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新型配电网台区户变关系检测方案研究 下载:33 浏览:305

郁志良1 刘飞1 周冰成1 张欢欢1 潘达1 常雪莲2 《中国电力技术》 2020年5期

摘要:
由于传统配电网台区的户变关系检测方案人力较多,且添加多个设备,提出以电压有效值作为载波的新型检测方案,该方案由智能电能表和集抄系统构成接收端,在台区变压器侧仅需安装基于电力电子技术的调制设备,该设备可以与终端连接,并实时设定发送识别信号进行检测,符合智能电网发展需求,介绍该设备的拓扑设计方案,利用实验验证了该设备和该方案的可行性。

新时代军民融合科技创新体系构建:基于三螺旋理论的视角 下载:69 浏览:450

刘飞1 王欣亮2 《中国科学与管理》 2018年9期

摘要:
在我国军民融合理论研究滞后的背景下,以提升军民融合科技创新资源利用效率为目标,基于三螺旋理论,在对新时代军民融合科技创新的主体构成及职能定位进行理论与现状分析的基础上,从主体、结构及机制协同入手提出新时代我国军民融合科技创新体系构建的路径。

TC4薄腹高筋构件等温塑性成形研究 下载:36 浏览:319

刘飞1 贾晓飞2 王文宁1 崔岩旭1 李彦忠1 朱锡川1 《中国航空航天科学》 2018年7期

摘要:
以TC4钛合金薄腹高筋构件零件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材料成形特性以及零件结构的分析,研究了锻件的成形方式及金属流动的特点,基于DEFORM-3D软件对锻件等温成形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并根据模拟结果进行了工艺优化,制定了最终的等温成形工艺方案,最后进行了等温锻造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通过数值模拟及优化后的成形工艺方案可以成形出符合形状尺寸及性能要求的钛合金锻件。

产抑菌物质乳酸菌的筛选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下载:67 浏览:486

袁丹丹1 张晓元1 郝荣华1 崔燕1 高亮2 陈勉1 刘飞1,3,4 凌沛学1,3,4 王凤山4 《生物技术研究》 2019年11期

摘要:
筛选高产抑菌活性物质的乳酸菌菌株,并研究抑菌物质的生物学特性。[方法]采用平板琼脂孔扩散法从发酵制品中筛选出具有抑菌活性的菌株,并对其进行形态学特征、生理生化特征及16S r DNA序列分析鉴定,测定抑菌谱,考察发酵产物对p H、温度、5种常见蛋白酶的敏感性。[结果]该菌株被鉴定为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casei),其发酵产物对细菌有抑制作用,对霉菌和酵母菌无抑制作用; p H 2. 0时发酵液抑菌圈直径达到21. 24±0. 45 mm,比p H 6. 0时高32. 7%;经沸水浴后原始发酵液抑菌圈直径下降了34. 3%,p H 2. 0时仅下降6. 9%;经蛋白酶处理后抑菌圈直径与对照组相比变化不大。[结论]筛选得到的乳酸菌菌株具有良好的抑菌活性,该抑菌物质在酸性条件下有较高的抑菌活性和热稳定性,对5种蛋白酶不敏感。

不同粘结层材料的PS-PVD热障涂层热震性能 下载:80 浏览:484

毛杰1 刘飞1,2 邓子谦1 邓春明1 刘敏1 曾德长2 梁兴华3 《材料科学研究》 2019年3期

摘要:
为探索不同粘结层材料对等离子喷涂-物理气相沉积(PS-PVD) YSZ陶瓷层的热震性能的影响,采用PS-PVD工艺在DZ40M高温合金上制备了NiCoCrAlYTa和NiCrAlY两种不同的金属粘结层及YSZ陶瓷层,用SEM及XRD等方法表征两种粘结层表面沉积的YSZ陶瓷层的形貌结构、显微硬度及物相,研究了两种涂层的1100℃水淬热震性能及失效模式.结果表明:PS-PVD制备的NiCoCrAlYTa和NiCrAlY两种粘结层均非常致密,陶瓷层均为典型羽毛型柱状结构;NiCoCrAlYTa-7YSZ和NiCrAlY-7YSZ两种羽柱状陶瓷层的孔隙率分别为16.1%和16.5%,显微硬度HV0.025分别为615.8和683.6;陶瓷层的形貌结构及孔隙率、硬度等基本性能,对粘结层成份差异不敏感.1100℃水淬试验结果表明,NiCrAlY-7YSZ涂层的抗热震性能优于NiCoCrAlYTa-7YSZ涂层.失效模式是涂层在频繁的低温-高温热循环中羽柱状陶瓷层内部裂纹萌生和扩展,以及表面花菜头先剥落形成点蚀坑.随着热震次数增加,更多的点蚀坑随机出现并扩大,进而相连后形成大面积剥落区还原.

锦屏二级水电站引水隧洞岩溶段处理措施及施工 下载:10 浏览:378

刘飞1 段海林2 《低碳研究》 2018年5期

摘要:
本文在对于锦屏二级水电站引水溶洞部分洞段岩溶发育的情况以及水电站整体区域的基本地质条件的基础上,对施工中遇到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及所采取的工程处理措施做初步的分析和介绍。为同类地区的隧洞施工提供了借鉴。

赤水河流域样点独特性对鱼类β多样性的贡献 下载:71 浏览:453

夏治俊1,2 余梵冬1,2 唐永忠3 张友钊3 邓伯龙4 刘定明4 刘飞1 王剑伟1 《水产研究进展》 2023年4期

摘要:
分析了赤水河流域鱼类多维度β多样性的纵向空间格局,以期为鱼类资源的保护和科学管理提供依据。基于2019和2020年赤水河流域40个样点的调查数据,研究了各个样点对鱼类物种、功能、分类和环境β多样性的贡献程度(又称样点独特性),同时对各个指数间的互补和冗余程度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调查期间赤水河共采集到鱼类125(亚)种,隶属于7目20科80属,其中土著鱼类112 (亚)种,外来鱼类13 (亚)种。鱼类物种β多样性的值为0.719,样点S1、S2、S22和S27的物种独特性显著不同于其他样点。鱼类功能β多样性的值为0.009,样点S10、S20、S21、S28和S36功能独特性与其他样点存在显著差异。鱼类分类β多样性的值为0.004,样点S20、S21、S28和S32的分类独特性显著高于其他样点。样点环境独特性的变异范围为0.010~0.058,最高的4个点为S22、S29、S33和S34样点。随着鱼类丰富度的增加,样点物种独特性呈现出先降低再增加的U型变化趋势。不同维度的样点独特性指数间互补程度较高,然而样点功能独特性和样点分类独特性比样点物种独特性解释了较多的多样性变异。研究表明,β多样性能够揭示淡水鱼类群落结构的时空变化格局及维持机制,鱼类多样性评估需要综合考虑不同维度的生物和非生物多样性。
[1/1]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