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政府网站外译对传递中国声音起着重要作用,因此提高译文质量。功能主义翻译研究中以莱斯的文本类型理论为代表,把翻译策略和文本类型联系起来。本文分析广东省应急办一篇汉语报道及其英语译文,运用文本类型理论分析,发现其中存在部分信息不准确表达不恰当的情况。本研究验证了文本类型理论对政府网站外译的应用价值。
摘要: 大学英语教师职业倦怠对大学英语的教学质量和大学英语师资队伍的稳定具有很大威胁,并且不利于大学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本研究通过编制高校大学英语教师职业倦怠感量表,通过问卷调查,分析高校大学英语教师职业倦怠现状和影响高校大学英语教师职业倦怠的相关影响因素,并提出预防和缓解大学英语教师职业倦怠的策略。
摘要: 本文选取了西安市8家医院的英语公示语共559例,笔者进行整合与分析并且根据相关标准译本,发现这些医院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公示语翻译或者使用错误现象。本文指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可行意见,希望能让医疗机构英译公示语规范化。
摘要: 本文对现代翻译技术课程教学进行了总结,认为现代翻译技术教学有四个特征:教学目的的实践性;课程内容的开放性;教学方法的多样性;课时安排的伸缩性。这四个特征由翻译技术教学的目的和内容决定,四个特性从而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共同决定着翻译技术教学的成果。
摘要: 通过写作实验、有声思维实验和访谈,本研究对大学生英语写作过程中的回避现象进行分析。结果发现,由于词汇量不足、被动词汇量与主动词汇量之间的落差大、句法实际应用能力不强以及畏难、写作兴趣不浓和怕出错的心理障碍,大学生在写作过程中采取了话题回避、词汇回避和句法回避三种回避策略。以期通过回避现象理论的研究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回避现象,提高大学生英语写作质量。
摘要: 本文作者在交际翻译理论的指导下,以安康市政府门户网站为例,对地方政府门户网站英译策略进行探索并得出结论:地方门户网站英译不能单一地使用某一种翻译方法,应将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灵活运用其中,根据不同文本内容综合使用直译、意译、释义、加注、省译等方法,才能在最大程度上发挥其交流宣传作用。
摘要: 在疫情期间,中学英语课程实行线上教学的效果不尽如人意,主要存在知识灌输,任务挑战性不强,反馈有效性差等问题。为了提高线上教学质量,教师需要利用形成性评价的运行模式,在教学设计和实施时遵循四步流程:诱导表现——解读表现——提供反馈——实施改进,从而实现以评促教,以评促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摘要: 本文将介绍英语植物隐喻的特点和中国学习者在学习二语时隐喻产出的基本状况,并简要分析中国学习者隐喻产出面临的主要问题,如学习者汉语思维影响过大,英语植物隐喻使用次数较少、使用词汇较为简单等问题。并希望以此探讨二语隐喻使用的有效的学习方法和经验。
摘要: 诊断性测试旨在发现学习者的具体优势与不足,对过程性促学与教学的改进具有重要作用。新冠肺炎疫情的发生为教学带来了一定的挑战,也对线上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更有效地开展线上诊断、发挥线上诊断测试的积极作用逐渐成为众多教师所关心的问题。本文首先梳理已有文献中关于诊断性测试的重要观点,随后基于有关观点对线上诊断性测试设计的原则与方法展开讨论,最后结合一个线上阅读诊断性测试的案例,对线上诊断性测试的设计与实施进行评述,以期为线上诊断性测试的有效开展提供参考。
摘要: 近年来,随着语用学及语义学等新的语言学科的不断发展,语境的相关研究受到了越来越多的语言学家和外语教师们的重视。各种研究表明,语境对少数民族地区外语教学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和研究意义。本文旨在从少数民族地区大学综合英语课堂教学的实际出发,对语境在"读""说""听""写""译"等教学实践中的作用和应用进行探讨。
摘要: 本文结合《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中有关教学评价的重要理念,结合疫情期间在线教学的问题,从技术支持的角度出发,介绍了利用技术对教学过程与教学效果进行评价的工具和方法。
摘要: 修辞学是一门系统而庞大的学科体系,其中包含各种相关理论知识和各类修辞手法。修辞存在于各类媒体宣传、名人演讲以及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正是因为修辞的存在,语言才得以如此丰富和富有魅力。鉴于修辞的价值,本文将从中西方修辞的发展历史、中英语义修辞对比以及修辞与翻译等方面来展开讨论。
摘要: 英语与汉语隶属不同语系,语言形式与句法结构存在很大差异。从整体上看,英语重动词,汉语重名词;英语具有时间性特质,汉语具有空间性特质。本文将从词类、时态以及句法结构三方面阐释英汉两种语言的时空性特质差异,以及英汉时空性特质差异对二语教学的启示作用。
摘要: 语言是文化之间交流的载体,在渐趋全球化的世界中,跨文化交际中不仅应该加强我们对于目的语文化的了解。源文化的重要性逐渐被忽视,"文化失语"的现象愈发严重。笔者通过对文化失语的理解以及前人研究的基础,试图从教学大纲、课程设置、教材三个方面对文化失语现象做出阐述并思考相应的解决措施。
摘要: 从文化本身入手可以发现,文化具有极强的感染力,文化融合一定程度上是促进文化进步的关键,而中西方文化的渗透与传播则依赖于翻译工作的开展。林语堂先生致力于中国文化的宣传工作多年且造诣极高,将更多的中国传统文化推向世界,以语言的再现方式让中国文化源远流长。本次研究基于跨文化视域下对林语堂《浮生六记》译本的翻译思想展开研究,阐明林语堂的翻译思想,为更多译者提供翻译方面的参考与借鉴。
摘要: 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网络和传统英语教学形式不断翻新,教学资源日渐丰富,获取资源也更加便捷。然而,保障教学质量的根本在于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和行之有效的课堂任务设计。本文聚焦听力测试中一种常见的任务——多项匹配题,介绍了这类任务的特色、应用原则和使用方法,并以案例分析的形式探讨其在中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的价值。
摘要: "一带一路"经济带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西安同各国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在交流过程中,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言,在其中发挥着关键性作用。西安作为中国重要的文化教育中心,在促进各国之间教育和文化的合作与发展方面起到找个要作用。本论文以"目的论"为基础来探究西安高校简介翻译,并对其中的问题进行分析,为西安高校英文网站建设提供有益的探索和帮助。
摘要: 小学英语绘本教学在主题和内容丰富多彩的同时,也存在着学科育人价值缺乏、教学中对人的成长关注不够等问题。由于绘本的题材和主题意义较为丰富,如果教师没有在大概念的统摄下对分散的主题意义进行整合,学习者很难内化和迁移文本中的内涵价值意义。本文提出应用大概念,通过建立绘本课程群、逆向设计绘本教学、搭建概念提问支架和语言输出的小语篇框架,以及布置课外延伸的个性化阅读任务来达成绘本的价值实践,建设生命成长的阅读课堂,用阅读诠释生命。
摘要: 本文旨在立足于语用身份建构理论和语言顺应论分析家长和教育咨询顾问之间的会话,结果发现:(1)语用身份建构的交互性:在会话过程中,家长和教育咨询顾问除了各自为自己建构语用身份外,还为对方建构语用身份的现象;(2)语言顺应的交互性:教育咨询顾问顺应家长的语用需求,家长顺应教育咨询顾问的语用需求,教育咨询顾问和家长相互顺应各自的语用需求;(3)语用违反:在会话过程中,说话人根据具体的语境,生产出的话语符合自己的语用需求,却违背听话人语用需求的现象。
摘要: 根据2015年国务院办公斤"乡村教师支持计划"的要求,我校启动了云南省"国培计划"乡村教师主题式培训项目,英语学科据此进行了为期三年的项目规划,设置了六个主题模块,每学期进行一次主题课程的研修,从团队培训者的集中培训到送教下乡的全员培训,取得了切实有效的成果,初步形成了乡村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主题式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