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脑血管病研究
心脑血管病研究
《心脑血管病研究》系开放获取期刊,主要刊登心、脑、血管病学术领域的科研成果和临床内、外科诊治经验,以及有关心脑血管病的社区人群防治和护理健康指导经验等。本刊支持思想创新、学术创新,倡导科学,繁荣学术,集学术性、思想性为一体,旨在给世界范围内的科学家、学者、科研人员提供一个传播、分享和讨论心脑血管病领域内不同方向问题与成果交流的学术平台。

ISSN: 3078-9877

《心脑血管病研究》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



提示文字!

注:我们将于1~7个工作日告知您审稿结果,请耐心等待;

您也可以在官网首页点击“查看投稿进度”输入文章题目,查询稿件实时进程。

  • 脑电双频指数指导心脏体外循环手术麻醉的临床观察 下载:101 浏览:1076
  • 廖欧 《心脑血管病研究》 2024年10期
  • 摘要:
    目的:探讨脑电双频指数指导心脏体外循环手术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5月--2022年5月我院收治的40例心脏手术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观察组(脑电双频指数监测)和对照组(常规监测),分析临床心脏体外循环手术麻醉效果。结果:观察组心率在T1的时候低于对照组、在T3的时候没有差异,P>0.05;观察组心率在T2、T4时候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平均动脉压在T1、T2、T3、T4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拔管、ICU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心脏体外循环手术麻醉监测之中应用脑电双频指数,效果理想,改善患者的心率、平均动脉压,拔管、ICU住院时间明显缩短。
  • 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对老年冠心病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观察 下载:85 浏览:943
  • 程跃珍 《心脑血管病研究》 2024年10期
  • 摘要:
    目的:探讨使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对老年冠心病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 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0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随机分组的方法分为对照组(50例,使用常规治疗)和研究组(5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使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治疗),对两组的治疗结果进行收集和分析 结果:两组在治疗之后均有所好转,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血小板指标水平和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对老年冠心病的治疗效果显著,安全性高,可有效地控制老年冠心病患者病情。
  • 心理护理与康复训练护理在脑卒中患者肢体康复中的应用价值 下载:125 浏览:1128
  • 胡文 陆蓝 《心脑血管病研究》 2024年10期
  • 摘要:
    目的:研讨对脑卒中患者开展心理护理+康复训练护理对其肢体康复的影响。方法:抽选近期经我院确诊为脑卒中的患者88例,并以随机双盲模式设计组别,对照组44例仅开展基础性护理,观察组44例在对照组护理条件下开展心理护理+康复训练护理,对比评价两组不同干预阶段的肢体康复状况、生活质量以及护理评价。结果:干预后,观察组上、下肢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估量表(FMA)得分相较于对照组均更高(P<0.05)。干预后,观察组健康状况调查简表(SF-36)各评分项(总体健康、生命活力、躯体疼痛及生理功能等)得分相较于对照组均明显提高(P<0.05)。观察组护理评价(95.45%)相比对照组(81.82%)明显更好(P<0.05)。结论:将心理护理+康复训练护理计划应用到脑卒中患者的干预中,对促进患者肢体康复、改善患者生活质量、获得其高度的护理评价均有良好助益,值得推荐。
  • 心理护理模式对糖尿病并发脑卒中偏瘫患者干预的效果 下载:97 浏览:852
  • 吴佳丽 《心脑血管病研究》 2024年10期
  • 摘要:
    目的 对糖尿病并发脑卒中偏瘫的患者进行护理指导,通过心理护理模式来提升患者的配合度,缓解负面情绪对日常生活的干扰。方法 筛选我院2021年10月至2023年10月期间神经内科收治的糖尿病合并脑卒中偏瘫患者80例,以随机方式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加强心理护理指导,对比干预效果。结果 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焦虑情绪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对健康知识掌握度及患者依从性与对照组相比明显提高(P<0.05);观察组患者的血糖控制效果优于对照组且并发症,发生率较低(P<0.05);此外,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糖尿病合并脑卒中偏瘫患者心理护理指导,一方面加强了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并缓解其焦虑的负面情绪。另一方面,也有助于控制患者的血糖水平,降低糖尿病并发症对日常生活的影响。
  • 心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康复期心理健康及生活质量的临床影响 下载:185 浏览:1036
  • 甄敏哲 《心脑血管病研究》 2024年10期
  • 摘要:
    脑卒中患者在康复期中,除了身体康复之外,心理健康及生活质量的改善也是康复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研究探讨了心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康复期心理健康及生活质量的影响,利用随机对照实验设计研究了150名脑卒中患者,被随机分为两组:心理干预组和常规治疗组。心理干预主要包括认知行为干预、心理咨询和家庭支持。结果显示,接受心理干预的患者在焦虑、抑郁症状上的得分有显著下降,生活质量有显著提升,具有显著的临床意义。此外,研究还探讨了心理干预对于脑卒中患者康复期的身体康复、日常生活能力恢复等方面的积极影响。研究结果支持了心理干预应纳入脑卒中康复治疗的一部分,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状态,有助于推进医疗健康服务体系的优化。
  • 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脑血管疾病伴焦虑症的疗效分析 下载:87 浏览:708
  • 邱书慧 《心脑血管病研究》 2024年10期
  • 摘要:
    目的:探究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脑血管疾病伴焦虑症的疗效。方法:此次研究挑选2019年9月-2020年9月这一时期收治的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共计60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n=30例)与研究组(n=30例),对照组行常规性西医治疗,研究组则在常规性西医治疗的基础上行中医辅助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满意度和焦虑自评量表分变化状况。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治疗前的焦虑自评量表得分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患者治疗之后,对照组焦虑自评量表平均得分是(3.16±16.23),研究组是(2.09±12.30)。显然,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满意度与焦虑症状改善情况明显比对照组要好,两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研究组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与常规性西医药物治疗的方式相比,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脑血管疾病伴焦虑症患者,可以将患者的焦虑有效改善,提升其患者治疗的满意度。
  • 急性心梗与脑梗临床治疗研究综述 下载:109 浏览:1221
  • 王爱军 《心脑血管病研究》 2024年9期
  • 摘要:
    急性心梗与脑梗是常见的两种临床疾病,近年来发病率不断增加,对人们健康甚至生命安全均具有严重的不良威胁,因此需要在发病早期需要对患者实施有效的检查,以便能够明确其疾病特点,从而能够对其实施良好的治疗,确保患者的安全,提升其健康水平。本文将论述急性心梗与脑梗临床特点与治疗方式。
  • 探讨左西孟旦联合米力农治疗重症顽固性心衰的疗效及其对血清脑钠肽、尿酸的影响 下载:59 浏览:819
  • 杨静 李秋 齐艳玲 《心脑血管病研究》 2024年9期
  • 摘要:
    目的 研究探討左西孟旦联合米力农治疗重症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效果,以及对患者的血清脑钠肽和尿酸的影响。方法 方便选取该院重症顽固性心衰患者100例,选取时间为2016年7月—2017年8月,采用随机数字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患者。结果 观察组的脑钠肽水平为(248.39±25.18)μg/L,尿酸为(282.64±28.94)μmol/L,和对照组相比显著更低(t=28.22、11.01,P=0.01)。观察组的24 h尿量为(3 695.48±370.14)mL,显著高于对照组(t=7.08,P=0.01)。结论 左西孟旦联合米力农治疗重症顽固性心衰,有效改善患者的心功能,疗效较为理想,有效降低患者的血清脑钠肽水平和尿酸水平。
  • 超早期康复护理对急性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 下载:81 浏览:952
  • 罗彬心 《心脑血管病研究》 2024年9期
  • 摘要:
    目的:探讨超早期康复护理对急性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2018年11月~2019年11月,纳入75例急性脑卒中患者,按入院先后顺序分组,对照组37例予以常规护理,研究组38例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超早期康复护理。比较两组肢体运动功能评分(FMA)评分与Barthel指数(BI)评分。结果:干预后两组FMA评分与BI评分均大于干预前(P<0.05),且研究组FMA评分[(60.48±20.13)分]与BI评分[(63.68±18.14)分]大于对照组[(45.69±15.17)分、(52.18±15.73)分](t=3.586、2.930,P=0.001、0.005)。结论:对急性脑卒中患者施以超早期康复护理,能促进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恢复、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提高。
  • 个性化心理护理模式在老年脑梗塞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下载:130 浏览:1131
  • 王义玲 《心脑血管病研究》 2024年9期
  • 摘要:
    目的:分析对于老年脑梗塞患者采用个性化心理护理模式的临床效果。方法:对照组为常规护理,观察组则联合应用个性化心理护理。结果:护理前2组的SAS、SDS评分均较高P>0.05,护理后观察组的SAS、SDS评分均较对照组更低P<0.05;观察组护理依从性为97.37%,对照组为86.84%,P<0.05。护理前两组GQOLI-74评分相比,差异不大(P>0.05);护理后较之对照组,观察组评分显著提升(P<0.05)。结论:对于老年脑梗塞患者采用个性化心理护理模式可有效缓解其负性情绪并能够提升护理依从性,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 优质护理对改善老年心脑血管患者睡眠质量的效果 下载:118 浏览:1265
  • 赵红 《心脑血管病研究》 2024年9期
  • 摘要:
    睡眠是人体活动中的重要环节,良好的睡眠有助于保证人体健康和良好的生活质量。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因自身生理因素,药物因素和疾病因素等睡眠质量下降,出现情绪低落、血压增高和心律失常等不良情况,不利于患者预后。良好的睡眠对于促进老年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疾病好转具有重要意义需临床护理给予重视。优质护理是临床护理新模式,可满足患者的合理需要,改善患者身心状态,减少不良护理事件的发生。本文分析优质护理改善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睡眠质量所取得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 个性化心理护理对老年脑梗塞护理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下载:122 浏览:1319
  • 陈小容 《心脑血管病研究》 2024年9期
  • 摘要:
    目的:研究老年脑梗塞采取个性化心理护理的干预效果。方法:于2019年7月-2020年7月期间共挑选86例老年脑梗塞患者,分2组,对照组接受常规,观察组接受个性化心理护理,n=43。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的SAS评分、SDS评分皆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老年脑梗塞疾病患者的治疗过程中为其提供个性化心理护理,可对其各种负性情绪起到积极调控作用,有助于稳定患者治疗中的心态,提高治疗配合度。
  • 个性化心理护理在老年脑梗塞护理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下载:88 浏览:944
  • 叶娜 《心脑血管病研究》 2024年9期
  • 摘要:
    目的:研究个性化心理护理在老年脑梗塞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本院老年脑梗塞患者70例,治疗时间为2019年7月~2020年7月。采用抽签法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n=35例)采用常规护理干预方式,观察组(n=41例)采用个性化心理护理干预方式。分析并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效果与心理状态。结果:观察组护理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心理状态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个性化心理护理在老年性脑梗塞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较高,护理效果显著,能够有效缓解患者负性心理
  • 延续性护理对冠心病伴高血压患者的远期效果 下载:76 浏览:924
  • 黄瑞 《心脑血管病研究》 2024年9期
  • 摘要:
    目的:观察冠心病伴高血压患者的延续性护理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22年11月-2023年9月收治的76名冠心病伴高血压患者,应用抽签法将患者均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比护理后两组患者心脏功能与血压水平。结果:延续性护理干预后实验组患者心脏功能相关的HR、LVEF、LVEDD指标均优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4.066、5.150、6.208,P均小于0.05。实验组患者收缩压和舒张压水平优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12.390、7.428,P均小于0.05。结论:延续性护理在冠心病伴高血压患者中应用的远期效果良好,延续性护理可以改善患者心脏功能,使患者血压逐步回归到相对正常的水平,延续性护理可以进一步推广。
  • 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重症病毒性脑炎合并心肌炎患儿中的应用价值 下载:126 浏览:1061
  • 张蒙蒙 《心脑血管病研究》 2024年8期
  • 摘要:
    病毒性脑炎为病毒侵袭脑组织引起颅内感染、炎症反应性疾病,为小儿常见疾病之一。心肌炎同样为病毒引起心肌感染性疾病,脑炎、心肌炎的常见致病菌为柯萨奇病毒、流感病毒、脊髓灰质炎、埃克病毒等,脑炎合并心肌炎患儿病情危重,具有较高病死率。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重症病毒性脑炎合并心肌炎患儿中应用价值。方法:75例重症病毒性脑炎合并心肌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干预组(38例)和基础组(37例)。基础组患儿实施基础护理干预,干预组患儿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对两组患儿临床疗效及护理满意度进行评估和比较。结果:干预组患儿临床总有效率为97.37%(37/38),显著高于基础组83.78%
    (31/3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儿家长护理满意度为94.74%(36/38),显著高于基础组的78.38%(29/3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实施于重症病毒性脑炎合并心肌炎患儿,通过强化护理干预,能提高临床疗效和患儿家长对护理满意度。
  • 对老年心脑血管病患者应用人性化护理的效果观察 下载:72 浏览:702
  • 白闪闪 《心脑血管病研究》 2024年8期
  • 摘要:
    目的:分析人性化护理方式应用于老年心血管患者护理中的价值。方法:随机选择2020年1月至2020年7月我院接诊的老年心脑血管病患者104例为临床观察对象,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患者,对于心脑血管疾病相关知识的了解情况评分高于对照组患者。结论:通过采用人性化护理方式护理老年心脑血管病患者,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的康复速度,使患者能够对于心脑血管疾病的相关知识有更高的知晓度。
  • 血清载脂蛋白B与载脂蛋白A-1比值对脑卒中的预测价值 下载:52 浏览:758
  • 邓心悦 《心脑血管病研究》 2024年8期
  • 摘要:
    目的 研究血清载脂蛋白B与载脂蛋白A-1比值(ApoB/ApoA1)在脑卒中患者中的水平变化,以期为临床脑卒中发生的预测提供一些客观的实验室依据。方法 将12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纳为研究对象,其中脑出血患者55例,脑梗塞患者65例,另选取60例健康体检的居民作为对照组,于入院后第2日清晨空腹状态下抽取静脉血离心后取上清进行ApoB和ApoA1水平检测,计算出患者的ApoB/ApoA1比值,比较三组患者间血清ApoB/ApoA1的差异,并分析血清ApoB/ApoA1对脑卒中发生的预测价值。结果 三组受试者血清ApoB/ApoA1水平情况为:脑梗塞组>脑出血组>对照组,三组受试者间两两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绘制ROC曲线分析发现:血清ApoB/ApoA1对脑卒中的预测曲线下面积(AUC)为0.75,诊断敏感性为60.25%,诊断特异性为75.00%,95%置信区间为0.587~0.715,P值<0.001,预测最佳cut-off值为0.72。结论 血清ApoB/ApoA1能够对脑卒中的发生发挥着较高的预测价值,具临床实践推广应用意义。
  • 凝血功能在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检验中的参考意义 下载:34 浏览:914
  • 刘家政 邹林 《心脑血管病研究》 2024年8期
  • 摘要:
    目的:探讨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检验中凝血功能的参考意义。方法:抽取我院2018年5月-2020年4月收治的心脑血管疾病患者108例作为研究组,抽取同期健康体检人员108例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受试者的凝血功能指标,并进行组间差异的比较。结果:研究组均高于对照组的AT-III、ET-1、TM、D-D、Fbg、TT、PAI-1、PT凝血功能指标,两组间具有明显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凝血功能检测对心脑血管疾病具有重要的判断作用,值得临床借鉴和采纳。
  • 补肾活血汤对冠心病支架置入术后患者的治疗效果研究 下载:105 浏览:976
  • 张鹏涛1 万里红2 彭雪梅2 《心脑血管病研究》 2024年8期
  • 摘要:
    目的:探讨冠心病支架置入手术后应用补肾活血汤进行治疗对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22年1月至2023年5月我院收治60例接受支架置入术治疗的冠心病患者作为案例,以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30例。常规组应用常规治疗措施,主要是提供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药物进行治疗,实验组在常规组基础上采用补肾活血汤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生活质量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在用药前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定结果无明显数据差异,P>0.05;在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生活质量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无明显数据差异,P>0.05。结论:补肾活血汤对于冠心病支架置入术后患者的生存质量有着显著的改善效果,整体疗效明显,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值得推广。
  • 心理干预对脑血管介入治疗术后患者身心康复的影响分析 下载:86 浏览:950
  • 赵思思 《心脑血管病研究》 2024年8期
  • 摘要:
    目的:本文主要针对脑血管病人在手术医治结束之后,使用心理干预模式来进行护理,对其他们的焦虑、抑郁改善情况、护理满意度、生活质量等多项指标产生的影响进行探讨。方法以随机选取的方式,选取2019年3月到2020年3月进入我院进行脑血管疾病的病人作为研究样本,为满足数据间的对比分析,将其分成常规组和研究组。常规组病人使用的是传统护理模式,研究组病人则是使用心理干预模式。结果:在使用不同的护理模式来进行护理之后,焦虑、抑郁改善情况,护理满意度,住院时间,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生活质量,护理效果等多项指标方面存在比较大的差异 而以上这几项指标当中的数据都表现为研究组病人占有比较大的优势。结论:在为脑血管病人提供护理服务时,使用心理干预模式,可使得病人的护理效率能够得到大幅度的提高,同时还能够对病人的生活质量进行改善,具有比较高的使用价值。
加入编委加入审稿人
心脑血管病研究  期刊指标
出版年份 2018-2025
发文量 722
访问量 106325
下载量 29512
总被引次数 398
影响因子 0.672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