.74)min和(59.72±9.43)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回访中认为术前谈话非常清晰并理解的比例手册辅助谈话组有明显提高(P<0.05)。患者本人作为知情同意或参与知情谈话传统谈话组为4人,手册辅助谈话组为12人,两组同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I术前谈话手册能让STEMI患者或其授权人更短的时间内,产生更好的理解,减少犹豫和延误。在越来越多患者选择本人知情同意的情况下,有更大的优势,值得推广。
  • 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治疗血透通路狭窄临床观察 下载:62 浏览:370
  • 诸治栋1 朱伯成2 陈翔1 朱晓峰2 《心脑血管病研究》 2018年11期
  • 摘要:
    探讨腔内血管成形术(PTA)在治疗血透通路狭窄或闭塞中的作用。方法本院肾内科26例血透患者出现动静脉内瘘狭窄或闭塞,均进行了内瘘的PTA。术后观察血透通路恢复情况。结果 26例患者均成功完成了血管腔内成形治疗,术后透析恢复正常,手术成功率及临床成功率均为100%,术中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术后随访观察1年。PTA术后3天内所有患者均可以进行有效的血液透析,随访的患者中有6例在术后12个月内再次出现内瘘狭窄,一年的初级通畅率为76.92%。结论 PTA治疗血透内瘘狭窄或闭塞操作简单、疗效明确且无明显并发症,可作为血透通路病变治疗的首选。
  •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7例临床经验 下载:64 浏览:394
  • 丁兴 《心脑血管病研究》 2018年11期
  • 摘要:
    总结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的临床经验。方法收集在我院神经外科行翻转式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的7份病例,术前均经过颈动脉超声、颈部CTA、头颅磁共振检查明确提示颈内动脉狭窄,根据北美颈动脉内膜剥落试验(NASCET)计算出狭窄率均大于85%。术后1周复查颈动脉超声、颈部CTA;术后1个月、3个月进行临床功能评分(mRS)评估和随访。结果术后患者影像学检查提示颈动脉通畅,围手术期内没有脑卒中和并发症的发生,随访1个月、3个月,无1例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结论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安全、有效。
  • HTK液与含血心脏停搏液对复杂冠状动脉病变合并左心功能不全心肌的保护作用 下载:67 浏览:385
  • 何勇 李中杰 陈冲 刘光强 游荣帆 曹勇 《心脑血管病研究》 2018年10期
  • 摘要:
    比较组氨酸—色氨酸—酮戊二酸盐液(HTK液)与含血心脏停搏液对复杂冠状动脉病变合并左心功能不全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将134例复杂冠状动脉病变合并左心功能不全的患者分为两组,每组67例,分别使用HTK液和含血心脏停搏液,比较两组手术前后血清心肌损伤标志物水平、钾、钠离子水平、心功能以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以及主动脉开放12h、24h、72h肌钙蛋白、肌酸激酶同工酶、钾离子、钠离子、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指数、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等指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主动脉阻断时间、主动脉开放到心脏复跳、体外循环时间、多巴胺用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围术期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HTK液与含血心脏停搏液均可对复杂冠状动脉病变合并左心功能的不全的患者提供安全有效的心肌保护效果,但是HTK液的效果优于含血心脏停搏液,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更低,安全性更高。
  • 丁苯酞序贯治疗并用支架成形术治疗脑梗死合并颈内动脉中重度狭窄的疗效 下载:66 浏览:426
  • 赵小妹1 刘永刚1 任翠剑1 王宁1 赵静1 齐伟静1 许云鹤1 曹姗1 高爱民1 周炜2 孙海川2 《心脑血管病研究》 2018年10期
  • 摘要:
    观察脑梗死合并严重狭窄的颈内动脉患者给予丁苯酞序贯疗法和支架成形术后神经功能及局部脑血流灌注的情况。方法选取颈内动脉中重度狭窄脑梗死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丁苯酞序贯治疗及颈内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对照组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给予颈内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住院后行头颅CT、头颅磁共振明确脑梗死,头颈部MRA和颈部血管超声、经颅多普勒(TCD)筛查颅内外血管,头部CT灌注检查明确脑灌注。进一步行脑血管造影术(DSA)确定颈内动脉狭窄的情况,比较入院时和治疗2周、4周和3个月时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生活活动能力量表(barthel index,BI)评分;治疗前及治疗2周、4周时脑灌注指标局部脑血流量(regional cerebral blood flow,r CBF)、局部脑血容量(regional cerebral blood volume,r CBV)、平均通过时间(mean transit time,MTT)的变化。结果成功地完成了100例颈内动脉狭窄的血管内支架植入术,其中50例成功完成丁苯酞序贯疗法,治疗2周、4周和3个月的患者神经症状体征均得到明显改善,治疗前NIHSS评分、mRS评分、BI评分,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治疗4周和3个月的观察组与对照组NIHSS评分、mRS评分、BI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支架植入术后颈内动脉狭窄程度明显降低。在治疗前,两组r CBV和r CB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周、4周观察组较对照组患侧r CBV、r CBF均明显高于治疗前,MTT明显低于治疗前,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支架植入术后无明显并发症。结论丁苯酞序贯疗法可减少患者颈内动脉狭窄合并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显著改善残疾程度,丁苯酞序贯治疗并用支架植入血管成形术观察组比对照组显著改善神经功能及脑灌注。
  • 声触诊组织成像与量化技术联合超声造影评级与缺血性脑梗死的相关性 下载:69 浏览:391
  • 贲志飞 陈赛君 王珏 詹锦勇 陈韵雯 《心脑血管病研究》 2018年10期
  • 摘要:
    研究声触诊组织成像与量化技术联合超声造影评级与缺血性脑梗死发生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本院神经内科住院的缺血性脑梗死患者97例和非脑梗死患者55例,进行颈动脉斑块声触诊组织成像与量化和超声造影检查,收集声触诊组织成像与量化的最大剪切波速度(SWVmax)、最小SWV(SWVmin)、平均SWV(SWVmean),超声造影结果分为0~4级,分别对声触诊组织成像与量化、超声造影及两者联合检查的结果进行分析,得出其与缺血性脑梗死的相关性。结果 (1)缺血性脑梗死组与非脑梗死组间比较,年龄、性别、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斑块厚度及斑块回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两组间SWVmax、SWVmin、SWVmea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以临床诊断为金标准,绘制SWVmax、SWVmin、SWVmean的ROC曲线,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8、0.81、0.81。以SWVmean≤3.68m/s作为预测缺血性脑梗死的截断值,其敏感度为76.38%,特异度为55.71%,准确度66.44%。(3)超声造影评级在两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Z=-5.48,P<0.01)。以超声造影评级≥3为预测缺血性脑梗死的标准,其敏感度为84.12%,特异度为60.03%,准确度为73.04%。(4)以SWVmean≤3.68m/s及超声造影评级≥3为预测缺血性脑梗死的标准,其敏感度为92.51%,特异度为71.32%,准确度为79.78%。SWVmean、超声造影评级和缺血性脑梗死间存在高度线性相关(r=-0.78、0.82,均P<0.01)。结论声触诊组织成像与量化技术联合超声造影可以较全面地评价颈动脉斑块的易损性,为临床预测缺血性脑梗死提供了新的手段。
  • 饮酒与颅内动脉瘤关联的孟德尔随机化研究 下载:64 浏览:387
  • 刘新志1 吴新龙2 许敏华1 赵恒1 方加胜3 黄昕4 《心脑血管病研究》 2018年10期
  • 摘要:
    探讨饮酒与颅内动脉瘤(intracranial aneurysm,IA)发病的关系。方法选取本院接诊的421例未破裂IA(unruptured intracranial aneurysm,UIA)患者为观察组和425例非IA患者作为对照组。收集研究对象的一般人口学情况、病史、行为因素和体格检查,并采集外周血3ml进行遗传易感性检测。采用孟德尔随机化方法(mendelian randomization,MR),以乙醇脱氢酶-1B基因(alcohol dehydrogenase-1B,ADH1B)的功能性突变点rs1229984作为工具变量,分析饮酒与UIA的关系。结果 ADH1B(rs1229984)的基因型在不同的年龄、性别、体型、糖尿病史、高血压史、吸烟的人群中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基因型变异与UIA的发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是否饮酒、不同饮酒量人群中基因型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而rs1229984符合作为工具变量的条件。应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是否饮酒、适量饮酒及过度饮酒与UIA无相关关系(OR=0.95~1.18,P>0.05);MR法分析结果显示与不饮酒相比,饮酒、适度饮酒、过度饮酒与IA也无相关关系(OR=0.26~4.01,P>0.05)。结论饮酒与IA的发生之间不存在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关联。
  • 微量胺碘酮注射液致过敏性休克1例报道 下载:66 浏览:330
  • 许伟源 彭放袁 敏徐峰 《心脑血管病研究》 2018年10期
  • 摘要:
    胺碘酮属Ⅲ类抗心律失常药,主要电生理效应是延长各部心肌组织的动作电位时程及有效不应期,减慢传导速度,有利于消除折返激动现象。临床常用于心房颤动、心房扑动时控制心室率及窦性心律的转复和维持。静脉内短期用药的常见不良反应有心动过缓、局部静脉炎、肝酶升高等,但发生过敏性休克非常罕见。但近期我们在临床上发现1例应用微量盐酸胺碘酮注射液即发生严重过敏性休克的患者,现将该病例报道如下。
  • 构建急性肺血栓栓塞症继发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的临床预测模型 下载:66 浏览:395
  • 周伟 《心脑血管病研究》 2018年9期
  • 摘要:
    收集急性肺血栓栓塞症(acute pulmonary thromboembolism,APTE)患者的相关临床指标,构建临床模型以评判该类患者继发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chronic thromboembolic pulmonary hypertension,CTEPH)的预测价值。方法纳入我院收治的APTE患者为观察队列,收集相关临床资料,对其为期12个月的随访以确认预后转归,观察随访进程中是否出现继发性CTEPH。依据随访结果分析与继发CTEPH风险存在影响的相关临床指标,及其对继发CTEPH的评判效能。结果 211例APTE患者中9例失访,最终202例受试者中,42例于随访期内继发CTEPH,160例未见相关异常。(1)Cox回归分析显示,APTE继发CTEPH的风险模型由年龄(HR=1.18,P<0.05)、踝臂指数(ankle-brachial index,ABI)指数(HR=0.36,P<0.05)、Wells评分(HR=1.52,P<0.05)、Qanadli栓塞评分(HR=1.22,P<0.05)组成,其中ABI为保护性因素,其余指标为危险性因素;(2)通过ROC曲线以进一步量化各项影响因素(连续性变量)对于APTE继发CTEPH的预测效能:年龄临界值取57.25岁、Wells评分临界值取5.28分、Qanadli栓塞评分临界值取26.43分均可获取最佳预测敏感度及特异度。结论年龄、ABI、改良Wells评分、PSAP压力为APTE继发CTEPH的独立影响因素,其中年龄≥57.25岁、Wells评分≥5.28分、Qanadli栓塞评分≥26.43分对于该患者群体继发相关不良预后具有显著评判效能。
  • 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抑郁的发生率分析及与IL-6和TNF-α水平的相关性 下载:74 浏览:399
  • 隋世华1 蔡雪峰1 杨斌2 苏亚梅2 郭春荣2 《心脑血管病研究》 2018年9期
  • 摘要:
    分析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抑郁在不同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心功能分级中的的发生率,并探讨血清细胞因子白介素(interleukin,IL-6)和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在慢性心功能不全合并抑郁患者中的检测价值。方法分析119例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在不同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疾病严重程度等条件下抑郁发病情况,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伴发抑郁与未伴发抑郁患者血清IL-6和TNF-α水平。结果不同性别患者中,男性患者抑郁率为62.92%,与女性36.76%的抑郁率比较明显高(P<0.05);年龄越低抑郁发生率越高,各年龄段由低到高抑郁发生率分别为100.00%、73.91%、61.90%和34.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患者抑郁发生率为84.21%,较小学及以下(52.83%)和初中(48.93%)文化程度患者抑郁发生率更高,抑郁程度更严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心功能分级越高,患者抑郁发生率增高,且抑郁程度更加严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抑郁患者血清IL-6及TNF-α水平较中度及轻度抑郁患者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抑郁程度与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及病情有关,IL-6及TNF-α水平检测有助于及时发现或评估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的抑郁风险。
  • 年龄和HOMA-IR对糖代谢异常患者颈动脉斑块形成的影响 下载:67 浏览:393
  • 张晓苹 朱晓东 崔玉玲 李效丽 刘科卫 《心脑血管病研究》 2018年9期
  • 摘要:
    探讨年龄和HOMA法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 insulin-resistance,HOMA-IR)对糖代谢异常患者颈动脉斑块形成的影响。方法将本院行动脉超声的300例患者纳入本研究,根据糖代谢是否异常分为观察组(糖代谢异常,200例)和对照组(糖代谢正常,100例),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及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患者颈动脉斑块形成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300例患者中,有颈动脉斑块者占59.00%(177/300)。对照组患者颈动脉斑块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是年龄(OR=1.06,95%CI:1.01~1.12,P<0.05),而观察组患者是年龄(OR=1.07,95%CI:1.03~1.10,P<0.01)和HOMA-IR(OR=1.53,95%CI:1.16~2.01,P<0.05)。结论糖代谢异常可增加颈动脉斑块形成的风险,而糖代谢异常患者颈动脉斑块形成的危险因素是年龄和HOMA-IR。
  • MMP-9血清水平及启动子C-1562T基因与缺血性脑卒中侧支循环的关系 下载:62 浏览:422
  • 叶祖森 程建华 叶强 朱振国 杨学志 陈艳艳 李佳 陈思砚 肖美娟 《心脑血管病研究》 2018年9期
  • 摘要:
    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血清水平及基因启动子C-1562T多态性与缺血性脑卒中侧支循环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神经科住院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收集患者一般临床资料。侧支循环的开放途径分为三级,血流分级采用美国介入治疗神经放射学学会/介入放射学学会(ASITN/SIR)评估系统,采用ELISA法测定MMP-9血清水平,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EFLP)测定MMP-9基因启动子C-1562T位点C/T的基因多态性。结果共纳入符合标准患者292例,其中男167例,女125例。年龄31~86岁,平均(61.43±10.07)岁。MMP-9血清水平及MMP-9基因启动子C-1562T多态性与侧支循环ASITN/SIR血流分级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侧支循环途径间MMP-9血清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onferroni校正后三级侧支循环MMP-9血清水平仍明显高于一级侧支循环MMP-9血清水平和二级侧支循环MMP-9血清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MMP-9血清水平可能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脑侧支循环代偿途径的预测有一定的作用,对患者个体化治疗和预后的评价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 实时右心声学造影对卵圆孔未闭相关偏头痛的观察 下载:61 浏览:375
  • 王嶒 张健 范小明 王静 孙婷婷 《心脑血管病研究》 2018年9期
  • 摘要:
    对比分析经颅多普勒发泡实验、常规超声心动图右心声学造影技术对卵圆孔未闭的诊断,初步探讨卵圆孔未闭与不明原因的偏头痛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排除其它原因所引起的偏头痛患者80例,对比研究经颅多普勒发泡实验、右心声学造影两种检查方法,观察有无出现右向左分流并对微气泡数量进行半定量的分级,后将两种方法与术中资料相比较。结果在卵圆孔未闭诊断中,右心声学造影的灵敏度、特异度、符合诊断率等指标均高于经颅多普勒发泡实验。右心声学造影不同组间的左心房内径越大,压力越大,右向左分流量越小。结论右心声学造影操作简便、安全可靠,在不明原因的偏头痛疾病的诊断中优势显著,具有较高的临床实用价值。
  • CYP2C19基因多态性与心血管疾病的研究进展 下载:64 浏览:410
  • 樊丹君 陈进 李晨怡 叶子青 《心脑血管病研究》 2018年8期
  • 摘要:
    CYP2C19是细胞色素P450家族中重要的药物代谢酶之一,是近年来药物基因组学的研究热点,其基因多态性不仅影响心血管疾病中氯吡格雷抗血小板的反应性,而且通过影响花生四烯酸的代谢与冠心病的发生发展相关。通过查阅国内外文献,对CYP2C19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相关性及在心血管疾病个体化药物治疗中的作用进行综述,为指导临床个体化用药,避免药物不良反应以及新药研发提供科学参考依据。
  • 术前精神放松指导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患者心理因素的影响 下载:73 浏览:403
  • 任冬梅 黄蔚萍 刘玲 鲍克娜 《心脑血管病研究》 2018年8期
  • 摘要:
    分析术前精神放松指导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患者心理因素的影响。方法按照入选标准选择我院住院实施PCI术患者120例,其中1至6月患者为对照组,共58例,实施常规围手术期护理;7至12月患者为观察组,共62例,在常规围手术期护理基础上,加行术前精神放松指导。干预前后,采用焦虑、抑郁自评量表测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并分别监测患者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体温和血氧饱和度(SPO2)。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血压、心率、体温、血氧饱和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焦虑及抑郁评分,SBP、DBP、HR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手术患者实施术前精神放松措施,可有效缓解和减少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提高生活质量。
  • 氯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或氢氯噻嗪对肥胖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的影响 下载:77 浏览:410
  • 陈曦 吴梅芳 许开祖 黄梅女 林丽明 《心脑血管病研究》 2018年8期
  • 摘要:
    比较氯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或氢氯噻嗪对肥胖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的影响。方法纳入242例肥胖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氯沙坦联合氨氯地平组(观察组,118例)和氯沙坦联合氢氯噻嗪组(对照组,124例),观察治疗前后两组血压水平、血压晨峰、血压变异性及昼夜节律。结果 (1)两组治疗后24h平均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24h平均舒张压(diastole blood pressure,DBP)、白昼SBP、白昼DBP、夜间SBP、夜间DBP、晨峰SBP、晨峰DBP水平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对照组除24h平均舒张压变异性(diastole blood pressure vriability,DBPV)、夜间DBPV无改善(P>0.05),余指标均较前改善(P<0.05);观察组各项动态血压指标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3)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24h平均SBP、白昼SBP、夜间SBP、夜间DBP下降更明显(P<0.05或P<0.01)。(4)血压变异性指标: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24h平均收缩压变异性(systolic blood pressure variability,SBPV)[(9.47±2.04)%vs(10.40±2.76)%]、白昼SBPV[(10.62±2.41)%vs(11.28±2.31)%]、夜间SBPV[(8.34±2.53)%vs(10.55±2.63)%]、夜间DBPV[(10.37±2.12)%vs(12.68±2.64)%];昼夜节律[(9.54±1.24)%vs(6.25±1.12)%]改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氯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或氢氯噻嗪均能改善肥胖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但氯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效果更佳,尤其在降低夜间血压上更具优势。
  • 1010例脑血管疾病患者死因分析 下载:65 浏览:410
  • 罗峥1 张蔚1 赵梅珍1 王靖1 赵玫1 刘建华2 徐晓云1 《心脑血管病研究》 2018年8期
  • 摘要:
    分析我院2006年至2016年10年间住院脑血管疾病死亡病例的死因构成及分布规律,为提高脑血管疾病的防治水平提供参考。方法将10年期间本院死亡的脑血管疾病患者1010例纳入研究,收集整理其死亡资料后进行回顾性分层分析。结果在1010例死亡案例中,其根本死因为缺血性脑卒中376例(37.23%)、出血性脑卒中325例(32.18%)、未分类脑卒中53例(5.25%)、脑卒中后遗症256例(25.35%)。首位直接死因以原发脑血管疾病(50.79%),肺部疾病(33.17%)和循环系统疾病(7.62%)为主。脑血管疾病年死亡人数呈明显上升趋势(APC=5.94%,P<0.01)。男女性死亡数在死亡时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根本死因的分布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根本死因中,男性死于出血性脑卒中、脑卒中后遗症的分布多于女性,而缺血性脑卒中的分布少于女性;在首位直接死因中,男性死于神经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的分布多于女性,而死于循环系统疾病的分布少于女性。结论脑血管疾病死亡患者数呈明显上升趋势,根本死亡原因的分布均存在性别差异。优化医疗资源配置,针对不同脑血管疾病患者人群中高致死率的疾病,加强防控有助于提高老年人的健康水平。
加入编委加入审稿人
心脑血管病研究  期刊指标
出版年份 2018-2025
发文量 722
访问量 106325
下载量 29512
总被引次数 398
影响因子 0.672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