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法学研究
中国法学研究
《中国法学研究》系开放获取期刊,主要刊登我国法学领域内的高水平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旨在推动法学界开展多学科、多层次、多侧面的法学研究,努力探索中国社会主义法律建设的道路及其发展的客观规律,研究和回答在改革和四化建设中提出的重大法学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本刊支持思想创新、学术创新,倡导科学,繁荣学术,集学术性、思想性为一体,旨在给世界范围内的科学家、学者、科研人员提供一个传播、分享和讨论法学领域内不同方向问题与成果交流的学术平台。

ISSN: 3008-0290

《中国法学研究》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



  • 成都市单用途预付卡立法规制的研究 下载:152 浏览:1908
  • 刘颖 《中国法学研究》 2022年6期
  • 摘要: 预付卡消费作为一种新型消费模式,我国目前尚未建立起一个完备的预付卡消费者权益保护体系,预付卡的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存在原则性立法过多、缺乏资金安全保障、监管缺位等问题,导致实践中存在大量通过霸王条款、强制交易或关门跑路等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行为。通过考察借鉴美国、日本的相关规制经验,结合成都市的实际情况,应当从自律管理、合同与权利义务、资金存管以及违法责任四个方面作为重点研究。行业自律管理一章,笔者建议参照日本模式,成立预付卡行业的自律组织——中国支付清算协会,加强对预付卡发行企业的自律管理;合同与权利义务一章,从合同的订立、禁止内容、退卡退款再到经营者和消费者的权利义务进行全面规制,并创造性提出引入“冷静期”条款;资金存管中,沿用商务部资金存管的思路,要求开立专户进行;违法责任方面建议丰富处罚类型,增加惩罚性赔偿制度予以规制,以促进预付卡市场健康平稳发展。

  • 乡村环境治理法制建设——以河南省为例 下载:153 浏览:1918
  • 胡晓 《中国法学研究》 2022年5期
  • 摘要: 当前河南省存在农药化肥滥用、城市污染转移、乡村旅游污染激增、固体垃圾丢弃等环境问题,造成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城乡二元体制差异、村民环保意识薄弱等方面。同时河南省乡村环境治理法制建设存在诸多不足,如现行立法体系不健全、乡村环境教育制度缺失、环境公益诉讼制度以及侵权救济制度未能充分落实等。为此需要采取健全乡村环境保护立法体系、完善乡村环境教育制度以及完善环境公益诉讼制度与侵权救济制度等措施,从而建设一个美丽的乡村环境。

  •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应用探讨 下载:148 浏览:1909
  • 康华山 《中国法学研究》 2022年5期
  • 摘要: 《道德与法治》是初中教学中的重要学科,采用以生活为导向的教学模式能够加强《道德与法治》与学生生活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知识,提高整体学习能力。通过对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生活化内涵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结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生活化流于形式、脱离实际等现状问题,提出加强生活联系激发学生兴趣、创建课程生活化情境等策略,具有可借鉴意义。

  • 德育教育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下载:154 浏览:1920
  • 权亚锋 《中国法学研究》 2022年5期
  • 摘要: 在我国现代化教育水平不断提高以及教学改革力度不断深入的背景下,人们不仅对专业课程教学给予了高度重视,同时对德育教育在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过程中具有的重要性给予了更多关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有效开展能够对学生个性品德和思想道德进行培养,因此对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提出了更高更严格的要求。本文针对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德育教育措施有效渗透途径展开详细分析,为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水平进一步提高的同时,使学生有的德育素养得到全面强化。

  • 以小组合作模式助力道德与法治教学实效 下载:150 浏览:1922
  • 吴娟 《中国法学研究》 2022年5期
  • 摘要: 小组合作模式并不属于一种新鲜的、奇特的学习模式,该模式已被诸多教师与学生所认可,将其巧妙的渗透至《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可使学生主体性得到凸显,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点,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应该怎样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利用恰当的时机进行小组合作模式的灵活渗透是值得探索的课题,本文则结合具体实施策略总结几点体会。

  • 核心素养下《道德与法治》教学变革的思考 下载:148 浏览:1906
  • 陈汉芳 《中国法学研究》 2022年4期
  • 摘要: 《道德与法治》作为一门素养学科,对于学生的全方位高素质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小学道德与法治,作为小学生道德与法治素养培养的启蒙阶段,对于小学生的文化素质教育有着重要的地位。教师要能够掌握当下道德与法治教育的特色,开展适应小学课堂的特色教育,让学生在课堂中感受道德与法治学习的魅力。因此,加强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改革,是对学生道德与法治的熏陶以及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的必要方式。那么,如何在核心素养下探索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改革,需要教师进行不断的关注与探究。

  • 浅谈加强统计法治建设 下载:152 浏览:1927
  • 孙鹏 《中国法学研究》 2022年4期
  • 摘要: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吹响建设法治中国新号角,全面推进依法统计步入新征程。统计部门要认真学习贯彻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以加快建设法治统计为目标,在法治轨道上深化改革、推动发展,不断提高统计能力、数据质量和政府统计公信力。

  • 浅谈道德与法治课程对农村离异家庭孩子的教育渗透 下载:153 浏览:1906
  • 陆满珍 《中国法学研究》 2022年4期
  • 摘要: 良好的品德是健全人格的根基,是公民素质的核心。道德与法治课程内容包含我的家庭生活,让学生感受父母的养育之恩,指导家庭成员应该互相体谅,学习化解家庭成员矛盾的方法。同样,也设有我们的学校生活部分,让学生通过集体生活体会同学情谊、学会与同学相处,遵守集体规则。如何通过道德与法治课程教育,渗透到离异家庭孩子的心中才能促使他们的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本文浅谈道德与法治课程对农村离异家庭孩子的教育渗透。

  • 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策略 下载:151 浏览:1915
  • 李炜 《中国法学研究》 2022年4期
  • 摘要: 学生始终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需要关注的主体。在实践教学过程中,为了培育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了提升初中阶段学生的核心素养和关键品质,教师要能够针对当前应试教育思想驱使下产生的教学问题提出自己的个性见解,在多样教学方法的实施过程中改变教学形式,在先进理念的指引下采取有效手段关注教学质量和效率的提升,最终实现学生能力的全面发展。

  • 大学法学专业学生课程思政教育策略 下载:152 浏览:1914
  • 谢明芝 《中国法学研究》 2022年3期
  • 摘要: “课程思政”是相对于大学传统教学的一种新的教学理念,强调所有课程的教学都要注重对学生的思想品德的熏陶,强调教师在传授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要有意识地结合专业特色挖掘其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注重言传身教和立德树人,注重“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相结合,实现“教书育人”的宗旨和目标。“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都是思想政治教育不可或缺的内容,“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在专业课的课堂里,学生在摄入专业知识、学习专业技能的同时,接受思想政治教育,能够真正达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效果。

  • 浅谈大学法学专业民法课程的教学策略 下载:147 浏览:1905
  • 谢明芝 《中国法学研究》 2022年3期
  • 摘要: 民法学作为大学法学专业的基础核心课程,包括总论、物权法、债权法、知识产权法、人身权法、继承法等内容。民法内容不断丰富、理论体系不断完善,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把民法的知识内容及时、准确、全面地传授给学生,课程教学中还存在着一些不足和问题。

  • 建立生活化的道德与法治课堂 下载:152 浏览:1919
  • 陈妮妮 《中国法学研究》 2022年3期
  • 摘要: 新时期,我们教育的形式和策略越来越注重将学生放在中心的位置上。课堂教学想要以学生为本位,就需要我们教师改变我们的教学方式,尽量将课堂教学变得更加生活化。所谓生活化教学,就是我们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尽量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挂钩,建立知识教学与学生生活之间的纽带,让学生能更好的将生活与所学习到的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具体知识相联系,使学生体验生活,得到生活化的课堂体验,从而使学生的学科知识从生活经验中来,生活经验在学科学习的同时在增长,在拓展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能力,从而发掘道德与法治课程的价值导向作用。本文就是从以下几点内容来简单的谈一谈道德与法治教师具体应该怎样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创设生活化的教学课堂。

  • 全方位开发课程资源 丰富道德与法治教学 下载:148 浏览:1921
  • 陈艳 《中国法学研究》 2022年3期
  • 摘要: 课程资源的开发都是以优化课堂教学为宗旨,以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目的,为打造现代化的高效课堂服务。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承担着培养高素质公民的责任,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思想基础课程。教师要善于开发多种教学资源,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学生的主体作用,并立足于课本,兼顾学生的学习需要引进时政资源,来丰富教学,加强课本学习与社会生活的联系,打造一种现代、高效的新型课堂。

  • 大学法学人才培养策略 下载:153 浏览:1905
  • 谢明芝 《中国法学研究》 2022年2期
  • 摘要: 随着我国法制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社会对于法治专业人才的需求量在不断增加,此时就需要高等院校能够实现法学专业人才的有效培育,但从当前大学法学专业人才培养历程来看,实际培养路径比较单一,培养环境也比较差,导致大学法学专业毕业生与社会岗位诉求之间出现不吻合的情况,对此需要采取对应的措施去进行调整和改善。本文首先对当前大学法学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进行探究,接着论述大学法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化策略,希望可以引导大学法学专业人才教育朝着更加有效性的方向发展和进步。

  • 浅谈大学法学教育的路径探索 下载:151 浏览:1918
  • 谢明芝 《中国法学研究》 2022年2期
  • 摘要: 由于我国社会发展得很快,法学行业开始备受关注,而现阶段,法学专业的教学水平还是不够合格,因此需要非常重视这一问题,并基于国家出台的各项有利政策,创新大学法学教学模式,并结合不同学生群体的学习需求,才可切实提升法学专业学生的综合水平。

  • 道德与法制课程生活化教学策略 下载:151 浏览:1918
  • 刘其松 《中国法学研究》 2022年2期
  • 摘要: 小学阶段的学生身心正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贪玩、好动成为了该阶段学生的主要特点。因此,对小学阶段的学生开展教学活动需要教师发挥引导作用,使得学生自觉、自律、自强地参与到教学中。而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开展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意识,以及正确的法治理念认知,学生的生活与学习应该紧密联系在一起,二者之间不应该出现脱节的现象。因此,以生活化教学法为引导,深化道德与法治课程,提升教学质量。基于此,对道德与法制课程生活化教学策略进行研究,仅供参考。

  • 浅谈道德与法治课堂情景教学的应用 下载:154 浏览:1912
  • 罗谷胜 《中国法学研究》 2022年1期
  • 摘要: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是小学课程设置的必备科目之一,通过道德与法治的教学,让学生树立法律意识,积极引导学生朝正确的人生方向前进,鼓励学生用积极的人生态度热爱生活。但是现在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学生课堂参与不积极,学生对课堂内容不感兴趣,从而导致教师的教学课堂不能有序进行,所以教师要结合小学生的学习心理,利用创设情境进行教学,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帮助学生改变对道德与法治课堂的固有印象,通过创设情境进行教学,使学生能充分学习道德与法治的知识,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帮助学生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 基于《道德与法治》教材中法治主题教学的问题情境研究 下载:152 浏览:1918
  • 马莉 《中国法学研究》 2022年1期
  • 摘要: 法治教育是我国国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小学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需具备良好的法治素养。而创设问题情境是开展小学法治主题教学有效途径。通过调研发现,基于问题情境的小学《道德与法治》中法治主题教学还存在问题:创设问题情境低效、教学评价不够完善以及学生课堂参与性不高的问题。因此,提出贴进学生生活、完善教学评价以及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等优化建议。

加入编委加入审稿人
中国法学研究  期刊指标
出版年份 2018-2025
发文量 725
访问量 216321
下载量 62871
总被引次数 685
影响因子 1.331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