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海神蛤人工繁殖及早期生长发育 下载:72 浏览:479
霍忠明 赵雯 肖友翔 车宗豪 刘括 闫喜武 《水产研究进展》 2021年4期
摘要: 为探究日本海神蛤规模化人工苗种繁育的可行性,在国内首次开展了日本海神蛤人工繁殖及早期生长发育研究。结果显示,日本海神蛤繁殖盛期为5月和10月,单次产卵量为300~500万粒/个,卵径为75~85μm。春季人工将水温升至18.6~19°C,6~9日龄和15~18日龄幼虫生长缓慢,壳长生长速率仅为1~3μm/d。其他各日龄幼虫壳长生长速率为9~15μm/d。日本海神蛤变态后再经过30~40 d培育,平均壳长可达(4.94±0.93) mm,稚贝壳长生长速率为50~167μm/d,平均苗种产量为2 695粒/m3。秋季水温17.4~13.2°C条件下,日本海神蛤幼虫相对春季生长发育较慢,经过148 d的培育,稚贝平均壳长可达(2.88±0.47) mm,平均苗种产量为6 666粒/m3,再经室外池塘中间育成后生长为平均壳长(13.22±2.39) mm的幼贝。通过比较发现,在我国北方秋季可培育出适于底播养殖的大规格苗种,且培育成本较低。本研究为我国日本海神蛤苗种繁育、高效养殖及资源修复提供了科学依据。
亚硝酸态氮对菲律宾蛤仔浮游幼虫及幼贝的急性毒性 下载:85 浏览:492
陈震楠1 刘念1 张跃环2 潘发林3 霍忠明1 杨凤1 《中国水产学报》 2019年4期
摘要: 为探明亚硝酸态氮(NO2-N)对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以下简称蛤仔)的毒性,在实验室条件下,采用常规生物毒性试验方法,进行了NO2-N急性胁迫对蛤仔浮游幼虫(壳长为162.2μm±15.9μm)存活和生长的影响,以及不同pH(7.2、7.6、8.0、8.4)条件下NO2-N对蛤仔幼贝(壳长为9.4~10.3mm)存活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pH为8.00±0.20、水温为(26.1±0.6)℃、盐度为23条件下,NO2-N对浮游幼虫的96 h LC50为160.5mg/L,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和NO2-N浓度的增大,幼虫生长逐渐减慢,胁迫48h时,97.8、146.8mg/L NO2-N浓度组蛤仔幼虫的壳长和壳高均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97.8mg/L浓度下胁迫96h时,壳长和壳高分别较对照组显著下降10.0%和11.3%(P<0.05),胁迫144h时分别较对照组显著下降14.4%和14.7%(P<0.05);在pH为7.97±0.07、水温为(19.9±0.3)℃、盐度为30条件下,NO2-N对蛤仔幼贝的96h LC50为628.1mg/L,随着pH的升高,NO2-N对幼贝的毒性逐渐减弱,pH为7.6、8.0和8.4时,96h LC50依次为497.0、628.1、1062.0mg/L。研究表明,蛤仔浮游幼虫和幼贝对NO2-N均有较强的耐受能力,且幼贝的耐受能力远大于浮游幼虫,生产实践中可维持较高pH以降低NO2-N的毒性。
![]() |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
![]() |
联系电话::400-188-5008 |
![]() |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
![]() |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