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土木工程
中国土木工程
《中国土木工程》系开放获取期刊,主要刊登土木工程发展综述,重大土木工程实录,发表结构工程、岩土工程及其相关学科的论文,包括科研、设计、施工方面的研究成果与工程实践总结。本刊支持思想创新、学术创新,倡导科学,繁荣学术,集学术性、思想性为一体,旨在给世界范围内的科学家、学者、科研人员提供一个传播、分享和讨论土木工程领域内不同方向问题与成果的学术交流平台。

ISSN: 3079-0107

《中国土木工程》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



提示文字!

注:我们将于1~7个工作日告知您审稿结果,请耐心等待;

您也可以在官网首页点击“查看投稿进度”输入文章题目,查询稿件实时进程。

  • 深基坑工程对周边既有地铁车站的影响分析 下载:83 浏览:479
  • 王森辉 《中国土木工程》 2020年11期
  • 摘要: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增长,地下空间开发也随之增多。结合某工程实例,基于土体硬化模型的有限元分析法,分析了临近地铁车站的深基坑开挖围护结构的变形以及对地铁车站的影响,其分析结果满足运营期间地铁车站变形控制标准,结果表明:选用的基坑围护方案合理,选取的计算模型是合理的,该方法适用于敏感环境条件下深基坑开挖的自身变形及周边敏感性建筑物变形的分析。
  • 珠海软土地区基坑工程的重大风险与对策 下载:78 浏览:479
  • 许锴 《中国土木工程》 2020年11期
  • 摘要:
    珠海地区软土分布范围广,厚度大,具有明显的区域性特征。首先收集整理了大量典型的地勘资料和土工试验数据,统计分析了珠海地区软土的主要工程特性,指出了该地区软土具有孔隙比高、压缩性强,天然含水率高,含水率变化范围大,天然密度低、灵敏度高及欠固结程度大等特性。然后,通过几个基坑工程事故的分析,梳理了珠海基坑工程面临的重大风险,并简要阐述了事故发生的原因,提出了相应的应对措施,可为珠海软土地区基坑工程的设计与施工提供借鉴与参考。
  • 重塑黏土侧压力的试验研究 下载:98 浏览:496
  • 万梁龙 《中国土木工程》 2020年11期
  • 摘要:
    作用在黏土挡墙上的侧压力是影响其安全性的重要参数。为探究竖向荷载和增湿含水率对重塑黏土侧压力的影响,用K0固结仪对非饱和状态下的重塑黏土进行试验,测量增湿和固结过程中的侧压力。试验结果表明,即便竖向荷载较小、增湿程度不大,重塑黏土仍会表现出较大的侧压力,现有的土压力理论会低估作用在黏土挡墙上的侧压力。
  • 码头工程混凝土耐久性试验研究 下载:94 浏览:483
  • 钟志勇 张鸣洲 《中国土木工程》 2020年11期
  • 摘要:
    深圳某集装箱码头扩建工程突堤南端886 m岸线工程16#泊位码头结构在使用10年后,再对其强度、碳化深度、裂缝深度、氯离子含量、钢筋锈蚀检测评定;结果表明,通过施工过程原材料的选择、混凝土配合比优化设计、混凝土浇筑过程控制,该高性能混凝土能满足耐久性设计年限要求,有效提升码头工程结构的耐久性。
  • 复合土钉墙支护在花岗岩地区基坑加固的应用 下载:76 浏览:479
  • 赵群 《中国土木工程》 2020年10期
  • 摘要:
    以温州市某项目基坑工程为背景,详细诠释了典型的复合土钉墙基坑支护方案在花岗岩层地区的工程应用,同时分析研究此类地基事故的处理方案。花岗岩地区基坑在施工过程中部分区域由于多方因素产生了较大的变形和沉降,对变形产生的因素进行详尽分析,采用复合土钉墙加固处理方案可使基坑处于安全可控状态。加固基坑后监测结果表明,分析研究的思路正确、此加固方案可行。
  • 基于吊脚桩支护土岩二元深基坑的勘察与设计要点探析 下载:78 浏览:481
  • 刘华强 范海涛 胡仲顺 《中国土木工程》 2020年10期
  • 摘要:
    随着基坑开挖深度的不断增加,由土层和岩层共同组成开挖面的基坑越来越多,对于该类基坑的支护可采用桩脚仅嵌入下部强度较高且稳定的岩层而无需深入基坑坑底的吊脚桩支护方式,采用吊脚桩可以降低成桩难度,缩短工期,减少投资而受到工程界的欢迎。但目前对于吊脚桩在勘察设计中存在很多误区而易引发基坑破坏甚至失稳,通过对吊脚桩支护形式的基坑工程中勘察和设计现状进行分析,指出了该类基坑工程勘察设计要点,提出了按土岩相互影响的方法对吊脚桩支护体系稳定性进行验算。
  • 恶劣海况下低窄防波堤防台技术与实践 下载:76 浏览:481
  • 刘轩源 《中国土木工程》 2020年9期
  • 摘要:
    新建防波堤在施工过程中,防护能力尚未完全形成,极易受到台风等恶劣气候影响而破坏,对于施工过程中未成型的防波堤堤段,应根据实际情况考虑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以海南三亚某防波堤工程为例,阐述了低窄断面防波堤结构防台的设计计算、施工部署和重点部位防护措施,确定了防护长度、防护流水及典型断面等关键要素,提出了相应的堤头和堤身的防护措施,有效避免了施工期内的防波堤破坏,为今后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 城市轨道交通矮塔斜拉桥受力性能研究 下载:78 浏览:490
  • 郭敏 陈亮 《中国土木工程》 2020年9期
  • 摘要:
    矮塔斜拉桥是一种兼有斜拉桥和梁式桥结构受力特性的组合结构体系,在轨道交通领域应用较少。以佛山市轨道交通三号线顺德水道矮塔斜拉桥为研究背景,对该桥的静力特性、稳定性、抗震性能、风车桥耦合振动响应、局部复杂受力等进行了分析研究。分析的结果表明:该结构体系强度及刚度满足要求,也满足铁路行车安全及舒适性要求,可应用于轨道交通领域,研究成果和方法可为同类型轨道交通领域桥梁设计提供参考。
  • DCM船施工管理系统 下载:486 浏览:499
  • 冼嘉和 吴晓锋 王冲 《中国土木工程》 2020年8期
  • 摘要:
    DCM施工工艺复杂,需要控制的参数多,施工难度大。为提高DCM桩的施工工效和质量,开发了DCM船施工管理系统,集成了船舶定位系统、船舶自动平衡系统、制浆及输浆控制系统、深层水泥浆搅拌等功能于一体,实现了船舶平面定位与移船、船舶自动调平、DCM桩施工过程参数设定、施工过程控制及监视、数据存储及传输,各个子系统之间的信息数据共享、联动控制,是DCM船舶的关键技术之一。
  • 基于BIM技术的GRG海浪异形天花榫卯连接施工技术 下载:86 浏览:477
  • 王小艳1 刘淮2 林怡标1 《中国土木工程》 2020年8期
  • 摘要:
    GRG玻璃纤维加强石膏板以其强度高、不变形、不开裂,并能够制作成任意造型等特点,被越来越多地运用到大型公共空间的天花装饰工程。结合BIM技术对GRG海浪异形天花板材进行施工模拟,改进天花板边缘构造,研发了铆钉连接和卡扣连接结构相结合的新型榫卯连接施工技术。该技术优化了施工工艺,提高了施工效率,避免了采用传统施工方法出现接缝开裂等质量问题。确保了超大面积海浪天花的施工质量、工期、安全和节能环保,工程一次成优。
  • 无干涉准直桩结构防水防干涉隔离施工技术 下载:86 浏览:497
  • 麦国文 《中国土木工程》 2020年8期
  • 摘要:
    项目创新性地研发了新型深井结构防水、防干涉隔离技术。井底设置钢片的钢套筒,使准直桩和周围土层隔离;准直桩和钢套筒间综合应用聚合物防水砂浆、遇水膨胀止水条等多种防水材料,保证两者间的防水性能。准直桩顶预埋件采用分步安装工艺,先固定锚筋,浇筑混凝土至预埋件底下150 mm处,再安装预埋件,最后注浆至预埋件底,实现了预埋件的高精度预埋。技术对结构防水防辐射处理及位置精度要求高的设备安装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 大型异形沉箱安装施工技术 下载:86 浏览:480
  • 胡振华 梁旭清 马磊 《中国土木工程》 2020年8期
  • 摘要:
    深圳某项目取水口工程含泵房基础、过滤涵2个大型异型沉箱,整体预制重量较大,施工难度高,故采用先预制部分泵房基础、过滤涵结构。针对该内部无舱隔,无法采取常规加水压载方式进行调平的大型异型预制沉箱结构,现场采用CAD三维建模辅助计算,更加准确、高效地分析沉箱结构数据,并采用起重船辅助安装工艺,确保了该大型异型沉箱出坞时的调平,保证了安装的精准度,确保了该大型异型沉箱一次安装成功,为今后大型异形沉箱的施工提供了有益的技术参考。
  • 地铁地下车站结构的地震反应分析 下载:84 浏览:499
  • 刘喆 《中国土木工程》 2020年7期
  • 摘要:
    对地铁地下车站结构的抗震问题进行研究,对于降低地铁结构在遭遇强震作用时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大型岩土工程有限元分析软件MIDAS-GTS建立了地下3层车站结构的三维数值分析模型,分别采用反应位移法和动力时程分析法对车站结构进行了地震反应分析,建模过程中考虑土体与地下车站结构动力相互作用机理,得到了结构在真实地震荷载作用下的内力和变形变化规律。研究得出结论:车站结构最大层间位移角在规范限值要求的范围内,结构抵抗侧向变形能力良好;车站结构中柱与顶底板连接节点处、侧墙与各层楼板相交处、结构顶底板与侧墙相交位置附近、顶底板边跨跨中等出现了较大内力响应,为抗震薄弱部位,需加强抗震措施以提高结构整体抗震能力。研究结果可为类似地铁地下车站结构的抗震分析提供借鉴。
加入编委加入审稿人
中国土木工程  期刊指标
出版年份 2018-2025
发文量 729
访问量 160589
下载量 59812
总被引次数 862
影响因子 1.361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