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研究进展
历史研究进展
《历史研究进展》系开放获取期刊,主要刊登我国史学界研究成果,内容涉及中国古代史、近代史、现代史及世界史等方面的研究,刊登史学研究评介,报道史学研究动态。本刊支持思想创新、学术创新,倡导科学,繁荣学术,集学术性、思想性为一体,旨在给世界范围内的科学家、学者、科研人员提供一个传播、分享和讨论该领域内不同方向问题与成果的学术交流平台。

ISSN: 3079-1200

《历史研究进展》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



提示文字!

注:我们将于1~7个工作日告知您审稿结果,请耐心等待;

您也可以在官网首页点击“查看投稿进度”输入文章题目,查询稿件实时进程。

  • 作为“文明”输出的明治维新——以近代中日文化交流史上的几个事例为中心 下载:67 浏览:278
  • 刘岳兵 《历史研究进展》 2019年5期
  • 摘要:
    明治维新使日本成为东亚第一个近代"文明"国家。在明治时代,日本为了证明自己是文明国家,一方面向西方学习,一方面向世界输出其"文明"。在近代中日文化交流史上,日本将明治维新作为"文明"输出到中国,既有学界的作用,也有官方的背景;既有输出方面的动力,也有接受方面的需要。重野安绎的《大日本维新史》和大隈重信的《开国五十年史》就是很好的例证。只要以文明的手段输出"文明",客观上还是能够起到促进文化交流、增进相互理解的作用。从"文明"输出的视角来看明治维新,可以加深对明治维新及近代中日文化交流史的理解。
  • 小刊物之大关怀:《西风》《家》与性教育及心理卫生普及 下载:60 浏览:257
  • 张济顺 《历史研究进展》 2019年5期
  • 摘要:
    由圣约翰大学的黄嘉音、黄嘉德弟兄主办的《西风》和黄嘉音夫妇主办的《家》杂志,在传播性科学知识、推动心理卫生方面着眼于"下层工作",力求普惠都市大众。通过这两个刊物,黄氏兄弟和他们的读者共同营造了一个身体与社会的话语空间。这些本属于卑污、忌讳或神秘的私密话题从精英笔下步履艰难地走向公众论坛,黄嘉音亦成为心理卫生运动的践行者。天翻地覆的中国历史剧变中,黄氏兄弟营造的这一方空间与都市大众文化一起走到了尽头。
  • 朱子易学在南宋后期的流传与发展 下载:67 浏览:366
  • 谢辉 《历史研究进展》 2019年4期
  • 摘要:
    从朱子辞世至南宋灭亡这一历史时期,朱子易学作为一门新兴之学,已经广泛地传播开来。朱门后学成为传习朱子易学的主要力量,但已开始分化为尊朱与不尊朱两派。非朱门后学的学者,则以不盲从朱子,发明补正朱说为特色。搜集整理朱子文集、语录中论《易》遗文的著作,在此时期纷纷出现,成为研究热点。此外还有学者开展了将程朱易学著作合编为一书的尝试。以上几方面内容,均下启元代的相关研究。
  • 日本选择性记忆的酿成环境 下载:59 浏览:370
  • 周颂伦 《历史研究进展》 2019年4期
  • 摘要:
    关于战争认识,日本某些政治活动家以选择性记忆应付,已是有目共睹。在作出彻底悔罪认错之前,这种局面还会延续。致使日本长期以来一贯持以该立场的原因,有诸说评论。自日本战败投降以来,其所处国际政治之冷战背景,虽有讨论,但未及细节,仍有深入研究必要。美国对细菌战事实的隐匿、对细菌战战犯的包庇,分割占领计划的无疾而终,美国对日占领政策向适应冷战需要倾斜乃至转变,构成了日本选择性记忆的酿成环境。
  • 中国报刊即时报道中的1917年俄国革命 下载:56 浏览:345
  • 吴伟 《历史研究进展》 2019年4期
  • 摘要:
    中国报刊对1917年俄国发生的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都进行了即时报道。相比之下,对二月革命的报道相对密集且褒扬之声甚强,而对十月革命的报道则呈现完全不同的情形。之所以出现报道上的"热""褒"和"冷""贬"的区别,主要在于辛亥革命后的中国国情和民众心理取向,也在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之中交战双方形成的对峙和彼此的宣传战、心理战的影响,以及中国参战后整体舆论导向的选择;同时也与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对马克思主义和列宁主义了解认识的现状有关。
  • 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 下载:35 浏览:225
  • 吴伟 《历史研究进展》 2019年4期
  • 摘要:
    中国报刊对1917年俄国发生的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都进行了即时报道。相比之下,对二月革命的报道相对密集且褒扬之声甚强,而对十月革命的报道则呈现完全不同的情形。之所以出现报道上的"热""褒"和"冷""贬"的区别,主要在于辛亥革命后的中国国情和民众心理取向,也在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之中交战双方形成的对峙和彼此的宣传战、心理战的影响,以及中国参战后整体舆论导向的选择;同时也与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对马克思主义和列宁主义了解认识的现状有关。
  • 再论《行程录》的真伪问题 下载:57 浏览:370
  • 李寒箫 《历史研究进展》 2019年4期
  • 摘要:
    王国维于1927年完成的《南宋人所传蒙古史料考》一文是我国北方民族史研究领域的一篇重要作品。然而该文提出的"金熙宗时期蒙金之间无大战事"及"《行程录》《征蒙记》其书其事皆伪"两个结论都存在值得商榷之处。《行程录》及《征蒙记》二书绝不可等同而论。将《行程录》佚文与相关金朝史料、域外文献进行比对后,发现它们所记载的许多关键信息均可相互印证。据此可以断定,《行程录》绝不是一部伪书,它具有重要的史学价值。
  • “河西”何在:政治地理变迁与河西范围演变 下载:78 浏览:333
  • 董振华 毛曦 《历史研究进展》 2019年4期
  • 摘要:
    河西一词出现于先秦,春秋战国时期有了较为明确的范围所指。至秦汉时,河西所指范围扩大转移至今河西走廊和湟水流域。魏晋南朝所指的河西范围与汉代相同,北朝所指的河西扩展至以黄河中游之西为主,包含汉代河西所指的三层含义。隋至唐代安史之乱前,河西重回汉代所指范围。此后直至民国,河西所指最终固化为今甘肃河西走廊地区。河西范围的演变,过程复杂且阶段性明显,与黄河形态及流域地形、政治地理变迁、历史文化传承、空间用语更替等密切相关,折射出中国地域概念演进的内在逻辑。
  • 吴景贤先生的中学历史教育思想述论 下载:36 浏览:313
  • 陈辉 《历史研究进展》 2019年3期
  • 摘要:
    我国著名历史教育家吴景贤先生一生从事历史教育的教学和研究,先后在重庆中央政治学校、南京国立政治大学、湖南国立师范学院、重庆国立女子师范学院、重庆西南师范学院(今西南大学)、重庆西南军区师范学校、成都四川师范学院(今四川师范大学)、南充师范学院(今西华师范大学)任史学教授,撰写了大量历史教育类论著。文章结合吴景贤先生的生平事迹,从历史教育的目的观、教材观、教学观三个方面对吴景贤先生的历史教育思想进行归纳、分析,并进一步结合其历史教育的相关实践活动总结了吴景贤先生对构建历史教育学学科体系的重要贡献。吴景贤先生的历史教育思想虽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但其历史教育思想对当下历史教育的改革有一定参考价值和借鉴作用。
  • 雅克·勒高夫史学研究特点探析 下载:57 浏览:215
  • 金志高 《历史研究进展》 2019年3期
  • 摘要:
    雅克·勒高夫的史学研究同早期年鉴史学范式有着密切的关系。在研究对象和主题上,他继承了年鉴一代史家社会文化史的研究传统,成为推动心态史和想象史发展的关键人物;在研究理念上,他对年鉴"总体史"和"长时段"观念进行了发展和变革,提出了"漫长中世纪"的观点;在研究方法上,"古今倒错"方法的使用体现了年鉴史家对"过去与现在"关系的深化理解,"跨学科"方法则进一步拓展了史学研究的领域和范围。勒高夫的史学研究代表着"年鉴-新史学"运动发展的新方向,对法国乃至西方史学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 拜占廷时期《荷马史诗》的文化特征 下载:69 浏览:291
  • 庞国庆 《历史研究进展》 2019年3期
  • 摘要:
    拜占廷时期的《荷马史诗》具有大众性、现实性和传承性的文化特征。在拜占廷时期,《荷马史诗》受到民众、文人学者、皇室成员的高度认可,具有广泛的影响力。《荷马史诗》顺应现实,服务于皇权和教权,颂扬皇室成员的美德,促进基督教信仰的传播。《荷马史诗》的抄写、翻译、评注,促进了拜占廷帝国对古希腊文化的传承,并在拜占廷晚期国势衰颓之际,推动了拜占廷人对古希腊人的族群认同感。
  • 日本政府对一次北伐的观察与反应 下载:32 浏览:273
  • 王美平 《历史研究进展》 2019年3期
  • 摘要:
    目前,日本对一次北伐的知行及其对中国造成的影响尚未受到充分重视。日本对于一次北伐经历了由"轻视-隐忍"到"重视-出兵"再到"敌视-增兵"并"逼蒋反共"的跌宕演进。币原的所谓"不干涉"政策经历了由"整体维持"到"内部动摇"再到"实质干涉"的曲折变化,对蒋介石下定决心实施"离俄分共"、发动四一二政变发挥了压死骆驼之"最后一根稻草"的作用,为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迫使蒋介石对日妥协创造了客观条件。
  • 近代法国农民共用权利的衰落 下载:57 浏览:334
  • 傅泰鹏 《历史研究进展》 2019年2期
  • 摘要:
    18世纪,共用权利成为法国农业发展的桎梏。在启蒙运动的影响下,改革的声浪蔓延到农业经济,并提出了消除共用权利的诉求。18世纪中后期,法国进行了圈地运动,并在大革命中分割共用地以求彻底消除共用权利,但终告失败。直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共用权利才随着法国农业经济的发展和政府持续改革缓步退场。共用权利衰落的漫长历程,镌刻出法国传统农业和社会的艰难转型。
  • 中世纪晚期英格兰世俗慈善救济权威建立中的传承与超越——以威克里夫和罗拉德派为例 下载:61 浏览:316
  • 陶芳 《历史研究进展》 2019年2期
  • 摘要:
    世俗慈善救济权威的建立,是指世俗之人在此事业上不断发声、不断争得一席之地的进程。在中世纪晚期的英格兰,这一进程在思想领域最为突出的体现就是为慈善救济注入了更多世俗性和宗教个人主义的色彩。具体而言,一是主张者身份的世俗性,代表人物为威克里夫和他的追随者罗拉德派;二是涉及慈善救济管理权和使用权内容上的反教权、反托钵僧、反代祷以及强调世俗力量的倾向。这些特点正是将慈善救济事业与社会环境变化进行整合的结果,也正因如此对慈善救济的探讨有时会杂糅在那个时代的信仰和政治需求中,涉及其本身的一些重要问题尚被忽略,慈善救济去魅化尚未实现。
  • 大力开拓宋代文献史料源 不断提升学术创新力 下载:54 浏览:322
  • 戴建国 《历史研究进展》 2019年2期
  • 摘要:
    宋代的传世资料数量并不算少,但与唐代相比,在有些门类却不占优势,甚至是欠缺的。我们既可向上通过揭诸来者,将研究视角上溯至唐五代,也可通过向下追踪其后世流变,借鉴元明清资料和学界成果,反观宋史,解读文献资料,研究宋史。加强宋代墓志的收集整理工作,充分挖掘墓志价值。重视宋之后文献所载宋史二手资料的价值,积极开拓元明清三朝文献中蕴含的宋代史料源。关注和挖掘明清时期修纂的家谱价值,不断提升宋史研究的学术创新力
  • 唐英旗分身份考辨 下载:56 浏览:314
  • 阎崇年 《历史研究进展》 2019年2期
  • 摘要:
    唐英作为中国千年一瓷人,其旗分和身份,《清史稿·唐英传》等载为"汉军旗人"。百余年来,均踵此说。本文据《钦定八旗通志》《八旗满洲氏族通谱》《清实录》等文献和碑刻、档案等资料,加以考据,做出辨正:唐英系八旗满洲正白旗包衣,即其旗分为"满洲正白旗",其身份为"包衣"。这也是他之所以能在御窑厂督陶期间,烧造出"唐窑"瓷器,并被誉为千年一瓷人的重要原因之一。
  • 清季江浙教育现代化研究——以毁学事件为中心(1904—1911) 下载:36 浏览:320
  • 李宗庾 《历史研究进展》 2019年2期
  • 摘要:
    清末新政时期,江浙地区爆发了许多针对新式学堂的毁学事件:从1904年无锡米业毁学开始,1905年后快速发展,1910年达到高峰。除反对抽捐、资产纠纷等表面原因外,其深层次原因在于新式教育严重损害了农民利益。从现代化视角来看,这是工业时代的教育体系无法适应农业时代的经济基础的必然产物,它虽在一定程度上深化了当时的城乡二元教育格局,却并未缓和乡民仇学情绪,绅士对办学的热情出现下降,中央政府竭力维持新学开展,但地方政府经常推诿塞责。
  • 入唐党项社会变迁四题 下载:87 浏览:371
  • 岳思彤 《历史研究进展》 2019年1期
  • 摘要:
    内迁之前,党项定居放牧、社会组织自下而上层层聚合、好复仇。内迁入唐后,他们转为以游牧为生,其社会开始发生分化。面对顽固的复仇习俗与游离在统治之外的党项部落,"和断"的新型管理方法开始出现,而定难军则通过联姻、授予教练使等职,进一步有效地吸纳了游离部落。
加入编委加入审稿人
历史研究进展  期刊指标
出版年份 2018-2025
发文量 708
访问量 160587
下载量 59862
总被引次数 603
影响因子 0.928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