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研究杂志
中医研究杂志
《中医研究杂志》系开放获取期刊,主要刊登最新中医学术研究动态和临床运用新进展相关的论文,提倡学术争鸣,活跃中医学术。本刊支持思想创新、学术创新,倡导科学,繁荣学术,集学术性、思想性为一体,旨在给世界范围内的科学家、学者、科研人员提供一个传播、分享和讨论中医领域内不同方向问题与发展的交流平台。

ISSN: 3078-9400

《中医研究杂志》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



提示文字!

注:我们将于1~7个工作日告知您审稿结果,请耐心等待;

您也可以在官网首页点击“查看投稿进度”输入文章题目,查询稿件实时进程。

  • 电针干预对尾部悬吊小鼠比目鱼肌Foxo3a蛋白及mRNA表达的影响 下载:70 浏览:470
  • 季传婷1 虎力2 梁永瑛3 温佩彤4 徐平5 《中医研究杂志》 2020年5期
  • 摘要:
    目的:观察电针干预对尾部悬吊小鼠比目鱼肌Foxo3a蛋白及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将28只小鼠随机分成4组,即正常组、尾吊组、提前电针组和电针组,每组7只。正常组全程常规饲养;尾吊组前14 d常规饲养,后14 d尾部悬吊造模;提前电针组为在尾吊组处理基础上于前14 d加用每天电针;电针组为在尾吊组基础上于后14 d加入每天电针干预。电针每日1次,每次15 min。28 d后分别取两侧比目鱼肌,采用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法检测小鼠比目鱼肌Foxo3a蛋白的表达,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法检测Foxo3a mRNA的表达。结果:尾吊组与正常组比,Foxo3a的Western blot蛋白表达和mRNA的表达升高(P<0.05);电针组与尾吊组比Foxo3a的Western blot蛋白和mRNA表达下降(P<0.05),提前电针组与尾吊组比Foxo3a的Western blot蛋白和mRNA表达亦下降(P<0.05),但两组仍较正常组高(P<0.05);Foxo3a蛋白和mRNA表达在电针组和提前电针组间比较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电针对可能参与骨骼肌萎缩的Foxo3a有一定干预作用。
  • 1554例超重/肥胖人群的中医体质类型分析及临床防治思路探索 下载:66 浏览:449
  • 尹艳1 王世燕2 孙志新3 吕娜4 李宛芝5 方可仁6 王奕丹7 凌桂晨8 《中医研究杂志》 2020年4期
  • 摘要:
    目的:通过分析超重/肥胖人群的中医体质分布规律及成因,探索超重/肥胖的中医预防治疗思路及健康管理模式。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8年12月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治未病中心收治的体检人员2 988例,用标准化中医体质辨识量表判断中医体质类型,采用SPSS22.0进行数据分析,得出超重和肥胖相关性较高的中医体质类型。结果:该样本中超重和肥胖人群共1 554例(52.01%,1 554/2 988),其中平和质455例(29.28%,455/1 554),偏颇体质1 099例(70.72%,1 099/1 554);偏颇体质中包括单一偏颇体质448例(40.76%,448/1 099),兼夹体质651例(59.24%,651/1 099);超重人群的中医体质类型以气虚质、阳虚质为主,分别为42.36%(405/956)和32.22%(308/956);肥胖人群的中医体质类型以气虚质、湿热质为主,分别为38.13%(228/598)和36.12%(216/598);随着年龄的增长超重与肥胖者所占的比重呈现逐渐增长的趋势;男性超重与肥胖的比例是女性的1.30倍和2.56倍。结论:超重和肥胖的发病率较高,中医体质类型以偏颇体质为主,且多为兼夹体质。气虚质、阳虚质、湿热质是与超重和肥胖密切相关的中医体质类型,男性超重和肥胖发病率明显高于女性。
  • 基于GC-TOFMS技术对痰浊壅肺型COPD急性加重期血清代谢组学研究 下载:49 浏览:490
  • 张瑞 张凤云 黄雪元 《中医研究杂志》 2020年4期
  • 摘要:
    目的:研究痰浊壅肺型慢性阻塞型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血清代谢物的特异性变化。方法:采用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联用(GC-TOFMS)技术检测60例痰浊壅肺型AECOPD患者和30例健康人的血清标本,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和t检验分析两组间的差异代谢物,关联相关代谢途径,解释痰浊壅肺型AECOPD患者的人体相应变化。结果:痰浊壅肺型AECOPD患者与健康组血清代谢轮廓存在明显的差异,找到其中17个差异代谢物。痰浊壅肺型AECOPD患者乳酸、琥珀酸、硫辛酸、新橙皮苷、D-神经鞘氨醇、葡萄糖、亚油酸甲酯、天门冬酰胺、尿素等15种物质表达均显著上调,而苏氨酸、牛磺酸显著下调。结论:痰浊壅肺型AECOPD患者能量代谢、脂肪代谢、氨基酸代谢等发生特异性变化,鉴定的差异代谢物可为痰浊壅肺型AECOPD患者的机制研究提供一条新的途径。
  • 李庆海教授益气化痰通络法治疗冠心病的临证经验 下载:69 浏览:442
  • 张志国 李庆海 《中医研究杂志》 2020年4期
  • 摘要:
    冠心病可归属于"胸痹""心痛"等范畴,是临床上常见病、多发病,也是目前威胁人类健康重大疾病之一。李庆海教授根据中医理论,结合多年治疗冠心病临证经验,认为气虚痰瘀互结是冠心病的基本病机,其本质为本虚标实,提出益气化痰通络的治疗原则,根据该原则拟定了冠脉宁通方,在此基础上加减辨证治疗冠心病。并结合临床体会,从病因病机、辨证思路及临床证治等方面来阐述益气化痰通络法治疗冠心病的机理,提出了益气温阳、化痰通络,益气养阴、化痰通络,益气疏肝、化痰通络法或益气活血、化痰解毒等多种临证治则。
  • 三七与黄连配伍时三七中3个有效成分溶出率变化规律研 下载:78 浏览:476
  • 贾明璐1 王静2 田会东3 陈雪平4 王瑞5 《中医研究杂志》 2020年4期
  • 摘要:
    目的:研究三七-黄连药对不同比例配伍对三七中3个有效成分(三七皂苷R1、人参皂苷Rg1、人参皂苷Rb1)溶出率的影响。方法:三七与黄连分别按1∶0、4∶1、3∶1、2∶1、1∶1、1∶2、1∶3、1∶4和0∶1共9个比例配伍,乙醇回流,制得供试品,在HPLC条件下进行分析,计算溶出率,然后考察溶出率与配伍比例之间的关系,最后采用归一化处理,从而得到三七-黄连最佳配比。结果:随着三七-黄莲药对中黄连比例的增加,3个活性成分的溶出率先升高后降低,当三七-黄连配伍比例为2∶1时,3个成分的总溶出率最高。结论:三七与黄连配伍后三七皂苷R1、人参皂苷Rg1、人参皂苷Rb1溶出率的变化规律可为两药配伍提供科学依据。
  • 炮制对山茱萸有效成分含量的影响 下载:79 浏览:444
  • 鲁静 陈天朝 马彦江 牛晓静 《中医研究杂志》 2020年4期
  • 摘要:
    目的:探索炮制对山茱萸有效成分含量的影响。方法:按照2015年版《中国药典》酒蒸法制备酒萸肉,应用HPLC法同时测定山茱萸生品及炮制品中5-羟甲基糠醛(5-HMF)、莫诺苷、马钱苷的含量,以乙腈-0.3%磷酸水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40 nm;并采用DNS法测定还原糖的含量。结果:山茱萸经酒蒸后,新生成了5-HMF,酒萸肉中莫诺苷、马钱苷、还原糖的含量较生品分别减少了5.9%、3.9%和11.7%。结论:酒蒸工艺对山茱萸中有效成分的含量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生成5-HMF,而莫诺苷、马钱苷、还原糖的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
  • 从调神止痛理论探讨内关穴治疗痛症 下载:88 浏览:427
  • 吴召敏 顾一煌 《中医研究杂志》 2020年3期
  • 摘要:
    痛症是针灸治疗的主要病种之一,而针刺最重视调神,在治疗痛症疾病时离不开"神"这个重要概念,调神止痛理论是治疗痛症的重要理论,除了选取调神的穴位,在针刺时要求医者和患者守神。在针灸选穴中,因内关穴是心包经的络穴,且为八脉交会穴,常用来治疗心胸胃等疾病,故而内关穴是调神止痛的必选穴位,通过探讨调神止痛理论,分析针刺内关穴治疗痛症的理论基础,发现临床上单独或者配伍使用内关穴可用于治疗多种痛症,疗效确切,并初步分析了内关穴治疗痛症的现代机制。
  • 穴位埋线治疗肩周炎有效性的Meta分析 下载:78 浏览:499
  • 李洪涛1 霍煜廷2 周茜3 魏心然4 孙晓伟5 《中医研究杂志》 2020年3期
  • 摘要:
    目的:系统评价穴位埋线治疗肩周炎的疗效性与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PubMed、EMbase和The 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中关于穴位埋线治疗肩周炎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严格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选择纳入文献,采用Cochrane手册临床试验质量评价标准评价文献质量,提取有效数据、并用RevMan5.3进行数据的统计与分析。结果:共纳入7项研究,包括722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穴位埋线治疗肩周炎临床总有效率[OR=4.91,95%CI(2.85,8.46)],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安全性评价:纳入的7项研究中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穴位埋线治疗肩周炎安全性较高。结论:穴位埋线能有效提高肩周炎临床疗效,且安全性较高。
  • 基于R语言的中医治疗反复发作性泌尿系感染组方规律研究 下载:82 浏览:447
  • 李一林1 蒋春波2 金伟民3 孙伟4 《中医研究杂志》 2020年3期
  • 摘要:
    目的:基于R语言,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挖掘中药方剂治疗反复发作性泌尿系感染的组方规律。方法:在CNKI中收集中医方剂治疗反复发作泌尿系感染的相关文献,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建立方剂数据库,使用R语言来挖掘组方规律。结果:CNKI中满足条件的方剂共104首,包含144种中药。以补虚类、利水渗湿类、清热类药物使用最多,四气以寒为主,五味以甘为主,主入肝、肾、膀胱和胃经,共得到20组频繁药对,4首聚类方。结论:核心频繁药对为补虚药、清热药、利水渗湿药间的相互组合,组方以清热利湿为主,同时根据病机特点,不忘补虚行气活血。
  • 线粒体稳态与血管性痴呆的关系及中医药干预作用 下载:70 浏览:459
  • 秦秀德 《中医研究杂志》 2020年3期
  • 摘要:
    血管性痴呆(VD)是继阿尔茨海默病后的第2大痴呆性疾病,是迄今为止唯一可以防治的痴呆。慢性脑低灌注是血管性痴呆的一个重要原因,血管性痴呆的病理机制迄今为止仍未完全阐明,目前FDA仍无批准用于治疗血管性痴呆的药物。线粒体氧化应激与脑缺血后神经细胞凋亡坏死密切相关,神经细胞缺血缺氧时氧化应激诱导线粒体凋亡途径,在VD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中药具有多靶点、多途径治疗特征,在VD防治方面具有独特优势,通过系统查阅国内外文献,发现目前中医药基于线粒体保护方面防治血管性痴呆的机制包括减轻神经元线粒体水肿、增加线粒体数量、提高ATP酶活力、提高线粒体呼吸链关键酶的活力、通过线粒体凋亡通路启动抗凋亡机制、提高线粒体复合物的活性等方面。目前已经有一定数量的研究探索中医药基于线粒体保护防治VD的机制,将来可基于线粒体稳态,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如研究基于现代中药新药创制理论的中药组分对线粒体的调节作用;基于线粒体稳态的新近重要信号通路进行研究,以便筛选出针对线粒体稳态的疗效卓著的中药组分或单体,助推治疗血管性痴呆的新药创制。
  • 经方大黄?虫丸在男科中的临证应用 下载:75 浏览:435
  • 王东珊1 王权胜2 莫宏芳3 卢森宝4 蒙帅杰5 《中医研究杂志》 2020年2期
  • 摘要:
    精液液化异常、精索静脉曲张、慢性前列腺炎是男科常见的疾患,3种疾病虽各具特点,但病因病机却基本相同,因“虚”、因“瘀”或二者相互夹杂影响都会导致其的发生。故总的治疗原则为“缓中补虚、活血化瘀”,在临证中发现诸“虚”会影响疾病走向,虚久致瘀,瘀久致虚,造成病势缠绵反复,运用大黄?虫丸治疗男科类疾病,病情控制稳定不易反复,效果尚可,通过3则男科疾病的治疗,介绍大黄?虫丸在男科应用的临床经验。
  • 类叶牡丹果实超临界提取物成分分析及其抗菌活性研究 下载:91 浏览:491
  • 朱丹丹 张午寅 程伟 刘莹 吕春艳 《中医研究杂志》 2020年2期
  • 摘要:
    目的:超临界提取黑龙江类叶牡丹果实中脂溶性性化学成分,GC-MS分析其组成,并对其进行抗菌活性研究。方法:应用超临界-CO2法提取类叶牡丹果实,采用气质联用(GC-MS)技术进行成分分析测定,对类叶牡丹果实超临界提取物采用微量二倍连续梯度稀释法测定最小抑菌浓度(MIC),平板转种法测定最小杀菌浓度(MBC)。结果:利用峰面积归一化法,共鉴定出了40个化学成分,相对百分含量占总离子流成分的94.24%,脂肪酸酯类占38.707%,其中甲酸异戊酯(isopentyl formate)相对含量最高,达到了22.536%,脂肪酸类化合物占36.88%,脂肪醇占8.005%,烷烃占5.51%,尚含醚、酮类、烯烃类、生物碱类和芳香族化合物。类叶牡丹果实超临界提取物对各菌株均有很好的抗菌活性。结论:类叶牡丹果实超临界-CO2提取的脂溶性成分脂肪酸酯和脂肪酸含量较高。本方法为类叶牡丹果实脂溶性成分的提取分析提供了一种选择,且提取物对4种菌株均有抑制和灭活作用。
  • 黄芪、苦参、皂角刺抗肝癌作用的比较研究 下载:87 浏览:513
  • 张乔1 李静2 张琦3 崔闻宇4 王赫5 李廷利6 《中医研究杂志》 2020年2期
  • 摘要:
    目的:比较黄芪、苦参、皂角刺抗肝癌作用。方法:在小鼠体内构建H22肝癌细胞皮下移植瘤模型并进行评价;观察黄芪、苦参、皂角刺对H22肝癌细胞荷瘤小鼠的作用;最后进行体外实验计算各组的抑瘤率。结果:体质量结果显示,与模型组相比,黄芪高剂量组体质量增高(P<0.05)。皮下移植瘤体积结果显示,与模型组相比,苦参高剂量组和皂刺高剂量组皮下移植瘤体积显著减小(P<0.01)。胸腺指数结果显示,与模型组相比,黄芪高剂量组显著增高(P<0.01)。肝脏指数显示,与模型组相比,苦参、皂角刺高剂量组均有降低(P<0.05)。脾脏、心脏、肺脏、双肾的脏器指数显示,组间无统计学差异。瘤重结果显示,与模型组相比,苦参和皂角刺高、中剂量组平均瘤重显著降低(P<0.01),低于阳性药组。体外实验抑制率结果显示各高剂量组抑瘤率,苦参为51.89%、皂刺为46.21%、黄芪为26.89%。结论:黄芪、苦参与皂角刺均具有抗肝癌作用,苦参和皂角刺抗癌作用强于黄芪;三药均可改善荷瘤小鼠的胸腺指数等免疫功能指标,其中黄芪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尤为显著,强于苦参和皂角刺。
  • 青龙衣酚酸类化学成分研究 下载:99 浏览:447
  • 付起凤 宋红娟 朱琳 高蕙蕊 马丹娜 张晓娟 周媛媛 《中医研究杂志》 2020年2期
  • 摘要:
    目的:研究核桃楸(Juglans mandshurica Maxim)未成熟外果皮中酚酸类成分。方法:青龙衣95%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部位采用反复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ODS柱色谱和半制备HPLC等进行分离纯化,通过HR-ESI-MS和NMR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中分离得到1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对苯二酚(1)、2,5-二甲基间苯二酚(2)、咖啡酸(3)、香草酸(4)、丁香酸(5)、原儿茶酸(6)、对羟基苯甲酸(7)、2-羟基-4-甲氧基-3,6-二甲基苯甲酸(8)、3′-O-(E-4-coumaroyl)-quinic acid(9)、5′-O-(E-4-coumaroyl)-quinic acid(10)、3,3′-二甲氧基鞣花酸(11)、阿魏酰乳酸二甲酯(12)、没食子酸乙酯(13)、(S)-3-羟基-1,5-二苯基-1-戊酮(14)、Z-P-coumaryl-hexacosanoate(15)。结论:化合物8~15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 基于体质可调论分析宫颈人乳头瘤(HPV)病毒感染与中医体质的相关性 下载:79 浏览:512
  • 刘影1 田新2 沈影2 韩凤娟3 《中医研究杂志》 2020年1期
  • 摘要:
    目的:基于中医可调论观察宫颈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与中医体质的关系,探讨通过调节体质防治宫颈HPV感染。方法:选取符合标准的80例患者与同期未感染HPV病毒的80例健康女性进行观察对照,填写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表,进行数据整理分析。结果:对160例问卷进行因子分析,提取出5个主要成分,发现宫颈HPV感染与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和气郁质存在相关性,对两组因子均值进行比较,发现患病组与对照组中气虚质、阳虚质、气郁质和平和质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两组数据进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平和质人群与宫颈HPV感染呈正相关;气郁质、阳虚质和气虚质人群与宫颈HPV感染呈负相关。结论:平和质人群较偏颇体质人群更不易感染HPV病毒,气虚质、阳虚质和气郁质人群较其他偏颇体质人群感染HPV病毒的几率更高。基于体质可调论可以采取相应手段改善体质,从而降低宫颈HPV感染的风险。
  • 针灸配合振动系统对脑瘫患儿的影像学评价 下载:99 浏览:493
  • 陈溪 王春南 《中医研究杂志》 2020年1期
  • 摘要: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振动系统对脑瘫患儿的临床疗效,并通过头MRI影像学结合超声学评价脑瘫患儿的脑发育概况,探讨针刺配合振动系统对脑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90例脑瘫足月患儿,按随机数表法分为针刺组、振动组和振针组,每组各30例。分别对比治疗前后头MRI及超声测定脑室内扩张程度并开展脑发育评估;使用肌肉超声检测3组患儿双下肢腓肠肌内侧头横截面积。结果:经治疗后,3组患儿脑室内侧旁白质出现软化病灶。针刺组疗效不及其他两组,振刺组优于振动组,振针组疗效优于其他两组。结论:通过对90例患儿的临床疗效对比,针刺配合振动系统治疗小儿脑瘫疗效明显优于单纯针刺和振动疗法,影像学评价可作为小儿脑瘫的临床治疗的客观依据。
  • 《外科正宗》太乙膏配合枳壳汤对混合痔术后创面愈合时间及病理组织学观察 下载:79 浏览:503
  • 张博 孟丽娜 《中医研究杂志》 2020年1期
  • 摘要:
    目的:观察太乙膏配合枳壳汤对混合痔术后创面愈合时间及病理组织的影响。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0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分别给予太乙膏加枳壳汤、生肌玉红膏加朴硝散进行治疗。两组均每日常规换药坐浴,记录并统计比较各组创面愈合时间及第7天、第10天创面肉芽组织中成纤维细胞数量、毛细血管数量。结果:治疗组在创面愈合时间,创面肉芽组织中成纤维细胞数及毛细血管数的比较中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1),说明太乙膏加枳壳汤对创面愈合时间、创面成纤维细胞及毛细血管的生成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结论:太乙膏配合枳壳汤可促进创面愈合,缩短创面愈合时间,且临床疗效显著。
  • 益肾祛痰汤治疗痰瘀互结型青春期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下载:76 浏览:509
  • 陈京京1 陈莹莹2 裴丽3 李响4 张多加5 《中医研究杂志》 2020年1期
  • 摘要:
    目的:分析益肾祛痰汤治疗痰瘀互结型青春期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痰瘀互结型青春期PCOS患者50例,将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25例。两组患者均给予达英-35口服治疗3个月,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益肾祛痰汤连续口服3月,分析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性激素水平、痤疮评分、多毛评分、中医证候评分以及经腹超声下平均卵巢体积、窦卵泡数目的变化情况。结果:研究最终收集到有效病例41例,治疗组21例,对照组20例。治疗组有效率90.48%(19/21)优于对照组70%(14/20)(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平均卵巢体积、窦卵泡数目、T、LH、LH/FSH水平以及痤疮评分和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并且治疗组的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多毛评分方面比较并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单独应用达英-35或联合益肾祛痰汤均可有效改善患者性激素水平与排卵功能,但联合治疗方案疗效远优于仅使用达英-35,并能改善患者生殖系统外症状。
加入编委加入审稿人
中医研究杂志  期刊指标
出版年份 2018-2025
发文量 662
访问量 98524
下载量 43025
总被引次数 506
影响因子 0.985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