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寒地黑土典型县域土壤重金属空间分布及影响因素分析——以海伦市为例 下载:76 浏览:477

宋恒飞1 吴克宁1,2 李婷1 史雯雅1 刘浩然1 《中国土壤》 2018年11期

摘要:
农田土壤重金属问题长期以来一直备受各界关注,科学揭示重金属空间分异特征及影响因素,成为新常态下耕地质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海伦市耕地为研究对象,通过反距离权重插值法得到整个研究区8种重金属元素空间分布特征,利用地理探测器模型诊断自然因素、区位因素、生产生活因素对8种重金属空间分异的解释力。结果表明,Cr、Cu、Ni、Pb、Zn变异程度强,As、Hg、Cd变异程度较弱。8种重金属空间分异显著,不同重金属元素含量空间分布也存在差异,空间分布呈现西北向东南方向阶梯变化。不同影响因素具有不同的作用机制,对不同重金属元素空间分异的影响具有差异性,Hg、Cd、Pb、Zn的主要因素是区位因素与自然因素,As、Cr、Cu、Ni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区位因素和生活生产活动因素,总体上区位因素的影响力大于生产生活因素,生产生活因素的影响力大于自然因素,土壤重金属在原本固有含量的基础上受到类人为因素的强烈扰动进行了新的空间排列,逐渐改变了原有的空间分布特征形成新的分布格局。

做让党放心、市民满意的权威媒体——以县域纸媒《今日莱州》为例 下载:52 浏览:380

王波 《中国新闻传播》 2018年2期

摘要:
受传播手段、受众群体等因素的影响,传统媒体近年遭遇寒冬,县域级纸媒的发展面临更多困难,如何在新形势下走出危险境地赢得生存先机?就此,本文针对县域媒体的现状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具体的对策。

县域农村中等职业学校发展困境与对策分析——基于湖南某县职业中专学校的案例研究 下载:29 浏览:308

艾雯 李仲阳 《中国职业教育》 2020年7期

摘要:
县域农村中等职业学校是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基础,也是短板。基于湖南省某县职业中学的深度调研,通过与教师和学生访谈、数据收集和课堂观察等方法,对研究对象的资金投入、教学条件、师资结构、教师发展、生源变化、学生发展等方面进行分析,发现由外部环境变化、内驱发展动力不足以及内部绩效和培养质量降低等问题引起的发展困境,并从政府、学校、教师以及学生的角度,有针对性地提出当前条件下县域农村中职教育发展的对策建议。

作物结构、生计体系与产业扶贫的有效性机制——基于华东一个县域的经验研究 下载:58 浏览:383

熊春文 桑坤 《中国社会科学学报》 2020年9期

摘要:
农业产业扶贫不仅是一个改造传统农业的现代化过程,同时也是一个作物结构调整、农民生计体系升级的社会文化整体性过程。华东某县产业扶贫中两种不同类型经济作物引入的社会后果的差异表明,作物与家户生计体系的暗合或冲突,是造成农民对两种作物不同态度的深层原因。产业扶贫能否达到预期效果,其内在机理在于新的作物与传统作物结构能否形成优势互补,并嵌入到家户生计体系与社会文化结构中。因此,产业扶贫要以给农民提供生活机会为出发点,找准衔接点,疏通体制机制,助推农民生计改善。

县域创新驱动发展效率评价及激励政策研究 下载:81 浏览:429

王智新1,2 梁翠3 《中国科学与管理》 2018年7期

摘要:
构建了我国县域创新驱动发展效率评价指标,测度了县域创新驱动发展效率并进行效率提升潜力分析。结果发现:我国县域创新驱动发展已取得了一定进展,不过部分县域创新驱动发展效率比较低下;不同县域之间的创新驱动知识发展效率水平和创新驱动经济发展效率水平差距较大;部分县域创新驱动发展协调推进,还有部分县域创新驱动知识发展和经济发展出现背离现象。提出: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移转化,加强创新创业载体建设,培育县域创新创业专业人才,推动我国县域创新驱动发展效率不断提升。

建设农产品品牌推动县域电子商务发展——以海西州乌兰县为例 下载:55 浏览:363

吴小慧 《电子商务进展》 2020年3期

摘要:
乌兰县是海西州首家国家农村电商示范县。为促进乌兰县农村电商发展,本文从农产品品牌化建设的角度,运用SWOT分析法,对乌兰县农产品品牌化发展的优势、劣势以及面临的机遇与威胁进行全面的分析,并以此提出品牌化发展战略选择及对策建议。

江阴市国家级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下载:30 浏览:333

华烨 张芸 《水资源科学研究》 2020年9期

摘要:
为不断巩固和完善符合江阴特色的节水型社会制度框架体系,江阴市建立了以总量控制与定额管理为核心的水资源管理体系、与水资源承载力相适应的经济结构体系、水资源高效利用的工程技术体系、公众自觉节水的社会行为规范体系。2018年12月,江阴市顺利通过江苏省水利厅组织的国家级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验收。本文梳理了江阴市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主要措施、示范工程创建情况,总结了取得的成效与特色经验,并对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进行了分析。以期为其他地区的节水型社会建设提供借鉴。

从全域到村庄:南京市江宁区美丽乡村规划建设路径探索 下载:54 浏览:426

张川 《中国城镇》 2018年10期

摘要:
本文系统梳理了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美丽乡村建设历程,将江宁区乡村发展归纳为试点示范、示范区建设、全域规划建设、特色田园乡村品质发展四个阶段,通过对各阶段的背景条件、发展目标、组织方式、建设内容等进行梳理分析,试图廓清乡村建设发展历程的路径与阶段特点,为我国县域乡村规划建设提供借鉴与启示。

大城市周边县域乡村建设规划编制和实施探索——以安徽省来安县域乡村建设规划为例 下载:60 浏览:383

冯新刚1 王璐2 李霞1,2 《中国城镇》 2020年9期

摘要:
大城市周边的乡村是城乡资源要素单向流出最明显的区域之一。受城镇化发展思维的主导,乡村逐渐出现忽视生态、人口流出、设施不足、风貌缺乏特色、实施管理滞后等一系列问题。安徽省滁州市来安县地处南京都市圈核心区圈层,是典型的城镇化带动快速发展的地区。规划通过以生态引导理性集聚、以真实意愿模拟城乡体系重构、以实际需求优化设施布局、以潜力评价进行村庄分类指引,形成了面向实施的县域乡村建设规划编制技术方法。通过对五年来的规划实施评估可知,规划在政府主导的建设领域推进较好,而在由市场决定的产业、城镇化搬迁等项目上不确定性较大,乡村建设规划需要进一步对接政府和市场职能分工,提出刚性和弹性相结合的建设目标要求,科学推进规划项目的实施。

山西省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研究 下载:37 浏览:391

杨士荣1 王瑞萍2 李小牛1 《水资源研究进展》 2019年9期

摘要:
为深入贯彻落实"节水优先"的治水方针,水利部开展了全国范围内的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工作。本文对山西省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的对策进行了探讨,通过政府主导、部门协作和全民参与的组织方式,以机制体制建设、制度建设、工程建设和管理保障措施建设等综合措施为抓手,加快推进山西省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工作,将节水贯穿到经济社会发展及生产生活的全过程。

国土空间规划视角下县域特色风貌与魅力营造研究——以广西巴马瑶族自治县为例 下载:58 浏览:339

崔思达阿拉太 《城镇建设与科学》 2020年12期

摘要:
为顺应新时代国土空间规划的要求,风貌的塑造与管控应从原有的以城镇为主要对象的规划,发展为"大尺度、多要素、全覆盖"的涵盖整体国土空间范畴的规划。本文以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巴马瑶族自治县(以下简称"巴马县")为例,探究国土空间规划新视角下县城特色风貌的营造方法,即从现状特征和问题出发,突破原有的城镇建成区尺度范围,对县城全域风貌资源进行系统梳理,先提出整体风貌格局,再从全域范围内自然风貌与城镇建成区风貌两个层面共同管控和塑造,以应对在国土空间治理的发展思路下对风貌营造规划的新需求。

土壤侵蚀因子变化对县域水土流失动态变化的影响 下载:91 浏览:486

赵帮元1 张建国1 张栋1 樊义佳2 高璐媛3 《水土保持与应用》 2020年8期

摘要:
侵蚀因子的变化必然导致侵蚀模数发生变化,进而影响水土流失强度等级的判定。采用单因素分析方法,选取甘青宁黄土丘陵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和塔里木河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的部分县/市,分别分析了降雨侵蚀力因子(R)、耕作措施因子(T)和植被覆盖度(FVC)的变化对年度水土流失面积监测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R因子变化对水土流失动态变化有较大影响,两者之间存在显著的线性相关关系;T因子变化对水土流失动态变化有一定影响,且与区域内的耕地面积等密切相关;FVC变化对水土流失动态变化影响较小,且对水力侵蚀区的影响要高于风力侵蚀区;上年度水土流失面积基数对水土流失面积变幅有一定影响。因此,进行水土流失目标责任考核时,建议规划期内保持R、T因子值不变,并对上年度水土流失面积较大的县(市)适当降低考核比例。

县域城市能级测度与空间发展战略研究——以浙江省安吉县为例 下载:71 浏览:416

王杰1 林雄斌2,3 吴佩瑾2 《城镇建设与科学》 2020年6期

摘要:
城市能级是县域和区域经济发展的热点话题。文章以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为例,构建城市能级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主成分分析测度安吉县城市能级概况,甄别主导优势和劣势因素,最后提出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建议。结果表明:(1)城市能级水平由服务能级、经济能级、乡村能级等3个主成分因子构成;(2)安吉县城市能级较低,存在经济辐射与科技创新能力不强、区域合作层次不高等问题;(3)为提升安吉城市能级,应加强城乡联动效应,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夯实产业基础,加强城际经济合作。这有助于理解乡村振兴和区域一体化下县域能级的提升策略。

基于网络评价信息的县域商务酒店服务质量提升策略——以永泰G酒店为例 下载:55 浏览:414

汪家鑫 邵敏 《当代市场营销》 2019年10期

摘要:
旅游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的刚性需求,成为美好生活的最佳体现。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以永泰G酒店为例,通过搜集网络评价信息,分析县域商务酒店的顾客负面评价信息,如硬件设施、服务、温泉体验等方面,提出加强业务学习、注重部门协调交流、建立对客服务补救机制等对策,进而提高酒店的经济效益,带动县域其他产业的发展。

县域乡村振兴规划编制研究——以杨陵区为例 下载:70 浏览:357

段德罡 杨茹 赵晓倩 《城镇建设与科学》 2019年6期

摘要:
从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到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出台,我国乡村发展与建设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但对于乡村而言,不同行政层面的乡村发展建设管控内涵均不相同。文章基于我国行政管理体系特质,解析不同行政管理层面乡村振兴战略规划编制特征,提出以落地实施的物质空间规划为抓手,配合政策保障和体制机制改革,共同助推国家战略在县域层面的落地实施。并以陕西省咸阳市杨陵区乡村振兴规划为例,通过构建杨陵三农现代化发展空间平台及其支撑体系和实施保障机制,以及分期分级分类且建设主体明确的项目库等推动规划实施。同时,规划提出物质空间规划与政策文本相结合的成果表达形式,助推乡村振兴工作的有效、有序展开。

下辽河平原区典型县域非耕作土地对作物干旱减缓效应 下载:16 浏览:262

边振兴1 蒋文浩1 陆璐2 于淼3 《土壤研究》 2020年5期

摘要:
干旱是北方多数农业区作物的主要灾害之一。农田系统内的水塘,沟渠等非耕作土地可为旱季作物提供一定水源,但其形态、大小和空间格局不同对作物干旱减缓效应可能会有所不同。基于此,以下辽河平原台安县为研究区,选择典型干旱年(2014年),采用作物干旱敏感指数(DSI)和非耕作土地景观指数,对非耕作土地景观特征与作物干旱等级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2014年8月台安县农田作物干旱主要为中度和轻度,受极端干旱气候影响较为明显。台安县农田非耕作土地景观整体异质性不强,破碎度和多样性相对较高。非耕作土地的景观指数与作物干旱敏感指数(DSI)有显著相关性。当地块的非耕作土地景观破碎度(景观分离度指数、景观形状指数)和多样性(香农多样性指数、香农均匀度指数)增加时,作物受旱程度也增强。研究结论可为通过优化农田中非耕作土地的景观格局来减缓作物干旱等土地生态整治提供有益参考和借鉴。

基于多规融合理念的大通县县域乡村体系重构 下载:74 浏览:378

桑秋 薛磊 《城镇建设与科学》 2018年9期

摘要:
2015年《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改革创新、全面有效推进乡村规划工作的指导意见》提出"多规合一"的规划理念,为乡村建设规划提供了新的规划思路。为响应全国美丽乡村建设的号召,青海省大通县在生态规划、产业规划、村镇体系规划的基础上,提出对大通县乡村体系进行短板融合、初步融合、深度融合,重构形成由引领村、特色发展村、特色风貌村、稳定发展村组成的"四类"乡村体系;进而根据由生态特色利用指数、产业特色指数、乡村发展等级依托指数构成的乡村融合发展指数,对大通县240个村庄精准分类,以打造宜居适游乐业的新乡村体系,实现美丽与发展共赢。

河南县域农村连锁超市发展路径优化研究 下载:81 浏览:490

李新宁 《当代市场营销》 2018年8期

摘要:
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的蓬勃发展,农民的收入也有所提高,这为农村连锁超市的繁荣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文章以河南县域农村地区为例子,分析了河南县域农村连锁超市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包括农村居民的消费能力相对较低、农村基础设施落后、超市经营范围有限、农村居民的消费环境不佳、管理人才短缺、员工素质不高等,并提出发展农村消费群体、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扩大超市经营范围、加强农村超市管理人才的培养、提高农村超市员工的素质等解决对策,以促进河南县域农村连锁超市的发展。

河南县域农村连锁超市发展路径优化研究 下载:88 浏览:498

李新宁 《当代市场营销》 2018年6期

摘要:
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的蓬勃发展,农民的收入也有所提高,这为农村连锁超市的繁荣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文章以河南县域农村地区为例子,分析了河南县域农村连锁超市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包括农村居民的消费能力相对较低、农村基础设施落后、超市经营范围有限、农村居民的消费环境不佳、管理人才短缺、员工素质不高等,并提出发展农村消费群体、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扩大超市经营范围、加强农村超市管理人才的培养、提高农村超市员工的素质等解决对策,以促进河南县域农村连锁超市的发展。

贫困县县域乡村建设规划的“两区共建”探究——以河北省行唐县为例 下载:71 浏览:402

冯真邹 叶枫 单涛 郭拴群 《城镇建设与科学》 2018年4期

摘要:
随着我国逐步进入新型城镇化的发展阶段,基于新型城乡关系,县域乡村建设规划突破现有乡村规划的局限性,成为指导乡村地区发展的重要依据。针对贫困县县域乡村发展中突出的产村发展关系问题,文章以河北省行唐县为案例,在县域乡村建设规划框架内容的基础上,借鉴乡村贫困治理的相关经验,提出"两区共建"策略。通过对产村关系的趋势研究,在构建新型城乡居民点体系、产业发展格局上,提出"双促发展"模式,形成"产村共建"系统,结合村庄治理的实施引导,实现乡村复兴,以期对我国贫困县乡村地区发展提供借鉴。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