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论在线审理的民事案件管辖错误的救济 下载:56 浏览:399

郭翔 《争议解决研究》 2020年2期

摘要:
互联网法院在线审理民事案件时,也会出现管辖错误。目前对于在线审理案件管辖错误采用的救济方式是"管辖权异议——上诉",这种救济模式既不考虑管辖错误的不同类型,也不考虑在线审理案件本身的特点,存在着救济不足和救济过度两方面的问题:专属管辖错误会影响裁判的公正性,不允许当事人申请再审,难以真正消除因管辖错误对裁判公正性产生的损害。对于全程在线审理的案件,管辖错误对当事人造成的诉讼不方便微乎其微,允许当事人对法院驳回管辖权异议的裁定上诉属于救济过度。

论民事发回重审制度 下载:62 浏览:391

冉丹 《争议解决研究》 2019年6期

摘要:
民事诉讼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未经当事人主张及辩论的事实不得作为判决根据。虽然我国《民事诉讼法》仅规定了当事人的辩论权,但辩论主义原则为实务界广泛认同,且为《民事诉讼法》关于二审审理范围的规定所采纳。我国《民事诉讼法》规定的发回重审,既未揭示其实质,也未规定其标准,导致一些案件该发回而未发回,不该发回而发回,部分存在审判行为错误的判决进入再审。民事发回重审制度应回归其辩论主义本质,以"有重新辩论必要"为标准,该标准只针对诉讼标的,巧妙实现了维护辩论主义原则和维护审级制度的完美结合,既排除了无害程序错误从而减少了不必要的发回重审,也体现了对实质正义的追求;该标准清晰、科学、便于掌握。本文还对发回重审理由与再审事由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认为我国《民事诉讼法》将大量二审问题放在再审,导致再审与二审重复、功能混同,各自功能都不能充分发挥。通过分析二审和再审制度的功能,为完善我国再审制度提供了具体思路。

高居翰中国画研究“再现”视角再审视 下载:78 浏览:393

彭智 《当代艺术》 2020年1期

摘要:
美国著名艺术史家高居翰在系列中国绘画史著作之中,以"再现"为标尺裁量中国画,肯定院体画自然主义和叙事主义倾向的再现手法,高扬"形似"的审美趣味,对中国画研究方法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但不对高氏的审美判断标准及其艺术史学理论渊源进行追问,不加区别地接受高氏的方法来观照中国所有的绘画风格类型,或陷入以西方"再现"视角审视中国文人画的危险境地。高居翰在形式主义上的局限性,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形式与思想的紧密关系,割裂了中国绘画与中国古典美学思想之间的紧密联系。

重大疫情背景下教师教育理念的再审视 下载:69 浏览:404

蒲智勇 《教师教育与创新》 2020年8期

摘要:
2020年初突发新冠肺炎疫情,举国上下共同抗"疫",体现了中华民族团结奋战、共克时艰的凝聚力,但这场疫情同时还暴露出部分国民的综合素养问题。全社会对疫情的认识、防控和应对折射出人们关于生命、生存和生活的价值理念及思维方式,这与人们成长过程中所接受的文化熏染和教育引导息息相关。在教师教育过程中融入生命教育、生存教育、生活教育,对各级各类学校的教师将产生正确的导向作用,对各级各类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也将产生积极的影响。因此,要坚持以"人"为核心的教育理念,重视学生作为"人"的生命、生存和生活,不断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以及文化修养的提升。要打好"生命教育"的基础,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抓住"生存教育"的根本,唤起学生的公民责任;追求"生活教育"的目标,丰富学生的精神文化。

刑事再审的外部社会性和制度性条件 下载:97 浏览:1802

姚思凡 《中国社会科学学报》 2023年8期

摘要:
司法审查是我国刑事诉讼中的一项重要制度。刑事诉讼作为一种诉讼形态,其目的在于解决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冲突。在刑事诉讼过程中,作为国家利益的代言人,刑事检察机关代表国家,具有较强的权力。而作为一种特别的强制手段,其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人身权利构成了严重的威胁。从惩罚犯罪和维持社会秩序的角度来看,尽管这是社会必须承担的成本,但是,我们也应该认识到,公正的审判需要尽量减少这种风险和威胁。
[1/1]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