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法学研究
中国法学研究
《中国法学研究》系开放获取期刊,主要刊登我国法学领域内的高水平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旨在推动法学界开展多学科、多层次、多侧面的法学研究,努力探索中国社会主义法律建设的道路及其发展的客观规律,研究和回答在改革和四化建设中提出的重大法学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本刊支持思想创新、学术创新,倡导科学,繁荣学术,集学术性、思想性为一体,旨在给世界范围内的科学家、学者、科研人员提供一个传播、分享和讨论法学领域内不同方向问题与成果交流的学术平台。

ISSN: 3008-0290

《中国法学研究》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



  • 从消防法制与法治建设角度谈消防执法规范化问题 下载:117 浏览:1510
  • 林其南 《中国法学研究》 2023年2期
  • 摘要: 近年来,在社会新闻当中可以频繁地看到突发性火灾事故,这些事故严重威胁人们的生命与财产安全以及社会的稳定发展。因此,随着社会群体的自我保护意识不断提高,以及国家和社会公众对于我国的整体消防工作的重视,这就对于消防执法工作的规范化提出了更高要求。消防工作者为了更好地满足社会发展所提出的消防执法规范化需求,应该以当前社会实际发展情况为基础,分析目前存在的消防执法问题,从消防法制和法治建设方面入手,进一步完善并优化消防执法工作,保障人们的正常生活与生产,维持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从而创造更加文明、和谐的社会环境。基于此,对从消防法制与法治建设角度谈消防执法规范化问题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 如何实行兽医工作的法制化 下载:121 浏览:1492
  • 古丽加依娜·喀买勒哈孜 《中国法学研究》 2023年1期
  • 摘要: 我国截止到目前为止,兽医工作已经不单纯是传统意义上的诊疗,国家赋予兽医工作疫病防控、维护公共卫生安全等更多的重要内容,这使得兽医的法律地位有了很大的提升,可是兽医工作的管理与兽医工作的地位还不相符,如果想要将兽医工作做的更好,就一定要实行依法管理来完成。本文就将围绕兽医工作法制化这一问题进行阐述。

  • 消防法制与法治建设角度谈消防执法规范化问题 下载:118 浏览:1520
  • 许高奎 陈维栋 《中国法学研究》 2023年1期
  • 摘要: 近年来,在社会新闻当中可以频繁地看到突发性火灾事故,这些事故严重威胁人们的生命与财产安全以及社会的稳定发展。因此,随着社会群体的自我保护意识不断提高,以及国家和社会公众对于我国的整体消防工作的重视,这就对于消防执法工作的规范化提出了更高要求。消防工作者为了更好地满足社会发展所提出的消防执法规范化需求,应该以当前社会实际发展情况为基础,分析目前存在的消防执法问题,从消防法制和法治建设方面入手,进一步完善并优化消防执法工作,保障人们的正常生活与生产,维持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从而创造更加文明、和谐的社会环境。基于此,对消防法制与法治建设角度谈消防执法规范化问题进行研究,仅供参考。

  • 汉代中华法系对西域法制的影响研究 下载:120 浏览:1518
  • 林洋 《中国法学研究》 2023年1期
  • 摘要: 汉代新疆地区称为西域,意为西部之疆域。根据《汉书·西域传上》记载:“西域以孝武时始通,本三十六国,其后稍分至五十余,皆在匈奴之西,乌孙之南。南北有大山,中央有河,东西六千余里,南北千余里。东则接汉,厄以玉门、阳关,西则限以葱岭。”也就是说汉时的西域,东起敦煌郡的玉门关、阳关,西至葱岭,即帕米尔高原,南抵昆仑山脉,北迄天山山脉的广阔地区,囊括了集中于塔里木盆地周边的绿洲上建立的国家。这些国家,有城郭之国,也有行国,即逐水草而居的游牧民族国家,国家间不论是风俗、经济、人口规模、军事实力均存在差异,所以作为上层建筑一部分的法律制度,基于经济基础的差异,自然也是各具特色,例如礼仪、官制等,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但随着汉王朝国力的增长,至汉武帝时期派遣张骞出使西域,联络大月氏共同夹击匈奴,首次开始了中原与西域的联系。并伴随着多次对西域的军事行动,最具影响的是元封三年即公元前108年,赵破奴攻打依附匈奴、破坏中原王朝与西域联系的姑师和楼兰,对西域诸国形成了巨大的震慑。神爵三年,匈奴日逐王降汉,匈奴在西域的势力渐弱,已经不能维持对于西域的控制,因此汉王朝在西域设立西域都护,管理西域军政事务,西域首次划入中原王朝的版图。伴随着西域都护的设立以及西域与中原的商贸、文化联系日益加深,中华法系的影响自然而然的渗透至广袤的西域地区,多元化样态的西域法制初步纳入中华法系,呈现出一体化的特点。
    对于中华法系对于西域法制影响的研究,具有两方面的意义:一、通过研究西域法制的发展演进,更能论证中华法系的强大影响力,以及其具有的多元一体化的特点。二、中华法系与西域法制是根与叶、源与流的关系,通过研究中华法系对于西域法制产生的影响,能够明确如今的新疆地区文化传统自何处来。新疆自古就是中国疆域的一部分,在新疆生活的各个民族的人民,通过勤奋劳作,共同创造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究中华法系对西域法制的影响,有利于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新疆地区民族团结与社会安定。
    本文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汉代未对西域建立管理之时西域的法制状况;第二部分介绍以西域都护为基础的,中华法系对西域法制产生影响的途径;第三部分介绍汉代时期中华法系对西域法制产生影响的具体表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现实、未来是相通的。历史是过去的现实,现实是未来的历史。”通过研究西域地区法制史,能为今天的新疆法治建设和社会建设提供借鉴,为国家依法治疆提供历史经验。

  • 道德与法治课中渗透当地红色资源策略 下载:121 浏览:1516
  • 李新坤 《中国法学研究》 2023年1期
  • 摘要: 革命战争时期,红色文化产生,并且其在改革开放中被赋予了全新的内涵,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优良的精神风貌,是21世纪最具代表的文化景观。在新课改背景下,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要积极应用地域红色文化资源,在传授学生理论知识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牺牲奉献精神,使学生具备良好的精神风貌和家国情怀。

  • 道德与法治课学生核心思维能力的培养 下载:115 浏览:1501
  • 海发美 《中国法学研究》 2023年1期
  • 摘要: 素质教育强调学科教学的最终目标在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一项要求。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对应学科的特色和学习意义。因此,为了让学生能够真正意识到道德与法治课程的重要意义,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对于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务必要致力于创新教学方法,并积极投身于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教学工作。

  • 我国股东大会召集通知规则的立法完善研究 下载:144 浏览:1910
  • 刘鑫岳 《中国法学研究》 2022年12期
  • 摘要: 我国现行《公司法》及其相关法律法规对于上市公司股东大会召集程序中的召集通知规则尚有疏漏,难以保证股东充分行使自己的权利,导致股东大会无法体现股东平等和股东民主。笔者从借鉴国外成功的立法经验并结合我国的具体实际的角度出发,提出对股东大会召集通知规则的立法完善建议。

  • 浅析探究式教学在中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 下载:146 浏览:1912
  • 孔德全 《中国法学研究》 2022年12期
  • 摘要: 中学的道德与法治课教师不能抱着常规的、机械的教学理论不放手,而是要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能用自己的智慧和活力去探究问题、分析问题、思考问题,在学习道德与法治课的同时,激活自身的活力,又能充分地吃透知识。处于中学阶段的学生更应该懂得独立思考的重大意义和价值,教师要为学生营造出相应的空间和氛围,让学生能在学习知识时,用独立性、探究性去充分地挖掘不同的知识,得到一个属于自身的独特的认识。

  • 新理念背景下的法学教育培训的优化策略 下载:150 浏览:1929
  • 张宏民 《中国法学研究》 2022年12期
  • 摘要: 法学教育培训是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载体,是社会科学重要组成部分,应在教育发展过程中,根据新文科理念建设标准展开创新发展,从不同角度贯彻落实教育新思想,转变以往枯燥单一的法学教育培训模式。作为新文科理念发展战略部署的重要环节,法学教育应注重培养与时代要求接轨的新型法治人才,应在创新教育发展中提高教学有效性,从法制教育创新角度推进全面依法治国。

  • “双减”背景下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有效实施 下载:153 浏览:1944
  • 李晓玉 《中国法学研究》 2022年12期
  • 摘要: 将法治教育融入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一方面是新课标提出的要求,另一方面对小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以及道德修养水平的提升有重要的意义。文章基于核心素养教育,对将法制教育溶于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重要性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与法治教育有效融合的措施。本文首先探讨与研究“双减”背景对于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指导意义,并提出在当前“双减”背景之下切实做好教学工作的有效策略。

  • 聚焦道德与法治课堂有效融合法治教育 下载:148 浏览:1908
  • 王畅 《中国法学研究》 2022年11期
  • 摘要: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是培养中学生法治意识的主要场所,教师应该结合每个学生的个性需求,运用有效的教学手段,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逐渐引导学生的法治思维方式。开展法治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希望在儿童时期的未来公民能够了解自己所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同时也能自觉遵守有关道德与行为规范,尽可能避免学生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在发展过程中走入歧途。

  • 红色经典故事融入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下载:147 浏览:1886
  • 周真国 《中国法学研究》 2022年11期
  • 摘要: 众所周知,中国是文化古国,其历史悠久,并包含了大量的优秀红色经典故事、传统美德。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设立与开展,主要目标之一就是帮助学生深刻地了解中华红色经典故事,重点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法治意识,使学生将红色经典故事更好的传承、宏扬下去。所以,本文从红色经典故事渗透在初中道德与法治的角度出发,探索培养学生优秀红色经典故事素养的方法和途径,以期能引起广大道德与法治教师的共鸣。

  • 在道德与法治学科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几点做法 下载:152 浏览:1912
  • 韦富 《中国法学研究》 2022年11期
  • 摘要: 初中生处于青春发育阶段,因此具备一定的逆反心理。此时,须借助道德与法治教学活动的开展,帮助学生妥善处理青春期的这种叛逆心理状态。此外,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还可借助新颖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开展道德与法治学习活动,推动学生法治意识、道德素养的提升,为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打下基础。为此,本文即围绕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渗透策略展开探讨。

  • 道德与法治学科在新课改中如何加强传统文化素养教育 下载:149 浏览:1880
  • 张衍澎 《中国法学研究》 2022年10期
  • 摘要: 在我国课程改革的新形势下,完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这一举措备受关注。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道德思想和法治思想,并且在道德与法治课教材中占据着重要地位。“素养”一词,《辞海》对其定义一是修习涵养,二是平素所供养,具体指一个人的修养,是由训练和实践而习得的一种道德修养。它内容丰富,包含思想、道德、法律、 政治、身心等多方面。如何更好地利用和挖掘道德与法治课中的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帮助教师在实际教学中有效地进行优秀传统教学文化教育,让学生传承和弘扬优秀历史文化和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对培养学生的人格修养和道德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 “自主学习”导向下的中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设计的实践研究 下载:150 浏览:1917
  • 陶香玲 《中国法学研究》 2022年10期
  • 摘要: 中学道德与法治课基于“自主学习”的教学设计是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它是新课程所倡导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因此,教师要以课堂教学为中心 ,通过优化课堂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学的意识和能力是势之所趋。本文从确立自主学习目标、设自主学习条件、 合理地选择和组织自主学习内容、借助自主学习方式、设计自主学习流程、择自主学习策略等几个角度论述,结合教学实际,帮助学生自主学习,提高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效果。

  • 浅谈中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有效教学策略研究 下载:153 浏览:1920
  • 李妍 《中国法学研究》 2022年10期
  • 摘要: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是培养初中学生道德品质和法治意识.的主要途径。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不以向学生传授知识为目的,而以熏陶和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道德品质与法治意识为旨归。新课改要求教师在输出教学内容基础上关注学生情感、行为习惯、个人能力等方面发展动态,使学生能增强综合素质,在学习中掌握终身受用知识与技能,如何践行新课改要求并优化教学活动,成为教师要解决育人难题之一。本文论述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利用多种教学方法提升学生探究新知的热情和主动性。

  • 浅谈法制教育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的渗透 下载:149 浏览:1911
  • 陈义 《中国法学研究》 2022年10期
  • 摘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法治在社会治理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切的社会活动都应该以法律为基本准绳。然而对于犯罪率持高不下的青少年犯罪来说,法律的渗透教育依然需要很大的工作力度,因此在相应的学科教学中进行必要的法律渗透已然迫在眉睫。在意识到这一问题的重要性后,国家相继颁发并施行了多种法治教育的措施,以求提高基础教学阶段中小学生的法律意识。其中,《中小学法制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中小学法制教育要有机渗透到学校教育 的各门学科、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物理学科虽然不是法治教育的主要渠道,但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提升自身法治教育在物理教学中渗透的意识,对教学素材的深度挖掘,合理选择渗透契机,同样也能实现物理学科与法治教育的有机统一,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加入编委加入审稿人
中国法学研究  期刊指标
出版年份 2018-2025
发文量 725
访问量 216321
下载量 62871
总被引次数 685
影响因子 1.331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