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国家农业科技创新理论框架与创新能力评价——基于二十国集团的实证分析 下载:74 浏览:415

王丹1 赵新力2.3 郭翔宇1 胡月1 杜旭1 《中国科学研究》 2018年10期

摘要:
本文从系统角度研究国家农业科技创新过程,首次基于国家农业科技创新系统概念框架推导国家农业科技创新能力的形成路径,提炼国家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构成要素,构建国家农业科技创新能力评价体系。以二十国集团(G20)成员国为实证研究对象,全面、深入分析2001-2016年G20农业科技创新能力的发展水平和变化特征。研究发现,发达国家的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得分均名列前茅,但得分未能继续冲高,反而出现下滑趋势;新兴市场国家与发达国家的能力得分差距正逐年缩短,但在科研水平、教育质量、现代基础设施和生态保护等诸多方面与发达国家仍有较大差距。本研究有望为G20国家完善农业科技政策、提升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提供科学有效的技术支撑。

城市住区更新业主参与行为影响因素研究 下载:47 浏览:373

杨晓冬1 张家玉1 孙昌苹2 《建筑与工程管理》 2019年1期

摘要:
城市住区随时间推移不可避免地出现老旧破败现象,需要经过综合整治改造以满足业主不断升级的居住需求,但在此过程中业主参与行为往往不足,导致更新受阻。针对这一问题,以计划行为理论为依托,提炼业主参与行为的影响因素,构建其对业主参与行为的作用路径。结合作用路径,建立城市住区更新业主参与结构方程模型和测量方程模型,选择哈尔滨市4个典型老旧小区作为实证分析对象,对各因素影响路径和影响程度加以验证。并提出了促进业主参与住区更新事务管理的相关建议。

区域创新系统组织结构演化研究 下载:60 浏览:432

苏屹1,2 李忠婷1 李丹1 《中国科学与管理》 2019年7期

摘要:
通过构建松散耦合理论映像的N-M矩阵,提出区域创新系统4种组织结构类型,即紧密耦合性型、松散耦合型、非系统(无组织结构)以及离散非耦合型。基于生命周期理论,对区域创新系统进行分析,提出了区域创新系统组织结构的演化规律,通过定性的方法将其发展分为萌芽期、高速发展期、成熟期3个阶段,并概括了各个阶段的特征。

新产品公告与股票投资者反应——基于Bass模型的投资者行为模型 下载:67 浏览:360

郝凡浩1,2 王铁男1 赵超1 《当代管理》 2019年4期

摘要:
上市公司发布的新产品公告往往被投资者看作是股票市场波动的重要信号,然而现有研究对于新产品公告的投资者反应的研究还较为匮乏,对投资者反应模型的研究更为少见。本文在深入研究新产品公告在股票市场中的扩散过程的基础上,分析了不同类型投资者对新产品公告的反应规律和行为特征,并且在Bass模型的基础上对这一反应过程进行了数学建模分析,构建了股票投资者对新产品公告反应的行为模型。在构建模型后,我们利用数值仿真实验探究了信息投资系数、模仿投资系数以及投资者情绪等模型关键变量对投资者反应的影响,并利用20家在2011年1月至2015年12月间发布新产品公告的公司为实证算例,检验了该模型对投资者反应的拟合效果。数值仿真实验以及实证算例分析证明该模型对新产品公告发布后的股票投资者反应具有较好地拟合与预测效果。本研究对更加深入、准确地探究股票投资者对新产品公告的反应机理和动态过程具有一定的推进意义,并可为股票投资者以及上市公司管理者提供决策参考。

中国创新研究群体合作网络的形成与演化机理研究——科学共同体视阈下优秀创新群体案例分析 下载:20 浏览:202

高杰 丁云龙 郑作龙 《当代管理》 2018年6期

摘要:
创新研究群体在运行中部分团队存在"结构失范"与"合作低效"的问题。理解与解决此类问题的出发点是,打开创新研究群体合作网络的"黑箱",从静态结构层面与动态演化层面揭示其演化的过程与机理。基于自发秩序下科学共同体视阈,将具有中国特色的高水平基础研究科技创新团队——创新研究群体的合作网络视作一类特殊的变化的科学共同体,将其演化过程归纳为"三个阶段、两个转折点":首先是"无形学院"阶段——经过"立项转折点"后进入"科研创新项目团队"阶段——经过"变异转折点"后跃迁进入"混合型学术共同体"阶段;创新研究群体由具备合作基础的松散自发学术群体,转化为正规的边界明晰的项目团队,最后以群体为基础深化与扩展成"混合型学术共同体",经历了一个"模糊——明晰——扩展"的合作网络演化过程;结合团队生命周期等组织管理理论,通过对创新研究群体网络演化机理的分析,以及某优秀创新群体的探索性案例分析,初步打开其合作与发展的"黑箱",从组织形态演化角度拆解其重要节点与阶段划分,对于创新群体的问题解决与发展治理,有着重要的意义。

资质过剩感、证明目标导向与越轨创新:未来关注的视角 下载:57 浏览:436

王弘钰1 万鹏宇1 张振铎2 《经济与管理学报》 2020年3期

摘要:
已有研究关注到了资质过剩感对个体的消极影响,忽视了资质过剩个体的价值寻求与冗余资质的角色外创新转化。文章基于自我验证理论,探讨资质过剩感对员工越轨创新的作用过程,以及证明目标导向的中介效应和未来关注的调节效应。两阶段的483份数据分析显示:资质过剩感正向影响越轨创新;证明目标导向在资质过剩感对越轨创新的作用过程中起中介作用;未来关注正向调节了证明目标导向与越轨创新的作用关系,同时正向调节了证明目标导向在资质过剩感与越轨创新之间的中介作用。研究关注到个体为过剩资质寻求肯定性反馈和价值证明的心理机制,从资质过剩的视角对自我验证理论做出边际贡献,为引导资质过剩感的创新转化提供了理论启发和实践建议。
[1/1]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