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中国红色歌曲的概念界定及发展历程 下载:24 浏览:319

邢晓萌 《中国音乐学报》 2020年12期

摘要:
红色歌曲繁荣传唱的现状与其概念的拓宽,是社会政治发展需要和旅游经济兴盛共同作用的结果。红色歌曲并不是以体裁来界定的,是以它凝聚的文化精神内涵命名的。红色歌曲是民族精神的传递,是对民族气节的颂扬,本文以此为出发点,对红色歌曲的概念及类型进行梳理界定,并对红色歌曲的发展历程进行探索。

音乐与诗的完美交融——舒伯特声乐套曲《美丽的磨坊姑娘》中的两首歌曲 下载:25 浏览:303

陈琴 《中国音乐学报》 2020年6期

摘要:
《美丽的磨坊姑娘》是舒伯特创作的第一部声乐套曲,是艺术歌曲史上不可多得的杰出作品,对发展出新的体裁,即声乐套曲体裁起到了重大的作用。本文通过对套曲中《工余》《小溪的催眠曲》的分析,来体现舒伯特这部《美丽的磨坊姑娘》诗一般的旋律、画一样的意境。

《我住长江头》张权演唱版本研究 下载:27 浏览:309

何珍贵 《中国音乐学报》 2020年5期

摘要:
《我住长江头》由青主谱曲,歌词取自李之仪的《卜算子·我住长江头》。歌曲旋律与伴奏相互交融,民族韵味浓厚,极具艺术感染力。张权演唱的《我住长江头》深情独特,以其合理的气息运用、严谨规范的咬字吐字以及细腻的情感处理将歌曲的意境表达得极其准确。

合唱曲《忆秦娥·娄山关》创作和演唱分析 下载:25 浏览:303

牛鑫园 《中国音乐学报》 2020年5期

摘要:
《忆秦娥·娄山关》是我国合唱艺术宝库中的一颗明珠。该曲歌词意象丰富,情感真挚,旋律则是大气舒展,刚柔并济。在演唱这首合唱曲时,需要先从词曲角度对作品进行深入分析,并把握多个演唱要点,方能获得理想的演唱效果,实现完美的二度创作。

试论普契尼女高音咏叹调音乐特征及其演唱风格 下载:64 浏览:412

刘杨雪 《中国音乐学报》 2019年5期

摘要:
普契尼作为19世纪末20世纪初意大利著名歌剧作曲家,一生共创作了12部经典歌剧作品,其作品内容多以反映当时社会底层人民的生活为主,其歌剧作品在浓厚异国情调基础上给乐队足够的表现空间,在歌剧美学和戏剧冲突上都贡献了让后人膜拜的艺术体验。女高音咏叹调是普契尼歌剧中的重要内容,本文就由普契尼歌剧作品出发,对其女高音咏叹调的音乐特征和演唱风格进行分析和讨论,希望通过本文的内容能够让广大声乐学习者更加了解普契尼歌剧作品的特征和风格,在声乐学习和创作中获得新的启发与思考。

李斯特艺术歌曲《罗蕾莱》的演唱分析 下载:67 浏览:409

叶雯 《中国音乐学报》 2019年5期

摘要:
弗朗茨·李斯特(匈牙利语:Liszt Ferenc,德语:Franz Liszt,1811年10月22日—1886年7月31日),7岁便开启了他长达68年的传奇一生,是十九世纪享誉欧洲的音乐家、作曲家、钢琴家、指挥家、音乐教育家。他一生共创作了82首艺术歌曲,包括57首德语歌曲,11首法语歌曲,1首英语歌曲,剩余为匈牙利语及意大利语歌曲。

声乐演唱中的情感表达与演唱技巧研究 下载:64 浏览:398

徐铭璐 《中国音乐学报》 2019年4期

摘要:
声乐作为一门音乐,人的声音是声乐的主体,人们能够在不同的声乐中感受到独一无二的音乐形象,体会到具有不同时代特征的人类思想感情。一次成功的声乐演奏需要具备诸多条件,比如演奏者的脑力、体力、想象力和表现力是否能够满足观众要求就决定了演奏者是否能够成功演奏。歌唱技术和声音的训练是每一学习声乐的人必须要通过的基础课程,这是演奏声乐不可或缺的内容。此外,情感表达才能决定演奏者是否能达到更高的境界。要想达到与观众情感的共鸣,这二者缺一不可。本文就声乐演唱中的情感表达和演唱技巧在学习声乐过程中应该占有的比重和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相应分析,希望能帮助演奏者提高声乐演唱的水平。

论歌唱表演者艺术创作之“三步曲” 下载:70 浏览:410

吕英华 《中国音乐学报》 2019年4期

摘要:
歌唱也是一种创作,是典型的再创作艺术,其再创作过程由表演者自己来完成。歌唱的创作方法是表演者在为演唱一部作品时所做的一些工作,是歌唱者对歌曲的研究过程,即三个阶段。表演者要善于挖掘作品中的创作因素,生活的体验,充分发挥自己的音乐潜质,通过各种途径不断提高自己对作品的理解,使自己的演唱水平尽善尽美。

歌曲《再见了,大别山》的艺术特征与情感把握 下载:66 浏览:405

那璐 孟卓 《中国音乐学报》 2019年3期

摘要:
《再见了,大别山》是我国非常经典的一首艺术歌唱,该曲目入选了20世纪经典作品,是一首歌唱大别山和大别山人民的歌曲。《再见了,大别山》是一首具有极高艺术价值的声乐艺术作品,本文将从歌曲创作背景、歌曲内容、曲调特点和演唱表现等多个方面进行分析研究,并在演唱的声音使用、情景联想、人物形象塑造及歌曲中蕴含的革命背景因素给出自己的见解,力求在歌曲的演唱情绪情感和作品艺术形象的塑造上有所突破,希望能对声乐爱好者们有所帮助。

关于琴歌演唱与传承的研究——以《别董大》为例 下载:98 浏览:501

张娜 李映秋 《中国音乐学报》 2018年12期

摘要:
琴歌,作为琴乐的主要形式之一,是中国传统声乐艺术发展到高度水平的重要标志。本文从音乐与诗词本体和琴歌传承问题着手,以唐朝琴歌《别董大》为例进行分析研究,阐述了本人在现阶段对古典诗词歌曲演唱的所学所悟。

论诞生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中国大陆摇滚乐演唱 下载:97 浏览:498

王韡1,2 《中国音乐学报》 2018年12期

摘要:
20世纪80年代中期,崔健创作并演唱的歌曲《一无所有》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大陆摇滚乐的诞生。大陆摇滚乐的诞生是社会各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充分突显出当时社会亚文化的文化表征。歌曲《一无所有》属于中西融合的创作方式,崔健的呼喊式演唱也体现了摇滚乐的表现特点。另外,摇滚乐的出现与广泛传播,引起了社会很大反响。

声乐演唱学习中应注意的几点要素 下载:95 浏览:507

陈伟 《中国音乐学报》 2018年10期

摘要:
声乐表演艺术是一门舞台表演艺术,从美学的角度来说,声乐艺术可以理解为是一种孕育于和谐的艺术,优秀的歌唱家能营造出音乐与人的高度和谐、人与乐器的高度和谐、人与人的高度和谐,最终为听众创造听觉上的极致的美。那么一定要注意喉咙的松弛,掌握呼吸的方法,歌唱当中咬字,理解和掌握作品内容与情感,演唱者与钢琴伴奏配合的默契。

万象贞滇剧演唱艺术风格特征 下载:31 浏览:310

赵嘉禄 《中国艺术研究》 2020年11期

摘要:
万象贞是云南著名滇剧表演艺术家,她师从滇剧"竹派"艺术创始人张禹卿先生,专攻花旦、闺门旦、青衣。她的表演艺术源于"竹派",又博采众长,融会贯通,自成一体,继承和发展了滇剧旦角演唱艺术,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演唱艺术风格。她增加真声成分真假声相结合的唱法,新颖而又富于地方特色剧种风格的唱腔,字正腔圆、润腔技巧颇高的演唱功力,以韵白为主兼有软讲的念白,以声传情、以情感人,塑造出了滇剧舞台上一个个鲜活的艺术形象。

近代学校音乐教育背景下的学堂乐歌——以白话新诗的发生为考察维度 下载:56 浏览:436

谢君兰 《中文研究》 2020年12期

摘要:
白话新诗的发生存在丰富的整合维度,在近代学校音乐背景下诞生的学堂乐歌是其中极具诗体价值的部分。这些乐歌将古典诗歌元素、译介词汇元素与儿童歌谣等丰富的语言形态都整合到音乐旋律的麾下,如果从新诗视角加以考察,其实就是对多重语言资源的自然吸纳。从作者心态和时代思想环境看,这一语言特征与词作者平和从容的抒写状态紧密相关,也得益于乐歌歌词对于当时文学文类格局以及"历史进化论"的有效规避;从读者来看,乐歌在学校场合的集体演唱,则逐渐影响到学生对音乐乃至诗歌语言的基本认知与审美趣味,酝酿了新诗读者在白话文层面的语言习惯。

“文化强国”背景下的民歌进化方向与发展策略——以浙江畲族民歌为例 下载:64 浏览:408

金瑶 《当代艺术》 2018年7期

摘要:
在文化强国的大背景下,本文对浙江畲族民歌多声部的创作创新及艺术实践进行了分析、探讨,力求对畲族民歌创新作品的舞台演唱实践有着更深入的认识。同时,借助研究畲族民歌进化方向所带来的启示,由点及面地为民歌艺术提供能够适应新时代背景的发展策略,即:立足学科建设平台、科研平台,组建创新团队;引领和满足多元文化需求,补齐发展短板;把握精神内涵,注入时代血液。

小学音乐“声乐演唱中情绪的应用” 下载:60 浏览:679

陈乃平 《中国音乐学报》 2024年6期

摘要:
在演唱中,歌手除了要掌握演唱的基本技术,更要注意自身的演唱情绪。所以,歌唱者要把自己的情绪与作品所要传达的感情相融合,才能达到音乐和情绪的双重效果。文章着重分析了声乐演唱中情绪的重要作用和情绪在歌唱中的具体运用。

初中音乐课学生演唱能力的培养 下载:76 浏览:357

乐晓菁 《当代音乐研究》 2020年10期

摘要:
初中阶段是培养初中生演唱力的最佳时期,尤其在新课标要求下应当采取创新性教学措施提高学生的演唱技能,进而帮助初中生体会音乐的独特魅力。在此之上,本文简要分析了新课标下初中音乐教学的新要求及初中生音乐学习期间存在的问题,并通过采用多元化教学方法、注重学生个性化发展、加强演唱教学设施建设等策略,进一步提高其音乐演唱力,实现初中生全面均衡发展。

意大利艺术歌曲中悲歌演唱情绪的把握——以古典艺术歌曲《尼娜》为例 下载:96 浏览:472

贾坤 《当代音乐研究》 2020年6期

摘要:
下文首先介绍了意大利艺术歌曲悲剧元素演唱表达方式的差异以及特殊性,然后分析了意大利艺术歌曲《尼娜》的艺术特征,立足于《尼娜》创作背景、歌曲结构、旋律特征等,对其歌演唱情绪的准确掌控进行了详尽论述,指出《尼娜》情绪的准确掌控需要建立在对歌曲创作背景有深刻了解的基础上,演唱过程中要通过情绪确定具体的方式方法,并注意气息稳定。

浅析歌剧《唐璜》中的咏叹调《你就会看到》 下载:94 浏览:419

王琳1 何方方2 《当代音乐研究》 2020年6期

摘要:
莫扎特是古典主义时期的伟大作曲家,一生中创作了20多部歌剧。《唐璜》是莫扎特的优秀歌剧代表作品之一,本文以这部歌剧中的咏叹调《你就会看到》为例,通过对歌曲的风格特征、创作内容以及演唱技巧的解析,进而多层次多视角解读莫扎特的歌剧创作,最终希望可以从对歌剧唱段内容和演唱技巧的理解与领悟引起大家的共鸣。

咏叹调《你不要怒气冲冲》演唱特点分析 下载:96 浏览:477

角远静 《当代音乐研究》 2020年6期

摘要:
1733年在那不勒斯首演了一部喜歌剧,即意大利喜歌剧的典范之作——《管家女仆》。作者是意大利那不勒斯乐派代表人物佩尔戈莱西,此作品曲调轻松明快,用音乐讲述了一个泼辣滑稽的赛尔皮娜与怒气冲冲的男主人搞笑又浪漫的爱情故事,此剧对人物音乐形象塑造进行了多种表现手法,整个情节看起来生动有趣。其中《你不要怒气冲冲》是最受欢迎的咏叹调,本课题通过对咏叹调中演唱特点进行详细分析,加上文献资料的总结进行全方位解读,主要是从意大利喜歌剧的背景、音乐分析、演唱分析等方面展开论述。希望能丰富前人对这首作品的研究,提高自己在角色扮演和声乐演唱方面的能力,也为自己做音乐史研究积累经验。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