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脑血管病研究
心脑血管病研究
《心脑血管病研究》系开放获取期刊,主要刊登心、脑、血管病学术领域的科研成果和临床内、外科诊治经验,以及有关心脑血管病的社区人群防治和护理健康指导经验等。本刊支持思想创新、学术创新,倡导科学,繁荣学术,集学术性、思想性为一体,旨在给世界范围内的科学家、学者、科研人员提供一个传播、分享和讨论心脑血管病领域内不同方向问题与成果交流的学术平台。

ISSN: 3078-9877

《心脑血管病研究》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



提示文字!

注:我们将于1~7个工作日告知您审稿结果,请耐心等待;

您也可以在官网首页点击“查看投稿进度”输入文章题目,查询稿件实时进程。

  •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期间围孕期女性心理分析与护理干预 下载:233 浏览:2631
  • 石晓敏 《心脑血管病研究》 2022年1期
  • 摘要:
    目的:新冠肺炎疫情爆发期间围孕期女性心理分析与护理干预。方法:抽取300例孕妇进行分析,对比护理前后的临床效果。结果:通过对比护理前后的SDS以及SAS分值,实验组远远强于对照组,差异较大,存在临床对比价值。结论:针对新冠肺炎疫情暴发期间围孕期女性进行心理分析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可以有效的缓解焦虑,压抑等不良情绪,保持心理健康稳定,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 艾司洛尔联合卡维地洛治疗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的临床研究 下载:268 浏览:2573
  • 王康 《心脑血管病研究》 2022年1期
  • 摘要:
    目的:观察艾司洛尔与卡维地洛联合用药对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临床效果及左心室功能的影响。方法:84例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42例接受卡维地洛治疗,在此基础上研究组加用艾司洛尔治疗。治疗8周后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以及左心室功能指标,并记录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2.86%(39/4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19%(32/42)(P<0.05)。研究组患者左心室功能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卡维地洛治疗基础上加用艾司洛尔治疗,能够提高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临床效果,左心室功能得到进一步改善,并未加重不良反应,值得临床重视。
  • 心理干预应用于新冠肺炎产生的心理应激的临床治疗效果分析 下载:262 浏览:2732
  • 于浩 姚顺敏 《心脑血管病研究》 2022年1期
  • 摘要:
    目的:分析评价心理干预应用于新冠肺炎产生的心理应激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将2020年01月23日到2020年03月31日期间,于贵州省职工医院隔离医学观察的136例新冠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无差别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接受单纯药物治疗,实验组接受心理干预联合药物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心理状态、护理满意度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较,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护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心理状态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结论:心理干预应用于新冠肺炎产生的心理应激,既可以优化临床治疗效果、改善患者心理状态、还可以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在临床推广。
  •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对临床护理人员心理健康影响的相关研究 下载:232 浏览:2270
  • 邬嘉梅 刘明君 《心脑血管病研究》 2022年1期
  • 摘要:
    目的:探究新型冠状病毒引发的肺炎对临床护理人员的心理影响及所采取的有效干预方式。方法:对我院疫情期间护理人员采用特制的调查问卷进行相关调查,对不同岗位不同工作阶段的护理人员所产生的不同心理障碍进行分析及干预。结果:研究发现,此次疫情对不同岗位不同阶段的护理人员的心理影响不同,忧虑在调查人员中无统计学差异(P>0.05),担心和压抑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能力中,各组学习能力无统计学差异(P>0.05),应急能力具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针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早进行合理有效的心理干预,消除心理障碍,或可显著改善护理工作者的心理状态进而提高临床工作效率。
  • 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心力衰竭效果 下载:386 浏览:3941
  • 李兰 《心脑血管病研究》 2021年12期
  • 摘要:
    目的:探讨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心力衰竭效果。方法:对我院从2018.11-2020.04期间,选择所收治的心力衰竭患者共112例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案为其随机分为对照和观察两组,对于56例患者的对照组采取抗心力衰竭治疗,另外56例患者的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应用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去比较对两组患者治疗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心率、平均动脉压值与24h尿量差异不显著,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心率、平均动脉压与24h尿量相比对照组患者要明显更优,p<0.05。结论:对于心力衰竭的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的心脏功能及肾脏功能,以达到缓解患者的心力衰竭症状效果,值得推广。
  • 糖尿病患者血糖对心脑血管疾病的影响研究 下载:257 浏览:3884
  • 陈泰起 《心脑血管病研究》 2021年12期
  • 摘要:
    目的 研究分析在糖尿病患者中控制血糖对心脑血管疾病的影响。方法 随机抽选2018年9月至2019年6月在本院治疗的糖尿病患者疗共计60例,单双号法分组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全体患者均接受糖尿病疾病相关的治疗和血糖控制,对照组接受沙格列汀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沙格列汀口服以及甘精胰岛素注射。分析两组患者的TG(三酰甘油)、TC(总胆固醇)、ApoA-1(载脂蛋白A1)、ApoB-100(载脂蛋白B100)、FBG(空腹血糖)水平差异。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FGB、ApoB-100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TC、TG、ApoA-1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ApoA-1/ApoB-100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临床上针对糖尿病患者实施血糖控制干预有利于预防心脑血管并发症,稳定病情,具有较高的价值。
  • 中老年人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分析 下载:271 浏览:3613
  • 李梦莹 《心脑血管病研究》 2021年12期
  • 摘要:
    目前,疾病在我国发生率越来越高,心脑血管疾病就是心脏血管和脑血管疾病的统称,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特别是在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群中,心脑血管疾病普遍存在,而且已经成为这一阶段导致人类死亡疾病之首。虽然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手段也是日新月异,但是据不完全统计,在我国脑血管死亡率仍高达21.2%,心脏病死亡率15.1%,即便是脱离生命危险的患者也有50%左右的生活不能自理。所以,要在疾病到来之前做好预防工作,尽量远离疾病。
  • 延续心理护理对脑肿瘤患者及家属负性情绪的影响 下载:208 浏览:3516
  • 方玉瑾 《心脑血管病研究》 2021年12期
  • 摘要:
    目的:分析脑肿瘤患者及家属负性情绪改善过程中应用延续心理护理的效果。方法:将44例脑肿瘤患者选择,观察组护理办法是延续心理护理+常规护理,对照组护理办法是常规护理。结果:将二组组间数据进行对比,观察组明显改善了患者及家属不良情绪,P<0.05。结论:脑肿瘤患者及家属负性情绪改善过程中应用延续心理护理,效果满意。
  • 延续心理护理对脑肿瘤患者及家属负性情绪的影响 下载:208 浏览:3517
  • 方玉瑾 《心脑血管病研究》 2021年12期
  • 摘要:
    目的:分析脑肿瘤患者及家属负性情绪改善过程中应用延续心理护理的效果。方法:将44例脑肿瘤患者选择,观察组护理办法是延续心理护理+常规护理,对照组护理办法是常规护理。结果:将二组组间数据进行对比,观察组明显改善了患者及家属不良情绪,P<0.05。结论:脑肿瘤患者及家属负性情绪改善过程中应用延续心理护理,效果满意。
  • 活血化瘀类中成药在心脑血管疾病中的应用合理性调查 下载:275 浏览:3986
  • 王娜 《心脑血管病研究》 2021年12期
  • 摘要:
    目的本文主要针对我院活血化瘀类中成药使用状况进行分析研究,包括口服类和中药注射剂,依据中医理论,辨认、分析疾病的症候,针对症候确定具体治疗方法,为活血化瘀类中成药辩证应用和合理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随机抽取我院心血管内科、脑血管内科住院病历180份(时间:2010年5月1日至2011年4月30日)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活血化瘀类中成药使用比较普遍,临床使用活血化瘀类中成药比例较高,但多凭经验用药,辩证使用较低。结论提高中成药尤其是中药注射剂的辩证使用,突出我院中医药特色,必要时可联合西药对患者进行治疗。
  • 脑安滴丸在治疗心肌缺血中的临床应用 下载:325 浏览:3243
  • 李珮 《心脑血管病研究》 2021年12期
  • 摘要:
    目的:分析脑安滴丸治疗心肌缺血的临床应用。方法:选择我院心肌缺血患者共68例,采取脑安滴丸治疗,将其纳入观察组,并选择同期用阿司匹林治疗的68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症状消失时间、总有效率。结果:观察组症状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安滴丸对于心肌缺血的治疗效果确切,可改善患者的症状,值得推广。
  • 急性心脑血管疾病昏迷患者的护理 下载:238 浏览:3688
  • 王俊颖 《心脑血管病研究》 2021年12期
  • 摘要:
    目的:探究对急性心脑血管疾病昏迷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选择我院在2019年1月至2019年7月期间所接收的30例急性心脑血管疾病昏迷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实施急诊护理干预。结果:对30例患者实施急诊护理干预后,诊治成功的有27例,护理有效率为90.0%。结论:对急性心脑血管疾病昏迷患者实施急诊护理干预,能够取得良好的护理效果,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应用。
  • 脑心通胶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有效性和安全性的系统评价 下载:197 浏览:2923
  • 徐国卿 《心脑血管病研究》 2021年12期
  • 摘要:
    目的:研究脑心通胶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有效性和安全性的系统评价。方法:从我院选取56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28例,对照组予以化学药常规治疗,观察组应用脑心通胶囊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92.9%明显高于对照组60.7%(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黏度低切值、全血黏度高切值、血浆比黏度全血黏度低切值、血浆纤维蛋白原、红细胞比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0明显低于对照组32.1%(t=10.723,P<0.05)。结论:为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应用脑心通胶囊治疗,可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 创新型护理模式应用于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护理中的效果评价 下载:385 浏览:3984
  • 杨家卿 方淑惠 《心脑血管病研究》 2021年12期
  • 摘要:
    目的:实验将针对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开展创新型护理模式的应用,分析患者的病情控制成效。方法:实验选取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作为调研的主体,在时间段上则截取了2019年6月~2020年5月收治的患者,应用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进行对比探究,对168例患者的病情变化做好记录。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则为创新型护理模式,分析护理差异性。结果:从护理质量上看,观察组患者在疾病认知评分上获得(92.5±3.1)分,对照组为(80.6±3.8)分,组间对比差异较为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此同时,在心理表现、社会交往以及身体康复情况上均以观察组表现更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创新型护理模式有利于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康复,并能够改善不良心理,积极的接受治疗,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嘉定镇居民心脑血管疾病死亡情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下载:389 浏览:3252
  • 张献倩 《心脑血管病研究》 2021年12期
  • 摘要:
    目的:分析嘉定镇居民心脑血管疾病死亡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调查2019年1月-12月间上海市嘉定区嘉定镇453例患者的死亡情况,分析患者的死亡原因和心脑血管疾病死亡情况,并对其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本研究结果发现,我镇453例死亡人口中,因心脑血管疾病致死患者占比最高,为38.41%(174/453),其次为肿瘤疾病,占比37.31%(169/453),再次为呼吸系统疾病,占比6.84%(31/453),最低为传染病和寄生虫病,占比为0.44%(2/453),从这一研究结果中可以看出,心脑血管疾病是导致我镇居民死亡的首要原因;通过分析心脑血管疾病致死患者的男女比例后发现,其中男性患者110例(63.22%)、女性患者64例(36.78%),男性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死亡率显著高于女性(P﹤0.05),这说明男性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死亡率要高于女性患者;通过分析全镇心脑血管疾病致死患者的年龄分布发现,35岁以下者1例,占比0.57%、36-70岁间21例,占比12.07%、70岁以上者152例,占比87.36%,这说明随着年龄的增长,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死亡率也会随之增加。结论:心脑血管疾病是导致我镇居民死亡的主要原因,其中男性死亡率要高于女性,且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患者死亡率也会随之提升。通过分析相关期刊资料发现,吸烟、肥胖、血脂异常、血压和糖尿病均为导致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应于存在危险因素的患者重点关注。
  • 脑钠肽对急性心肌梗死心跳骤停复苏后早期心力衰竭的临床分析 下载:398 浏览:3858
  • 李蓓蓓 蒋华龙 《心脑血管病研究》 2021年11期
  • 摘要:
    目的:探讨脑钠肽对急性心肌梗死心跳骤停复苏后早期心力衰竭的临床分析。方法:选取本院2018年3月至2020年1月期间收治的60例急性心肌梗死心跳骤停复苏后早期心力衰竭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n=30),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脑钠肽,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心力衰竭指标值以及治疗疗效。结果:观察组心力衰竭指标值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钠肽对急性心肌梗死心跳骤停复苏后早期心力衰竭患者安全有效,可有效的改善患者症状,降低患者死亡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推广使用。
  • 中医辨证治疗老年心脑血管病的临床治疗效果 下载:314 浏览:3871
  • 向林 龙志霞 《心脑血管病研究》 2021年11期
  • 摘要:
    目的:分析中医辨证治疗老年心脑血管疾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于2019.4-2020.4月收治的94例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将所有患者平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常规西药的基础上增加中医辨证治疗。治疗结束后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要高于对照组患者,同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要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中医辨证来治疗老年心血管疾病,能够有效增加治疗的效果,同时还能够降低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 急性脑血管并发症脑心综合征的临床特征分析 下载:293 浏览:3319
  • 甄圣龙 《心脑血管病研究》 2021年11期
  • 摘要:
    急性脑血管病作为临床中发生率较高的一种危急重症,其临床特点主要为发病突然、病情发展变化快、病死率高、预后差等,而中老年人则是急性脑血管疾病的主要患者群。在我国老龄化进程不断加剧的过程中,急性脑血管疾病的患者数也越来越多。对于急性脑血管病患者来讲,疾病演变中常常并发脑心综合征,而且漏诊率和误诊率较高,诊疗效果不理想或不及时,会导致患者病情加重,让猝死危险增加。脑心综合征是指急性脑血管意外导致的类似心律失常、心肌缺血、心功能不全、急性心肌梗死一系列体征、症状、心肌酶谱异常和心电图改变。
  • 脑血栓患者护理中加强心理护理为主的优质护理的应用效果探讨 下载:278 浏览:2969
  • 李米艳 杨才恒 陈忠美 舒昌凯 《心脑血管病研究》 2021年11期
  • 摘要:
    目的:分析脑血栓患者护理中加强心理护理为主的优质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9年6月到我院治疗的60例脑血栓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一组为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一组为实验组采取心理护理为主的优质护理。比较护理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以及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实验组脑血栓患者护理后并发症发生率(3.33%)低于对照组(20%),p﹤0.05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脑血栓患者住院时间(15.3±2.1)低于对照组(27.2±3.2)P<0.05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脑血栓患者的满意度(90%)高于对照组(66.66%)。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心理护理为主的优质护理应用于脑血栓患者的护理中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提升患者满意度,心理护理为主的优质护理在临床对脑血栓患者护理中的护理中具有推广价值。
加入编委加入审稿人
心脑血管病研究  期刊指标
出版年份 2018-2025
发文量 722
访问量 106325
下载量 29512
总被引次数 398
影响因子 0.672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