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脑血管病研究
心脑血管病研究
《心脑血管病研究》系开放获取期刊,主要刊登心、脑、血管病学术领域的科研成果和临床内、外科诊治经验,以及有关心脑血管病的社区人群防治和护理健康指导经验等。本刊支持思想创新、学术创新,倡导科学,繁荣学术,集学术性、思想性为一体,旨在给世界范围内的科学家、学者、科研人员提供一个传播、分享和讨论心脑血管病领域内不同方向问题与成果交流的学术平台。

ISSN: 3078-9877

《心脑血管病研究》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



提示文字!

注:我们将于1~7个工作日告知您审稿结果,请耐心等待;

您也可以在官网首页点击“查看投稿进度”输入文章题目,查询稿件实时进程。

  • 血管生成素1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短期预后的相关性 下载:86 浏览:506
  • 黄信全 黄年平 《心脑血管病研究》 2020年4期
  • 摘要:
    目的探讨血管生成素1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短期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中心医院脑病科,接受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00例,检测患者入院第2天外周血中血管生成素1水平。按照3个月后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RS评分)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0~2分)和预后不良组(3~6分)。ROC曲线被用于评估血管生成素1对预后不良诊断价值,观察血管生成素1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短期预后的相关性。结果共32例患者预后不良。预后不良组患者血糖、甘油三酯水平,合并心房颤动比例、脑卒中史、治疗前美国国立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高于预后良好组,血管生成素1水平低于预后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血管生成素1诊断短期预后不良的最佳临界点为3.02 ng/mL,灵敏度为63.2%,特异度为78.4%。ROC曲线下面积为0.74。溶栓前血糖、甘油三酯、血管生成素1、治疗前NIHSS评分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短期预后不良的独立影响因素(OR=1.654、1.549、1.224、2.777,均P <0.05)。结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管生成素1降低者预后不良,血管生成素1或可作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短期预后不良的预测指标。
  • 血流储备分数指导下功能性血运重建对SAP多支病变患者的临床意义 下载:84 浏览:501
  • 陈倩 《心脑血管病研究》 2020年3期
  • 摘要:
    目的探讨血流储备分数(FFR)指导下功能性血运重建对稳定型心绞痛(SAP)多支病变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4年3月至2017年3月于辽宁省金秋医院就诊的SAP患者共88例。根据患者经皮冠脉动脉支架植入(PCI)过程中是否施行FFR分为两组,其中43例在FFR指导下接受血运重建,归为FFR组,余45例患者在单纯冠状动脉造影(CAG)指导下进行血运重建归为CAG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PCI术中资料及预后情况。结果 (1)FFR组患者人均植入支架数目及植入支架患者比例显著小于CAG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7~7.67,P <0.05);(2)随访FFR组患者心绞痛及心功能情况优于CAG组,同时FFR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比例显著低于CAG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02,P <0.05)。结论 FFR指导下的功能性血运重建减少了多支病变SAP患者支架植入数目及比例,改善此类患者的预后。
  • 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4与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的相关性分析 下载:81 浏览:493
  • 曹佳齐 丁跃有 郑宏超 《心脑血管病研究》 2020年3期
  • 摘要:
    目的探讨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4(serum retinol binding protein 4,RBP4)与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后再狭窄(in-stent restenosis,ISR)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间于上海市徐汇区中心医院心内科行PCI术的冠心病患者318例。使用酶免疫试剂盒,测定血清RBP4水平。结果 12个月随访结束后,通过冠状动脉造影确认共发生27例ISR(ISR组)。基线数据比较发现,ISR组RBP4水平高于非ISR组(t=7.59,P <0.01),植入支架平均直径低于非ISR组(t=-5.03,P <0.01)。两组间性别、年龄、吸烟比例、高脂血症患病率、高血压患病率、糖尿病患病率、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发生率、病变血管数、植入支架数、支架平均长度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ROC分析显示,RBP4对PCI术后ISR预测的最佳临界点为31.23 mg/L。当RBP4为31.23 mg/L时,其预测冠心病患者PCI术后ISR的AUC曲线下面积为0.86,灵敏度为88.9%,特异度为77.31%。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发现,血清RBP4水平升高[HR:2.12,95%CI(1.45-2.85)]是冠心病患者PCI术后发生ISR的危险因素,而较大直径的支架[HR:0.88,95%CI(0.79-0.94)]是冠心病患者PCI术后发生ISR的保护因素。结论血清RBP4水平是冠心病患者PCI术后ISR的独立危险因素。
  • 不同时间窗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和预后观察 下载:85 浏览:513
  • 李亮杰 刘志飞 贾啓龙 程艳玲 《心脑血管病研究》 2020年3期
  • 摘要:
    目的探讨不同时间窗应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ACI)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34例ACI患者临床资料,分别将发病后<3 h、3~4.5 h、4.5~6 h进行静脉溶栓治疗者纳入A组48例、B组46例与C组40例,另将6h时间窗内未予静脉溶栓的25例ACI患者纳入对照组。比较治疗前及治疗后24 h,凝血指标[血浆纤维蛋白原(FiB)、抗凝血酶Ⅲ(AT-Ⅲ)]、血液流变指标[全血低切黏度(LWBV)、血浆黏度(PV)]、脑血流灌注指标[脑血流量(CBF)、平均通过时间(MTT)]、氧化应激指标[血浆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变化,分析治疗后7 d时治疗效果[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变化率]、7 d内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及治疗后3个月时康复效果[改良Rankin量表(m RS)]。结果治疗后24h,A、B、C三组血浆FiB及LWBV、PV水平均较治疗前有显著下降,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A组与B组明显高于C组(均P <0.05)。A、B、C三组血浆AT-Ⅲ水平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提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A组与B组明显低于C组(均P <0.05)。A、B、C三组CBF及血浆GSH-px水平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提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MTT及血浆ox-LDL水平均较治疗前有显著下降,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 <0.05),但A、B、C三组组间同一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治疗后7d时,A、B、C三组治疗效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治疗后7d内,A、B、C三组症状性脑出血、脑疝、消化道出血、牙龈出血发生率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治疗后3个月时,A、B、C三组mRS评分结果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ACI患者在起病后6h内不同时间窗给予rt-PA均可获得较好疗效及预后,治疗方案安全可行。
  • 二维斑点追踪技术评价白大衣高血压患者左心房功能 下载:91 浏览:518
  • 安静1 洪林巍2 《心脑血管病研究》 2020年3期
  • 摘要:
    目的采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评价白大衣高血压(white-coat hypertension,WCH)患者左心房功能。方法选取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诊断为WCH的患者59例作为WCH组,健康体检者48例作为对照组。所有受试者均进行诊室血压和动态血压测量。运用常规超声心动图评价左心室舒张和收缩功能。运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测量左心房储备期纵向应变及应变率(LASr,LASRr),通道期纵向应变及应变率(LAScd,LASRcd)和收缩期纵向应变及应变率(LASct,LASRct),分别评价左心房储备功能、通道功能和泵功能。结果 WCH组诊室收缩压和诊室舒张压均高于对照组(t=12.34、15.36,P <0.05);而两组之间动态血压平均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WCH组Mitral e'小于对照组,而Mitral E/e'大于对照组(t=6.52、6.76、8.35、8.61,P <0.05);两组之间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WCH组LAScd和LASRct小于对照组(t=4.08、2.84,P<0.05),LASct和LASRcd大于对照组(t=4.14、6.10,P<0.05);两组之间LASr和LASR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WCH患者诊室收缩压和舒张压与LAScd和LASRct呈负相关(r=-0.21~-0.36,P <0.05),与LASRcd和LASct呈正相关(r=0.27~0.34,P <0.05)。结论 WCH患者左心房通道功能减低,而左心房泵功能增强,左心房功能与诊室血压密切相关。
  • 重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心血管疾病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下载:85 浏览:517
  • 钟益刚 郑永科 姚勇伟 王剑荣 潘金波 王晨 《心脑血管病研究》 2020年3期
  • 摘要:
    目的探讨重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心血管疾病相关危险因素,并进行分析。方法2020年2月10日至3月4日,纳入杭州市第三批援鄂医疗队接管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光谷院区E1-3重症病区重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novel coronavirus pneumonia,NCP)患者61例,记录分析患者的入院基线资料、心血管危险因素和入院初期心血管相关实验室指标。结果 61例重症NCP患者中,发展至危重症8例(13.1%),男7例(87.5%),女1例(12.5%),其中转至ICU治疗6例(75%),死亡5例(62.5%),仍为重症组53例(86.9%)。61例NCP患者心血管相关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34.4%)、糖尿病(14.8%)、吸烟(21.3%)以及心血管疾病史(13.1%),其中高血压、糖尿病患病率均高于一般人群。此外,分析所有重症患者入院初期心血管相关的实验室指标,平均C反应蛋白(CRP)水平(35.9±52.9)mg/L、D-二聚体(D-D)水平(1.65±3.73)μg/m L、脑钠肽(BNP)水平(153.1±219.5)pg/m L、高敏肌钙蛋白I(hs-TNI)水平(15.8±78.8)pg/m L、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0.8±0.9)ng/mL,其中CRP及D-D水平均高于正常值,而进展至危重症的8例NCP患者上述所有指标均高于正常值。结论 61例重症NCP患者高血压、糖尿病患病率明显高于一般人群。入院初期心血管相关临床指标中平均CRP、D-D水平均高于正常值,进展至危重症的患者中hs-TnI、BNP升高明显,尤其是hs-TnI显著升高可能与心肌损伤相关,死亡风险更高。
  • 三维斑点追踪技术对冠心病患者左心室重构的评估价值 下载:89 浏览:520
  • 李静 朱芳 丁明岩 赵含 章矫妮 张慧慧 冀威 李颖 《心脑血管病研究》 2020年2期
  • 摘要:
    目的分析三维斑点追踪技术对冠心病患者左心室重构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在本院接受治疗的冠心病患者120例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在本院体检的健康者5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进行心脏彩色超声和三维斑点追踪技术检测,观察两组对象左心室17节段心肌于圆周运动、径向运动和长轴运动内应变改变和心脏彩色超声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左心室收缩期整体面积应变(global area strain,GAS)、左心室整体径向收缩期峰值应变(global radial strain,GRS)、左心室整体纵向收缩期应变(global longitudinal strain,GLS)、左心室整体环向收缩期峰值应变(global circum ferential strain,GCS)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06~9.60,P <0.05);观察组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左心室短轴缩短率(fractional shortening,FS)、E/A低于对照组,左心室收缩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systolic diameter,LVDs)、A峰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38~12.05,P <0.05);观察组患者LVEF参数和整体心肌应变参数GAS、GCS及GLS呈负相关(r=-0.54~-0.70,P <0.05),和GRS为正相关(r=0.53,P <0.05)。结论临床冠心病患者左心室重构采用三维斑点追踪技术评估有可重复追踪、方便、可靠、无痛苦及快捷等优势,且对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改变的评价敏感性较高,节约了社会资源、缩短了患者就诊时间,同时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后发生心血管事件的危险因素分析 下载:96 浏览:505
  • 张赞伟 胡小菁 魏文扬 《心脑血管病研究》 2020年2期
  • 摘要:
    目的探讨血清microRNA-208a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在西安市第九医院心内科就诊均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217名。根据有无发生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s)分为MACEs组64例与无MACEs组153例。采用RT-PCR测量血清microRNA-208a的表达。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microRNA-208a对AMI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 MACEs、年龄、高敏肌钙蛋白I(cTnI)、N末端脑钠肽原(NT-proBNP)、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缺血再灌注时间、microRNA-208a均高于未发生MACEs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低于未发生MACEs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性别、高血压和糖尿病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显示,microRNA-208a预测AMI发生MACEs的最佳临界点为1.4。当microRNA-208a为1.4时,microRNA-208a预测AMI发生MACEs的灵敏度为67.2%,特异度为90.8%;AUC曲线下面积为0.80。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发现,年龄[HR:1.03;95%CI:1.01-7.37]、cTnI [HR:1.17;95%CI:1.08-71.96]、NT-proBNP [HR:1.23;95%CI:1.14-2.73]、CK-MB [HR:1.38;95%CI:1.17-2.14]、心肌缺血再灌注时间[HR:1.43;95%CI:1.21-1.93]、microRNA-208a [HR:2.98;95%CI:1.81-3.73]是AMI患者发生MACEs的危险因素,LVEF [HR:0.93;95%CI:0.89-0.96]是AMI患者发生MACEs的保护因素。结论年龄、c TnI、NT-proBNP、CK-MB、心肌缺血再灌注时间、microRNA-208a是AMI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microRNA-208a表达水平高者预后差。
  • 血压变异性对缺血性脑卒中合并脑白质疏松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 下载:88 浏览:501
  • 金洁 郑建乐 潘学威 《心脑血管病研究》 2020年2期
  • 摘要:
    目的分析血压变异性对缺血性脑卒中(CIS)合并脑白质疏松(LA)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在温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CIS患者178例,根据有无合并LA分为CIS+LA组118例及CIS组60例。对神经功能、认知功能、LA程度等进行评估;记录患者血压变异性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CIS组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显著低于CIS+L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8.33%:66.10%,P <0.05),而在CIS+LA组患者中随着LA分级的增加,MoCA分值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CIS+LA组患者的收缩压及舒张压血压参数及血压变异性均显著高于CI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提示收缩压血压变异系数(CV)是CIS+LA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OR(95%CI)=3.27(1.95-5.47),P <0.05]。结论 CIS+LA患者较CIS患者存在更大的血压变异性和更多的认知功能障碍,收缩压CV是CIS+LA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
  • PCI联合rhBNP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肌酶谱及左心室功能的影响 下载:87 浏览:493
  • 余文杰 吴海宏 《心脑血管病研究》 2020年2期
  • 摘要: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联合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心肌酶谱及左心室功能的影响。方法将自2016年2月至2018年2月期间在宁波明州医院收治的AMI患者88例作为观察对象,通过随机抽签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所有患者均予以PCI治疗,其中对照组术前不进行其他处理,观察组术前则予以rhBNP静脉输注。分别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肌酶谱指标、白细胞介素-37(IL-37)、左心室功能指标、心脏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在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肌钙蛋白I(cTnI)水平比较,前者更低;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IL-37水平比较,前者更高(均P <0.05)。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水平比较,前者更高;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在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水平比较,前者更低(均P <0.05)。观察组与对照组在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前者更低(P <0.05)。结论 PCI联合rhBNP应用于AMI患者中效果较佳,且有效改善患者的心肌酶谱以及左心室功能,降低心脏不良事件发生风险。
  • 心脏彩色超声联合颈动脉超声检查在疑似冠心病诊断中的意义 下载:86 浏览:502
  • 杨荣萍1 苟廷芬2 许先奎1 《心脑血管病研究》 2020年2期
  • 摘要:
    目的探讨心脏彩色超声联合颈动脉超声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8年10月在隆昌县人民医院就诊的疑似冠心病167例,最后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冠心病患者108例,非冠心病患者59例,均给予心脏彩色超声、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冠心病组Tei指数、颈总动脉内膜厚度(intima thickness,IMT)和斑块积分分别为(0.57±0.04)、(1.32±0.21)mm和(2.27±0.87)分,明显高于非冠心病组(t=16.73、19.45、11.68;P <0.05);冠心病三支病变患者Tei指数、IMT及斑块积分分别为(0.62±0.06)、(1.44±0.23)mm和(2.81±0.92)分,明显高于单支病变和双支病变组(F=13.28、20.01、23.20;P <0.05);双支病变患者Tei指数、IMT及斑块积分分别为(0.56±0.05)、(1.30±0.19)mm和(2.18±0.87)分,明显高于单支病变(P <0.05);Tei指数、IMT及斑块积分诊断冠心病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5、0.81和0.78,P<0.05);联合诊断冠心病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4.44%、42.37%、75.00%和80.65%。结论心脏彩色超声联合颈动脉超声在协助冠心病诊断中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院前延误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直接PCI患者预后的影响 下载:89 浏览:511
  • 李颖1 张利军2 王先梅2 段亚南2 徐梦云1 朱勋迪1 《心脑血管病研究》 2020年1期
  • 摘要:
    目的探讨首次医疗接触后院前延误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接受直接PCI治疗的331例STEMI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1年的资料。根据首次医疗接触至入门(FMC-to-D)时间,将患者分为≤120 min组(166例)和> 120 min组(165例)。分析两组患者入院24 h内的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I、CK-MB峰值;入院1周内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院内和随访1年的病死率及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MACCE)。结果≤120 min组的总缺血时间明显短于> 120mi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120min组24 h内CK、CKMB、肌钙蛋白I值、CK-MB峰值均小于>120 min组(均P <0.05);≤120 min组的LVEF高于>120min组(P <0.05);随访1年后≤120 min组的病死率低于>120 min组(2.03%:6.67%,P <0.05);院内和随访1年MACCE发生率、院内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减少首次医疗接触后院前延误有利于尽早恢复STEMI患者梗死相关血管的再灌注,降低心肌梗死、改善心功能、降低病死率、改善预后。
  • 磁共振成像与磁共振血管造影在诊断颈动脉狭窄中的应用价值 下载:85 浏览:518
  • 于加贝1 徐刚1 唐雨2 王峰3 《心脑血管病研究》 2020年1期
  • 摘要: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与磁共振血管造影(MRA)在诊断颈动脉狭窄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6例颈动脉狭窄患者行MRI及MRA,之后1周内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从图像质量、血管狭窄程度及斑块成分三方面判断MRI联合MRA在诊断本病中的应用价值。结果经DSA证实共存在53支颈动脉狭窄,并对其中13支重度狭窄血管行手术治疗;以DSA结果为检验标准,MRI联合MRA诊断颈动脉狭窄的敏感度为92.98%,特异度为98.17%,准确性为92.45%,MRI联合MRA与DSA具有高度一致性,Kappa值为0.91;MRI及MRA图像质量优30例、良4例、差2例,优良比为94.44%;MRI联合MRA对斑块成分及软硬度的诊断与病理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MRI对血管狭窄程度的判断准确客观,且能清晰显示脑出血及脑梗死等继发病变,MRA可有效减少信号噪音,直观显示血管整体情况。二者联合应用,对诊断斑块成分也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 环磷腺苷葡胺联合培哚普利治疗对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改善作用 下载:79 浏览:513
  • 周巍 王燕华 张帅 孙俊波 俞峰 郑毅敏 袁志军 吴峰 《心脑血管病研究》 2020年1期
  • 摘要:
    目的探讨环磷腺苷葡胺(MAC)联合培哚普利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的疗效及对血浆miR-423-5p、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及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七十二集团军医院CHF患者10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4例,治疗组采用基础治疗+MAC+培哚普利治疗,对照组采用基础治疗+MAC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血浆miR-423-5p、NT-proBNP及血清IL-6水平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的LVEF水平显著的高于对照组(t=3.26,P <0.05),LVEDD、LVESD测定值显著低于对照组(t=-3.10,-3.53,P <0.05);治疗组的血浆miR-423-5p、NT-proBNP及血清IL-6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t=-3.42,-7.15,P <0.05);治疗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2.02,P <0.05)。结论 MAC联合培哚普利治疗CHF患者能更有效的改善患者的心功能、降低血浆miR-423-5p、NT-proBNP及血清IL-6水平。
  • TpP、Fg与CHD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相关性研究 下载:87 浏览:507
  • 郭新响1 张勇2 《心脑血管病研究》 2020年1期
  • 摘要:
    目的探讨血栓前体蛋白(thrombosome precursor protein,TpP)、血纤维蛋白原(fFibrinogen,Fg)与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择120例CHD患者作为观察组,根据SYNTAX积分将患者分为三组,低危组(SYNTAX积分为1~22分)54例、中危组(SYNTAX积分为23~32分)40例、高危组(SYNTAX积分≥33分)26例。选取同期在我院体检中心行常规体检的健康志愿者40例作为对照组。分析四组临床资料及TpP、Fg水平,并分析TpP、Fg与SYNTAX积分、Gensini得分相关性。结果四组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吸烟史、合并高血压、合并糖尿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CHD患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于对照组(t=24.27,P <0.05)。四组Fg、TpP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且高危组Fg及TpP水平>中危组>低危组>对照组(F=15.97、20.50,P <0.05)。相关性分析显示,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Fg水平、TpP水平与Gensini得分、SYNTAX积分呈正相关(r=0.26~0.47,P <0.05)。结论 TpP和Fg水平与CHD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冠状动脉病变程度随TpP和Fg水平升高而增加。
  • 左洛复联合尼麦角林对缺血性脑卒中后抑郁患者血清神经因子及炎症因子的影响 下载:91 浏览:502
  • 何文绮 顾寒英 《心脑血管病研究》 2020年1期
  • 摘要:
    目的研究左洛复联合尼麦角林对缺血性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神经因子及炎症因子的作用。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8年8月上海瑞金医院卢湾分院神经内科就诊的缺血性脑卒中后抑郁患者12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使用左洛复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尼麦角林治疗,治疗6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疗效、检测血清中神经因子及炎症因子的水平。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明显降低,观察组患者HAMD评分较对照组降低更为显著(t=25.26,P <0.01);两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显著升高,观察组患者ADL评分较对照组升高更为显著(t=-20.11,P <0.01);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中神经营养因子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BDNF)和神经生长因子(NGF)显著上升,且观察组较对照组上升更为显著(t=-23.60,-16.00,P <0.01);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中炎症因子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以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明显下降,且观察组较对照组下降更为显著(t=44.98,65.90,70.43,P <0.01)。结论左洛复联合尼麦角林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疗效显著,可能与改善血清神经因子和炎症因子有关。
  • mNGF用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对神经功能、Tau蛋白和神经相关因子水平影响分析 下载:32 浏览:449
  • 李兵 江炳武 武凤英 《心脑血管病研究》 2019年12期
  • 摘要:
    目的分析鼠神经生长因子(mNGF)用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对神经功能、Tau蛋白、神经相关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mNGF治疗,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效果以及相关因子的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42例(93. 33%),对照组为32例(71. 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患者治疗后胰岛素生长因子-1(IGF-1)、神经肽Y(NPY)、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S100β、髓鞘碱性蛋白(MBP)水平较治疗前下降,Tau蛋白、髓过氧化物酶(MPO)、脂质过氧化物(LPO)较治疗前上升,且观察组治疗后患者IGF-1水平高于对照组,Tau蛋白、MPO、LPO、S100β、MBP、NPY、NSE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 59~9. 16,P <0. 05)。治疗前,两组患者美国国立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日常生活质量(ADL-Barthel指数)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患者治疗后NIHSS评分(10. 51±2. 25)分较治疗前下降,ADL-Barthel指数评分(78. 06±8. 18)分较治疗前上升,且观察组治疗后患者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14. 82±3. 48)分,ADL-Barthel指数评分高于对照组(63. 02±6. 8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9. 43,P <0. 05)。结论 mNGF治疗高血压脑出血能够降低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血清Tau蛋白、神经相关因子表达水平,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提高日常生活质量。
  • 老年脑白质疏松伴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研究 下载:31 浏览:444
  • 吴晓清 李妍 丁菊妃 赵灵 何永明 吴新军 张宏坤 《心脑血管病研究》 2019年12期
  • 摘要:
    目的探讨老年脑白质疏松(LA)伴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患者相关危险因素及对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以就诊于我院60~80岁经过确诊的LA患者180例,对每位患者经过B超筛选,依据是否存在脂肪肝,分为伴NAFLD组(观察组,再根据脂肪肝严重程度分为轻度组及中重度组)及不伴NAFLD组(对照组),各组按统一的研究方案,收集临床资料、实验室数据、影像学资料和神经心理学检查资料,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LA患者中合并NAFLD的发生率61例(33. 89)%,LA程度与NAFLD严重程度之间存在相关性(r=0. 28,P=0. 03)。单因素分析显示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空腹血糖、谷丙转氨酶、尿酸与LA伴NAFLD的发生相关,但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仅甘油三酯、空腹血糖、谷丙转氨酶、尿酸与其密切相关。LA伴NAFLD组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20. 67±2. 53)分显著低于对照组(23. 18±1. 3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1)。中重度脂肪肝组MoCA评分(20. 14±2. 38)分低于轻度脂肪肝组(22. 42±2. 02)分,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 <0. 01)。中重度LA伴中重度NAFLD组MoCA评分(19. 98±2. 37)分较伴轻度脂肪肝组MoCA评分(21. 78±1. 92)分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LA与NAFLD之间存在相关性,脂肪肝程度越严重的LA患者,认知功能减退越明显。甘油三酯、空腹血糖、谷丙转氨酶、尿酸与LA伴NAFLD的发生关系密切。
  • 虚拟现实技术功能训练联合平衡针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疗效观察 下载:30 浏览:444
  • 王连东 《心脑血管病研究》 2019年12期
  • 摘要:
    目的分析虚拟现实技术功能训练联合平衡针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和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将本院收治的96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分为对照组采取虚拟现实技术功能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应用平衡针治疗,两组各48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1个月Fugl-Meyer量表(FMA)评分、平衡能力测试及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结果治疗1个月后两组患者FMA评分均明显增加;观察组治疗后FMA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 46、4. 47,P <0. 01)。两组患者平衡功能均有改善,且观察组的改善幅度较对照组更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 30、13. 57,P <0. 01)。两组MBI评分均明显增加;观察组治疗后MBI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 02,P <0. 01)。结论在虚拟现实技术功能训练的基础上,应用平衡针不仅可有效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而且可有效促进平衡功能的恢复,亦能够显著改善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 血小板数在不同程度脑外伤出血患者的应用价值 下载:56 浏览:440
  • 陆正 蔡舒 刘小江 《心脑血管病研究》 2019年12期
  • 摘要:
    目的分析血小板数对不同严重程度脑出血患者治疗中的临床预后价值。方法随访分析132例抗血小板治疗的患者因脑外伤出血后的情况,绘制ROC曲线评估血小板数在脑出血患者抗血小板治疗中的参考价值。结果在低剂量阿司匹林治疗亚组中,重度组脑出血患者血小板数为(126. 00±15. 00)×10~9/μL,显著低于中度组患者(170. 10±15. 30)×10~9/μL、轻度组患者(204. 00±12. 70)×10~9/μL(P <0. 05),中度组显著低于轻度组(P <0. 05);在高剂量阿司匹林治疗亚组中重度组脑出血患者血小板数为(133. 90±13. 00)×10~9/μL,显著低于中度组患者(178. 10±13. 30)×10~9/μL、轻度组患者(213. 00±11. 30)×10~9/μL(P <0. 05),中度组显著低于轻度组(P <0. 05)。预后差的患者血小板数为(134. 30±14. 30)×10~9/μL,(130. 10±11. 60)×10~9/μL明显低于预后较好的患者(175. 70±30. 60)×10~9/μL。血小板数低与患者脑出血严重程度、预后有相关性(r=0. 77,P <0. 01; r=0. 71,P <0. 05)。ROC曲线显示血小板最佳cutoff值为170. 50×10~9/μL。结论血小板数对脑外伤患者入院后的预后有一定指导意义。
加入编委加入审稿人
心脑血管病研究  期刊指标
出版年份 2018-2025
发文量 722
访问量 106325
下载量 29512
总被引次数 398
影响因子 0.672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