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与工程管理
建筑与工程管理
《建筑与工程管理》系开放获取期刊,主要刊登建筑及工程管理相关的高水平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本刊支持思想创新、学术创新,倡导科学,繁荣学术,集学术性、思想性为一体,旨在给世界范围内的科学家、学者、科研人员提供一个传播、分享和讨论该领域内不同方向问题与成果交流的学术平台。

ISSN: 3007-9942

《建筑与工程管理》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



提示文字!

注:我们将于1~7个工作日告知您审稿结果,请耐心等待;

您也可以在官网首页点击“查看投稿进度”输入文章题目,查询稿件实时进程。

  • 高层建筑电梯楼梯协同疏散的仿真实验研究 下载:54 浏览:376
  • 李倩 鲁祥友 景艳阳 李德辉 方武 《建筑与工程管理》 2020年7期
  • 摘要:
    近年来高层建筑逐渐增多,但高层建筑普遍存在逃生线路长,火灾严重性大的问题。为了缩短高层建筑在消防疏散中的疏散时间,降低高层建筑火灾发生后的事故严重程度,利用疏散软件Pathfinder分析了高层建筑中使用电梯楼梯协同疏散的可行性。结果表明:高层建筑电梯可以作为协同疏散的辅助工具,增加一部电梯比单纯增加电梯最大运行速度要更加有效;设置每层电梯都使用总人数的固定比例进行疏散的时候,楼梯资源不易被充分利用;当设置n层及n层以上每层总人数的不同比例使用电梯进行向下疏散,存在最佳疏散楼层N11及最佳疏散比例20%,最后一个通过电梯疏散完毕与最后一个通过楼梯疏散完毕的人员仅相差2.7s,此方法可以为相关高层建筑火灾疏散策略的决策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实验结果说明了电梯疏散的教育和培训很重要,在高层建筑中合理使用电梯进行疏散可以很大程度减少总疏散时长。
  • BIM技术在地铁车站下穿既有地道桥施工中的应用研究 下载:38 浏览:367
  • 严小卫1 于晓辉2 赵智成2 陈博文2 《建筑与工程管理》 2020年7期
  • 摘要:
    地铁车站的建设施工涉及进度、成本、质量、安全等多维度问题,基于施工组织困难、周围环境复杂的施工现状,对工程项目进行信息化和精细化管理显得尤为重要。基于哈尔滨地铁3号线哈平路地铁车站下穿既有地道桥施工项目,采用BIM技术和有限元分析联合深化设计方案,提出一种基于BIM技术的城市地铁车站建设施工联合设计管理方法。工程实践结果表明:BIM技术在三维可视化设计和施工方案优化等方面均表现出了精准、高效的管理水平。所建立的基于成本和进度的5D集成化管理平台实现了工程多维度信息的高效传递,不仅提高了管理效率,还可以确保施工过程安全有序地进行。为以后类似工程实践提供了新思路,在地铁项目施工组织管理等方面有着较大的应用价值。
  • 基于BIM的公共建筑能耗估算与模拟 下载:50 浏览:374
  • 何立华1,2 崔萧1 胡清畅1 《建筑与工程管理》 2020年7期
  • 摘要:
    公共建筑是城市提供社会服务的主要场所,相比于住宅建筑能耗量所占比重较大,是建筑节能任务中最主要的关注目标。然而,传统的建筑能耗估算方法对能耗分析往往在数据的集成化、信息处理的可视化以及信息的即时性与准确性上存在不足。在对公共建筑能耗影响因素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公共建筑能耗估算体系,并借助BIM平台建立了建筑信息模型,通过能耗估算软件Ecotect与BIM软件的交互操作对该模型进行太阳辐射、日照遮挡等性能的分析,解决了传统能耗分析方法对能耗数据量化不准确的局限性问题,实现了信息处理的可视化。
  • 基于多级可拓的绿色公建项目技术经济性评价 下载:53 浏览:373
  • 李辉山 穆超 《建筑与工程管理》 2020年7期
  • 摘要:
    为有效促进我国西部地区资源节约在绿色公共建筑中的应用,从4个方面细分,对17项技术措施进行分析,选择投资回收期、增量成本与增量效益作为经济评价指标,通过定性信息定量化的方式,构建经济评价指标体系,交叉利用区间层次分析法和物元可拓理论,建立绿色公共建筑项目资源节约的经济评价模型。使用区间层次分析法测算出评价指标的综合权重,运用多级可拓法对评价指标的经典域、节域和待评价物元综合分析,构建关联函数,客观全面地得出绿色公共建筑资源节约技术经济评价等级,并在实际案例对该模型的可行性和实用性进行验证。
  • 深圳前海多元主体街坊整体开发模式研究 下载:56 浏览:357
  • 郭军 刘劲 荆治国 《建筑与工程管理》 2020年7期
  • 摘要:
    "街坊整体开发模式"在保证城市规划功能全面实现的同时,可以实现土地高效、集约利用,打造高品质的街坊整体形象,提升物业价值,已成为国际、国内超大型城市中心区域开发建设的一种创新模式。在梳理、总结既有文献中街坊整体开发模式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深入剖析深圳前海合作区十九单元03街坊整体开发案例,对街坊整体开发模式的内涵、落地举措、优缺点展开分析,并进一步提出多元主体合作环境下的街坊整体开发模式实施的主要措施和做法,以期为类似项目的开发建设提供参考。
  • 基于本体和案例推理的深基坑施工安全风险评估 下载:54 浏览:361
  • 谭文博1 郭海湘1,2 宫培松1 郭聖煜1 《建筑与工程管理》 2020年6期
  • 摘要:
    为了更好地实现深基坑施工安全风险评估,利用本体模型和案例推理技术研究深基坑施工安全风险知识的重用。通过对风险评估案例的分析,设计深基坑施工安全风险评估的本体模型,使案例表示更加规范化,同时为领域知识提供了良好的共享性和可扩展性。将历史案例数据进行整理并构建子案例库用于案例推理,运用案例推理技术匹配出相似案例,确定目标案例的风险等级和措施清单。运用本体和案例推理技术,结合工程实际开发了深基坑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模型,实现了风险评估的知识重用,为专家和技术人员提供了高效的风险评估支持。
  • 输电工程斜向螺旋锚基础费用计列研究 下载:53 浏览:354
  • 张弘扬 张灿 屠庆波 靳书栋 《建筑与工程管理》 2020年6期
  • 摘要:
    斜向螺旋锚基础施工技术作为输电线路工程中的一项新技术,可以有效减少工程对环境的影响,提升输电工程建设的效率,但目前对其费用计列还缺乏相应计列标准。运用统计分析法和比较类推法两种方法,对样本工程斜向螺旋锚基础工程施工人工、材料和机械台班消耗量及单价信息进行收集测算,形成定额形式的施工费用基价,进而完成全费用价格的取定,再通过与样本工程合同费用的对比,合理确定输电工程斜向螺旋锚基础费用计列标准,应用该费用标准分析斜向螺旋锚基础与传统钢筋混凝土基础的造价水平差异。
  • 基于利益相关者视角的绿色建筑建造成本风险研究 下载:54 浏览:338
  • 何志林 王家远 李婕 《建筑与工程管理》 2020年6期
  • 摘要:
    绿色建筑成本问题一直备受行业关注,且建造成本是绿色建筑成本增量最明显的部分。为有效管控绿色建筑建造成本风险,采用问卷调查、专家访谈与结构方程模型等方法,从利益相关者的视角探讨影响绿色建筑建造成本的关键利益相关者与关键风险因素。结果表明,设计单位对绿色建筑建造成本的影响最大,而监理单位对绿色建筑建造成本的影响似乎最小。此外,在风险等级划分上,关键风险因素主要与业主方、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相关。
  • TOT项目第一阶段转让关键成功因素研究 下载:52 浏览:353
  • 杨杰邢 钟丹 李素梅 张庆 《建筑与工程管理》 2020年6期
  • 摘要:
    TOT项目相较于传统政府投资项目,具有提质增效且盘活存量资产的优点。通过文献分析法总结影响TOT项目第一阶段转让的关键成功因素包括政策法规支持、定价合理、风险分配、运营保证和项目可持续性。搜集典型案例,运用定性比较分析法验证关键成功因素对TOT项目第一阶段转让的组合影响,研究表明:当政策法规支持、定价合理和项目可持续性并存时或政策法规支持、定价合理、运营保证并存但风险分配有限合理,都有助于TOT项目的成功转让。最后提出完善法规制度环境、加强国有资产评估、构建合理的风险分担机制、提高企业技术竞争力和评估项目效益的对策,提高TOT项目第一阶段转让的成功率,推进TOT模式规范化发展。
  • 城市地下综合管廊PPP项目风险分担研究 下载:42 浏览:352
  • 邵宇 刘菁 《建筑与工程管理》 2020年6期
  • 摘要:
    制约城市地下综合管廊PPP项目发展的关键是合理的风险分担问题。项目参与各方之间存在权力不平等、利益诉求差异等因素,使得地下综合管廊PPP项目中庞杂的风险无法在项目各参与方之间合理分担。依托长春市城区地下综合管廊PPP项目,针对私营部门各参与方之间的风险分担,引入风险承担能力、风险应对能力、合作机制及风险属性等影响因素,运用熵权-ANP模型计算风险分担指标主客观组合权重,优化Shapley值,进而得到风险分担的最优比例。改进后的风险分担机制克服了以往综合管廊PPP项目风险分担考虑因素不全面、分担方法不科学、承担主体不明确的研究瓶颈,可为地下综合管廊PPP项目风险分担提供合理的借鉴。
  • 基于DEMATEL的造价BIM障碍分析及提升路径研究 下载:56 浏览:335
  • 董娜1 郭峻宁1 姜涛2 《建筑与工程管理》 2020年5期
  • 摘要:
    随着我国建筑信息化技术的普及推广,设计施工领域的BIM应用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而造价咨询业的BIM应用仍有待完善。在国内外造价BIM应用现状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实际案例分析和业内专家访谈总结出造价BIM应用的障碍因素,利用DEMATEL分析各障碍因素间的关系,分析结果表明:缺乏政府和行业主管部门政策支持对其他因素影响最大;企业高层管理者的支持成为影响BIM推广的直接原因。并根据模型分析结果,提出造价BIM的推广实施路径。
  • 经济法视角下我国装配式建筑行业发展的谦抑干预研究 下载:54 浏览:357
  • 崔琦 郑晖 冯仲俐 高立帅 苹珏 《建筑与工程管理》 2020年5期
  • 摘要:
    随着我国建筑工业化及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装配式建筑的应用是目前建筑行业发展的主要趋势。但是与传统现浇建筑相比,装配式建筑建安成本更高,装配式建筑企业未来的收益难以确定,且短期投入又会增加,这就需要国家通过合理的行政措施及经济政策促进行业初期的发展。而在目前的装配式建筑市场中,政策与市场并不能很好地结合,形成了政府政策唱独角戏,缺乏市场推动力的行业环境。从经济法学理论着手,提出了借鉴更符合市场地位重塑性要求的"谦抑干预"理念,分析了如何从技术创新及消费者两方面进行以市场为主导的政策干预。并建议我国装配式建筑行业发展应以"谦抑干预"的方式,以"市场优先原则"为指导思想,进行更有效的、以市场为主导的政策干预。
  • 装配式建筑企业技术研发与政府激励的演化博弈研究 下载:53 浏览:352
  • 陈勇1,2 李忠富1 《建筑与工程管理》 2020年5期
  • 摘要:
    基于自然人有限理性观点和不对称信息条件,引入企业研发失败概率和研发溢出效应以及政府政策溢出效应构建了地方政府激励政策与装配式建筑企业创新策略的演化博弈模型,分析双方的演化稳定策略。通过分析可知政府的激励决策受政府激励成本、企业研发为政府带来的社会收益和环境收益等因素影响较大;企业的研发决策受研发成本、研发收益、研发风险、技术研发外部性以及政府激励的影响较大;技术研发失败概率应控制在合理区间,有助于实现博弈最优均衡。政府应为企业打造良好的研发环境和技术交易服务平台保障企业的技术研发活动,不宜仅通过提高研发补贴促进企业参与研发;企业应立足自身条件,充分考虑研发风险因素和外部性影响,合理制定研发决策。
  • 基于模拟—优化方法的装配式混凝土建筑供应链模式和施工活动优化研究 下载:52 浏览:361
  • 陈石玮 王要武 冯凯伦 《建筑与工程管理》 2020年5期
  • 摘要: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正在中国大力推广。和传统现浇施工相比,装配式施工的表现不仅取决于现场施工活动,还受到装配式构件供应链的影响。因此,在制定施工计划时,需要将装配式构件的供应链模式和施工活动共同进行考量。然而,以往关于装配式施工的研究中很少考虑供应链模式,这使得目前还缺乏能够同时为供应链模式和施工活动进行优化的决策方法。为此,提出基于离散事件模拟和粒子群优化算法的模拟—优化方法,来优化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施工中的供应链模式和施工参数,以达到最优的施工表现,包括施工工期、成本和温室气体排放。将该方法应用于深圳的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案例,应用结果说明模拟—优化方法能够快速并有效地优化施工表现,为以后的相关研究提供了参考。
  • 生活圈视角下整合型民生服务模块化研究 下载:55 浏览:352
  • 王淼 吴松涛 《建筑与工程管理》 2020年4期
  • 摘要:
    存量化城市发展背景下,为提高城市民生服务水平及效率,基于生活圈视角,提出整合型民生服务规划模式。并针对旧城区、新城区兼顾不同城市建成条件,提出不同整合型规划模式分类。在此基础上,建立民生服务模块化三维框架,从服务功能、服务流程、服务管理3个维度对模块化构建方式进行分析,并确定三维框架下民生服务效能。应用整合型模块化服务框架,对民生服务组织与流程进行落实,并从管理流程、建设时序与住区营造角度提出了落实策略。
  • 工程总承包供应链动态合作契约研究 下载:46 浏览:373
  • 冯程 黄梅萍 张笑华 王黎园 《建筑与工程管理》 2020年4期
  • 摘要:
    以工程总承包供应链为研究对象,基于委托代理理论和激励理论,考虑现实生活中供应链参与方动态多期合作的特性,建立工程总承包静态和动态合作模型,探讨不对称信息分别对静态、动态合作下总承包供应链参与方决策结果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不对称信息的存在会扭曲总承包商的行动,降低工程总承包供应链的运行绩效,而由于动态前后两期的相互制约关系,使得总承包商比静态条件下付出更多的努力,有效地减少了业主在第一期的道德风险损失。
  • 国内建筑工人不安全行为研究综述 下载:52 浏览:358
  • 倪国栋1,2 高富宁1,2 徐恒1,2 乔亚宁1,2 《建筑与工程管理》 2020年4期
  • 摘要:
    我国工程建设领域的安全形势依旧严峻,建筑工人的不安全行为是导致安全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研究建筑工人的不安全行为对遏制安全事故发生显得尤为重要。基于CNKI数据库资源对近年来国内有关建筑工人不安全行为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系统梳理,阐述了相关文献的发表数量、发表期刊和发表机构,重点从相关研究理论、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等方面进行了系统归纳和深入分析,并提出了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研究结果可以为学术界和企业界进一步从建筑工人不安全行为视角研究解决工程安全问题提供借鉴与参考。
  • 基于PCA-COWA-灰色定权聚类的工程项目BIM应用能力评价 下载:59 浏览:369
  • 孙斐 赵金先 孟玮 蒋克洁 《建筑与工程管理》 2020年4期
  • 摘要:
    针对工程项目BIM应用能力的测评问题,借助德尔菲法确定影响指标要素集,利用主成分分析对25个指标要素进行降维处理。结合相关研究文献和实际工程,从项目目标维度对9个主成分变量进行整合,进而构建出包括5个一级指标和17个二级指标的BIM技术应用能力评价指标体系。通过COWA算子对指标赋权,建立基于灰色定权聚类分析法的BIM应用能力评价模型对工程项目进行测评,确定出各评价值与等级间的对应关系,识别出薄弱环节。将模型运用到青岛地铁X号线一期项目中,结果表明该项目BIM应用能力为较强等级,在信息管理和安全管理两方面的BIM应用力相对强,从而验证该模型具有可行性和有效性。
  • 利益相关者视阈下的BIM应用价值与阻碍问题研究 下载:42 浏览:363
  • 刘国庆1,2 陈燕升3 《建筑与工程管理》 2020年4期
  • 摘要:
    高投资回报率是BIM得以在建筑工程项目迅速普及和发展的显著动因之一,以往文献多以工程案例或实证分析探讨其应用价值或主要阻碍问题,忽略了组合影响与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博弈,所得结论单一缺失共识性。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从学术谱系回溯高被引文献,构建应用价值与阻碍问题影响因子;以中国建筑业协会BIM专家库作为样本框进行非概率性随机抽样获得104个样本,通过探索性因子分析评价BIM的应用价值权重,以及应用中存在的主要障碍问题,为项目参与方提供管理、投资或决策参考,为促进BIM技术应用发展提出建议。
加入编委加入审稿人
建筑与工程管理  期刊指标
出版年份 2018-2025
发文量 698
访问量 110289
下载量 25263
总被引次数 391
影响因子 0.726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