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冶金起重机的专项检验技术探讨 下载:268 浏览:3138

​黄铸 《冶金学报》 2021年12期

摘要:
当今工业生产链中,炼钢行业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钢铁企业通过将铁废料进炉高温熔炼成炽热金属后铸造成钢胚与螺纹钢,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冶炼过程离不开冶金起重机的配合,冶金起重机具有大型、危险、风险度高、作业环境恶劣等特点,其中,用于吊运炽热钢水包的铸造起重机危险程度最高,本论文着重探讨铸造起重机的专项检验要求及检验方法经验交流。

智能自动扶梯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 下载:251 浏览:2693

姚欣树 《国际科技论坛》 2022年1期

摘要:
在城市化快速发展的今天,重大的基建项目已经初见成效。电梯在商场、宾馆、医院机场、车站、地铁等公共空间广泛使用,已经逐渐形成了现代化的建筑物。在正常操作中,电梯不可能总是满负荷运转,尤其是商场、酒店等很多地方,电梯大部分时候都是无人状态下运行。为了节约能源,延长机械零件使用的时间,各大厂商相继研制出了智能自动扶梯,并在市场上获得了广泛的使用。本文首先介绍了普通扶梯的缺陷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的缺陷,而后智能自动扶梯应用特点,最后对智能自动扶梯发展趋势进行阐述,以期为我国智能自动扶梯领域提供借鉴和参考。

微米尺度压痕仪研发与可靠性研究 下载:200 浏览:2108

富阳1 魏胜君1 郭美华1 余珂2 张静楷2 《中国电气工程》 2022年11期

摘要:
作为表征材料力学性能的重要手段,仪器化压痕测试技术能够对各种力学性能参数进行有效测量,包括:小尺寸材料的蠕变、弹性模量、硬度等,仪器化压痕测试技术比传统的检测方法更具有优势,不仅能够减少试验进行的成本,还能够无损检测,有助于发展其他领域,包括:医学材料、表面工程、集成微光机电系统、生物工程以及微电子等。基于此,笔者针对于微米尺度压痕仪研发与可靠性进行了深入分析与探讨,以此为相关学者以及从业人员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基于主动脉冲红外热成像的碳纤维复合材料缺陷检测技术研究 下载:62 浏览:1251

夏莉 安源 江志铭 李松岩 乔丹 赵耀 贾冬庆 王书付 《材料科学研究》 2024年9期

摘要:
复合材料因其优异的性能在新能源行业应用越来越广泛,其质量控制要求也越来越严格。基于主动脉冲的红外热成像无损检测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迅速的新型无损技术,其具有非接触、检测面积大、检测速度快等优点。本文研究了基于瞬态热传导理论的缺陷检测原理,介绍了无损检测系统的架构、主要设备及工作流程,推导了温度关于时间的一阶导数表达式,通过实验证明了该技术可有效地实现缺陷识别及定位,基于温度一阶导数的图像处理方法可以提高缺陷识别深度,有助于在实际生产中提高碳纤维复合材料制品的质量。

基于材料微观力学性能的原位拉伸测试仪设计分析 下载:298 浏览:2626

富阳1 余珂2 张静楷3 王丽4 孙明慧5 《新材料》 2022年11期

摘要:
材料科学是技术产业发展的动力,也是推动科学技术进步的前提。世界各个国家鉴于材料科学技术的重要效果和作用,投入了大量的资金用于研究新工艺和新材料。材料的微观结构性能以及受载状况对其使用周期产生着直接影响,为此,深入研究材料载荷作用下的微观结构损伤、破坏机理、变形,有助于测试材料力学性能。在材料荷载作用下,原位拉伸测试能够实现力学性能测试和微观结构观测,结合材料测试期间获得的力学性能曲线和微观结构变化,有助于研究和分析材料微观机理。基于此,笔者针对于材料微观力学性能的原位拉伸测试仪设计进行了深入分析与探讨,以此为相关学者以及从业人员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基于连续球压痕法的金属材料拉伸性能研究 下载:216 浏览:2148

富阳1 王丽2 孙明慧3 余珂4 张静楷5 《材料科学研究》 2022年11期

摘要:
连续球压痕方法具有多种优点,包括:适用于局部薄弱区域、非破坏性、易操作性等,为此,在无损检测役设备金属材料力学性能期间,十分适用,并且其结果具有一定的真实性和精准性。但是在实际展开压痕试验期间,可能会涉及到十分特殊的测试环境和条件,这种试验因素可能会严重影响压痕测试结果,为此,相关研究工作人员应当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和高度重视。线硬化型金属材料和幂硬化金属材料被广泛使用在工程之中,在计算压痕参数期间,怎样区分这两种材料以及怎么确保本构关系关系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同样值得注重。基于此,笔者针对于连续球压痕法的金属材料拉伸性能进行了深入分析与探讨,以此为相关学者以及从业人员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基于压痕功的微纳米表层硬度检测技术研究 下载:160 浏览:1807

富阳1 李勇1 孙明慧1 余珂2 张静楷2 《电力技术学报》 2022年11期

摘要:
伴随着广泛使用的薄膜材料与微小零部件,需要高度重视检测测量微纳米表层力学性能。在实际检测材料力学性能期间,硬度是针对于材料力学性能评价的一种高效方法,并且操作简易。但是,伴随着减小的载荷或者是压痕深度,测量材料微纳米表层硬度的测量结果出现了增加的压痕尺寸效应问题,不仅如此,硬度评价方法选择的不同,所涉及着十分大的硬度差值情况,从而难以确保材料微纳米表层硬度值获取的准确性和真实性。基于此,笔者针对于压痕功的微纳米表层硬度检测技术进行了深入分析与探讨,以此为相关学者以及从业人员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1/1]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