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设计
中国设计
《中国设计》系开放获取期刊,主要刊登我国各学科设计领域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本刊支持思想创新、学术创新,倡导科学,繁荣学术,集学术性、思想性为一体,旨在给世界范围内的科学家、学者、科研人员提供一个传播、分享和讨论该领域内不同方向问题与成果的学术交流平台。

ISSN: 3079-1308

《中国设计》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



提示文字!

注:我们将于1~7个工作日告知您审稿结果,请耐心等待;

您也可以在官网首页点击“查看投稿进度”输入文章题目,查询稿件实时进程。

  • 工作室制度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研究 下载:68 浏览:75
  • 鲍艳宇 《中国设计》 2018年9期
  • 摘要:
    文章从工作室制度下带来的教学变化,对应用型创意设计人才的培养进行理论实践研究。近年来随着高校部分专业的转型,教学手段及方式都有了很多的不同,工作室制度只是其中的一种方式,在文章中从工作室教学与传统课堂教学、工作室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工作室的培养方式适合应用型人才发展、工作室制度适合应用型人才实践能力的提升等几个方面来对工作室制度的不断完善与发展做出研究贡献。
  • 浅谈传统文化的继承与文化礼堂的设计 下载:65 浏览:364
  • 厉一璇 王春娟 《中国设计》 2018年9期
  • 摘要:
    文化礼堂在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中占有重要地位,作为乡村文化的综合体,它不仅承担着思想道德建设、文体娱乐活动和知识技能普及的功能,也是传承展示传统文化和历史印记的平台。本文将阐述传统文化与文化礼堂设计结合的意义。通过实地调研对二者关系的现存状态进行分类解析,提出如何以传统文化为依托设计文化礼堂,提出让"精神家园"在农村生根的具体建议。
  • 系统化设计理论在陶瓷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下载:49 浏览:371
  • 黄茹1 白宗刚2 《中国设计》 2018年8期
  • 摘要:
    陶瓷是人类物质文明的产物,从古至今,它赋予人们无穷的想象与灵感,激发人们不懈地探索与追求。在陶瓷的制造与发展上,对于传统的陶瓷设计方法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不断更新设计观念,创造新的设计方法。本文通过对系统化设计在传统造物中的应用,系统化发展的历史背景,以及陶瓷设计的系统化设计方法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系统化设计理论在陶瓷设计中的应用,梳理出陶瓷设计的系统化方法,并通过一系列的案例分析,得出系统化设计方法广泛地应用在陶瓷设计中,具有切实的可行性和合理性。
  • 可穿戴设备产品开发设计研究 下载:42 浏览:454
  • 韩郭阳 《中国设计》 2018年8期
  • 摘要:
    可穿戴设备是智能设备,可被放进衣服里或者穿戴于人体。实际上可穿戴设备的定义随不同发展时期而不同。随时佩戴在人体上的设备可成为更加自然的互联网入口。技术瓶颈的突破促进可穿戴设备更好地解决生活实际问题、提高生活情趣和效率。
  • 徽州古民居家具雕刻装饰的影响因素及其传承策略研究 下载:78 浏览:367
  • 袁海明 《中国设计》 2018年8期
  • 摘要:
    徽州古居民家具雕刻装饰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传承,在文化积淀和内涵方面彰显出中国传统艺术与现代艺术在家居文化价值理念上的统一与创新性。通过对徽州典型古民居建筑与雕刻装饰家具的例举与分析,结合历史背景和人文内涵对徽州古民居家具雕刻装饰的设计与创新的一系列影响因素进行剖析。在"徽学"艺术设计理念的基础上提出徽州古民居家具雕刻装饰艺术设计的传承策略,为中国现代家居装饰体系构建提出建议。本研究旨在为该领域的艺术设计与创新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 从现象到本质——黔东南苗族打籽绣的图案意蕴 下载:67 浏览:368
  • 曹雪 王群山 《中国设计》 2018年8期
  • 摘要:
    黔东南地区苗族的打籽绣是一件将技艺完美结合的艺术品,它所表现的图案是一种记载苗族历史的符号,不仅向后人们传递了苗族的文化史实,也给观赏者们带来了视觉冲击力以及符号背后的深层含义。文章通过描述其图案内容、阐述其纹样形式,从而诠释其图案的审美意境,以及蕴含的苗族人民内心最初的向往与愿望。
  • 基于寄畅园文化的创意产品设计研究 下载:68 浏览:429
  • 郝珊 朱华 《中国设计》 2018年7期
  • 摘要:
    针对无锡寄畅园历史文化特色,提出寄畅园文化创意产品设计的方法构架,丰富寄畅园文创市场。对寄畅园历史文化进行分类整理,调研分析寄畅园独特文化素材,提取寄畅园文化代表元素进行设计解读。根据文化元素与创意产品的关联度,结合消费人群定位,将设计元素融入到创意产品设计中进行设计实践。
  • 基于慢生活理念的乡村轻手工产品研究与应用——以池州市醉山野旅游区为例 下载:85 浏览:397
  • 徐彩凤1 钟世禄1 陈利平2 《中国设计》 2018年7期
  • 摘要:
    文章以池州市醉山野旅游区为例,在充分探访当地自然资源与人文资源的特点、分类、分布规律,及其可利用价值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对"慢生活"理念的阐述和乡村轻手工作品的探索,力求在"快"与"慢"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即在充分接触大自然之后,在心境平和下融合慢生活理念,与大自然进行互动,与亲戚朋友进行互动,以"轻手工"为引子,让游客在参与过程亲身体会"慢生活",暂时遗忘生活与工作中的快节奏,在手工活动中缓解压力、回归生活、展现自我、重塑身心。基于此目的,才决定以此方向的选题进行研究。
  • 自动扶梯安全装置保护原理及改进设计 下载:48 浏览:375
  • 童梦琪 《中国设计》 2018年7期
  • 摘要:
    在很多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如大卖场、车站等地,自动扶梯在运输载客方面充当着一个不可或缺的角色。但是,在自动扶梯数量增长的同时,自动扶梯所引发的事故也层出不穷。如何使自动扶梯的安全功能得以优化改进,实现自动扶梯的本质安全化,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本文从自动扶梯设备的安全运行影响因素、保护装置类别,人机学分析改进、安全认定的法律完善四个方面出发,分别对自动扶梯各部分的安全隐患进行分析,并提出控制措施,为进一步改进优化自动扶梯提供有效的理论依据,避免和减少类似事故的再次发生。
  • 亲子互动游乐设施——秋千设计研究 下载:45 浏览:459
  • 杜鹤蒞 薛博木 《中国设计》 2018年7期
  • 摘要:
    本文建立在市场调查问卷数据的基础上,对现如今的秋千设施中的亲子互动性进行研究,通过问卷数据分析发现,现有儿童秋千亲子互动性差、安全系数低的问题。针对这一问题,文中结合亲子双方的比例尺度,提出了将传统手法与新兴技术相结合的解决方法,从而针对亲子互动秋千设计提出一个新颖的解决方法与造型形式。
  • 谈工业设计与自行车产业升级——以助力单车产品设计为例 下载:68 浏览:423
  • 刘一鸣 唐林涛 《中国设计》 2018年7期
  • 摘要:
    中国是人口大国,同样也是自行车生产王国。据自行车市场分析调查报告不完全统计,78%的中国家庭拥有自行车,中国拥有自行车的总数达4.5亿辆。虽有如此大的产品基数,中国内地依旧没有自己的知名自行车品牌和新产品的开发能力,导致自行车产业升级缓慢。文章通过工业设计的角度,阐述自行车产业升级中的产品升级遇到的问题,并通过笔者的自行车设计实践,详细分析工业设计方法对于自行车产品升级的作用。
  • 基于电商模式的家庭收纳类产品设计研究 下载:46 浏览:471
  • 陈方圆1 杨存园1 施建军2 《中国设计》 2018年6期
  • 摘要:
    城市中的小户型家庭,生活空间相对狭小,有着广泛的物品收纳需求。越来越多的日用品企业开始转战电商平台,产品将从满足消费者的普适性需求到个性化需求进行转变。文章以企业产品开发项目实践为基础,首先分析了电商模式对家庭收纳类产品设计的影响,提出家庭收纳类产品设计原则,最后以衣物收纳产品设计实践为例,通过对特定用户行为习惯的充分研究,设计出满足用户痛点需求的产品,为相关日用品设计提供思路和参考。
  • 地域性特色农产品包装设计研究——以台湾花莲为例 下载:86 浏览:461
  • 赵全宜1 吕凯悦1 王卫刚2 《中国设计》 2018年6期
  • 摘要:
    花莲地区发展友善农业,绿色有机农产更受到大众的青睐。笔者在台湾游学期间深入花莲地区调研,并与中原大学山水品牌设计实验室的设计师一同探讨完成了花莲县政府委托的花莲农产品包装设计项目。文章通过对花莲资料的整理,对现有的农产品的包装设计进行了分析,利用现代包装设计思维和直观的视觉元素相结合的方式,使"花莲农产"包装的审美价值与实用性完美结合,以此提升花莲农产品包装的品质,为其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
  • “破损”牛仔服装设计及艺术审美 下载:48 浏览:474
  • 程煜 杜冰冰 《中国设计》 2018年6期
  • 摘要:
    自20世纪90年代起,破洞牛仔服装在中国风靡至今,成为众多年轻人追逐喜爱的时尚单品,"破损"牛仔服装经历了破洞、撕裂、破边、破旧等多种变化,使得牛仔服装更具多样化、独特性的潮流特征。本文从服装学的角度对破损牛仔服装设计手法进行分析,以不同历史阶段的社会文化因素以及艺术审美意识为背景,探究"破损"牛仔服装在其不断演变的历史过程中形成的时尚潮流和审美文化。
  • 基于儿童成长心理变化的成长型桌椅设计研究 下载:63 浏览:472
  • 张羽 岳涵 《中国设计》 2018年6期
  • 摘要:
    人类一生的发展进程中,儿童期可谓是人生的基础关键期,在这一时期形成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能够对未来的各项发展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而正因为如此,更多的父母对于孩子的生活、学习、娱乐等环境极大重视,对于儿童桌椅的选择就是家长们关注的重点之一。如何设计出符合儿童需求的儿童桌椅,本文提出基于儿童成长心理变化为前提的设计方向,希望通过研究儿童成长过程中的心理因素达到更好地满足儿童使用需求的目的,同时还要吸收借鉴现代一些好的设计理念,设计出具有功能性、宜用性、可成长性的成长型儿童桌椅。
  • 唐代铜镜中动物纹样的图像学研究 下载:57 浏览:452
  • 李世葵 陈琛 《中国设计》 2018年5期
  • 摘要:
    本文运用图像学的研究方法,以唐朝铜镜中呈现的主要动物装饰纹样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动物纹样进行分类,分析唐朝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等对铜镜纹样设计的影响。认为唐代在经济文化繁荣发展的同时,铜镜艺术也达到了一个新高度,纹样造型更加丰满,构图多变,不求严格的对称,而注重画面的均衡感。唐代铜镜中的动物纹样往往有吉祥含义,体现了积极向上,乐观的生活态度和欣欣向荣的社会风气。
加入编委加入审稿人
中国设计  期刊指标
出版年份 2018-2025
发文量 732
访问量 158942
下载量 42367
总被引次数 405
影响因子 1.057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