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教育教学研究
现代教育教学研究
《现代教育教学研究》系开放获取期刊,主要刊登教育教学领域内的相关论文。本刊支持思想创新、学术创新,倡导科学,繁荣学术,集学术性、思想性为一体,旨在给世界范围内的科学家、学者、科研人员提供一个传播、分享和讨论教育教学领域内不同方向问题与发展的交流平台。

ISSN: 3078-9273

《现代教育教学研究》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



提示文字!

注:我们将于1~7个工作日告知您审稿结果,请耐心等待;

您也可以在官网首页点击“查看投稿进度”输入文章题目,查询稿件实时进程。

  •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下的思考 下载:55 浏览:382
  • 欧佩玲 《现代教育教学研究》 2020年6期
  • 摘要:
    随着教育信息化2. 0时代的到来,教育信息化所呈现的巨大推动力为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提供强有力的切入点。如何优质化地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是当今教育信息化时代下广大教育教学工作者亟待探究与思考的焦点话题。本文对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的内涵做出了一定的概述,并基于课堂教学实践的客观事实,从教学主体、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三个方面对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的问题进行了思考。
  • 防疫抗疫中的教育担当 下载:70 浏览:424
  • 谢翌 《现代教育教学研究》 2020年6期
  • 摘要:
    防疫一直未被纳入灾害教育的重要内容,后疫情时代需要重新定位。防疫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全体社会的总动员。就学校教育而言,需要国家进行"大、中、小、幼"一体化的课程设计;在社区层面,可以考虑研制面向全民的、普及性的社区防疫课程;家庭在本次防疫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父母成了亲职和亲子防疫教育的关键人物;个体的自我教育也是防疫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 全民防疫中的自我教育:基于“新冠肺炎”的反思 下载:54 浏览:371
  • 陈婕 程雯 《现代教育教学研究》 2020年5期
  • 摘要: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拉锯战席卷全国。防疫教育是全民抗疫战争成败的关键,而自我防疫教育是全民防疫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每个个体应该积极进行自我防疫教育,具体可以从革新卫生习惯、提升生活管理能力、培养信息领导素养、践行职业伦理精神、开展自我生命教育、树立命运共同体意识等六个方面进行,促进全民防疫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
  • 人教版与沪教版初中数学教材函数例题难度比较研究 下载:52 浏览:380
  • 计双艳 刘云 《现代教育教学研究》 2020年5期
  • 摘要:
    选取人教版和沪教版初中数学教材中函数内容中的例题作为研究对象,利用鲍建生等建构的"五因素多水平"的综合难度模型对其进行比较研究。沪教版初中数学教材例题的综合难度要高于人教版教材;人教版教材例题仅在"背景"因素上略占优势,而沪教版教材例题难度在"数学认知""运算""推理"和"知识综合"四个因素上均高于人教版教材的例题难度;人教版和沪教版两个版本的教材都较侧重于"运算"因素。
  • 初中地理教材知识要素的ISM分析 下载:57 浏览:374
  • 秦超 《现代教育教学研究》 2020年5期
  • 摘要: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提出,"使地理教科书能够帮助学生树立内容结构体系意识"。本文以人教版初中地理教材七年级上册中的"地球的运动"为例,借助ISM分析法将初中地理教材知识要素关联可视化,试图从量化层面分析地理教材,以期为科学化的教学次序构建提供借鉴。
  • 线上线下精准对接:信息化时代教育应灾能力提升的关键 下载:61 浏览:444
  • 刘明清 《现代教育教学研究》 2020年5期
  • 摘要:
    信息化带来的线上教育让教育的应灾能力显著增强,但本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也暴露了线上教育的诸多问题,尤其是线上与线下教育脱节的问题。因此,通过梳理疫情期间线上教育出现的各种问题,整合已有的研究经验,可提出从以下五个方面进一步提升信息化时代教育的应灾能力:构建学习者本位的线上课程体系、完善质量为本的线上课程评价体系、创设问题导向的人机互动课程生态、选择"全身反应"的课程实施方式、建设多主体协同育人的课程环境。
  • 基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培育的深度教学探讨 下载:73 浏览:444
  • 王银飞1 张军凤2 《现代教育教学研究》 2020年4期
  • 摘要:
    深度学习的理念进入课堂教学领域以来,为核心素养培育的落实到位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视角。深度教学是基于实现学生深度学习而形成的一种新的教学思想,对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具有积极影响和重要作用。进行深度教学,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必须关注教学目标的定位、教学内容的整合、教学过程的导引、教学评价的导向、学生学习反思力的培养、教与学的载体达成等六个方面,除此之外,还要适时地转变知识观、学习观、教学观和教科研观。
  • “问题学生”的消极意义及其转化 下载:66 浏览:398
  • 王七巧 《现代教育教学研究》 2020年4期
  • 摘要:
    "问题学生"虽成了教育活动中的习惯词汇,但当一些学生做出了与社会规范不相符的行为时,也只能说明其行为本身存在问题,绝对不意味着他就是所谓的"问题学生"。"问题学生"这一标签的出现不仅仅是对这些学生行为上的误解,更是对其内心的误解,由于此种误解,"问题学生"所显示的消极意义就体现在这些学生身上了。消极意义从情感上出发会引发学生的焦虑,更是对学生维持自我的一种打击。因此,"问题学生"的消极意义被合理地转化,还需要教育者从弱化标签意识、理解学生的行为动机、帮助学生体验自我三方面努力。
  • 从舍恩“行动反映”理论看教师的实践素养 下载:68 浏览:419
  • 张丽 《现代教育教学研究》 2020年4期
  • 摘要:
    教师职业很强的实践性要求其具备较高的实践素养。当前中小学教师对实践素养的认识却存在偏差,误把其所具有的能力当作实践素养。然而素养与能力具有不同的内涵,教师实践素养也不等同于教师实践能力。根据舍恩"行动反映"理论来看,教师就是行走在"湿软低地"的专业实践者,他们需要借助"行动反映"来解决教育教学问题。因此教师最重要的实践素养就是"行动反映",包括"对行动的反映"和"行动中反映"。
  • 初中地理教材知识要素的ISM分析 下载:50 浏览:355
  • 秦超 《现代教育教学研究》 2020年3期
  • 摘要: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提出,"使地理教科书能够帮助学生树立内容结构体系意识"。本文以人教版初中地理教材七年级上册中的"地球的运动"为例,借助ISM分析法将初中地理教材知识要素关联可视化,试图从量化层面分析地理教材,以期为科学化的教学次序构建提供借鉴。
  • 新加坡高中历史H1课程标准及其启示 下载:61 浏览:402
  • 李倩雯 《现代教育教学研究》 2020年3期
  • 摘要:
    新加坡高中历史H1课程标准以"冷战与现代世界"为主题内容,明列三大学习单元及内容细目,关注单元知识与当今问题的联系,帮助学生连接过去与现在。在课程实施方面,H1课程标准注重历史理解,强调探究式教学,并呼吁践行历史概念教学。为有效实现以评促学,H1课程标准在评价理念、评价目标、评价方式等方面都进行了详细规定。新加坡高中历史H1课程标准在课程内容、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可为我国历史课程标准及课程改革提供新思路。
  • 中美中小学生科学推理能力发展的差异研究 下载:71 浏览:443
  • 周少娜1 BaoLei2 陈佐满3 何雨泽1 《现代教育教学研究》 2020年3期
  • 摘要:
    选取8549名中美小学五年级到高三学生为被测试者,以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Lawson教授团队开发的LCTSR测试量表为研究工具,对中美学生科学推理能力的发展以及各维度的表现进行差异性研究。研究发现:(1)中美学生的科学推理能力的总体水平不高,但随着年级增加均呈增长趋势;(2)在科学推理能力发展速度上,中国低年级学生远落后于美国低年级学生,但到初高中阶段,中国学生赶上并超过美国学生;(3)在科学推理能力的不同维度上,美国三个年段学生在概率推理水平均保持明显优势,而中国学生在守恒推理和比例推理显著优于美国学生。
  • 我国各时期中小学劳动教育目标的比较探析 下载:67 浏览:406
  • 骆贵平 汪欢 《现代教育教学研究》 2020年3期
  • 摘要:
    我国中小学劳动教育目标受特定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影响在不同历史发展阶段不断进行改革与调整。本文通过梳理从新中国成立到新时期我国各阶段劳动教育目标的侧重点,分析各时期教育目标间的联系与区别,力图在定位新时期劳动教育目标时能够明确劳动德育目标的主体位置,劳动认知目标的基本地位,以及其他衍生目标的辅助地位,进而平衡好各功能目标间的关系,以期更好地指导新时期、新背景、新条件下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开展。
  • “人—技”共谋:人工智能时代教师角色转型与定位——基于技术社会学的视角 下载:53 浏览:392
  • 王磊 张睿珂 《现代教育教学研究》 2020年3期
  • 摘要:
    人工智能技术的兴起为开启智能化教育、促进信息化教学模式创新以及推动教师角色转型提供了新的机遇。本文以人工智能的技术扩散与智能化教育为切入点,运用技术社会学的"人—技"关系理论分析教育工作者与人工智能技术的关系并探究人工智能驱动下教育者角色转变的逻辑起因,剖析人工智能在教育活动中的工具性价值。再以教育技术革新的历时态分析,描摹"技术排斥""技术排挤"和"技术依赖"三个阶段人工智能与高校教育者角色转变之间的关系,最终实现"人—技"共谋下的教育体系与教育能力现代化目标。
加入编委加入审稿人
现代教育教学研究  期刊指标
出版年份 2018-2025
发文量 721
访问量 130578
下载量 56217
总被引次数 506
影响因子 1.005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