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与工程管理
建筑与工程管理
《建筑与工程管理》系开放获取期刊,主要刊登建筑及工程管理相关的高水平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本刊支持思想创新、学术创新,倡导科学,繁荣学术,集学术性、思想性为一体,旨在给世界范围内的科学家、学者、科研人员提供一个传播、分享和讨论该领域内不同方向问题与成果交流的学术平台。

ISSN: 3007-9942

《建筑与工程管理》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



提示文字!

注:我们将于1~7个工作日告知您审稿结果,请耐心等待;

您也可以在官网首页点击“查看投稿进度”输入文章题目,查询稿件实时进程。

  • 基于改进区间Shapley值的养老PPP项目收益分配研究 下载:77 浏览:387
  • 邢潇雨 赵金煜 《建筑与工程管理》 2018年7期
  • 摘要:
    合理的收益分配对于促进养老PPP项目成功实施至关重要。针对目前养老PPP项目预期收益的特点,建立基于区间Shapley值的项目收益分配模型,并在综合考虑资源投入、风险分担、合同执行度、绩效贡献度等因素的基础上,运用AHP-模糊综合评价法对收益区间进行修正。实例表明,修正后的收益分配区间能够更加科学合理地体现政府和社会资本的努力水平,从而促进双方的成功合作。
  • PPP项目风险对私营方投资价值的影响研究 下载:69 浏览:415
  • 曹江红1 崔文静2 解本政1 《建筑与工程管理》 2018年7期
  • 摘要:
    随着改革开放的继续深化,PPP模式被政府广泛应用于社会基础设施建设,但民营企业参与PPP项目热情不高,PPP项目落地难、签约率低等现象不得不引发思考。通过文献统计分析,结合我国PPP项目实施的实际情况,以私营方的视角,识别PPP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因素,并根据识别的风险因素编制了调查问卷、构建了结构方程模型,进一步分析风险因素对私营方投资价值的影响,充分验证了政治、法律风险是影响投资价值的关键因素,其中政府信用、法律法规等相关政策标准的变化尤为重要。对私营方参与PPP项目,合理规避风险,提高投资价值,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项目成员工作幸福感:内涵、结构与测量 下载:72 浏览:412
  • 倪国栋 张利忠 杜斌 杨洁 张凯 《建筑与工程管理》 2018年7期
  • 摘要:
    针对工程建设领域项目组织的特点,阐述了项目成员工作幸福感的内涵,从主观幸福感和心理幸福感两个方面建立了项目成员工作幸福感的结构维度,包括工作中的人际关系、工作旺盛感、工作胜任感、工作认可度、工作投入度、工作满意度和工作中的积极情绪7个维度,并研究开发了测量量表。通过编制调研问卷在预调研基础上对题项进行修订得到正式问卷,正式调研共获得540个有效样本,分成两组分别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和验证性因子分析,通过实证检验,最终得到项目成员工作幸福感本土的测量量表。研究结果表明,该测量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可以为项目成员工作幸福感的相关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 重大建设工程非自愿性移民贫困与治理研究评述 下载:69 浏览:415
  • 汪洋 冯怡宁 刘晶 《建筑与工程管理》 2018年7期
  • 摘要:
    为探求重大建设项目非自愿移民的贫困机理和治理模式,从快速城市化视角,重新认知重大建设项目的公平效率及由此导致的工程移民贫困的社会问题。分别从宏微观角度回顾归纳了重大建设工程移民致贫成因和影响的研究发展,概括分析了不同学科对工程移民社会冲突与福利问题的研究进展;归纳阐述了国内外工程移民问题的治理模式研究和工程实践。在对工程移民致贫机理、社会冲突和治理模式3个层次的现有研究进行比较分析基础上,梳理归纳了当前重大建设项目工程移民社会问题的主要研究方法及其数据获得途径,分析提出了工程移民贫困和社会融合问题的研究展望和新思路。
  • 基于关系合同的重大工程隧道行为治理模型 下载:70 浏览:391
  • 邱聿旻 程书萍 巫城亮 盛昭瀚 《建筑与工程管理》 2018年7期
  • 摘要:
    目前,我国重大工程建设管理过程中,仍然存在道德风险、资产专用或敲竹杠以及逆向选择等隧道行为,极易引发进度延迟、成本上升、质量下降等风险,甚至导致工程失败。在分析承包商隧道行为的基础上提出业主-承包商合同治理模式,构建委托代理模型,探讨显性合同与关系合同下的激励机制。研究发现,引入关系合同与激励机制能有效防范承包商隧道行为,且能有效促进业主与承包商长期合作;政府作为重大工程管理者,应该引导工程行业建立信息公开平台与承包商筛选机制,从而提升整体行业水平,规范行业企业行为。
  • 集成项目交付(IPD)模式合同条件研究 下载:55 浏览:501
  • 何清华1 何祎林1 高宇2 王歌1 《建筑与工程管理》 2018年6期
  • 摘要:
    合同条件是保证(IPD)模式成功实施的重要手段。通过阐述关系型合同区别于交易型合同的特点及优势,基于AIA、Consensus DOCS和定制型(以IFOA为例)三类典型合同文本,对过渡型、多方型和SPE型3种IPD合同的管理和决策制定、成本控制、成本补偿与激励、风险分配与控制和争议处理等关键要素进行分析,归纳出不同IPD合同类型所蕴含的管理理念,以利于IPD参与方对合同的理解和选择,为IPD模式在中国的应用与发展提供借鉴与启示。
  • 东北地区混凝土施工的人因差错分析 下载:69 浏览:465
  • 李舒仪1 张云宁1 赵炜2 《建筑与工程管理》 2018年6期
  • 摘要:
    如今的工程项目日益复杂,且东北地区由于低温期漫长、温差大,对混凝土施工的细节要求更高。结合东北地区施工特点,绘制人因差错发生过程和纠偏示意图,用人因事件树的条件概率计算结果来验证纠偏效果。通过查阅相关数据,计算人因差错对混凝土的影响程度值,比较不同检查次数后残余人因差错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探究施工质量问题的来源,汇总东北地区常见人因差错。在考虑人的纠偏能力后,人的操作成功率增大,混凝土的强度有保证。且随着检查次数增加,每次检查的效率呈下降趋势,建议选定一次全面检查来控制人因差错。
  • 基于区间直觉模糊AHP法的大坝浇筑方案选取 下载:19 浏览:216
  • 王仁超 王帅 苏贝 《建筑与工程管理》 2018年6期
  • 摘要:
    针对工程方案优选中的模糊问题,基于直觉模糊层次分析法,将同时考虑隶属度、非隶属度及犹豫度的区间直觉模糊数引入层次分析法,对工程方案进行优先排序。通过建立层次结构模型,根据影响因素的重要性差异确定直觉模糊判断矩阵,依据决策者权重,计算各方案判断矩阵的熵权,从而得到各方案在不同属性下的最终熵权,并依据大小排序确定最优方案。将该方法应用于工程案例,通过计算和分析证明了本方法在工程方案优选问题中有效性及可行性。
  • 基于熵权法的绿色建筑项目管理绩效可拓评价 下载:31 浏览:315
  • 赵金先 武丹丹 张英 王苗苗 《建筑与工程管理》 2018年6期
  • 摘要:
    为确保绿色建筑得到进一步发展,需对其项目管理水平进行科学合理评价。将熵权法和可拓学理论引用到绿色建筑项目管理绩效评价体系中,采用熵权法确定指标权重,在给出关联函数及绩效评定等级的基础上,构建绿色建筑项目管理绩效可拓评价模型。通过计算各评价指标关于绩效测度的关联程度,确定各指标及总体项目管理绩效水平所处的等级。通过算例表明:该方法在绿色建筑项目管理绩效评价中具有较好的适用性。
  • 审计监督下工程监理质量行为选择机理分析 下载:20 浏览:195
  • 夏浩1,2 季永蔚1,2 《建筑与工程管理》 2018年5期
  • 摘要:
    传统工程审计对工程实体质量及参建方工程质量行为的审计监督较少,尤其缺乏对监理方行为的监督审计。针对工程监理与审计机构之间的多阶段博弈过程,从相关者利益最大化角度出发,构建了工程监理质量行为选择的计算实验模型,设计了不同审计成本投入、审计频率及处罚强度下的多种实验情景,通过计算实验得到了工程监理质量行为及收益等的演化结果,分析发现:审计机构需通过加大审计成本投入,使用高审计频率及合理控制处罚强度来规制监理单位质量反向行为。
  • 基于多元联系数的地铁钻爆法施工风险评价研究 下载:38 浏览:341
  • 赵金先 李堃 王苗苗 张英 《建筑与工程管理》 2018年5期
  • 摘要:
    为提高地铁钻爆法施工风险评价的科学性,对钻爆法地铁施工过程中的风险因素进行分析,建立了钻爆法地铁施工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并引入集对分析中的多元联系数理论,将风险评价作为一个不确定性系统进行分析,运用更适合不确定性系统的区间层次分析确定风险评价体系各指标的权重,根据相关规范,建立基于集对分析的四元联系数的风险同异反评价模型,并对得出的联系数分量数值结果进行系统分析。通过计算各阶偏联系数对钻爆法地铁施工风险的发展趋势进行分析。通过实际案例进行风险联系数的计算与分析,验证了该方法在地铁钻爆法施工风险评价及其趋势分析中的适用性。
  • 基于工程量清单的建筑碳排放实证与减排策略研究——以福建省为例 下载:36 浏览:352
  • 郑艳丹1 赖芨宇1 吴淑艺1 孙晓丹2 《建筑与工程管理》 2018年5期
  • 摘要:
    建筑建设规模逐渐扩大、耗能逐渐增多,是造成温室气体含量骤增的原因之一,其中施工阶段温室气体集中排放且排放强度高,是核算建筑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难点之一。以CO2为研究目标,参考建筑造价方式得出建筑施工阶段的碳排放量计算公式,并通过福建省相关项目实例进行验证,分析碳排放特征和规律,从建筑碳排放政策法规、建筑材料的选取、建筑建设过程中使用的机械设备、施工工艺等多方面提出减排策略,为政府、企业等各方拟定减排对策提供了便捷可查的资料,促进建设项目实现可持续发展。
  • 我国农村装配式建筑发展对策研究 下载:40 浏览:434
  • 肖帅 郝生跃 任旭 《建筑与工程管理》 2018年5期
  • 摘要:
    目前,我国农村住房普遍采用的是砖混结构,其建造成本高、质量差、资源浪费严重,而装配式建筑恰好具有生产效率高、质量好、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等优点,可以有效地解决我国农村住房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基于我国农村住房建设的现状以及装配式建筑在我国农村的发展概况,运用SWOT分析方法,分析了装配式建筑在我国农村发展的自身优势和劣势、外部机会和威胁等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农村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对策和建议。
  • 基于ISO 37120分析城市可持续发展水平——以4个一线城市为例 下载:42 浏览:356
  • 张桂林 张雁 闫辉 李弘扬 王幼松 《建筑与工程管理》 2018年4期
  • 摘要: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要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而城市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载体。ISO 37120城市可持续发展评价体系自2014年颁布以来,在国外逐步得到认可。采用全排列综合图示法分析4个一线城市2013~2016年的基础数据。发现上海和深圳将在城市可持续发展中处于领先地位,北京在缩短与上海和深圳的差距,广州与其他3个城市差距较大,但广州发展趋势很好。针对梳理的数据,对4个城市给出相应的建议:上海应加强创新引领,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深圳应加强公共卫生事业建设和高等教育资源引进;北京应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尤其是空气污染治理;广州应大幅度提高一般公共预算,积极扩大对外开放,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 施工阶段工程造价动态预控系统研究 下载:94 浏览:503
  • 尹凯1 张玉岩1 王海龙2 《建筑与工程管理》 2018年4期
  • 摘要:
    施工阶段工程造价控制相比其他阶段更富于变化,更需要动态预控方法。在造价动态预控流程中,数据整理分析是基础,测算是关键,偏差分析与优化调整是途径。以施工阶段工程造价动态测算为目标,应用灰色模型对具体项目进行工程造价实时测算,并将实际造价预测值与计划值相对比,分析偏差及产生偏差的原因,针对不同因素导致的施工阶段工程造价变化归纳出重点调整措施,为施工阶段工程造价动态控制提供借鉴。
  • 基于SEM的建设项目造价控制影响因素研究 下载:66 浏览:345
  • 王德芳1 郑生钦1 郭彦峰2 《建筑与工程管理》 2018年4期
  • 摘要:
    在城市化推进过程中,我国建筑产业逐渐形成以建设项目工程造价为主的市场竞争点。但在工程项目建设活动中,就造价成本而言,容易出现预算与决算相差过大、成本控制难、投资失控等问题。基于文献研究,构建了建设过程、材机选取、造价依据、项目管理、组织管理及财务管理对建设项目造价控制构成影响的假设模型,将问卷调研数据代入结构方程模型实证分析建设项目造价控制的关键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建设项目造价控制受建设过程的直接影响,以及材机选取、造价依据、项目管理、组织管理及财务管理的直接和间接影响,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建设过程、项目管理、材机选取、组织管理、造价依据、财务管理。该研究结果对建设项目成本造价的控制和管理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 国际工程承包商与竞争者协同进化NKC模型研究 下载:29 浏览:254
  • 赵振宇 王岚 《建筑与工程管理》 2018年4期
  • 摘要:
    动态能力是企业为应对复杂多变的环境,整合、建立和重构内外部竞争力以保持持续竞争优势的能力,国际工程承包商需通过提升动态能力以应对挑战并取得绩效。以研究国际工程承包商动态能力与竞争者协同进化的关系为目标,在建立国际工程承包商动态能力NKC模型基础上,应用系统动力学方法分析国际工程承包商动态能力路径变化趋势,并对国际工程承包商的适应度在有无竞争者影响两种情况下进行对比分析。基于动态能力、协同竞争和适应度景观理论分析国际承包商动态能力路径演化过程。研究发现国际工程承包商与竞争者协同进化对企业的适应度水平即绩效的正面影响效用,归纳提升国际工程承包商在国际市场中适应水平度的机制,通过这些机制有助于提高国际承包商在国际工程市场中的竞争力,帮助国际工程承包商获取更好的绩效回报。
  • 基于委托代理理论的DB模式道德风险治理研究 下载:22 浏览:301
  • 杨杰 宋凌川 崔秀瑞 李晓霞 《建筑与工程管理》 2018年4期
  • 摘要:
    完善DB模式管理机制既满足国内建筑业转型升级的迫切需要,又保证了业主的利益诉求。分析DB模式内涵特点及内部关系,构建"委托—代理"模型阐明了工程总承包市场内"道德风险"存在机理以及业主对于总承包商提供激励和约束措施的必要性。通过对模型参数进行分析,提出引入因素激励函数、相对信息强度和监督函数来规范总承包商的行为,并给予制定合同奖励条款、加强市场环境建设和拓宽业主监督渠道等相应措施建议。
加入编委加入审稿人
建筑与工程管理  期刊指标
出版年份 2018-2025
发文量 698
访问量 110289
下载量 25263
总被引次数 391
影响因子 0.726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