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国际器件与系统路线图对我国科技规划的启示 下载:45 浏览:233

张晓沛1 余和军2 李少帅3.4 《中国科学研究》 2019年6期

摘要:
对国际器件与系统路线图(IRDS)及其前身国际半导体技术发展路线图(ITRS)的诞生背景、内容选择、组织结构、运作模式及特点进行分析和研究,总结凝练其在组织和内容方面可供借鉴的经验启示。建议我国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学习科技规划制定的先进经验;适时提出和主导软科技类重大国际合作项目;在制定新一轮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时,对半导体芯片等战略必争领域采取研究编制技术路线图的模式和方法,发挥多领域专家主体作用;持续进行科技规划研究,合理安排规划周期,及时调整规划内容;突出科学引领和协同创新,使得规划达到科学前瞻、指引发展的功能。

寒地黑土典型县域土壤重金属空间分布及影响因素分析——以海伦市为例 下载:76 浏览:481

宋恒飞1 吴克宁1,2 李婷1 史雯雅1 刘浩然1 《中国土壤》 2018年11期

摘要:
农田土壤重金属问题长期以来一直备受各界关注,科学揭示重金属空间分异特征及影响因素,成为新常态下耕地质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海伦市耕地为研究对象,通过反距离权重插值法得到整个研究区8种重金属元素空间分布特征,利用地理探测器模型诊断自然因素、区位因素、生产生活因素对8种重金属空间分异的解释力。结果表明,Cr、Cu、Ni、Pb、Zn变异程度强,As、Hg、Cd变异程度较弱。8种重金属空间分异显著,不同重金属元素含量空间分布也存在差异,空间分布呈现西北向东南方向阶梯变化。不同影响因素具有不同的作用机制,对不同重金属元素空间分异的影响具有差异性,Hg、Cd、Pb、Zn的主要因素是区位因素与自然因素,As、Cr、Cu、Ni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区位因素和生活生产活动因素,总体上区位因素的影响力大于生产生活因素,生产生活因素的影响力大于自然因素,土壤重金属在原本固有含量的基础上受到类人为因素的强烈扰动进行了新的空间排列,逐渐改变了原有的空间分布特征形成新的分布格局。

河北怀来县耕地后备资源质量评价及宜开发时序研究 下载:75 浏览:477

张小丹1 张俊梅2 吴克宁1,3 李俊颖1 《中国土壤》 2018年11期

摘要:
以怀来县为例,借鉴怀来县农用地分等中确定的影响农用地质量的7个因子,作为影响耕地后备资源自然质量的主要因子,分析了各因子可提升程度,运用加权平均法,确定各评价单元的预期自然质量等别为11等、12等、13等;选取耕地后备资源到城镇距离和到居民点的距离、交通便利度、连片度四个因素作为耕地后备资源的利用条件进行评价,并将评价结果划分为1级、2级、3级。将耕地后备资源自然质量预期评价结果与利用条件评价结果依据互斥矩阵原理两两组合,得到9种分区组合,考虑到怀来县的实际情况,最终把耕地后备资源划分为优先开发区:11-1、12-1、11-2,一般开发区:12-2、13-1、11-3,后开发区:13-2、12-3、13-3三种类型,并提出了开发建议。

生态宜居视角下农村居民点用地集约利用评价及障碍因子诊断 下载:76 浏览:480

朱永明 李葛 张慧 赵丽 《中国土壤》 2018年2期

摘要:
本文基于生态宜居的视角,以河北省昌黎县东北部30个行政村为研究对象,构建农村居民点用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障碍诊断模型对评价指标进行障碍诊断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研究区农村居民点集约利用分值偏低,等级较低。各行政村农村居民点集约利用情况总体差异不大,土地利用情况趋于一致;(2)研究区土地利用结构不合理,土地利用强度及土地利用效益较低,宜居建设水平一般;(3)影响30个行政村农村居民点用地集约利用的主要障碍因子依次为容积率、绿化率、人均农村居民点用地面积、人均纯收入和宅基地用地率;(4)基于生态宜居的视角,采用综合指数法及障碍度模型对农村居民点集约利用进行评价是合理可行的。

5G时代下地质灾害监测技术的应用——以云南兰坪县为例 下载:67 浏览:400

黄茜蕊 杨舒然 徐俊 程先锋 《国际科技论坛》 2020年2期

摘要:
目前,地质灾害监测依托监测仪器,对变形、位移、裂缝等各种灾前现象进行监测,还涉及降水、气温等气象要素的监测,过去依赖人工简易监测的方法已经逐步被仪器监测替代,现在更多是在卫星遥感的辅助下,针对地面、地下、水面、水下直接观测与仪器台网监测,其未来发展趋势是更为丰富的监测内容,更高的监测能力,更好的信息处理分析以及更迅速的预警能力。当前5G时代的逐步推进,物联网的未来发展必将给地质灾害监测提供新的机遇与挑战。

矿产地质勘查风险成因及对策 下载:88 浏览:466

韩晓宝 《中国能源进展》 2020年12期

摘要:
为了确保矿产地质勘查的工作成效,必须要了解地质勘查的风险成因,采取针对性的风险规避策略,结合具体的勘查环境制订行之有效的矿产地质勘查方案。介绍了矿产地质勘查工作的特点及现状,重点分析了相关地质勘查的风险成因,探讨了相应的风险规避对策。

水文工程地质条件及防渗漏措施初探 下载:86 浏览:465

廉巍 《中国能源进展》 2019年7期

摘要:
介绍了水文工程地质勘查的3种类型,即综合性水文地质勘查、专门性水文地质勘查和工程地质勘查,分析了水文工程地质条件勘查的重要意义,并且结合实际情况探讨了水文工程的防渗漏措施。

矿产地质勘查风险成因及对策 下载:80 浏览:442

韩晓宝 《中国能源进展》 2019年2期

摘要:
为了确保矿产地质勘查的工作成效,必须要了解地质勘查的风险成因,采取针对性的风险规避策略,结合具体的勘查环境制订行之有效的矿产地质勘查方案。介绍了矿产地质勘查工作的特点及现状,重点分析了相关地质勘查的风险成因,探讨了相应的风险规避对策。

宝日希勒露天煤矿内排土场稳定性研究 下载:85 浏览:466

杨钦 殷彤 寇海涛 刘阳 《中国能源进展》 2018年4期

摘要:
宝日希勒露天煤矿内排土场的稳定性将影响露天矿山的安全、经济、高效生产,对宝日希勒露天煤矿内排土场边坡稳定性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首先对影响宝日希勒露天煤矿内排土场边坡稳定性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然后在总结以往岩石物理力学试验成果的基础上,确定了排弃物与内排土场基底土岩物理力学指标,并通过滑坡反分析,确定了基底泥岩弱层抗剪强度,最后,应用刚体极限平衡法对内排土场边坡的稳定性做出了科学评价,并确定了内排土场稳定的帮坡角。

滇中高原湖泊区地表覆盖遥感监测应用研究 下载:37 浏览:346

吴阳1 甘淑2 《水资源科学研究》 2020年7期

摘要:
本文以滇中高原湖泊星云湖流域为对象,Landsat 8号卫星的OLI影像为研究的主要数据源,并进行外业的遥感调查,以安德森分类系统为地表覆盖分类体系,分别使用监督分类、BP神经网络和面向对象3种分类方法对星云湖流域内的地表覆盖进行遥感分类识别,并对这3种不同的分类方法所得到的分类结果进行对比评价。实验表明:传统监督分类的总体精度为78.03%,而BP神经网络和面向对象两种方法总体精度分别为88.70%和92.76%,其Kappa统计量也达到了0.8572和0.9060,满足了该流域环境演变综合研究的需要。

江西省坡耕地水土流失特点及防治对策研究 下载:77 浏览:496

李洪任1 谢颂华1 张利超1,2 喻荣岗1 宋月君1 莫明浩1 刘昭1 《水土保持与应用》 2020年1期

摘要:
江西省是我国水土流失较为严重的地区之一,虽然通过多年的治理已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作依然任重道远。基于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江西省水土保持专项普查成果、《江西省水土保持规划(2016—2030年)》与《江西省水土保持区划及防治布局研究》等全省性重要基础技术支撑成果,简述了江西省坡耕地水土流失的总体状况,分析了全省坡耕地水土流失成因、特点与危害,并对坡耕地资源进行了评价与需求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科学合理的江西省坡耕地水土流失防治对策与措施,对于更好地推进江西省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作,加快推进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江西)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自然资源分布式GIS服务平台研究 下载:53 浏览:444

龚敏霞1,2 吉波3 徐年峰3 胡岭1 《测绘科学与技术》 2020年12期

摘要:
结合自然资源业务需求,分析了国土资源"一张图"数据平台传统技术架构的不足。在介绍分布式计算发展现状与趋势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云计算架构的自然资源分布式GIS服务平台建设目标。在设计平台总体架构的基础上,重点阐述了基于Hbase的海量空间数据存储、检索和查询方法,阐述了基于Spark的分布式GIS计算方案以及基于MPP架构的海量数据渲染模型设计等关键问题。本研究与相应的开发试验为自然资源分布式GIS服务平台的建设落地提供了可借鉴的技术思路。

基于非结构有限元的带地形海洋可控源电磁法二维Occam反演 下载:64 浏览:455

肖俊1 叶益信1 薛海军2,3 艾正敏1 杜家明1 《地球科学探索》 2020年7期

摘要:
基于非结构三角形网格的自适应有限元正演模拟,对带地形海洋可控源电磁法(MCSEM)二维Occam反演算法进行了研究。该算法正演采用基于非结构网格的自适应有限元法,能用较少的单元剖分精确地模拟复杂起伏地形和构造模型。反演运用基于高斯牛顿法改进的快速Occam算法,能快速地搜索拉格朗日乘子、减少模型的搜索量。对二维海洋油气藏模型进行了反演计算,结果表明,该算法能稳定收敛到真实模型附近,具有较高的计算精度和计算效率。通过对带地形模型的反演,讨论了起伏地形下海洋可控源电磁场二维反演效果,为准确解释MCSEM数据提供了参考。

胶西北金矿集区深部成矿构造三维建模与找矿意义 下载:67 浏览:484

毛先成1,2 王琪1,2 陈进1,2 邓浩1,2 刘占坤1,2 王金利1,2 陈建平3,4 肖克炎5 《地球科学探索》 2020年2期

摘要:
胶西北地区是我国最大的金矿集区,近年来深部资源勘探在胶西北地区取得重大成果。深部勘探显示,胶西北深部金矿体的产出规律与浅部一致,严格受区域走滑断裂控制,因此深部资源的增储极大程度上依赖于对深部成矿构造形态、分布与结构等的认识程度。本文提出深部成矿构造三维建模方法,综合利用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等数据,建立浅部建模与深部推断相结合的初始模型,进而,采用多源数据耦合处理的方法,构建胶西北金矿集区三山岛断裂、焦家断裂和招平断裂三条断裂带地下3000 m以浅的深部成矿构造三维模型。基于深部成矿构造三维模型,圈定了研究区深部金矿的12个找矿靶区,对深部找矿具有重要意义。

土地整治项目区耕地质量评价方法比较研究——以德惠市为例 下载:45 浏览:421

吴冠华1 吴克宁1,2 于兵1 杨淇钧1 《土壤研究》 2019年11期

摘要:
土地整治是保护耕地资源的重要抓手,为更好的指导土地整治项目的开展与进行,拟探索土地整治项目区耕地质量评价的方法与思路。本文以德惠市土地整治项目区为例,分别运用农用地分等评价法、定级指标修正法、耕地质量调查监测评价法对项目区整治前后耕地质量进行评价,对比三种方法的等别提升效果与适用性,提出方法改进建议。结果显示:运用三种方法评价该项目区整治后耕地质量等别均有所提升,提等效果由大到小依次为定级指标修正法、耕地质量调查监测评价法、农用地分等评价法;定级指标修正法与农用地分等成果衔接性更强,但可能会放大对修正因素的影响,耕地质量调查监测评价法等别区分度较小。研究结果表明三种方法均可用于整治项目区耕地质量评价,另两种方法较农用地分等更易凸显土地整治工程的效果,针对各自方法不同的特点有不同的适用范围,研究可为土地整治项目区耕地质量评价方法提供借鉴。

不动产登记信息共享与查询云平台关键技术研究与实现 下载:94 浏览:501

汪洋 唐华 《测绘科学与技术》 2020年1期

摘要:
不动产登记相关信息高效、安全的互通共享是不动产登记优化流程、压缩环节、精简材料,高水平推进"互联网+不动产登记",提升便民服务水平最关键的环节之一。以南京为例,从"数、云、管、端"四个方面,设计了网络分级分域的安全管理框架,研究应用了安全加密处理、多源信息融合、高效信息交换共享等关键技术,解决了房产交易与不动产登记在新时代互联网+背景下,多部门异构系统间信息高质量通讯、流程再造、数据安全共享、高效服务等技术难题,为构建高效、多样、便捷、安全、可靠的不动产登记共享与查询云平台进行了有益探索。

村级土地利用空间布局规划研究——以江西省余江县印畈村为例 下载:76 浏览:350

黄心怡1,2 赵小敏1,2 郭熙1,2 江叶枫1,2 《土壤研究》 2019年10期

摘要:
土地空间布局规划是村级土地利用规划的重要内容,合理的土地空间布局对改善土地利用方式、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协调人地关系、促进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研究以江西省余江县印畈村为对象,通过高清遥感影像和GIS空间技术,结合参与式村民调查结果,对村域土地空间布局进行相应的规划。研究结果表明:村级土地利用空间布局是现有规划体系的完善与延伸;土地利用空间的布局宜采用"自下而上"为主,"自上而下"为辅的工作模式;村民民主参与是土地利用空间合理布局的重要保障;规划后村域土地利用结合村庄发展特色,形成"一轴两翼一核心"的空间发展格局,顺应农村生产方式转型趋势,为具体空间项目的落实和土地空间布局优化奠定基础。印畈村土地利用空间布局规划研究符合新形势下农村土地利用和管理的现实需求,其研究结果有利于引导土地合理利用、推动乡村产业经济可持续发展,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保障。

广西桂中南部地区富硒土壤硒含量及其与土壤理化性状的关系 下载:60 浏览:167

柴龙飞1 李杰1 钟晓宇1 郑国东1 欧阳鑫东1 陆康运1 雷天赐2 蔡鹏捷3,4 《土壤研究》 2019年8期

摘要:
为了解广西桂中南部地区富硒土壤的硒含量及其分布特征,明确土壤硒与主要土壤性状指标的关系,选择水田和旱田,分别于0~20 cm和150~200 cm深度取样,测定土壤全硒含量及主要理化性状。结果表明,桂中南部地区农田表层土壤(0~20 cm)全硒平均含量(算术平均值)为0.77μg g-1,93.76%的农田表层土壤属于富硒土壤(0.4~3μg g-1),深层土壤(150~200 cm)全硒平均含量为0.62μg g-1,79.04%的深层土壤属于富硒土壤,研究区内的表层和深层土壤全硒都达到足硒标准(0.175~3.000μg g-1)。广西桂中南部研究区内农田土壤硒含量与土壤的Al2O3、Fe2O3、有机碳呈正相关,与pH值呈负相关,旱地土壤相对于水田土壤富Al2O3、Fe2O3、有机质,低pH值,导致旱地土壤的硒含量高于水田土壤。据此表明,广西桂中南部地区农田土壤有利于种植富硒作物。

明沟与暗管排水工程对盐碱地开发的土壤改良效果评价 下载:40 浏览:360

耿其明1 闫慧慧2 杨金泽1 张杰2 陈亚恒2 《土壤研究》 2019年4期

摘要:
为研究盐碱地开发整治工程对盐渍化土壤的改良效果,以黄骅市盐碱地开发项目区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了盐碱地开发工程前、明沟排水工程和暗管排水工程土壤中速效磷、速效钾、碱解氮、容重、有机质含量、含盐量、pH值、和含水量等指标的差异。并建立土壤肥力综合评价体系,采用模糊数学综合评价方法对土壤肥力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明沟排水工程对土壤中速效磷、速效钾、碱解氮和有机质含量的影响高于暗管排水工程,而暗管排水工程对于降低土壤盐渍化程度效果显著,降低速度快。经过明沟和暗管排水工程实施后土壤肥力综合指数分别从0.1330、0.2200增加到0.7440、0.6807,明沟排水较暗管排水工程的土壤肥力综合评价分高出23.29%。总体来说,明沟和暗管排水工程均能有效改良土壤,明沟与暗管排水工程相比实施后的效果更好,且暗管排水工程对含盐量的改良效果更好。

北京市小城镇镇村联动实施模式研究 下载:66 浏览:456

谭丽婷1 武小琛2 《城镇建设与科学》 2018年2期

摘要:
镇村联动,就是把乡镇所辖范围的城镇和村庄作为一个整体,按照城乡一体化的发展目标和要求统筹规划,实现以镇带村,镇村融合,联动发展。在北京市两线三区、减量提质和集约高效利用土地的宏观背景下,小城镇规划在实施方面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导致小城镇的镇区与村庄发展不均衡。本文通过对北京市小城镇现有的规划实施模式进行研究,从政府、规划师、企业、村民多种角度分析镇村联动的现存问题及迁并型村庄发展缓慢的原因。研究目的是优化小城镇的实施路径和提高小城镇规划的可实施性。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