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研究杂志
中医研究杂志
《中医研究杂志》系开放获取期刊,主要刊登最新中医学术研究动态和临床运用新进展相关的论文,提倡学术争鸣,活跃中医学术。本刊支持思想创新、学术创新,倡导科学,繁荣学术,集学术性、思想性为一体,旨在给世界范围内的科学家、学者、科研人员提供一个传播、分享和讨论中医领域内不同方向问题与发展的交流平台。

ISSN: 3078-9400

《中医研究杂志》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



提示文字!

注:我们将于1~7个工作日告知您审稿结果,请耐心等待;

您也可以在官网首页点击“查看投稿进度”输入文章题目,查询稿件实时进程。

  • 从脾论治掌跖脓疱病探析 下载:77 浏览:480
  • 王和平1 谢钞2 《中医研究杂志》 2020年1期
  • 摘要:
    掌跖脓疱病(PPP)是一种双侧对称性的慢性复发性皮肤疾病,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明确,西医学认为其发病可能与银屑病史、感染、金属过敏和免疫等因素有关。尝试从"脾虚"致掌跖脓疱病的病因入手,兼顾扶正与祛邪,重视治疗过程中辨证思维的运用,使正气复,邪气祛,标本兼治,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至于扶正与祛邪之力,孰重孰轻,方药选择,临床上则当视其病证而作权衡。
  • 民族药苦参在黎平侗族的应用调查研究 下载:79 浏览:374
  • 杨孟芝 《中医研究杂志》 2019年12期
  • 摘要:
    目的:通过对苦参在民间应用上的经验调查为苦参的研究及开发利用提供新的研究路线。方法:以贵州省黎平县为调查点,采用民族学和民族植物学的调查方法对苦参在黎平侗族民间应用进行调查。结果:传统的侗族医药和中药在苦参用药治疗上主要集中在抗炎、抗菌、止痛等方面上。苦参主要的化学成分是苦参碱与氧化苦参碱,现代研究表明,苦参具有抗炎、抗病毒、抗肿瘤、免疫调节、心血管系统调节、中枢神经系统调节和消化系统调节等作用。黎平侗族民间与中药苦参在用药方法大体相同,煎水,内服外用均有。且民间用药的人群集中在民间草医,年龄偏高。主要应用在皮肤瘙痒、皮疹、妇科疾病上。结论:在传统的侗医药中,苦参的应用广泛,在治疗疾病方面主要集中在抗炎、抗菌、止痛等方面。
  • 基于代谢组学的中药“红I号”灌肠液对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寒湿瘀滞证)的作用研究 下载:28 浏览:191
  • 吴丹1 陈晨1 刘树民2 丛慧芳1 胡兰锐3 《中医研究杂志》 2019年12期
  • 摘要:
    目的:通过代谢组学研究中药"红I号"灌肠液对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寒湿瘀滞证)的作用。方法:符合纳入标准的寒湿瘀滞证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SPID)患者28例直肠给药,进行治疗前后的比较;另选择5例健康人为健康对照组。初步探索中药"红I号"灌肠液通过直肠给药方式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寒湿瘀滞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同时收集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寒湿瘀滞证)患者的粪便样本,共设5组,分别于第1天、第5天、第10天、第15天、第20天抽提并获得粪便菌群DNA。用代谢组学方法筛选出关键的生物标志物或与疾病有一定相关性的标志物,从而分析药物的吸收功能、代谢功能以及生物利用度等的影响。结论:寒湿瘀滞证SPID患者粪便代谢物中存在有差异的关键化合物,其中寒湿瘀滞证SPID患者与正常健康人粪便中潜在干预靶点比较,4个上调,4个下调。这些代谢化合物的异常表达可能是SPID的重要发病机制。
  • 岭南部分地区流感病例临床特点及中医证型聚类分析研究 下载:59 浏览:295
  • 刘玉 谢纬 贾丹 张小瑾 祝庆华 陈生 《中医研究杂志》 2019年12期
  • 摘要:
    目的:探讨岭南地区流感病毒抗原检测阳性患者的临床特点和中医证候规律,为制定流感患者的中医诊疗方案提供研究基础。方法:收集流感快速诊断试剂盒检测阳性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聚类分析法分析患者的中医四诊信息,提炼证候基本要素,归纳分析流感患者证型分布规律。结果:入选113例流感抗原检测阳性的流感病例,采用聚类分析流感病例的中医证型,统计外感风热证39例(34.51%),外感风热夹湿证32例(28.32%),热毒袭肺证27例(23.89%),外感风寒化热证15例(13.28%)。结论:岭南部分地区甲型流感病例证候以外感风热最为常见,且易夹湿转化为外感风热夹湿证,可能与岭南地区气候湿热有关。
  • 基于Citespace软件分析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针灸治疗中风研究的文献计量学规律 下载:70 浏览:316
  • 娄政驰1 赵艳青2 黄丽2 《中医研究杂志》 2019年12期
  • 摘要:
    目的:利用Citespace软件,以可视化网络形式分析近30年针灸治疗中风的研究趋势。方法:检索Web of science数据库,检索时间设置为:1986年1月—2017年12月,收集所有针灸治疗中风的研究。通过频数、中介中心性、聚类分析,可以直观地分析国家(地区)、研究机构、作者、关键词、引用参考文献、共被引作者和引用期刊的基本规律,旨在探索科研成果、研究合作网络、研究热点及科研趋势。结果:出版物总数的总体趋势随时间推移而逐渐增加,该领域科研产出最多的三个国家是中国、美国与韩国,而合作网络关系中最重要的国家是美国、加拿大与瑞典,最多产的研究机构是庆熙大学、中国医科大学、福建中医药大学和北京中医药大学。最多产和引用最多的期刊是Evidence based Complementary and Alternative Medicine。引用最多的参考文献是Wu P(2010),最重要的参考文献是Liu Y(2010)。本领域最高产的作者是Chen LD,重要的作者是Li HQ,Sze FKH是重要的被引作者,最有影响力的被引作者是Ernst E。本领域的研究前沿是针灸治疗中风的随机对照试验、康复、护理与机制研究。结论:通过对针灸治疗中风研究的文献计量分析,笔者发现国家(地区)、研究机构等之间的潜在规律,能够以可视化的形式快速准确地定位本领域内的研究趋势与研究热点,以便准确及时地把握研究方向。
  • 原发性肝癌生物标志物与中医微观辨证学创新和发展 下载:60 浏览:315
  • 冯文杏 周小舟 张卫 韩志毅 孙新锋 马文峰 《中医研究杂志》 2019年11期
  • 摘要:
    肝细胞癌(HCC)是世界上第六大常见的癌症,并且是第四个癌症相关死亡原因。尽管在HCC诊断处理上取得了重大进步,但仅1/3的新确诊患者适合于治愈性治疗。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对HCC生物学的理解增加,不断有新的标志物被发现。由于具有非侵入性、目的性及能反复评估的潜力,血清标志物是非常有潜力监测和早期诊断HCC的工具。在科学发展的契机下,多学科交叉对这一疾病的早期诊断、预防和预后预测模式与中医辨证论治思想在某些方面有相同之处,或可为中医对疾病整体观与微观辨证之间的关系架起研究的桥梁,从而发展建立客观可行的中医辨证模式,亦是中医传承和创新发展的重要手段。
  • 基于“中药-腕踝针-肌力训练”的三联疗法治疗慢性非特异性腰痛的临床研究 下载:64 浏览:295
  • 肖国东 尹翎 张罗健 马良飞 《中医研究杂志》 2019年11期
  • 摘要:
    目的:探讨中药内服外用、核心肌群训练联合腕踝针对慢性非特异性腰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慢性非特异性腰痛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西药内服和常规传统治疗,观察组采用中药内服外用,再配合Bobath理念引导下核心肌群训练和腕踝针治疗。两组的变化情况均以2周为1个疗程,连续2个疗程,结束后观察两组患者疼痛、腰椎活动度、肌肉耐力测试、日常生活能力的变化情况以及临床疗效。结果:在疼痛(VAS、Oswestry腰痛指数)以及腰椎活动度(腰椎前屈的指地距离、Schober试验)两个方面,两组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上述4个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后3个月,电话随访观察组疼痛两指标亦优于对照组。在肌肉耐力测试方面,两组在腹肌、背肌耐力测试中均较治疗前有改善(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背肌和腹肌耐力测试优于对照组,统计学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方面,两组均优于治疗前,但治疗后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疗效评定方面,观察组治愈2例,显效23例,有效14例,无效1例,显效率62.5%(25/40);对照组治愈0例,显效16例,有效18例,无效6例,显效率40.0%(16/40);两组显效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内服外用,再配合核心肌群训练联合腕踝针治疗慢性非特异性腰痛,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疼痛情况,提高关节的活动度,缩短患者在院治疗周期,提高恢复疗效,同时促进卫生资源的有效利用。
  • 中药熏洗方对奥沙利铂周围神经毒性减毒作用的临床研究 下载:78 浏览:341
  • 覃双来 胡作为 《中医研究杂志》 2019年11期
  • 摘要:
    目的:针对接受奥沙利铂化疗后出现的周围神经毒性,从临床角度观察中药熏洗方对FOLFOX改良方案治疗胃肠道恶性肿瘤时产生的周围神经毒性的减毒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选择2011年3月—2012年1月武汉市第一医院肿瘤科使用FOLFOX改良方案化疗的胃肠道恶性肿瘤初治患者75例。采用随机、对照的临床研究方法,将患者分成治疗组37例和对照组38例。对照组接受单纯化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自化疗前1天开始使用中药熏洗方熏蒸/浸泡四肢,每日1次,连用8天。两组均以21天为1个观察周期,连续观察2个周期,第二周期观察结束后,评价两组周围神经毒性、其他毒副反应的发生情况以及肿瘤标志物CEA、CA724的变化情况。治疗2个周期后,将对照组中出现周围神经毒性反应的27名患者在其第三周期、第四周期化疗期间给予中药熏洗治疗。第四周期观察结束后,评价其周围神经毒性在用药前后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在第一周期和第二周期的研究中,周围神经毒性发生率和严重程度方面均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在其他毒副反应的发生以及肿瘤标志物CEA、CA724的变化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对照组第三周期和第四周期治疗中,接受中药熏洗治疗前与治疗后周围神经毒性严重程度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后毒性反应明显改善。在安全性方面,2例出现明显的皮肤过敏反应,但在停药后症状自行缓解。研究中未见患者皮肤出现破溃。结论:中药熏洗方对于奥沙利铂周围神经毒性具有明显的减毒作用,安全性高。
  • 针刺联合滋阴活血通络方对非增殖期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细胞因子VEGF、IGF-1的作用 下载:33 浏览:250
  • 郭海叶1 陶钧2 《中医研究杂志》 2019年11期
  • 摘要:
    目的:研究针刺联合滋阴活血通络方对非增殖期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疗效,以及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的影响。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非增殖期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13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65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口服滋阴活血通络方,观察组65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针刺治疗,两组均以4周为1个疗程,连续3个疗程。检测治疗前后患者VEGF、IGF-1、视力、黄斑中央区厚度(CMT),评价中医证候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VEGF、IGF-1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视力高于对照组,CMT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各项中医证候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3.85%,61/65)高于对照组(81.54%,53/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针刺联合滋阴活血通络方治疗非增殖期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疗效确切,能够显著提高患者视力,改善临床症状,其机制可能与抑制VEGF、IGF-1水平密切相关。
  • HPLC-DAD-ELSD法同时测定牛膝中β-蜕皮甾酮、人参皂苷R0、竹节参皂苷Ⅳa的含量 下载:61 浏览:353
  • 杨柳 姜海 苏晓琳 颜美玲 邢绪东 郭新月 侯阿娇 满文静 《中医研究杂志》 2019年10期
  • 摘要:
    目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器-蒸发光散射检测器(HPLC-DAD-ELSD)法同时测定牛膝中3种化合物β-蜕皮甾酮、人参皂苷R0、竹节参皂苷Ⅳa的含量。方法:采用Agilent 5 TC-C18(4.6 mm×250 mm,5μm)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0.08%甲酸(A),水-2.5%异丙醇-0.08%甲酸(B)不同比例进行梯度洗脱;流速为0.9 mL/min,运行时间80 min,β-蜕皮甾酮采用DAD进行检测,检测波长为248 nm;人参皂苷R0和竹节参皂苷Ⅳa采用ELSD进行检测,漂移管温度为110℃,载气流速3.2 L/min。结果:β-蜕皮甾酮在0.001 9~0.096 3 mg/mL浓度范围内浓度与峰面积间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9 9);人参皂苷R0、竹节参皂苷Ⅳa分别在0.002 2~0.469 5 mg/mL和0.004 7~0.483 0 mg/mL浓度范围内浓度的对数与峰面积的对数间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9 5,r2=0.999 4)。牛膝中三种化合物(β-蜕皮甾酮、人参皂苷R0、竹节参皂苷Ⅳa)的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9.29%(RSD为2.14%)、99.13%(RSD为2.04%)和98.30%(RSD为2.11%)。结论:本研究所建立的方法简便,快速,且稳定性、精密度、重复性良好,适用于牛膝中甾酮类和皂苷类成分的同时测定,也可用于牛膝药材的质量控制。
  • 三个不同产地人参中皂苷含量的差异性研究 下载:49 浏览:250
  • 王震1 马伟1 李洪源1 刘振鹏1 顾嫒嫒1 马明2 《中医研究杂志》 2019年10期
  • 摘要:
    目的:比较人参三个主产区——黑龙江、吉林和辽宁产人参中人参皂苷Rg1、Re、Rb1的质量分数,分析评价其质量状况。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60批不同产地人参药材中人参皂苷Rg1、Re、Rb1的质量分数,色谱柱为安捷伦Zorbax Eclipse XDB-C18色谱柱,以乙腈-水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204 nm,柱温为(25±5)℃,流速为1.0 mL/min。结果:辽宁省人参皂苷Rg1、Re、Rb1的质量分数分别为:2.323 2、1.576 4、2.403 0;吉林省为2.289 7、1.907 3、2.435 4;黑龙江省为2.082 4、1.620 2、2.214 7,符合2015版《中国药典》标准规定含量的合格率为80%。结论:吉林省人参皂苷质量分数最高,其次为辽宁省,然后为黑龙江省,其中吉林抚松地区生产的人参质量最佳。
  • 骨骼肌细胞氧化应激损伤与黄芪多糖的干预研究 下载:94 浏览:491
  • 邓聪1,2 杨志敏2 徐福平2 孙玉姣2 陈玉状2 赖艳娴1 岑美婷1 《中医研究杂志》 2019年10期
  • 摘要:
    目的:建立氧化应激骨骼肌细胞模型,观察黄芪多糖(APS)对其的影响,为今后的实验提供依据。方法:过氧化氢(H2O2)分100μM、200μM、300μM、400μM 4组浓度干预骨骼肌细胞,每组6个复孔,分别培养12 h和24 h,MTT法检测增殖率;用100μM H2O2制作氧化应激骨骼肌细胞模型(模型组),给予0.2 mg/mL APS干预(干预组),并设正常组,每组6个复孔,培养24 h,MTT法检测增殖率,流式细胞仪检测凋亡率、活性氧簇(ROS)水平。结果:与正常组比较,100μM以上浓度的H2O2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着H2O2浓度的增加,骨骼肌细胞的增殖率显著下降(P<0.01)。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的ROS水平及凋亡率均升高(P<0.01);干预组的ROS水平及凋亡率均下降(P<0.01),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100μM H2O2是氧化应激骨骼肌细胞模型的有效浓度。APS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性,具有改善肌肉减少症的作用。
  • 周晓虹教授从气调治功能性消化不良经验 下载:48 浏览:277
  • 陈丽萍1 周晓虹2 《中医研究杂志》 2019年10期
  • 摘要:
    通过跟随周晓虹教授抄方和收集周晓虹教授辨证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医案,归纳总结周晓虹教授治疗FD的理论思想、治则治法、选方用药,探索总结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经验。周晓虹教授认为FD的基本病机为气机升降失常,将调畅气机作为治疗FD的基本治则,同时注重审证求因、分虚实论治,在治疗中注重药对使用(枯梗-枳壳、苍术-白术、人参、槟榔,大黄-甘草,黄芩-干姜),并对患者进行饮食指导、情绪疏导,使气机调畅,疾病可除。
  • 化痰祛瘀方治疗痰湿犯肺型小儿慢性咳嗽的临床观察及对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 下载:88 浏览:454
  • 赵会茹 苏春娅 《中医研究杂志》 2019年9期
  • 摘要:
    目的:观察化痰祛瘀方对痰湿犯肺型小儿慢性咳嗽的临床疗效,并研究其对炎性因子的调节作用。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95例慢性咳嗽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布地奈德气雾剂吸入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化痰祛瘀方治疗。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儿中医症候及体征积分、炎性因子水平、生活质量评价及临床疗效评价。结果:治疗后观察组IFN-γ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TNF-α、IL-4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中医症候及体征积分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生理状况、心理健康、社会功能及总分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1.7%(44/48),对照组总有效率72.3%(34/47),差异显著(P<0.05)。结论:化痰祛瘀方可以明显改善慢性咳嗽患儿的临床症状,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并且可以调节炎性因子水平。
  • 循经取穴合血府逐瘀汤对瘀血阻络型胸痹心痛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 下载:79 浏览:422
  • 孙宏1 刘凯2 蔡国锋2 尚莉莉3 全爱君3 李冀1 《中医研究杂志》 2019年9期
  • 摘要:
    目的:观察循经取穴合血府逐瘀汤治疗瘀血阻络型胸痹心痛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瘀血痹阻型胸痹心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血府逐瘀汤组和针刺协同组,每组2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血府逐瘀汤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血府逐瘀汤,针刺协同组在血府逐瘀汤组基础上给予针刺治疗,比较治疗后各组间的疗效、24 h动态心电图、西雅图心绞痛量表,及cTnI、cTnT、BNP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Holter显示,心肌缺血频率、心肌缺血时间及缺血总负荷方面比较,针刺协同组较血府逐瘀汤组和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SAQ量表显示,躯体受限程度、心绞痛稳定状态,心绞痛发作情况,针刺协同组及血府逐瘀汤组较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cTnI、cTnT、BNP变化情况针刺协同组与血府逐瘀汤组治疗后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循经取穴合血府逐瘀汤治疗瘀血阻络型胸痹心痛优于常规西医治疗,能明显改善心功能,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 邵氏针灸组穴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观察 下载:67 浏览:299
  • 张珂珂 赵璐 邵素菊 《中医研究杂志》 2019年9期
  • 摘要:
    目的:观察邵氏针灸组穴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90例,将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45例)与对照组(45例),对照组给予甲钴胺片治疗,研究组给予邵氏针灸组穴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血脂、血糖、神经传导速度(腓总神经、正中神经)改善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后患者神经运动传导速度的改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血脂和血糖水平均有所改善(P<0.05),且研究组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3.33%(42/45),高于对照组的71.11%(32/4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邵氏针灸组穴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效果显著,可改善神经传导功能,且安全可靠。
  • 清肝降脂方联合异甘草酸镁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临床观察 下载:45 浏览:505
  • 薛建华1 吴香香2 傅益飞1 杜秀萍1 潘黎清1 龚亚华1 陈建杰1,3 成扬1,3 《中医研究杂志》 2019年9期
  • 摘要:
    目的:观察清肝降脂方联合异甘草酸镁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单盲、对照试验的方法,将100例患者按照1∶1比例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与对照组各50例。治疗组采用清肝降脂方联合异甘草酸镁治疗4周,停用异甘草酸镁后维持中药治疗20周,对照组采用异甘草酸镁治疗4周,停用异甘草酸镁。两组均给予运动及饮食控制。结果: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的ALT、AST、TC和TG水平比较,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者在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治愈率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清肝降脂方联合异甘草酸镁治疗NAFLD能显著改善患者肝功能、血脂及中医症候,提高临床疗效。
加入编委加入审稿人
中医研究杂志  期刊指标
出版年份 2018-2025
发文量 662
访问量 98524
下载量 43025
总被引次数 506
影响因子 0.985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