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解放日报》改版与党报品质的形成 下载:67 浏览:386

张君尧 刘驰 《新闻传播研究》 2020年11期

摘要:
延安时期是党报品质形成的关键时期,以《解放日报》为代表的机关报,通过改版等具体的新闻实践,逐渐形成了党报党性、组织性、斗争性、群众性的鲜明品质。不仅充分发挥了党报引领导向、凝聚人心的作用,同时,为其后党报的健康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突发事件中网络谣言的衍生规律及消解策略研究——以武汉新冠病毒肺炎事件为例 下载:74 浏览:378

吕山1 李沁雪2 《新闻传播研究》 2020年7期

摘要:
本文通过对"武汉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事件中的谣言传播为主要分析内容,通过内容分析,探讨其形成、衍生和传播的规律,并提出相对应的消解策略和建议。

新京报微博针对社会热点事件报道的传播研究 下载:78 浏览:404

李明旭 李进秀 《新闻传播研究》 2020年5期

摘要:
本文分别选取了2017-2019年的三个社会热点事件为研究案例。通过研究新京报微博针对这三个事件做出的相关报道,来探究融媒体发展过程中,新京报作为主流媒体,通过微博这一新媒体平台以怎样的传播方式进行舆论引导,增强主流媒体公信力。微博作为公布事件进展,反映受众意见,使主流舆论与大众思想进行碰撞与融合的平台,发挥着独特的作用与社会影响力。本研究通过对相关内容进行内容分析,来发掘新京报微博对于热点事件报道的内容与形式上的优势与不足。

媒体融合环境下疫情期间健康传播效果研究 下载:66 浏览:386

张浩翔 《新闻传播研究》 2020年1期

摘要:
媒体融合是打好新型冠状病毒"防疫"仗的主力军,健康知识的精准、快速、有效传播让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看到了曙光。媒体融合环境在这场公共卫生"战役"中做出了哪些贡献,又有哪些缺陷?笔者对媒体融合环境下健康传播现象、效果特征和效果提升对策进行了研究,全面了解媒体融合特点,优化媒体融合环境,增强融媒体的传播力量。

新媒体经营模式与共青团工作创新研究 下载:67 浏览:406

李莹 《新闻传播研究》 2019年6期

摘要: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移动终端的日益普及,成为如今青少年交流、沟通以及了解各类新闻资讯的重要途径和平台,新的发展趋势不仅对新媒体经营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共青团在新媒体时代的工作方法和思路也应不断创新,更好地适应新时代下社会精神文建设以及青年思想政治工作发展的需求。本文就以共青团工作在新媒体时代下,工作模式的创新思路进行分析和探讨。

新媒体经营模式与共青团工作创新研究 下载:87 浏览:377

李莹 《新闻传播研究》 2019年5期

摘要: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移动终端的日益普及,成为如今青少年交流、沟通以及了解各类新闻资讯的重要途径和平台,新的发展趋势不仅对新媒体经营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共青团在新媒体时代的工作方法和思路也应不断创新,更好地适应新时代下社会精神文建设以及青年思想政治工作发展的需求。本文就以共青团工作在新媒体时代下,工作模式的创新思路进行分析和探讨。

论社会心理学视阈下传媒与国家认同的关系 下载:67 浏览:379

邢渊渊 《新闻传播研究》 2019年2期

摘要:
传媒是塑造国家认同的重要途径,社会心理学相关理论指明,传媒通过影响受众的态度进而塑造了国家认同。态度包括认知、行为和感觉三个要素,分别对应社会思维、社会影响、社会关系。在认知层面,传媒参与自我图式的形成;在行为层面,传媒制造从众;在感觉层面,传媒利用画面强化感性思维。相关的问卷调查结果可以支持这一论断的成立。

论社会心理学视阈下传媒与国家认同的关系 下载:73 浏览:379

邢渊渊 《新闻传播研究》 2019年2期

摘要:
传媒是塑造国家认同的重要途径,社会心理学相关理论指明,传媒通过影响受众的态度进而塑造了国家认同。态度包括认知、行为和感觉三个要素,分别对应社会思维、社会影响、社会关系。在认知层面,传媒参与自我图式的形成;在行为层面,传媒制造从众;在感觉层面,传媒利用画面强化感性思维。相关的问卷调查结果可以支持这一论断的成立。

当代媒体新闻观中的“红色基因” 下载:68 浏览:375

蔡杰 《新闻传播研究》 2018年6期

摘要:
当代新闻媒体的价值观对于社会的舆论导向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必须要对当代媒体新闻观中的"红色基因"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进行充分的挖掘。当代媒体只有秉承马克思主义的时代性与本质内涵才能有效地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指导力与影响力充分地发挥出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可以指导新闻媒体工作者发现新闻传播过程当中所存在的一些关键性问题,当代的新闻媒体必须要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基本理论研究透彻,同时积极地吸收马克思主义中的自我批判精神,在动态的发展当中实现前进,并建立外在的自我防御机制。

古代泰山岱阳地区佛教探微 下载:204 浏览:209

高强 《历史研究进展》 2020年3期

摘要:
佛教在岱阳地区的传承发展,在帝王封禅与因之而形成的特殊文化空间、各时期佛教政策、僧人与皇室的特殊关系及佛道交锋的作用下,不同历史时期各有兴衰起伏,呈现不同的面貌。佛教在岱阳地区与道、儒等意识形态共存并交流互动,在相当程度上会通融合,成为泰山三教合一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美丽新世界》看“麻醉型”社会安全阀对社会的威胁 下载:58 浏览:357

苏昕1 龚超2 《中国新闻传播》 2020年8期

摘要:
社会学家刘易斯·科塞在《社会冲突的功能》一书中阐述了社会冲突中的安全阀机制对于维护社会安定的作用,此处的"社会安全阀"体现了社会冲突理论的一个侧面,其本质肯定了社会冲突对社会发展的积极影响。然而,在阿道司·赫胥黎的文学作品《美丽新世界》中,其虚构社会中的"安全阀"背离了社会冲突理论,而以一种非暴力的、更富欺骗性与麻醉性的形式浸透社会,致使人性的许多侧面在无知觉中消弭。

河溪香醋品牌元素选取及传播策略研究 下载:65 浏览:396

孙立青 张欣 《国际科技论坛》 2018年8期

摘要:
河溪香醋作为湖南省湘西州的地方名优特产,其品牌的发展与传播对当地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和文化意义。基于河溪香醋采用中草药植物制曲和天然发酵、不添加食盐等添加剂以及富含硒等多种微量元素的产品特点,从河溪香醋与北方市场占有率较大的A食醋和南方市场占有率大的B食醋三者的对比分析中选取其富硒、不含盐的品牌元素,提出从河溪香醋品牌构建、产品功能和公司形象协同推进、新旧媒体联合发力传播三个层面推动河溪香醋的品牌传播。

大数据时代下对隐私权的反思 下载:47 浏览:372

崔一涵 《中国新闻传播》 2019年11期

摘要:
大数据时代下,企业或个人通过发挥大数据规模性、多样性和高速性的特点,对数据进行高效、精准、科学的分析,形成以数据为核心推动力指导业务,取得了卓越的成果。同时又因我国对隐私权尤其是网络隐私权的立法、监管等方面不到位,大数据的应用也为个人隐私权保护带来巨大的挑战。文中从分析大数据时代内涵、特征及隐私权的基本概念着手,得出大数据时代下保护隐私权的途径:推动隐私权立法、加强行业自律、保护隐私权的正确舆论导向、增强维护隐私权的维权意识、建立第三方监督机制。

基于5W理论的广西高校校园体育赛事推广现状及优化建议 下载:33 浏览:231

覃莹莹1 邓艳香1 何静芳1 薛崴月1 肖程伟2 伍小羽1 王雪冰1 《体育学报》 2019年4期

摘要:
运用内容分析、实地调查等研究方法,从传播学的5W理论切入,探究广西高校校园体育赛事在推广主体、内容、媒介、受众、效果上的特征及影响赛事发展的因素。主要结论:高校校园体育赛事推广主体各部门协调不完善;推广内容不够全面,同质化严重,缺乏创新;各推广媒介优势不突出、特色不明显;推广受众参与及热情程度随年级的增长而递减;新媒体线上互动效果欠佳。建议:加强PGC推广主体管理建设;加强推广内容创新、合理增加体育人文精神报道比例;加强传播媒介的特色化建设;通过创新赛事举办形式,加强体育意识教育等提高受众参与热情;提升赛事报道内容质量及媒介发言人的新闻素养,人性化互动内容。

媒体智能化背景下的短视频科技产业发展研究 下载:58 浏览:405

荀瑶1 杨永环2 《中国科学与管理》 2019年7期

摘要:
以抖音、快手为代表的短视频传播迅速崛起,成为媒介融合趋势下最具代表性的媒介形式,并将经典传播学的诸多定论至于了重新商榷的位置,既有的结论是否依然有效,短视频的传播特性和生成推广机制能否为传统媒体媒介融合发展助力。针对短视频产业自身的发展如何突破瓶颈走向赢利的可持续化生产的问题,从传播学和媒介经营角度进行了分析。

“理想主义者时代”的新剪影——青年胡风若干史实考辨 下载:58 浏览:376

吴宝林 《中国文学》 2019年3期

摘要:
由于第一手文献匮缺和研究方法的套路化,胡风研究大多集中在三四十年代,所用材料基本雷同,话题始终在重复,研究较难推进,无形中也造成了一种"空降感"和"横断感",即将青年胡风置放在历史暗区,且以"诗"论"史"。本文以"带着日期思考"为基本方法,对青年胡风的诸多史实重新考辨,用历史事实与贴切的理论"描述"历史整体。

算法时代的网络侵权救济规则:反思与重构——以“通知+取下”规则的类型化为中心 下载:55 浏览:478

李洋 《社会科学研究进展》 2020年5期

摘要:
随着算法时代来临,我国网络侵权救济的主要规则——"通知+取下"规则在实际适用中出现了滞后性与"一刀切"的局限性,亟待进行重构。本文基于算法时代的互联网行业现状和侵权法原理,对"通知+取下"规则提出了三种类型化重构思路,即网络著作权救济领域增设"通知+通知"规则、网络人格权救济领域适用"通知+扫描+取下"规则、网络诽谤救济领域适用"通知+扫描+取下/反应"规则。

传播学与公共政策分析:学科融合的历史渊源、前沿进展与未来潜能 下载:25 浏览:496

胡菡菡 《社会科学研究进展》 2019年8期

摘要:
新技术带来的一个新传播图景是,传播过程与公共政策过程间的相互嵌入越发复杂深入,不断催生出新的问题。传播与公共政策分析领域的融合就因此具有了现实意义。通过学术史梳理的方法,本文研究发现,传播学与公共政策分析的学科融合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维系了对共同问题的研究传统,并在当下面临着新的融合契机,这包括学科细分化带来的细分领域融合契机,以及新的学术路径带来的融合契机。针对中国传播学而言,论文提出借鉴融合公共政策分析的学术成果与学术好奇,不仅有利于知识生产层面的开疆拓土,更有利于在中国的现实语境中,重新审视和强调新闻媒体以及其他各类传播主体的存在意义及其未来定位,并最终贡献于社会理性的建构。

基于语料库的翻译共性研究——以《生死疲劳》英译本为例 下载:66 浏览:471

王汝蕙1,2 《文学研究》 2020年7期

摘要:
本文基于汉英可比语料库,利用语料库语言学检索软件,对莫言小说《生死疲劳》的英译本与英美小说语料库在词汇和句法两个层面进行差异性对比,尝试验证以小说为题材的英译本中翻译共性的表现程度。研究结果印证了大部分的翻译共性假说,但也证实了汉英语言差异、体裁限制、译者风格以及源语渗透效应等因素对于翻译共性特征有着重要的影响,汉语小说的英译文本具有独特的"翻译腔",形成了一种特殊的文体特征。

意象·景观·符号:国产网络剧的身体“神话” 下载:64 浏览:359

胡琴1 徐广飞2 《当代艺术》 2020年12期

摘要:
国产网络剧的生成与以大众文化为主导,边缘文化、亚文化等互动共生的社会文化格局深度关联。开放包容的网络生态创生了丰富的网剧身体意象,并架构起以传统型、边缘型和跃迁型为核心的身体景观体系。该体系以"欲望化""全民性"和"多向度"的身体符号促成了网剧中的身体"神话"。而网剧中身体的"意象—景观—符号"生成路径,则成为进入网剧"身体"影像叙事与解码新世纪多元文化的有效端口。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