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脑血管病研究
心脑血管病研究
《心脑血管病研究》系开放获取期刊,主要刊登心、脑、血管病学术领域的科研成果和临床内、外科诊治经验,以及有关心脑血管病的社区人群防治和护理健康指导经验等。本刊支持思想创新、学术创新,倡导科学,繁荣学术,集学术性、思想性为一体,旨在给世界范围内的科学家、学者、科研人员提供一个传播、分享和讨论心脑血管病领域内不同方向问题与成果交流的学术平台。

ISSN: 3078-9877

《心脑血管病研究》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



提示文字!

注:我们将于1~7个工作日告知您审稿结果,请耐心等待;

您也可以在官网首页点击“查看投稿进度”输入文章题目,查询稿件实时进程。

  • 奥美沙坦联合比索洛尔治疗高血压心力衰竭的效果和安全性 下载:57 浏览:454
  • 赵勇 芦涤 刘涛 孙静 康美丽 李星星 李爱群 刘秀娟 姜楠 《心脑血管病研究》 2019年12期
  • 摘要:
    目的探讨高血压心力衰竭患者应用奥美沙坦联合比索洛尔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高血压心力衰竭患者10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3例。对照组给予奥美沙坦片20mg/d;观察组给予奥美沙坦片20mg/d,比索洛尔片10mg/d;两组均连续治疗6个月。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疗效,血浆内皮素-1(ET-1)、血管紧张素Ⅱ(AngⅡ)、一氧化氮(NO)水平,心功能的改善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2. 45%∶64. 15%,P <0. 05)。两组治疗后收缩压、舒张压及心率均较治疗前下降(P <0. 05),观察组治疗后收缩压、舒张压及心率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治疗后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6min步行试验以及心功能分级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 <0. 05)。两组治疗后的ET-1、AngⅡ均较治疗前下降,NO均较治疗前上升,观察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 <0. 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奥美沙坦联合比索洛尔治疗高血压心力衰竭疗效显著,能有效逆转心室重构,改善心功能,纠正神经内分泌激素异常分泌,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
  • 小骨瓣开窗微创血肿清除术对自发性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和预后的影响 下载:59 浏览:437
  • 耿炯 尤金芳 《心脑血管病研究》 2019年12期
  • 摘要:
    目的观察小骨瓣开窗微创血肿清除术对自发性脑出血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对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自发性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其手术方式分为锥颅血肿引流术组和小骨瓣开窗微创血肿清除组。观察两组患者手术一般情况和治疗效果,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日常生活能力的差异。结果小骨瓣开窗微创血肿清除组治疗有效率为98. 08%,明显高于锥颅血肿引流术组;小骨瓣开窗微创血肿清除组术后住院时间较锥颅血肿引流术组短;治疗后,小骨瓣开窗微创血肿清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锥颅血肿引流术组;小骨瓣开窗微创血肿清除组日常生活能力得分高于锥颅血肿引流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小骨瓣开窗微创血肿清除术对自发性脑出血患者的治疗效果较好,可明显改善患者术后神经功能和生活质量。
  • 基于动态血压指导的高血压变异性治疗方案及近期随访分析 下载:37 浏览:455
  • 方波 王红娜 孔倩雯 邹金林 《心脑血管病研究》 2019年11期
  • 摘要:
    目的探讨基于动态血压指导的高血压变异性治疗方案及其近期治疗效果。方法选取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50例,其中A组30例,给予常规治疗方案。B组120例,根据24h动态血压监测结果,分为B1组(杓型)、B2组(非杓型)、B3组(超杓型)、B4组(反杓型)、B5组(晨峰高血压组),给予个体化分时段给药方案。治疗6个月后,比较各组各时段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的标准差(SD)和变异系数(CV),以及肾动脉阻力指数(RI)。结果 B1组~B5组与A组比较,24hSBPSD、24hDPBSD、24hSBPCV、24hDPB CV、n SBPCV、n DBPCV以及主肾动脉RI、叶段动脉RI、叶间动脉RI均显著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1)。上述指标在B1组~B5组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基于动态血压指导的高血压变异性治疗方案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显著调节了24h血压和夜间血压水平,发挥了对肾脏的保护作用,个体化分时段给药方案优于常规治疗方案。
  • 老年高血压患者CysC、RBP、β2-MG水平变化及其意义分析 下载:36 浏览:454
  • 周敏 薛文翠 马玮 龙李霞 于红蕾 《心脑血管病研究》 2019年11期
  • 摘要:
    目的分析老年高血压患者血清胱抑素C(Cys C)、视黄醇结合蛋白(RBP)、β2-微球蛋白(β2-MG)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150例原发型高血压患者与90例同期体检健康老年人为研究对象,原发型高血压患者为高血压组,体检健康老年人为对照组,按照血压水平分为Ⅰ级、Ⅱ级、Ⅲ级。观察Cys C、RBP、β2-MG的水平变化并评估高血压病程变化的敏感度、准确度及临床意义。结果高血压组患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收缩压、舒张压、Cys C、RBP、β2-MG高于对照组(P <0. 05),且Cys C、RBP、β2-MG升高程度与高血压严重程度呈正相关(P <0. 05)。高血压组患者血Cys C、尿RBP、β2-MG肾功能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 <0. 05)。ROC曲线下面积为Cys CAUC=0. 78; RBPAUC=0. 67;β2-MGAUC=0. 79; Cys C+RBP+β2-MGAUC=0. 91。结论 Cys C、RBP、β2-MG为高血压早期肾损伤灵敏指标,联合检测对高血压肾损伤诊断价值更高,其水平变化可作为高血压早期肾损伤实验依据。
  • 影响非心脑专科心房颤动住院患者抗凝治疗的相关因素分析 下载:33 浏览:446
  • 曹勇 《心脑血管病研究》 2019年11期
  • 摘要:
    目的探讨影响综合性医院非心脑血管科住院心房颤动患者院内启动抗凝治疗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本院非心血管内科及神经科,出院诊断包括"心房颤动"且符合抗凝治疗指征的患者,根据住院资料收集相关信息及出院前抗凝治疗方案。结果共查找到符合抗凝治疗指征患者212例,院内启动抗凝治疗63例,未启动抗凝治疗149例,抗凝治疗组患者在糖尿病患病率、初发或阵发性心房颤动比例、其他住院原因比例、抗凝会诊率、住院天数均大于非抗凝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糖尿病(OR:1. 81,P <0. 05)及院内抗凝会诊(OR:5. 14,P <0. 05)与院内启动抗凝治疗独立相关。结论影响院内非心脑血管专科住院心房颤动患者,启动院内抗凝治疗的因素是专科医师抗凝会诊及是否糖尿病,临床医师心房颤动抗凝治疗理念有待加强。
  • 射血分数保留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分析 下载:35 浏览:456
  • 王佳 玉魏欣 徐晓薇 《心脑血管病研究》 2019年11期
  • 摘要:
    目的探讨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 with preserved ejection fraction,HFPEF)患者心血管死亡以及心源性再住院的影响因素。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队列研究,以2015年9月至2017年8月于本院因心力衰竭住院、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50%的心力衰竭患者建立动态队列,收集患者首次住院时的一般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和超声心动图指标作为基线资料,每6个月对患者进行1次电话随访。主要终点事件为心血管死亡和心源性再住院。结果平均随访(15. 09±4. 81)个月,在发生终点事件的患者中,女性多(58. 44%vs. 45. 45%,P <0. 05),平均住院时间长(11. 47±5. 34 vs. 9. 38±3. 22,P <0. 01),超敏肌钙蛋白I(hypersensitivity troponin I,hs-cTnI)和脑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高,血红蛋白和肾小球滤过率(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e GFR)低(113. 45±22. 87 vs. 128. 65±22. 02,P <0. 01; 64. 43±23. 70 vs. 74. 75±17. 44,P <0. 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贫血及hs-cTnI升高以及e GFR水平是HFPEF患者心血管死亡以及心源性再住院的危险因素(OR=2. 56~8. 91,P <0. 05)。结论贫血和hs-cTnI升高使HFPEF患者心血管死亡及因心源性再住院风险分别增加4. 86倍和8. 91倍。
  • 静脉腔内激光消融治疗下肢慢性静脉功能不全患者的临床疗效 下载:34 浏览:449
  • 牛帅 丁殿柱 唐雷 姜广伟 张晓宇 吕柏楠 《心脑血管病研究》 2019年11期
  • 摘要:
    目的探讨静脉腔内激光消融治疗下肢慢性静脉功能不全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本院血管外科收治的86例下肢慢性静脉功能不全患者,根据患者自主意愿分为对照组(32例)和观察组(54例)。观察组患者采用静脉腔内激光消融术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的治疗方案。统计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及住院天数;记录两组患者的疼痛评分、肿胀评分、睡眠质量、社会活动、体力活动及疲劳感、术后治疗效果、复发情况及术后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52. 59±19. 71) min、切口长度(1. 94±0. 33) cm、术中出血量(12. 40±2. 97) m L及住院天数(7. 25±2. 54) d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术后观察组患者的疼痛评分、肿胀评分、睡眠质量、社会活动及体力活动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治疗的有效率94. 44%(51/54)高于对照组84. 38%(27/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但两组患者的6个月内复发及12个月内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7. 41%(4/54)明显低于对照组15. 63%(5/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采用静脉腔内激光消融治疗下肢慢性静脉功能不全患者,能明显改善其术中的相关指标,提高治疗的有效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依达拉奉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溶栓患者MMP-9水平、出血性转化以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影响 下载:38 浏览:453
  • 孙凡 刘恒 徐倩倩 卜一付 慧霄 马征 《心脑血管病研究》 2019年10期
  • 摘要: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溶栓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9(MMP-9)水平、出血性转化以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影响。方法把在本院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溶栓患者13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65例)和对照组(65例);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治疗;比较两组患者MMP-9水平、出血性转化率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差异。结果观察组溶栓后12h MMP-9(239. 90±53. 30)μg/L、溶栓后2d MMP-9(274. 10±69. 10)μg/L、溶栓后3d MMP-9(241. 50±71. 20)μg/L、溶栓后7d MMP-9(183. 60±21. 50)μg/L、溶栓后15d MMP-9(140. 30±34. 70)μg/L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各相应时间点的MMP-9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观察组总体出血性转化7例(10. 77%),明显低于对照组24例(36. 9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2. 24,P <0. 01);观察组溶栓后2d神经功能缺损评分(10. 90±1. 10)分、溶栓后3d(9. 50±2. 50)分、溶栓后7d(7. 40±1. 40)分、溶栓后15d(4. 30±0. 50)分均低于对照组相应时间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结论针对急性脑梗死溶栓患者应用依达拉奉治疗可降低MMP-9表达、出血性转化率,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
  • 银杏酮酯滴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观察 下载:42 浏览:458
  • 王松国 《心脑血管病研究》 2019年10期
  • 摘要:
    目的探讨银杏酮酯滴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冠心病心绞病患者75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0例,对照组35例),对照组服用单硝酸异山梨酯片,观察组服用银杏酮酯滴丸。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87. 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0. 00%(P <0. 05);心电图效果对比,观察组总有效率72. 50%,高于对照组(48. 57%);血液流变学的改善观察组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银杏酮酯滴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 高压氧治疗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及脑水肿的影响分析 下载:41 浏览:451
  • 徐天阳 徐挺立 《心脑血管病研究》 2019年10期
  • 摘要:
    目的探讨高压氧治疗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恢复、脑水肿程度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诊治的114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和B组各57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基础治疗,A组患者同时给予高压氧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肿体积、绝对水肿体积、相对血肿体积、表观扩散系数(ADC)、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血清神经元烯醇化酶(NSE)、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结果治疗后A组患者的血肿体积、绝对水肿体积、相对血肿体积、ADC测定值显著的低于B组(P <0. 05);治疗后A组患者的NSE、ET-1测定值显著的低于B组(P <0. 05),A组患者的TGF-β1、NO水平高于B组(P <0. 05);治疗7天、14天后,A组患者的NIHSS评分低于B组(P <0. 05)。治疗3个月后,A组患者的恢复良好率66. 67%高于B组的47. 37%(P <0. 05)。结论高压氧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有利于减轻患者脑水肿的程度、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
  • 高危肺栓塞介入溶栓与静脉溶栓治疗效果探讨 下载:40 浏览:458
  • 王松茂 韩伟 王林君 孟路阳 《心脑血管病研究》 2019年10期
  • 摘要:
    目的探讨高危肺栓塞介入溶栓与静脉溶栓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26例高危肺栓塞患者分为观察组(13例)和对照组(13例)。观察组患者行介入溶栓治疗,对照组患者行静脉溶栓治疗。比较两组疗效、血栓变化、各项指标变化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100. 00%)比对照组(84. 62%)高,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经治疗后,观察组存在2例肺动脉干一级分支充盈缺损,对照组存在5例。经溶栓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肺动脉压(PAP)、血氧分压(PaO2)、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D-二聚体等指标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1例(7. 69%)低于对照组4例(30. 7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介入溶栓与静脉溶栓治疗高危肺栓塞效果相当,均能有效改善患者症状,也能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 心肌分层应变评估冠心病患者的左心室功能 下载:39 浏览:455
  • 彭玲耀1 朱江2 《心脑血管病研究》 2019年10期
  • 摘要:
    目的探讨心肌分层应变成像评估无心室壁收缩活动异常的可疑冠心病患者左心室心肌多层纵向应变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心内科住院患者70例,超声心动图检查无心室壁收缩活动异常,所有的患者均行冠状动脉造影,根据造影结果分成两组,病例组39例,左冠状动脉主干狭窄> 50%或冠状动脉主要分支狭窄> 70%;对照组31例,左冠状动脉主干狭窄<50%或冠状动脉主要分支狭窄<70%。应用心肌分层应变成像测定上述病例的左心室心肌多层整体纵向应变(GLS),比较分析它们的差异。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获取判断存在冠状动脉严重狭窄的最佳截断值。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病例组左心室各层GLS均明显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1),ROC曲线显示判断存在冠状动脉严重狭窄时,心内膜GLS最佳截断值-22. 57%,敏感度82. 11%,特异度87. 13%;中层GLS最佳截断值-20. 01%,敏感度79. 48%,特异度80. 63%;外膜GLS最佳截断值-16. 78%,敏感度66. 74%,特异度90. 32%。结论存在冠状动脉严重狭窄的冠心病患者左心室心肌各层GLS均减低,心肌分层应变有助于识别冠状动脉严重病变程度。
  • 缺血性二尖瓣关闭不全患者行PCI+MIVS与CABG+MVS治疗临床效果比较 下载:51 浏览:482
  • 李传传1 任明明2 陈立波2 韩振2 李敬来2 冯钢2 许志峰2 于洋3 顾承雄3 《心脑血管病研究》 2019年9期
  • 摘要:
    目的合并双支冠状动脉疾病(CAD)的中重度缺血性二尖瓣关闭不全(IMR)的患者比较先行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后行微创二尖瓣手术(MIVS)与选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联合二尖瓣手术(CABG+MVS)临床效果比较。方法在北京大学深圳医院心血管病外科住院患者3358例中,接受PCI+MIVS 18例,CABG+MVS 24例,两组患者进行手术效果比较。结果 PCI+MIVS组与CABG+MVS组二尖瓣修复率、术后并发症住院总时间、1月内死亡率、心力衰竭、1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两组体外循环时间[(141. 12±25. 39) min vs(202. 67±45. 94) min]和主动脉阻断时间[(78. 63±17. 85) mis vs (129. 44±33. 72) min]和呼吸机辅助时间[(17. 42±3. 88) h vs (24. 54±2. 63) h]和输注红细胞单位[3. 54(1-5) VS 1. 56(0-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中重度IMR合并双支CAD的患者选择PCI+MIVS治疗方式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
  • 针灸预处理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 下载:50 浏览:469
  • 朱建刚1 宋先斌1 杨红娟2 翟昌林3 《心脑血管病研究》 2019年9期
  • 摘要:
    目的研究针灸预处理调节内质网应激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45只SD大鼠随机分为四组,即:假手术组(Sham组)、模型组(I/R组)、针灸预处理组(EP组)、针灸预处理+LY294002组(EP+LY294002组)。I/R组、EP组、EP+LY294002组分别建立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EP组与EP+LY294002组预先予以电针"内关穴"处理,EP+LY294002组于手术前1周皮下注射LY294002试剂。手术后1周超声心动图测定各组大鼠心功能,HE染色法观察心肌组织损伤情况,蛋白免疫印迹法测定Akt通路及内质网应激相关蛋白GRP78、CHOP、Caspase12的表达情况。结果超声心动图结果显示,EP组左心室收缩末期压力(LVESP)、压力上升最大速率(dp/dt max)、压力上升最小速率(dp/dt min)水平均高于I/R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压力(LVEDP)低于I/R组(均P <0. 01),EP+LY294002组LVESP、dp/dt max、dp/dt min均低于EP组,LVEDP高于EP组(均P <0. 01)。HE染色示,与I/R组相比,EP组心肌细胞损伤明显减轻,少量炎性细胞堆积,心肌纤维走形较规律;与EP组相比,EP+LY294002组心肌组织损伤再次出现加重。蛋白免疫印迹结果显示:与I/R组相比,EP组p-Akt表达明显增加(P <0. 01),与EP组相比,EP+LY294002成功阻断p-Akt表达,内质网应激相关蛋白GRP78、CHOP、Caspase12表达显著回升(均P <0. 01)。结论针灸预处理可有效降低内质网应激从而发挥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Akt通路激活相关。
  • 针灸预处理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 下载:50 浏览:469
  • 朱建刚1 宋先斌1 杨红娟2 翟昌林3 《心脑血管病研究》 2019年9期
  • 摘要:
    目的研究针灸预处理调节内质网应激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45只SD大鼠随机分为四组,即:假手术组(Sham组)、模型组(I/R组)、针灸预处理组(EP组)、针灸预处理+LY294002组(EP+LY294002组)。I/R组、EP组、EP+LY294002组分别建立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EP组与EP+LY294002组预先予以电针"内关穴"处理,EP+LY294002组于手术前1周皮下注射LY294002试剂。手术后1周超声心动图测定各组大鼠心功能,HE染色法观察心肌组织损伤情况,蛋白免疫印迹法测定Akt通路及内质网应激相关蛋白GRP78、CHOP、Caspase12的表达情况。结果超声心动图结果显示,EP组左心室收缩末期压力(LVESP)、压力上升最大速率(dp/dt max)、压力上升最小速率(dp/dt min)水平均高于I/R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压力(LVEDP)低于I/R组(均P <0. 01),EP+LY294002组LVESP、dp/dt max、dp/dt min均低于EP组,LVEDP高于EP组(均P <0. 01)。HE染色示,与I/R组相比,EP组心肌细胞损伤明显减轻,少量炎性细胞堆积,心肌纤维走形较规律;与EP组相比,EP+LY294002组心肌组织损伤再次出现加重。蛋白免疫印迹结果显示:与I/R组相比,EP组p-Akt表达明显增加(P <0. 01),与EP组相比,EP+LY294002成功阻断p-Akt表达,内质网应激相关蛋白GRP78、CHOP、Caspase12表达显著回升(均P <0. 01)。结论针灸预处理可有效降低内质网应激从而发挥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Akt通路激活相关。
  •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同型半胱氨酸与心功能的相关性研究 下载:44 浏览:460
  • 施胜铭 刘燕 孙悦 《心脑血管病研究》 2019年9期
  • 摘要:
    目的研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心功能的相关性。方法收集本院因慢性心力衰竭住院的患者158例为心力衰竭组,选择同期非心力衰竭入院患者150例为非心力衰竭组,收集两组患者基本资料及检验、检查结果,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HCY与慢性心力衰竭发生的相关性。依据HCY水平,将158例心力衰竭患者分为高HCY组(98例)和正常HCY组(60例),比较两组患者心功能的状态。结果慢性心力衰竭组患者平均HCY为(22. 08±5. 86)μmol/L,非心力衰竭组平均HCY为(11. 41±2. 13)μmol/L,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 HCY与慢性心力衰竭发生的OR值为1. 12(95%CI 1. 01~2. 59,P <0. 05);在158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高HCY组患者心功能分级、脑钠肽(BNP)、6min步行距离、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均较HCY正常组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高HCY血症发生率更高,HCY增高与慢性心力衰竭发生独立相关,高HCY血症患者心功能状态更差。
  • 血栓弹力图预测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价值 下载:43 浏览:460
  • 张超 《心脑血管病研究》 2019年9期
  • 摘要:
    目的探讨血栓弹力图(TEG)预测急性脑梗死患者出现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的价值。方法采用TEG5000血栓弹力图仪对2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TEG检测,分别测定凝血反应时间(RT)、凝血形成时间(KT)、凝固角(ɑ-Angle)、最大振幅(MA)、凝血块强度(G)和凝血指数(CI),并对上述参数与是否发生END现象进行相关性分析。根据检查后72h内有无出现END现象,将患者分为END组和无END组。结果 200例患者中,62例出现了END,约占31. 00%。END组RT和KT明显少于无END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1); END组患者RT、KT缩短的患者比例明显高于无END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在校正糖尿病、吸烟、P选择素水平、hsCRP水平、NIHSS评分和载脂蛋白B水平等因素后,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RT缩短与发生END独立相关(OR=1. 60,P <0. 05)。结论 TEG中RT缩短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出现END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 高血压伴高同型半胱氨酸患者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相关标志物水平变化观察 下载:53 浏览:484
  • 赵亮 谢伟 李娜 张雯 喜林强 邹琦 张娟娟 李岳阳 沈晓程 《心脑血管病研究》 2019年8期
  • 摘要:
    目的分析高血压伴高同型半胱氨酸(Hcy)患者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及血栓前状态的相关标志物水平变化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高血压伴高Hcy患者80例为观察组,选择同期Hcy水平正常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60例为对照组,选择同期门诊体检健康者40例为正常组。比较三组研究对象的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及血栓前状态的相关标志物的水平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Hcy、血栓调节蛋白(TM)、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管性假性血友病因子(v WF)、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140(GMP-140)、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与正常组(均P <0. 05),而叶酸、维生素B12及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与正常组(均P <0. 05)。结论高血压伴高Hcy患者的Hcy、TM、hs-CRP、v WF、GMP-140、PAI-1、FIB、D-D水平较高,而叶酸、维生素B12、t-PA水平较低。
  • 血浆游离脂肪酸水平在心血管疾病中诊断价值 下载:56 浏览:467
  • 阚莹 陆纪德 葛智儒 《心脑血管病研究》 2019年8期
  • 摘要:
    目的探讨游离脂肪酸(FFA)水平与心血管疾病相关性及其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分别比较不同类型的冠心病患者中FFA水平,探讨FFA与不同类型冠心病的相关性。结果冠心病组中FFA水平在多支病变组中(0. 76±0. 56) mmol/L大于单支病变组(0. 65±0. 38) mmol/L和两支病变组(0. 61±0. 41) mmol/L,三亚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多元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中发现,FFA是急性心肌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P <0. 05)。结论血浆FFA是心肌梗死型冠心病独立危险因素之一,可作为一项独立的生化指标对心肌梗死进行初步的辅助诊断。
加入编委加入审稿人
心脑血管病研究  期刊指标
出版年份 2018-2025
发文量 722
访问量 106325
下载量 29512
总被引次数 398
影响因子 0.672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