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自组装技术在特殊形貌无机纳米材料制备中的作用 下载:89 浏览:410

陈娟 江琦 《新材料》 2019年4期

摘要:
目前无机纳米材料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低维无机纳米材料的制备,如纳米颗粒、纳米纤维等,其制备方法已相当成熟,而对高维特殊形貌无机纳米材料的研究相对较少。近年来,具有特殊形貌的高维无机纳米材料因独特的结构和表面性质在催化、太阳能电池、传感器、微波吸收、医学等领域展现出优于低维纳米材料的性能,但制备出的材料种类少,形貌不均一,可控性较差。因此,研究者们致力于特殊形貌无机纳米材料生长机理的研究,为材料制备提供有效的理论依据。制备无机纳米材料的方法有微乳液法、溶胶-凝胶法、电化学法、水/溶剂热法等。其中水/溶剂热法制备的无机纳米材料具有晶粒发育完整、粒度分布均匀、颗粒之间少团聚、原料价格较便宜的优点,因此被广泛应用于特殊形貌无机纳米材料的制备。自组装技术作为超分子领域的新概念,在制备特殊形貌的材料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主要作用是将低维的纳米结构单元通过氢键、范德华力、静电力等非共价键作用力进行连接而组装成各种复杂的层级结构。现已通过自组装技术合成了片状、棒状、花状、海绵状、树枝状等特殊形貌无机纳米材料。其中片状材料的生长过程如下:第一步是纳米颗粒的奥斯特瓦尔德熟化过程,第二步是熟化的纳米颗粒定向附着自组装成片状材料。棒状材料的生长过程出现了两种情况,第一种与片状形成过程相同,第二种则是先形成片状,然后片状发生卷曲形成棒状材料,棒状材料再定向附着自组装成长径比不同的棒状材料。花状、海绵状、树枝状等复杂形貌的形成则是基于片状或棒状材料,通过氢键自组装而成。自组装过程会受到表面活性剂或模板剂、溶剂、沉淀剂、酸碱度等因素的影响。研究者们发现利用水热法制备纳米材料时,引入合适的表面活性剂或模板剂,能够促使低维纳米结构单元进行有序自组装而形成结晶度好、尺寸均匀的特殊形貌纳米材料。通过改变表面活性剂或模板剂、溶剂、沉淀剂的种类和剂量及酸碱度等因素,影响纳米颗粒的生长方向、生长速率及颗粒之间的作用力,进而控制产品的形貌和尺寸。本文对近年来国内外利用自组装技术制备特殊形貌无机纳米材料的研究成果进行了介绍,分析讨论了自组装过程的影响因素,并对自组装制备特殊形貌无机纳米材料的发展方向和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以期为制备性能优越的特殊形貌纳米材料提供参考。

介质阻挡放电结合水热生物质脱硝的研究 下载:85 浏览:415

吴哲 黄超 张宁 刘思哲 《能源学报》 2020年2期

摘要:
探索并研究了在DBD放电间隙中添加生物质(包括工业木屑、玉米秸秆、水稻秸秆和小麦秸秆)对NO脱除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将工业木屑和3种农作物秸秆(玉米秸秆、水稻秸秆和小麦秸秆)作为添加物质放置于反应器放电的区间内,NO脱除效率为工业木屑>玉米秸秆>水稻秸秆>小麦秸秆>无填充。对工业木屑以及3种秸秆进行水热改性处理,研究改性木屑和秸秆对NO脱除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工业木屑水热改性处理2 h、玉米秸秆水热改性处理4 h、水稻秸秆水热改性处理2 h、小麦秸秆水热改性处理2 h对NO的脱除效率相对比较高。

水热法合成SnO2空心球及其对乙醇气敏性能研究 下载:25 浏览:260

祝杰君1 邵圣茹1 夏家信2 郑娇玲1 陈玉萍1 高利苹1 《化学研究前沿》 2019年2期

摘要:
采用水热无模板法合成了SnO2空心微球,研究了不同溶剂比例对材料形貌的影响。将制备的SnO2空心球和实心球材料制备旁热式半导体传感器,并对乙醇气体的敏感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当乙醇和水的比例达到2:3时,合成了SnO2空心微球,尺寸约为1-2μm。气敏性能研究表明,在加热温度280℃,SnO2空心球传感器对50 ppm乙醇的灵敏度达到9,是SnO2实心球的灵敏度的3倍,且具有较短的响应时间,响应时间为4 s。

轻质氧化镁的制备,表征与活性研究 下载:25 浏览:261

姜双诚1 周元芬2 龙飞1 赵安婷1 《化学研究前沿》 2019年1期

摘要:
选用不同可溶性镁盐(MgCl2·6H2O和MgSO4·7H2O)和沉淀剂(NH3·H2O、NaHCO3、NH4HCO3和K2CO3)为原料,采用水热法制备氧化镁前驱体,之后经过600℃煅烧获得微纳米级活性氧化镁,通过改变物料比例制备系列氧化镁。产品采用FI-IR,XRD和SEM进行表征,并对活性进行检测。结果表明:氧化镁主要呈片状晶体,适当比例硫酸镁和氯化镁与氨水及碳酸氢钠可以制备出活性和产率都较高的微纳米级活性氧化镁,当MgCl2·6H2O和NaHCO3摩尔比为1:1时,制得的氧化镁具有更好活性,对应柠檬酸法中酚酞变红时间为15sec。

2-膦酸甲基-1-氧吡啶镧系金属(Ho、Er、Tm)配合物的合成及表征 下载:36 浏览:375

周恒泰1 王广途1 邹怡然2 庞云1 赵燕坤1 邹平1 《化学研究前沿》 2018年12期

摘要:
以2-膦酸甲基-1-氧吡啶和草酸为原料,精确调节反应体系pH值,在水热条件下成功合成了三个镧系膦酸配合物:[Na Ln2(pmpa)(C2O4)2.5(H2O)4]·2H2O{Ln=Ho(1),Er(2)and Tm(3);H2pmpa:2-膦酸甲基-1-氧吡啶},经元素分析、FT-IR、X射线粉末衍射、热重分析以及近红外荧光光谱分析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其结构经X射线单晶衍射进行了确定。结果表明:配合物1-3同构,属于三斜晶系,空间群为Pī,拓扑结构可表示为{318·436·533·64}{33}2.

水热法一步合成N/P-掺杂碳点及其荧光性能研究 下载:35 浏览:363

杨凤1 廖彩云1 王美娜2 郑保战1 肖丹1,3 吴莉4 郭勇1 《化学研究前沿》 2018年6期

摘要:
本文采用水热合成法一步合成具有不同荧光性能的N/P-掺杂碳点。利用X-ray光电子能谱(XPS)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对所得碳点的元素组成和微观形貌进行测试和分析。通过荧光光谱研究了不同碳点的光学性能,并考察了合成体系、碳源和掺杂情况对所得碳点荧光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通过加入植酸作为磷源成功实现了P-掺杂,所得碳点粒径约为2.3 nm。合成体系和碳源将影响所得碳点的荧光发射光谱和量子产率,通过P-掺杂可使其峰位发生明显移动,并改善碳点的荧光量子产率。

耐磨铝基超疏水材料的制备及其动态冷凝行为 下载:77 浏览:481

王芳1 周宝玉1 冯伟1,2 雷家柳1,2 姜玉凤1 王琦迪1,3 《材料科学研究》 2020年5期

摘要:
用水热法制备了铝基超疏水材料。SEM观测结果表明,这种材料表面有明显的微纳米复合结构;用动态摩擦试验机进行了循环摩擦实验,结果表明:这种材料的耐磨性能优异,2000次循环摩擦后样品表面变得略微平整,微米结构丢失,但是保留有大量ZnO纳米棒,仍保持超疏水特性。这种材料还具有良好的耐酸碱腐蚀能力。冷凝实验结果表明:冷凝液滴在微纳米复合结构中随机生成,有益的是凹槽中的冷凝液滴在长大和合并过程中逐渐脱离凹槽底部最终悬浮在粗糙结构的表面。这证实,冷凝液滴在样品表面保持Cassie态,为冷凝过程中频繁发生液滴合并自弹跳提供了条件。

两步水热法制备BiOCl-RGO纳米复合材料及其光催化性能 下载:91 浏览:514

秦艳利1,2 杨艳1,2 赵鹏羽1,2 刘振宇2 倪丁瑞2 《材料科学研究》 2020年3期

摘要:
用两步水热法合成了BiOCl-RGO复合材料。先在乙二醇和去离子水的混合溶液中合成直径约为400 nm、由纳米片构成的微球状单一BiOCl样品,在此基础上引入RGO载体制备出BiOCl-RGO纳米复合材料。使用Raman光谱、XRD、XPS等手段表征样品的物相构成,用SEM和TEM观测其微观形貌,通过降解甲基橙评定样品的光催化性能。结果表明,水热温度显著影响复合材料的光催化性能,在140℃制备的BiOCl和石墨烯结合的样品具有最高的光催化性能。

掺杂铈的纳米羟基磷灰石的合成 下载:75 浏览:438

廖颖敏 冯祖德 叶萌 《纳米技术研究》 2019年1期

摘要:
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探讨掺杂铈的纳米羟基磷灰石的合成及其结构.本实验在反应原料中以不同的XCe=Ce/(Ca+Ce)(摩尔比)引入铈离子(范围在0%到10%),采用了水热法合成掺杂铈的纳米羟基磷灰石.用TEM、EDS、XRD和FTIR对合成产物的微观形貌、化学成分和晶体结构进行分析表征.分析结果表明Ce3+可进入羟基磷灰石晶格中,置换其中的Ca2+;颗粒尺寸能随着Xce的增大而变大,当XCe≤5%时全是纳米级的颗粒.总而言之,本实验证明利用水热法可合成成分纯且分布均匀的掺杂铈的纳米羟基磷灰石是可行的。
[1/1]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