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臭氧浓度升高条件下秸秆还田对大豆叶片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 下载:76 浏览:468

武红艳 王岩 赵天宏 田荣荣 张铭 牟琳 《中国土壤》 2019年12期

摘要:
为探讨臭氧胁迫和秸秆还田对大豆叶片C、P、K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本研究采用开顶式气室法(OTCs),研究了两种还田方式(秸秆全量还田和秸秆不还田)对不同臭氧浓度(CK:O3为环境浓度,T1:O3浓度为(80±10)nmol mol-1,T2:O3浓度为(110±10)nmol mol-1)下大豆叶片C、P、K化学计量特征的变化。结果表明:(1)与秸秆不还田相比,秸秆还田使大豆叶片在分枝期CK处理下全P和全K含量显著降低,而C:P和C:K显著升高,T1处理下有机C和全K含量以及C:P显著降低,而P:K显著升高,T2处理下全P和全K含量显著升高;开花期CK处理和T2处理下有机C和全K含量显著上升,而CK处理下C:P显著升高,C:K和P:K显著降低,T2处理下P:K显著降低,T1处理下全K含量显著降低,C:K和P:K显著升高;结荚期臭氧浓度升高处理下有机C和全K以及C:P显著升高,而P:K显著降低;(2)与秸秆不还田相比,在生育前期低臭氧浓度下秸秆还田使土壤有机C含量显著升高,在整个生育过程中全P含量升高,全K含量无显著变化;(3)开花期,叶片有机C与土壤有机C呈显著正相关性,分枝期和开花期叶片全K与土壤全K呈显著负相关性。在臭氧浓度升高条件下,秸秆还田可提高大豆叶片和土壤有机C以及叶片全K含量,有利于生育前期叶片对P素的吸收。

耕作方式与玉米秸秆条带还田对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和有机碳分布的影响 下载:86 浏览:478

苏思慧 王美佳 张文可 隋鹏祥 王沣 齐华 《中国土壤》 2018年5期

摘要:
通过3年的耕作和秸秆条带还田试验,研究了行间旋耕秸秆还田(T1S1)、行间翻耕秸秆还田(T2S1)、行间旋耕秸秆不还田(T1S2)和行间翻耕秸秆不还田(T2S2)四种耕作措施对土壤团聚体及有机碳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还田处理提高了0~40 cm土层团聚体平均重量直径(MWD)、>2 mm和0.25~2 mm大团聚体含量及有机碳贡献率,相应地减少了<0.053 mm黏砂粒含量及其有机碳贡献率,提高了0~40 cm土层总有机碳含量及各粒级团聚体有机碳含量;秸秆还田条件下,旋耕处理0~40 cm土层团聚体MWD和团聚体有机碳贡献率均高于翻耕处理,但各土层总有机碳含量及各粒级团聚体有机碳含量均略低于翻耕处理;行间旋耕秸秆还田显著提高了各土层大团聚体和微团聚体含量、MWD及其有机碳贡献率,与其它处理相比明显改善了土壤结构。

生物炭对镉胁迫下花生根系形态学特性及根镉含量的影响 下载:46 浏览:370

曹莹 周国驰 王晓旭 于慧佳 《土壤研究》 2018年4期

摘要:
试验采用盆栽方式,在3种不同镉(Cd)污染土壤中分别施用4种用量生物炭(C),探讨生物炭对镉胁迫下花生根长、根直径、根体积、侧根数、根系生物量和根镉含量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花生同一生长时期,相同镉处理条件下,花生的各项根系指标随着生物炭施入量的加大而逐渐增加,且这种趋势随着生育时期的延长变得更明显。在C100、C150处理下,苗期花生的根直径、侧根数和根系生物量随着Cd浓度的增加呈现Cd1>Cd10>Cd0的趋势,表明生物炭的施入,增加了花生苗期的镉耐性;而花生结荚期,不同生物炭施入处理下,花生各形态学指标均呈现Cd0>Cd1>Cd10的趋势,显示出在花生生殖后期,前期低浓度镉产生的刺激作用逐渐消失,生物炭对镉胁迫的缓解作用与花生发育时期有关。花生根镉含量与生物炭施用量之间存在极显著负相关关系,相关系数范围在-0.988至-0.922之间。灰色关联度分析显示,在花生苗期和花针期,侧根数、根系生物量是影响根镉含量的主要因素。研究未发现过多的生物炭施入对作物根系形态学指标的抑制作用。
[1/1]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