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刑民交叉实体问题的解决路径——“法律效果论”之展开 下载:41 浏览:247

陈少青 《中国法学研究》 2020年8期

摘要:
刑民交叉实体问题的最终落脚点是,刑民规范的适用是否相互影响以及在何种范围内相互影响。或者因为民事违法概念的体系定位与适用缺陷,或者因为会导致法秩序统一性原则的形骸化,处理刑民交叉实体问题的"违法论"路径欠缺合理性。刑民交叉的连接点不是违法性,真正的连接点是法律效果;以评价对象为主线,刑民交叉实体问题的解决路径应从"违法论"转向"法律效果论"。只有当刑法和民法评价的法律事实具有同一性时,二者的法律效果才可能无法兼容。此时,若刑民规范目的整体一致,对法律主体的惩戒或保护方向相同,则只需对刑民法律效果进行综合考量;若刑民规范目的明显对立,对法律主体的惩戒或保护方向相反,则需要在案件事实层面进行拆分,为刑民规范适用划定不同的案件类型,从刑民交叉回归刑民分立。

论海域使用权设定抵押权的立法改进 下载:77 浏览:477

罗施福 《中国海洋学报》 2018年6期

摘要:
海域使用权的抵押是实现海域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途径。我国关于"海域使用权抵押权的设定方式""抵押登记""不得设定抵押权的范围""不得抵押的财产设定抵押权的法律效果"等规范存在着不足与缺失。如,我国立法遗漏了"法定抵押"这一抵押权的设定方式;在抵押登记规范方面过度强调了登记机关的审查职权与审查责任,而忽视了当事人的意思自治等。这种状况的存在对海域资源市场化将有重大的阻滞作用。从合理性与应然性考虑,我国应当提高相关规定的效力位阶,同时进一步明确海域使用权法定抵押权这一取得方式,修正并调整"不得设定抵押权的海域使用权"的范围,明确规定不得抵押的财产设定抵押权的法律后果为抵押权无效。

论借名购买保障性房屋的法律效果 下载:484 浏览:2691

赵斓姬 韩颖 《法学学报》 2022年11期

摘要:
近年来借名购买保障性房屋的案件频发,由于缺少统一明确的法律规则,各地法院针对该类合同效力以及诉争房屋归属的裁判结果差异很大。由于保障性房屋具有极强的社会福利性,借名购买保障性房屋损害了社会公共利益,应被认定为合同无效。在所有权归属问题上,学界主流的“物权说”有违物权法定原则,不应采取;“债权说”主张借名人依据协议享有的是债权而非物权,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减少借名买房现象的发生。若借名人已于诉讼时取得保障性房屋的购买资格,则法院应判决出名人协助借名人完成房屋权属转移登记,反之,则应驳回借名人的请求。

“新冠疫情”不可抗力责任免除的法律效果 下载:874 浏览:3991

刘荣 《法学学报》 2021年1期

摘要:
不可抗力作为合同履行中的免责制度,是法律规范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早在《唐律》中便有“雨水过常,非人力所防者,不坐不偿”之言,在英美亦有合同落空原则。同时,不可抗力制度的出现成为了契约全面履行原则的例外。因此,不可抗力作为民商事审判中的一般性抗辩免责事由,它仿佛一座天平小心翼翼维持着人类侧隐之心与契约精神之间的平衡,只有以审慎的态度加以运用,才能充分体现立法者的本意。
[1/1]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