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教育教学研究
现代教育教学研究
《现代教育教学研究》系开放获取期刊,主要刊登教育教学领域内的相关论文。本刊支持思想创新、学术创新,倡导科学,繁荣学术,集学术性、思想性为一体,旨在给世界范围内的科学家、学者、科研人员提供一个传播、分享和讨论教育教学领域内不同方向问题与发展的交流平台。

ISSN: 3078-9273

《现代教育教学研究》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



提示文字!

注:我们将于1~7个工作日告知您审稿结果,请耐心等待;

您也可以在官网首页点击“查看投稿进度”输入文章题目,查询稿件实时进程。

  • 例谈“史料实证”素养的内涵与培养 下载:75 浏览:386
  • 赵素芹 周爱花 《现代教育教学研究》 2018年10期
  • 摘要:
    史料实证素养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之一,是诸素养得以达成的必要途径。"史料实证"素养的内涵包括:收集鉴别史料的方法、获取解读史料的能力、着眼再现的合理想象、逻辑推理的思维方式、去伪存真的辨析能力、求真求实的证据意识、科学阐释的表达能力等学科能力和品质。教师应引导学生收集、整理、辨析、运用史料,设计基于史料研习的探究活动和评价方式,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素养。
  • 中小学课堂教学理性的缺失与重建 下载:52 浏览:504
  • 李蔷蔷 《现代教育教学研究》 2018年9期
  • 摘要:
    教学理性是有效教学的基础和前提,中小学课堂强调教学理性既是中小学教学的本质需求,又是完善受教育者理性的需求。然而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却存在着教学理性的缺失现象,主要表现为教学目标机械呆板、教学过程程式重复、教学方法单一僵化,以及交往理性的逐步缺失。为此,学校应当加强引导,给予教师充分支持;教师应在探索的基础上提升自身的理性能力以重建教学理性,使课堂重新焕发理性光辉。
  • 从知识到素养:数学课堂学生反思的转向 下载:75 浏览:452
  • 吴志健 《现代教育教学研究》 2018年9期
  • 摘要:
    数学课堂学生反思指教师引导学生对学习目标、数学活动等展开理性思考。它止步于核心知识,根源在人们着力于"真",忽视了"善;实质是预成性思维的结果。核心素养是学生反思的应有视点。我们可以用"意识""经验""判断"三个维度来建构基于核心素养的课堂反思理论模型,从意识、由经验养成的习惯与由判断生成的智慧等角度来进行实践建构,从而帮助学生进行课堂反思的转向。
  • 论思维导图的教学意蕴——基于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分析 下载:75 浏览:504
  • 吴琦 杜尚荣 《现代教育教学研究》 2018年9期
  • 摘要:
    思维导图是一种将放射性思考具体化的方法,发展人们的思维能力与创造能力。提高小学英语教学的有效性,提高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了解认识思维导图的概念、特点以及其教学功能是有效途径。将思维导图应用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主要体现在有助于词汇教学系统化、阅读教学具体化、写作教学发散化、练习教学更加有效。运用思维导图教学时的一些注意事项同时也是不可忽略的。
  • 国内核心素养研究述评 下载:45 浏览:479
  • 王丽琳 《现代教育教学研究》 2018年8期
  • 摘要:
    随着《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颁布,学者们开始着手核心素养的研究。追溯其研究历程,始于对国外经验的探讨,之后逐步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话语体系。从研究过程、研究结果以及分析展望三个方面梳理分析相关文献不难看出,以往的研究中,理论研究过多,研究视角有待深化,对实践改革的关注有待加强。整体来说,我国关于核心素养的研究有待进一步拓展与深入。
  • 近代我国小学课程的历史变迁研究 下载:55 浏览:473
  • 刘海燕 孙杰 《现代教育教学研究》 2018年8期
  • 摘要:
    近代我国小学课程经历从传统走向现代的重要历史演变。1878年上海正蒙书院的设立,标志着我国最早的小学成立,小学课程出现了萌芽。此时小学课程缺乏统一的标准和规范性,并带有浓厚的封建色彩。我国自颁布第一个学制到1922年新学制颁布,小学课程经历了草创、改造、革新三个阶段。期间,小学课程体系逐渐完善,课程内容经历了从注重成人到以儿童为本位、从单一的道德价值取向到多元的社会价值取向、从传统走向现代的演变。每个阶段小学课程都呈现出一定的变化,主要表现在课程设置的种类、课程的类型、课程的时数等,同时也反映了不同阶段课程的价值取向。
  •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科书中“阅读材料”分析 下载:82 浏览:493
  • 李令 雷田凤 《现代教育教学研究》 2018年8期
  • 摘要:
    在小学数学教科书中加入阅读材料对学生数学素养的提升和数学文化的习得有十分重要帮助。通过对人教版小学数学教科书中的"阅读材料"部分进行分类统计,发现教科书中"阅读材料"的选入存在数量分布不均、呈现形式缺乏趣味性、内容使用表浅化等问题,据此提出适当增加阅读材料、调整内容布局,兼顾不同学段和各个年级并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深入挖掘数学文化的背景知识并提升内容的可读性,加强数学精神的渗透、注重内容的与时俱进等建议。
  • “微课”可持续发展的现实困境与路径选择 下载:48 浏览:491
  • 阳纯仁 《现代教育教学研究》 2018年8期
  • 摘要:
    随着信息技术及移动学习终端的快速发展,"微课"以内容简洁和可移动学习等优势得到了许多教学者的青睐。然而,"微课"在实践上存在教学内容不够完整、教学方法缺乏创新、教学过程缺乏监督等问题。基于建构主义理论、认知负荷理论和掌握学习理论,可见"微课"在理论上也存在诸多缺陷,这些现实困境都阻碍着"微课"的可持续发展。鉴于此,需要将"微课"与传统课堂相结合,促进"微课"系列化,提升"微课"的制作质量。
  • 建构情境 享受语文 下载:65 浏览:435
  • 马永刚 《现代教育教学研究》 2018年7期
  • 摘要:
    建构主义学习论影响当下的情境性课堂教学。借助情境建构,可尝试在语文课堂上模拟生活情境、再现历史情境、预设探究情境、关注生成情境,让学生形成自己独特的体验,在快乐中享受语文学习,在享受中提高语文素养。
  • 激发初中生英语学习兴趣的方法探析 下载:58 浏览:441
  • 魏朝晖 《现代教育教学研究》 2018年7期
  • 摘要:
    情感因素在教学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保持学生积极的学习兴趣,是实现我们的教学目标的关键。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诸如加强朗读、以诵读促趣,借助音乐、以歌曲激趣,小组合作、以合作深趣,情感渗透、以爱心凝聚。教师应关心热爱学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 实现课内知识与课外史料融合的途径 下载:56 浏览:297
  • 王春茂 《现代教育教学研究》 2018年7期
  • 摘要:
    日渐盛行的高中史料教学,要求课外史料的研制和选择需要与课内知识实现融合,这是由学生的现状和发展目标所决定的。完全由课内知识演变而来的同源异形,显示对比且有线索贯穿起来的内外并举,由课内知识衍生出来的节外生枝,利用时空联系的声东击西,或许有利于实现课内知识与课外史料的融合。
  • 家校成长共同体视角下提升青少年抗逆力的路径研究 下载:37 浏览:391
  • 何英 《现代教育教学研究》 2018年7期
  • 摘要:
    如何提高青少年学生的抗逆力是当代青少年教育面临的突出问题。从系统生态的角度构建家校成长共同体,既是当代教育理念题中之义,也是当代教育必然发展趋势,同时还是提升青少抗逆力的基础。提升青少年抗逆力,需要在思想上践行以关怀理论为核心的现代教育理念,突显非暴力沟通在师生(亲子)互动中的桥梁作用,树立基于家校命运共同体的教育生态意识;同时还需在实践上成立家长工作坊,开发校本新课程,发挥家庭效能,构建青少年抗逆力文化。
  • 基于实践误区的翻转教学新探 下载:44 浏览:500
  • 周倩 《现代教育教学研究》 2018年6期
  • 摘要:
    相对于传统教学方式而言,翻转教学依托现代信息技术沟通了教学的课前和课上环节,强调"先学后教,以学定教",这无疑是一种教学创新。然而在实施过程中,翻转课堂被简单解读和机械套用,逐渐走向固守流程、囿于形式的实践误区。因此,有必要对翻转教学进行新的探究,通过资源整合、数据库资源平台建设和课程创生进一步催发翻转教学的活力,使其真正促进学生思考力和创造力的生长。
  • 学校课程决策的内涵与构建路径 下载:45 浏览:510
  • 郭子超 《现代教育教学研究》 2018年6期
  • 摘要:
    学校课程决策是以学校自身的历史特点与现实状况为基础而进行的愿景规划与哲学表达。当前,主要存在的两大问题是:科层型的课程决策导致学校课程决策活力的消解,创生型的课程决策可能会导致学校课程开发的混乱。学校课程决策是不同主体间的合目的性交往,是从他主到自主再到自由的过程,相应的构建路径应以必要的课程领导为前提,将顶层设计与学校共识相结合;以主体间性交往为核心,建立学校决策联动组织;以在他主性引导下走向决策自由为旨归,制订动态的学校课程决策文本。
加入编委加入审稿人
现代教育教学研究  期刊指标
出版年份 2018-2025
发文量 721
访问量 130578
下载量 56217
总被引次数 506
影响因子 1.005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