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发电技术应用 下载:23 浏览:254

郑开云 《发电技术与研究》 2020年7期

摘要:
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可应用于火力发电、核能发电、太阳能热发电等多种发电技术领域,作为新型的动力循环系统替代目前广泛使用的汽轮发电机组或燃气轮机发电机组。在进入商业化应用之前,需要对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技术在各种应用场景下的优势及其潜在的社会和经济效益进行探讨。通过分析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的特点和优势,探索其与化石能源、核能、太阳能、生物质能、余热等各种热源相结合的可行性,提出多种发电系统方案,可为今后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的商业化应用提供参考。随着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技术不断成熟,设备成本进一步降低,其系统简化、结构紧凑、效率高等优势将更加突显。

太阳能光伏–光热复合发电技术及其商业化应用 下载:32 浏览:272

张哲 旸巨星 潘信宇 杨宇 徐超 杜小泽 《发电技术与研究》 2020年6期

摘要:
由于太阳能自身的间歇性和不稳定性,提高太阳能发电并网的质量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太阳能光伏-光热(photovoltaic/concentrated solar power,PV-CSP)复合发电技术作为一种新兴技术,相比于单独的太阳能光伏(PV)和太阳能热(CSP)发电技术具有诸多优势,目前已有多种技术形式实现了商业化。介绍了PV、CSP发电技术及PV-CSP复合发电技术,通过一些典型商业化PV-CSP复合电站的建设及运行情况,分析了当今商业化PV-CSP复合电站的应用现状,并综述了近年来对PV-CSP复合发电系统的技术和经济性研究情况。

新型布雷登塔式太阳能热发电系统 下载:22 浏览:238

布鲁斯·安德森1 黄湘2 孙海翔3 王福华4 《发电技术与研究》 2018年5期

摘要:
太阳能热发电通常以水工质吸热作为第1代,以熔盐吸热作为第2代,以空气、超临界二氧化碳或固体粒子作为介质的布雷登循环系统称为第3代太阳能热发电系统。通过采用空气或陶瓷粒子作为吸热介质,采用干热存储介质(如耐火砖和陶瓷材料等)进行规模化储热,能提高系统效率和降低成本,系统的储热能力可保证电站在任何时候都按照电网调度要求发电。采用标准化模块设计,通过工厂化制作,使电站设计、设备生产、安装、调试和运行都大为简便,储存的热量可用于食品加工、干燥、农业应用等。根据美国能源部的研究,具有储热功能的模块配备小型燃气型透平可实现快速启停,改善电网电压和频率质量。

针对西北地区气候特点,基于太阳能、风能发电的气膜建筑——以嘉峪关市为例 下载:273 浏览:2837

谷高利 金莹 王嘉铭 张守祥 韩立彬 姜竹明 《气候变化研究》 2021年4期

摘要:
西北地区气候以多风沙、日照时间长且强烈、冬季严寒、夏季炎热。气膜建筑具有良好的保温性能、防风性能,且其在遭遇具有破坏性的极恶劣的天气状况下,建筑倒塌时间长,有足够的逃生时间。在原有的气膜建筑的基础上进行改良,外加风力发电装置、太阳能热发电装置、气膜建筑底部外护围墙、天窗等。通过气膜建筑底部外护围墙,可以使气膜建筑进行固定,增强其抗风性能,并减少与外界的热桥效应,其与天窗的共同配合,保障的室内环境的清洁。通过风力发电装置和太阳能热发电装置,依靠当地多风、太阳光照时间长且强度高的特点,使建筑达到“自发电,低供给”,减少对外界能源的使用,达到节能减排的效果。
[1/1]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