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气候变化背景下湖平面上升的生计影响与社区响应——以色林错周边村庄为例 下载:52 浏览:366

陈阿江1 王昭2 周伟3 《中国社会科学学报》 2019年8期

摘要:
在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下,冰川融化速率加快,以冰川融水为主要补给源的湖泊出现湖平面上升的现象。通过青藏高原色林错的案例研究,发现湖平面上升淹没了周边地区大量的草场,畜牧业的衰退对当地牧民生计造成严重影响,贫困化程度不断加深。然而,现行的草场承包责任制度弱化了牧民的应对能力,牧民自发组织与合作起来,恢复了传统的草场集体使用方式,利用原有的地方性知识以适应气候变化,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生计与环境问题。

从全域到村庄:南京市江宁区美丽乡村规划建设路径探索 下载:54 浏览:426

张川 《中国城镇》 2018年10期

摘要:
本文系统梳理了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美丽乡村建设历程,将江宁区乡村发展归纳为试点示范、示范区建设、全域规划建设、特色田园乡村品质发展四个阶段,通过对各阶段的背景条件、发展目标、组织方式、建设内容等进行梳理分析,试图廓清乡村建设发展历程的路径与阶段特点,为我国县域乡村规划建设提供借鉴与启示。

陪伴渐进式村庄建设规划及实施的经验探索——以常州市龙王庙特色田园乡村创建为例 下载:54 浏览:349

栾峰1,2 殷清眉1 杨犇2 廖航3 《中国城镇》 2020年9期

摘要:
乡村规划的编制及建设实施过程,应从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层面理解空间布局调整和项目建设实施背后的利益关系调整,采取陪伴渐进的方式,动员村民和多方外来机构及人才,重塑乡村集体能力,为后续村庄集体的可持续提升改善发展奠定良好基础。本文结合常州市新北区西夏墅镇梅林村龙王庙创建江苏省特色田园乡村案例,秉承陪伴渐进式规划理念,从5个方面归纳总结陪伴渐进式建设规划及实施的实践经验,包括引智与开拓并举,提升草业经济水平和延伸产业模式;导控与放开并举,打造更多设计和建设单位示范项目以扩大推广并发展考察经济;鼓励与奖励并举,渐进发动更多村民参与庭院农宅整治及整体乡村风貌塑造;探索低效用地盘活与构筑平台引入发展资源并举,共同推动乡村新经济发展;渐进探索,从湿垃圾就地肥化到创新有机种植和精准扶贫的典型案例。

苏北地区绿色村庄标准构建研究 下载:14 浏览:155

林祖 锐韩 刘伟 许鹏 赵霞 《中国城镇》 2019年8期

摘要: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绿色村庄建设正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路径之一。文章借鉴美丽乡村、生态村庄等建设经验,结合苏北地区村庄发展现状,从村庄节地情况、建筑节能情况、基础设施情况及能源利用情况4个方面选取指标。运用AHP法建立苏北地区绿色村庄评价标准体系,并运用ArcGIS软件对评价结果进行分析与表达,最终对苏北地区村庄的发展提出应对策略。为苏北地区绿色村庄的建设提供理论标准支撑,同时为我国其他地区绿色村庄发展提供借鉴。

北京石家营村村庄改造的蝴蝶榫模式及其启示 下载:332 浏览:465

和云娟1 张悦2 李文越1 《中国城镇》 2018年8期

摘要:
文章以北京市顺义区石家营村为案例,采用现场踏勘、座谈会、入户访谈等方法,在调研其村庄改造的背景历程、改造方案及其实施后评估的基础上,归纳提出"蝴蝶榫"村庄改造模式,并从村集体主导的视角剖析了模式实施的关键机制,最后探讨了该模式对村庄规划编制的相关启示。

村庄规划调研阶段村民参与方法优化策略研究——来自珠海东澳岛渔村调研实践 下载:276 浏览:424

张晨1 肖大威1,2 黄翼1,2 陶金1,2 《中国城镇》 2018年8期

摘要:
村庄规划尊重村民意愿,重视村民参与已成为普遍共识。规划调研中准确把握村民意愿是规划的根本前提,客观有效的调研数据对规划具有方向性引导,但是,现阶段调研中的参与主体、方法、过程及步骤均存在很多问题,导致村民参与"量质双低"的现实困境。本文在剖析村庄规划调研阶段村民参与现实问题的基础上,结合珠海东澳岛渔村规划实践经验,针对性地提出参与主体协同化、调研步骤有序化、入户问卷一体化的村民参与方法优化策略,通过"上下结合"的入村入户方式,"驻村观察-入户问卷访谈-小组讨论"的调研步骤,"走家串户"式的问卷访谈方法深化村民参与,提高调研质量,增强村庄规划落地性。

自然聚落尺度下村庄分类方法的研究——以天等县为例 下载:61 浏览:361

江雪怡 时雨欣 汪宜漾 马芸 周游 《中国城镇》 2020年7期

摘要:
在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大背景下,村庄发展受到格外关注。本文在综述国内外关于村庄分类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我国自然聚落的分布特征,提出以居住密度为单一分类标准的定量化村庄分类方法。以广西壮族自治区崇左市天等县为研究区域,借助GIS软件实现居住密度的获取,并划分出5种细胞类型,实现了在自然聚落尺度下对天等县域的村庄分类,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行政村域尺度下进行村庄分类的不足。本文总结的分类方法操作简单,有助于了解村庄的实际分布特征,对以后的具体村庄规划与设计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绿色发展理念下特大城市远郊村庄规划策略研究——以济南市东梁村为例 下载:50 浏览:362

张志敏 何乃翔 《中国城镇》 2020年7期

摘要:
在生态优先、绿色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特大城市远郊乡村发展问题日益突出,已成为制约特大城市全域城乡融合发展的短板。本文结合国土空间规划体系重构带来的规划认识论、本体论、方法论的多维转型[1],以绿色发展为切入点,以山东省济南市济阳区太平街道东粱村为例提出了特大城市远郊村庄绿色发展的规划策略,以期为绿色发展理念如何引领新时期村庄规划,以及特大城市远郊村庄转型发展提供一定借鉴。

基于村民意愿的中心村村庄建设规划探讨——以江西九江庐山区威家镇九星村为例 下载:415 浏览:308

江东桂 《中国城镇》 2018年5期

摘要:
按照中共中央提出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建设总体目标,以及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江西省提出了以中心村建设为主抓手,以此推动新一轮新农村建设的发展升级。本文结合当下编制村庄规划存在问题及相关政策要求,基于村民主体意愿,以编制《江西九江庐山区威家镇九星中心村村庄建设规划》为例,探讨如何编制具备可操作性、能解决实际问题的中心村村庄建设规划,以期为相关研究和规划实践提供借鉴。

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的村庄规划编制——基于湄潭县马义村的实践 下载:21 浏览:224

刘冰洁1 雷华1 王青2 《中国城镇》 2019年2期

摘要:
统筹好广大农村地区的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工作,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贵州作为全国脱贫攻坚的重要地区,2017年9月贵州省人民政府提出2018年底实现村庄规划全覆盖,各地陆续启动编制工作。随着脱贫攻坚工作的持续深入,部分村庄已经有序退出了贫困序列。既要服务脱贫攻坚,也要助力乡村振兴,成为了规划编制的基本要求。贵州省遵义市湄潭县作为历时20余年的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在农村土地制度、村组管理制度及城乡统筹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试验成效,并于2018年脱贫出列。本文结合湄潭县永兴镇马义村村庄规划的实践案例,梳理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时代要求,提出将多规合一、协同规划、"一事一议"、"三变"改革等技术要点、工作方法、制度创新运用到村庄规划编制过程中,探索新时代下村庄规划路径。

面向实施的村庄规划导则研究——以全国村庄规划试点村北京市门头沟区炭厂村为例 下载:67 浏览:243

赵之枫 赵欣晔 《中国城镇》 2018年2期

摘要:
近年来,我国各省陆续开展了村庄规划导则的编制工作。作为村庄规划的指导性准则,导则的主要任务是对村庄人居环境的建设工作与治理工作提出控制性要求并提供引导性设计。本文以全国村庄规划试点村北京市门头沟区炭厂村为例,探讨村庄规划导则如何解决空间现状问题的办法与途径。从公共空间权属界定、控制与引导系统的建立及规划与管理相结合三个角度,研究村庄规划导则的编制方法。

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北京市门头沟马栏村村庄规划探索 下载:51 浏览:333

高宜程 王凡 裴欣 《城镇建设与科学》 2020年9期

摘要:
近年来,我国空间规划体系发生重大改革,由原住房和城乡建设系统主导的城乡规划体系转变为自然资源系统主导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对村庄规划有了新的定位,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在北京市门头沟区斋堂镇马栏村村庄规划实践基础上,重点研究规划中如何适应国家及北京市国土空间规划有关要求,提出了马栏村村庄规划的六方面具体做法:第一,科学制定技术路线,全过程保障规划建设;第二,实践多规融合,绘制马栏村国土空间全域"一张图";第三,落实减量规划,推进马栏村绿色发展;第四,强化"底线"空间管控,夯实乡村发展硬环境;第五,加强历史保护和村庄风貌引导,提升乡村发展软实力;第六,纳入数据库体系,推进乡村建设信息化管理。

基于共同缔造理念的村庄“三生一体”策略研究——以日照市五莲县董家楼村为例 下载:67 浏览:399

丁奇1 李俊峙2 《城镇建设与科学》 2020年7期

摘要:
随着我国乡村振兴战略中提出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治理体系,探索新时代乡村有效治理模式,以调动多元主体参与村庄建设为核心的共同缔造理论应运而生,并在我国中部和西部地区几个试点村付诸实践。共同缔造理论是以改善人居环境为抓手,以调动居民参与意识和能力来开展的。而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以下简称"三生空间")构成了乡村完整的人居环境。鉴于二者之间有着以人居环境为交集的内在联系,若能将共同缔造理论应用于村庄规划中"三生空间"的三种要素(以下简称"三生要素")优化,会为我国乡村治理创新提供全新的视角。本文以山东省日照市五莲县叩官镇董家楼村为例,试图以乡村"三生空间"为微观层面研究对象,将共谋、共建、共管、共评、共享的共同缔造理论作用于"三生空间"各个要素,探索乡村"三生一体"融合发展的新模式,进而促进乡村宏观治理水平改善,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我国村庄规划的法规制度冲突与应对策略研究 下载:69 浏览:424

周晓然 《城镇建设与科学》 2020年3期

摘要:
村庄规划的相关法规包括城乡规划行业内的法规体系和城乡规划行业以外的法规体系两部分。这些法规所确立的城乡规划管理制度、村民自治制度、土地产权制度,在具体的村庄规划管理与实施过程中暴露出许多问题:一是村庄规划管理权与村民自治权的相互制约,二是自上而下的行政决策与自下而上的民主决策的制度冲突,三是农村集体土地的收益权和使用管理权分离。文章系统梳理村庄规划相关的法规和制度,从法规视角剖析目前国内村庄规划中出现的管理与实施问题产生的原因,并基于现有的法律环境提出规划应对策略。

公众参与在乡村景观规划中的实践与意义——以贵州省铜仁市木黄镇凤仪村村庄规划为例 下载:73 浏览:450

彭程 《城镇建设与科学》 2020年2期

摘要:
自村庄规划法定化以来,规划工作重点大多聚焦于可建设的空间与设施,对于展现村庄完整风土人情的景观空间则缺乏重视,但随着《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的颁布及国土空间规划工作的全面开展,乡村景观空间对于村庄文脉传承、产业发展的价值逐步得到重视,是重要的公众型资源。在村庄规划具体工作中,以多元主体为对象的公众参与帮助形成地方文化与外部思想融合的平台,对乡村景观保护与利用起到重要作用,形成了行之有效的反馈机制。本文以贵州省铜仁市木黄镇凤仪村村庄规划为例,从参与主体、参与阶段和方式、参与结果三方面解析公众参与对于乡村景观规划实践的指导意义与不足之处,即:规划工作团队协同政府部门作为公众参与的重要组织方,承担宣传和引导工作;村民作为公众主体的核心,其参与有效地保留了地方特色景观,切实维护了地方文脉;就参与主体及结果而言,主体的多元度还须提升,可纳入游客、非政府组织和乡村产业相关团队,同时需要在村庄规划实施与评估反馈阶段继续跟进。

山地型旅游特色乡村用地整治规划方法研究 下载:74 浏览:484

徐佳芳 《城镇建设与科学》 2020年2期

摘要:
本文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选择山地型旅游特色乡村这一特定对象研究其用地整治规划方法,旨在得出具有可操作性和实际应用价值的研究成果。首先提炼了山地型旅游特色乡村的特征及其现状用地问题,在此基础上,总结其用地整治规划的重要性和特殊性,以及规划需要解决的问题,包括明确村庄建设用地规模、建设强度和解决宅基地及土地使用权属流转问题。再从村域和村庄两个层面,提出山地型旅游特色乡村用地整治规划的难点:一是在村域层面,要以维护大地肌理和历史文脉为前提,统筹优化村域建设用地格局,重点通过凋敝村整治实现村域建设用地节约集约的效果;二是在村庄层面,从政策和技术两方面着手,通过村庄混合用地引导村庄用地整治规划,实现乡村土地的复合利用,并为村庄用地权属的确定提供规划量化指标,是引导村庄用地功能兼容和动态有机更新的方法尝试。

乡村振兴视角下村庄规划工作的若干思考——《关于统筹推进村庄规划工作的意见》再读 下载:63 浏览:372

杨贵庆1,2,3 《城镇建设与科学》 2019年10期

摘要:
文章针对新近国家五部门发布的《关于统筹推进村庄规划工作的意见》,提出了9个思考问题并讨论,包括:村庄规划内涵、村庄类型划分、"搬迁撤并类村庄"的诠释、规划村内道路的标准、村庄绿化的具体内涵、组织村民充分发表意见和参与集体决策的基础条件、引导投资乡村建设的企业积极参与村庄规划工作如何协调并保证公平性等内容,以期给相关行政管理部门制定进一步的编制规程和标准等提供参考。

从人居环境学视角探索乡村振兴背景下的村庄规划方法——以北京市延庆区井庄镇三司村为例 下载:61 浏览:361

王迎 高明 刘欣宇 陈梦莉 《城镇建设与科学》 2019年9期

摘要:
作为人居环境科学的组成部分,乡村人居环境与空间规划研究一直以来未得到足够重视、研究相对薄弱。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美丽乡村建设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对村庄规划提出了新的要求。基于北京市村庄规划建设的现实状况,本文以北京市三司村为案例,在产业就业、生态保护、文化挖掘、实施保障等方面探索了村庄规划编制技术方法的优化策略,在公众参与和技术服务方面探索了村庄规划工作方法的优化策略,以期为北京市美丽乡村规划建设提供有效路径。

大都市半城镇化地区村庄发展的差异及趋势——以佛山市高明区为例 下载:63 浏览:376

林楚阳1 张立2 《城镇建设与科学》 2019年6期

摘要:
快速的城镇化进程促进了广佛大都市区的空间拓展,但也使得其外围村庄的发展呈现出多样化的特征。位于广佛都市区外围的高明区,下辖3镇48个行政村,村庄发展类型多样,具有典型性。课题组通过村干部座谈和村民访谈并结合村民问卷的形式,对高明区的村庄经济、社会、人口、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做了较为深入的调查研究。将村庄划分为平原地区的近郊村、远郊村、城边村和山区的近郊村、远郊村五大类,分析其发展差异的同时,从空间区位、地形特征、工业发展及资源条件的角度解释了佛山市村庄发展差异的形成原因。研究认为,佛山市的村庄发展总体滞后,缺乏特色,各种影响因素作用于土地生产方式,继而引发各村庄的发展差异,但依托于征地和土地出租所获得的经济收入,其可持续性较差;继而分析了村民的未来城镇化意愿,指出镇区建设的滞后影响广佛都市区外围村庄的整体发展。最后,在分析高明区不同类型村庄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提出了若干策略建议。

兼顾“刚性管控”与“弹性引导”的村庄整治策略探索——以恩施市五峰山片区村庄整治规划为例 下载:68 浏览:399

陈实1 耿虹2 王小莉3 《城镇建设与科学》 2019年6期

摘要:
村庄整治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基本任务。本文基于湖北省恩施市五峰山片区村庄整治实践案例,针对民宅建设无序、生态环境破坏、产业类型单一、公共设施缺乏等现状问题,对应乡村振兴的目标,从生态优化、产业转型、生活提质、文化兴盛、治理增效等路径入手探讨"管控"与"引导"的刚柔兼顾问题。村庄整治不光要通过基于法理依据的刚性管控策略来落实人居环境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基本要求,也应基于乡村社会的"人—人关系""人—地关系""人—房关系"和"人—产关系"的历史与现实复杂性,以及人文生态与自然生态独特的在地情景模式,通过以人为本的弹性引导策略来回应村民生活和生产的发展诉求,培养村庄自我造血能力、促进乡村文化风貌传承发展、引导村庄实现可持续发展。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