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研究杂志
中医研究杂志
《中医研究杂志》系开放获取期刊,主要刊登最新中医学术研究动态和临床运用新进展相关的论文,提倡学术争鸣,活跃中医学术。本刊支持思想创新、学术创新,倡导科学,繁荣学术,集学术性、思想性为一体,旨在给世界范围内的科学家、学者、科研人员提供一个传播、分享和讨论中医领域内不同方向问题与发展的交流平台。

ISSN: 3078-9400

《中医研究杂志》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



提示文字!

注:我们将于1~7个工作日告知您审稿结果,请耐心等待;

您也可以在官网首页点击“查看投稿进度”输入文章题目,查询稿件实时进程。

  • 肠康方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模型大鼠肥大细胞的影响 下载:46 浏览:278
  • 任杰1 樊欣钰1 范志巍1 江晟1 陆敏1,2 《中医研究杂志》 2020年9期
  • 摘要:
    目的:通过观察肠康方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模型大鼠结肠黏膜肥大细胞(MC)的影响,探讨肠康方对IBS-D模型大鼠的作用机制。方法:120只SD新生大鼠随机选取15只为空白对照组,其余105只为造模组。造模组采用新生期结直肠刺激联合成年后番泻叶灌胃方法造模,将造模成功的75只大鼠随机分成5组,分别为模型对照组、阳性药物组和肠康方高、中、低剂量组,每组各15只。肠康方高、中、低剂量组分别以18.75、9.38、4.69 g/(kg·d)的给药剂量灌胃,阳性药物组以匹维溴铵悬浮液按照15 mg/(kg·d)的剂量灌胃。空白对照组以及模型对照组给予等量蒸馏水灌胃。2周后观察各组大鼠一般情况,对各组大鼠行腹壁撤退反射(AWR)实验并评分,用甲苯胺蓝染色法检测大鼠结肠黏膜MC数目,免疫组化法检测肠黏膜5-HT水平。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模型对照组AWR评分显著升高(P<0.05),肠黏膜MC数量显著增多(P<0.01),肠黏膜5-HT水平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对照组相比,不同剂量组肠康方均可显著降低IBS-D模型大鼠的AWR评分(P<0.05),明显减少大鼠肠黏膜MC数量(P<0.01),降低肠黏膜5-HT水平(P<0.01)。结论:肠康方可对IBS-D模型大鼠进行有效的治疗,能显著改善其IBS症状,其机制可能是通过对大鼠结肠黏膜肥大细胞的调控,进而调控脑肠轴中5-HT信号系统,以改善大鼠肠道高敏感状态,发挥对IBS-D的治疗作用。
  • 清热化瘀方熏洗对肛肠病术后创面愈合作用的随机对照研究 高家治王建东陈平施展 下载:60 浏览:349
  • 高家治 王建东 陈平 施展 《中医研究杂志》 2020年8期
  • 摘要:
    目的:探讨清热化瘀方在肛肠患者创面愈合中的作用。方法:符合纳入标准的肛肠术后90例患者随机分为清热化瘀组、高锰酸钾组和空白组,每组各30例。清热化瘀组和高锰酸钾组分别以清热化瘀方和高锰酸钾进行熏洗,空白组用温水清洗。通过观察各组患者术后疼痛、水肿、便血等并发症,以及创面分泌物、肉芽组织、上皮爬行情况、创面面积、愈合天数等情况评价药物对创面愈合的影响。结果:清热化瘀方和高锰酸钾均能改善创面疼痛、减轻创面水肿、减少便血等症状,减少创面分泌物,加快上皮爬行和创面愈合,但清热化瘀方效果更优。结论:清热化瘀方有改善肛肠患者术后并发症和促进愈合的作用。
  • 改良三伏天灸药方治疗小儿过敏性鼻炎的优越性研究 下载:59 浏览:381
  • 冉传生 冯佳 刘晓琴 龚江 谭家万 金银环 夏生瑜 《中医研究杂志》 2020年8期
  • 摘要:
    目的:从改良药方及调配方法、精简并固定穴位、加强天灸前后护理等方面研究改良三伏天灸药方治疗小儿过敏性鼻炎的优越性,为临床避免口服药物的毒副作用及其他外治法引起的疼痛、繁琐等造成依从性差等问题提供一种可靠的治疗方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过敏性鼻炎患儿100例随机分为3组,天灸组34例采用改良的药方进行三伏天灸治疗;西药组32例采用口服酮替芬结合普通药方三伏天灸治疗;贴敷组34例选用普通药方三伏天灸治疗,时间为2017年三伏时间,每10天1次,每次贴敷1 h,共治疗5次。观察并比较3组患儿治疗前后症状、体征、VAS评分情况及IgE的含量。结果:1)天灸组中显效17例,有效14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1.18%;西药组中显效7例,有效16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为71.88%;贴敷组中显效2例,有效11例,无效21例,总有效率为38.24%。2)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在症状评分及VAS评分方面天灸组、西药组、贴敷组之间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与疗效结果表现一致,且两项评分中表现出一定的相关性。3)治疗后在体征评分及血清IgE水平方面比较,天灸组优于贴敷组(P<0.05)。结论:改良三伏天灸药方治疗小儿过敏性鼻炎的用药、选穴操作简便,治疗用时短,安全、快捷,无痛、无毒副反应,能明显提高患儿及家长的依从性,临床疗效显著,即时疗效快。
  • 旋金降逆汤对反流性食管炎肝胃郁热证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影响的临床研究 下载:55 浏览:355
  • 吴晓华1 黄智萍1 江伟骏2 郭召平1 尚莹莹1 杨伟1 肖定洪1 梁春耕1 《中医研究杂志》 2020年8期
  • 摘要:
    目的:观察旋金降逆汤对反流性食管炎肝胃郁热证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采用Excel软件Rand()公式产生的随机数字表,将8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反流性食管炎肝胃郁热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分别给予旋金降逆汤和奥美拉唑治疗,共治疗8周。疗程结束后,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食管黏膜炎症、焦虑自评量表评分、抑郁自评量表评分情况。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5%(34/40),对照组为65%(26/40),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食管黏膜炎症改善有效率为63.64%(14/22),对照组为57.14%(12/21),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焦虑自评量表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两组治疗后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旋金降逆汤能够减轻反流性食管炎肝胃郁热证患者的临床症状,促进食管黏膜炎症的愈合,改善患者焦虑情绪。
  • 基于fMRI针刺太白、太冲单穴脑激活区对比研究 下载:46 浏览:330
  • 李晓陵1 关昕1 姚家琪1 纪亚红1 许宇飞1 曹丹娜1 温颖1 曲冰1 王丰1 徐佐宇2 《中医研究杂志》 2020年8期
  • 摘要:
    目的:应用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技术分析针刺太白(SP3)、太冲(LR3)单穴脑激活效应的差异,验证针刺腧穴在脑中枢效应的特异性。方法:采集15名健康青年志愿者针刺太白、太冲单穴的fMRI数据,利用DPARSF、SPM12及XJVIEW软件进行数据预处理和统计分析。结果:针刺太白、太冲单穴共同激活脑区为:左侧额上回(BA6)、左侧额下回(BA46)、左侧颞中回(BA37)、左侧丘脑、右侧脑干。针刺太冲与针刺太白穴相比正激活脑区为:左侧颞下回(BA19)、双侧额中回(BA8)、双侧背外侧额上回(BA9)、左侧楔叶及顶上小叶(BA7/31);负激活脑区为左侧岛叶(BA13)。结论:针刺太白、太冲单穴的脑激活区存在明显差异,与腧穴所属经络的循行相关,也与腧穴的临床主治有一定关联。
  • 电针百会及神庭穴对抑郁小鼠行为学及不同脑区单胺类神经递质含量的影响 下载:50 浏览:330
  • 邹天雨1 赵宇2 马莉3 程为平4 《中医研究杂志》 2020年8期
  • 摘要:
    目的:通过电针百会及神庭穴对慢性不可预知温和刺激(CUMS)模型小鼠的干预,观察小鼠行为学及不同脑区单胺类神经递质含量变化。方法:将48只ICR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对照组(阳性药物对照)和治疗组(电针组)各12只。建立CUMS模型,除空白组外的36只小鼠接受21 d慢性不可预知刺激,建模后对照组灌服氟西汀混悬液,治疗组采用电针百会及神庭穴治疗21 d,每天20 min。干预结束后,进行糖水消耗及旷场实验。取材前额叶及海马区,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不同脑区单胺类神经递质5-HT、NE、DA的含量变化。结果:与空白组相比,CUMS模型可降低模型小鼠糖水消耗量和旷场运动参数,对照组和治疗组干预后可以改善以上指标。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前额叶和海马区单胺类神经递质5-HT、NE、DA的含量减少;与模型组相比,对照组和治疗组则可显著改善以上指标(P<0.05)。结论:电针百会及神庭穴可以改善CUMS抑郁模型小鼠行为学,增加小鼠前额叶和海马区单胺类神经递质5-HT、NE、DA的含量。
  • 舒肝解郁通络汤对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患者视力、眼血流动力学及PVEP的影响 下载:49 浏览:373
  • 岳军 吴媛媛 李勤英 宋志刚 赵宪孟 《中医研究杂志》 2020年7期
  • 摘要:
    目的:探讨舒肝解郁通络汤治疗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AION)的疗效及对患者视力、眼血流动力学及图形视觉诱发电位(PVEP)的影响。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AION患者88例,按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43例)与对照组(45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静脉滴注低分子右旋糖酐氨基酸注射液治疗,500 mL/次,1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舒肝解郁通络汤治疗,每日1剂,2次/d。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14 d。疗程结束后,比较治疗前后2组患者视力、眼血流动力学及PVEP的差异和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视力指数0.1~0.3的患者占比降低,视力指数0.7~0.9与≥1.0的患者占比升高,且观察组视力指数0.7~0.9与≥1.0的患者占比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患者全血低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及纤维蛋白原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振幅(AP100)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潜伏期(LP100)缩短,且观察组短于对照组(P<0.05);MD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89%(4/4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98%(3/4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肝解郁通络汤可明显改善AION患者血液流变学与PVEP,提高患者视力水平,且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桑杏汤加减结合中医定向透药疗法治疗小儿肺炎(风热犯肺证)的疗效 下载:76 浏览:400
  • 潘阳琼 《中医研究杂志》 2020年7期
  • 摘要:
    目的:探究桑杏汤加减结合中医定向透药疗法治疗小儿肺炎(风热犯肺证)的疗效及其对白介素10(IL-10)、白介素17(IL-17)、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小儿肺炎(风热犯肺证)17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85例)和对照组(85例)。对照组采用中医定向透药疗法,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结合桑杏汤加减进行治疗,7 d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比较两组治疗后疗效、临床症状缓解时间,治疗前后炎症因子水平、中医证候积分及肺炎相关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6.47%,82/85)显著高于对照组(85.88%,73/85)(P<0.05);观察组治疗后退烧、咳嗽消失、肺啰音消失、X线恢复正常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IL-17、IL-10、hs-CRP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IL-17、IL-10、hs-CR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总积分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中医证候各指标积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糖基化终产物受体(RAGE)、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率(E-ICR)水平均显著下降(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VEGF、RAGE、E-ICR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桑杏汤加减结合中医定向透药疗法可有效抑制肺炎(风热犯肺证)患儿机体炎性反应,迅速缓解临床症状,疗效显著。
  • 当归补血汤联合贝那普利对糖尿病肾病患者肾功能及RBP4、HbA1C含量变化的影响 下载:68 浏览:380
  • 尚源融徐家云尚向娜 《中医研究杂志》 2020年7期
  • 摘要:
    目的:探讨当归补血汤联合贝那普利对糖尿病肾病患者肾功能及视黄醇结合蛋白4(RBP4)、糖化血红蛋白(HbA1C)含量变化的影响。方法: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糖尿病肾病(DN)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贝那普利治疗,观察组在贝那普利治疗基础上采用当归补血汤治疗,连续治疗4周。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肾功能及RBP4、HbA1C水平。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血肌酐(Scr)、尿素氮(BUN)、RBP4及HbA1C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DN患者的治疗,当归补血汤联合贝那普利可以提高临床有效率,减少中医证候积分的同时还可以改善患者阴阳亏虚和肾功能水平,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 椎体成形术配合自拟方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性骨折的疗效分析 下载:59 浏览:376
  • 王宇飞 《中医研究杂志》 2020年7期
  • 摘要:
    目前:探讨椎体成形术配合自拟方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8年3月锦州市第二医院收治的符合纳入标准的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性骨折患者89例,采取椎体成形术配合口服自拟方进行治疗,共治疗6个月,观察治疗前后及治疗过程中VAS评分、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及其临床疗效。结果:患者术前、术后及术后6个月VAS(疼痛)评分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及术后6个月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与术前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MacNab标准评价治疗效果,结果优52例,良30例,中5例,差2例,优良率为92.13%。结论:椎体成形术配合自拟方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骨折可迅速止痛,加快术后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夏天无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研究 下载:59 浏览:389
  • 吴晨魏 昀葛珊 高慧琴 《中医研究杂志》 2020年6期
  • 摘要: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方法讨论夏天无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TCMIP和GeneCards数据库检索得到COVID-19的疾病靶点,并在TCMSP数据库检索夏天无的成分并参照筛选标准:OB≥30%和DL≥0.18筛选活性成分,借助Swiss Target Prediction数据库检索其活性成分作用靶点,再通过VENNY2.1平台映射夏天无活性成分作用靶点和COVID-19疾病靶点的相同部分以获得重要靶点,并使用Cytoscape3.2.1软件将其与活性成分与重要靶点构建"中药-活性成分-重要靶点-疾病"网络以分析核心靶点和重要成分;同时,借助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互作(PPI)网络以辅助筛选核心靶点;最终将核心靶点导入DAVID数据库和Cytoscape3.2.1软件,得到相关KEGG信号通路和Go生物过程并筛得核心成分。以此为基础,分析核心成分对SARS-CoV-2病毒的COVID-19(6y84)构型的分子对接情况。结果:1)检索得到723个与COVID-19相关的疾病靶点;2)检索得到夏天无含有8个活性成分,可作用于853个(400种)靶点;3)夏天无可作用于COVID-19的重要靶点75个;4)夏天无可作用于COVID-19的核心靶点35个;5)得到与核心靶点相关的KEGG通路共17条,其中P<0.01的重要信号通路共有4条,P<0.01的生物过程53条。核心成分可与COVID-19(6y84)形成构象能量较低、结构稳定的对接。结论:夏天无具备治疗COVID-19的成分物质基础,值得进一步研发。
  • 一贯煎对大鼠肝星状细胞雌激素受体的影响 下载:66 浏览:434
  • 郭敏1 刘真2 张丽慧3 刘雪涛4 张立果5 桑锋6 《中医研究杂志》 2020年6期
  • 摘要:
    目的:观察一贯煎含药血清对大鼠肝星状细胞(HSC-T6)雌激素受体α(ERα)、雌激素受体β(ERβ)2种亚型基因表达的影响,探讨其抗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活化的大鼠HSC-T6细胞,分为空白组、雌二醇组和一贯煎高、中、低剂量组,共5组,空白组加入空白鼠血清,药物组加入相应的含药血清进行干预,培养24 h、48 h、72 h后,分别收集细胞和上清液,保存备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ELISA法检测细胞上清液中Ⅰ型胶原和Ⅲ型胶原含量;Real time-PCR方法检测ERα、ERβ mRNA的表达。结果:一贯煎高剂量组表现对细胞增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能够降低细胞上清液中Ⅰ型胶原和Ⅲ型胶原含量,且作用较雌二醇显著(P<0.05);一贯煎在提高HSC-T6细胞ERα、ERβ mRNA的表达方面作用较雌激素含药血清组弱,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一贯煎能够抑制肝星状细胞活化,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提高肝星状细胞的雌激素受体表达而起作用。
  •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分期论治经验浅析 下载:66 浏览:510
  • 张乐乐 李辰 李健 周玲玲 李红梅 袁海鑫 何新立 叶鹏飞 《中医研究杂志》 2020年6期
  • 摘要: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病因属性为"湿毒之邪",基本病机是湿毒闭肺,升降失司,甚则内闭外脱。据此研判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病机核心是"湿毒";以"湿、热、毒、虚"为特点;病位在肺脾;治当"宣肺、解毒、化湿、清热"为原则。围绕"紧扣病因病机,以国家方案为基础,但不拘泥于方案"的思路,提出"辨证施治与经验用药相结合"的治疗理念。在临证的基础上将新冠肺炎分为医学观察期、临床治疗期(寒湿郁肺型)、临床治疗期(疫毒闭肺型)、临床治疗期(内闭外脱型)、临床治疗恢复期(脾肺气虚型),在各个时期针对证型辨证论治,并且在临床治疗的同时还应增加精神、心理调治。
  • 基于“有是症,选是穴”探讨艾灸干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思路和选穴分析 下载:69 浏览:428
  • 张佳乐1 杨莉2 鲜天才3 杜佳4 翟煦5 王柳青6 《中医研究杂志》 2020年6期
  • 摘要:
    目的:基于"有是症,选是穴"的思路,探讨艾灸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症状干预和选穴思路。方法:通过参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六版)》的症状和中国针灸学会制定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针灸干预的指导意见(第一版)》中的选穴方案,并在查阅艾灸对相关症状的干预文献基础上,对艾灸干预COVID-19的选穴思路进行对比归纳和分析。结果:针对发热的症状,可以选用大椎、曲池穴;咳嗽可以选用大椎、肺俞、定喘穴;乏力可以选用足三里、关元、气海穴;针对上消化系统的不适,可以选用中脘、足三里、天枢等穴位。结论:在参考既往诊疗方案的基础上,应该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和病情进行辨证论治,选择相应的穴位,才符合艾灸疗法的临床应用规律,提高临床疗效,同时也体现了"有是症,选是穴"的辨证思想。
  • 从中医“治未病”理论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中医预防 下载:78 浏览:400
  • 张燕 《中医研究杂志》 2020年6期
  • 摘要:
    中医学"治未病"的先进防病理念,涵盖了疾病发生的各个阶段。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预防和救治当中,中医药发挥了不可替代的巨大作用。中医"治未病"理论有未病先防、欲病救萌、既病防变、瘥后防复4个层次。从这4个层次出发可以得出,对于此次新冠肺炎疫情中的普通人群应采取存正气、避邪气的预防方法;对于医学观察人群、高危人群应采取主动出击,治疗萌芽状态的预防方法;对于已病人群应采取积极中医药治疗确保轻型患者不向普通型转化,普通型患者不向重型转化,重型患者不向危重型转化的预防方法;对于治愈出院人群应采取调养生息,防止复发的预防方法。
  • 基于复杂网络的中医痰症用药配伍规律研究 下载:77 浏览:377
  • 马宁 白金牛 邢俊凤 郭静霞 《中医研究杂志》 2020年5期
  • 摘要:
    目的:研究利用复杂网络相关算法,结合方剂中药物"君臣佐使"的药物作用,分析中医痰症核心药物用药配伍规律的可行性。方法:首先,构建方剂子网,根据方剂中药物作用构建中药方剂复杂网络模型;其次,改进PageRank算法确立药物核心度,并使用改进COPRA算法挖掘用药规律;最后,搜集中医痰症经典方剂使用该方法进行挖掘和分析。结果:通过分析对比,该方法可发现更多基于核心药物的用药配伍规律,分析结果基本符合临床实际情况。结论:该方法相比于传统的基于聚类、关联规则等数据挖掘算法,具有更好的适应性和揭示用药配伍规律的内隐性,是研究总结方剂配伍规律的有效方法之一。
  • 基于解结理论探讨温通针法治疗膝骨性关节炎 下载:76 浏览:431
  • 朱玲 赵耀东 韩聪 刘璟文 《中医研究杂志》 2020年5期
  • 摘要:
    "解结"理论出自于《灵枢》,书中言"夫善用针者取其疾也……,犹解结也。"临床上可用针刺以解病结。膝骨性关节炎是临床常见疾病,属中医学"痹证"范畴,其发病机制以机体感受风寒湿外邪,肝脾肾亏虚,致使气血津液运行不畅,寒湿、痰、瘀之邪内结,阻滞经络,发而为痹。温通针法以补法为纲,配合经穴,补先后天之本,扶正以助温、助通,达到温化寒湿、祛痰浊、逐瘀通络的目的。以"解结"理论为指导,探讨温通针法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作用机理,为温通针法治疗膝骨性关节炎提供理论依据。
  • 益气温阳方对变应性鼻炎小鼠NK细胞细胞因子分化影响的研究 下载:77 浏览:472
  • 严芮雯1 陈旭青2 严道南3 《中医研究杂志》 2020年5期
  • 摘要:
    目的:通过对益气温阳方对变应性鼻炎小鼠NK细胞亚群NK1型细胞以及NK2型细胞细胞因子IL-5、IL-10、IL-4、INF-γ分化影响的研究,初步探讨益气温阳方对活化后NK细胞的作用机制。方法:将30只C57BL/6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和益气温阳方低、中、高剂量组及西替利嗪组,共6组,每组5只;以卵白蛋白致敏方法建立AR模型后,空白组、模型组灌胃生理盐水,益气温阳方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灌服益气温阳方低、中、高3种不同浓度的水煎液,西替利嗪组灌服西替利嗪水溶液;给药后分别制备6组含药血清;取正常小鼠,处死分离脾脏,分离纯化原代NK细胞,分别用准备好的6组含药和空白血清制备NK细胞混悬液,除空白组外,其余加入尘螨试剂,用Elisa法测定NK细胞内的IL-5、IL-10、IL-4、INF-γ的表达情况。结果:变应性鼻炎小鼠NK2型偏倚可能主要是由于IL-4的增多;益气温阳方低、中、高剂量均不同程度的抑制了活化后的NK2型细胞释放IL-4、IL-5,并不同程度的促进了活化后的NK1型细胞释放IL-10,其中益气温阳方中剂量组效果最佳;西替利嗪组抑制NK2型细胞释放IL-4、IL-5效果同益气温阳方中剂量相似,但促进活化后的NK1型细胞释放IL-10效果高于中药组;西替利嗪组、中药组对NK1型细胞INF-γ的释放无明显促进作用。结论:益气温阳方可以抑制NK2型细胞细胞因子的释放,促进NK1型细胞因子的表达,提示益气温阳方治疗变应性鼻炎的机制可能与其抑制NK2型细胞活化,促进NK1型细胞活化有关。
加入编委加入审稿人
中医研究杂志  期刊指标
出版年份 2018-2025
发文量 662
访问量 98524
下载量 43025
总被引次数 506
影响因子 0.985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